退休学做候鸟南来过冬。乗银鹄铁羽,离开冰城,落地三亚,已习而俗之。 我此一生,读书成癖,萌萌浅卧,大学四年寒窗又回眸再现,象牙楼塔,师之聆诲,同学无间又似在眼前。

       近来,有朋友发文探讨“腹有诗书气自华”,约我谈谈,这千古诗句在人生几十年里的感悟。

        我心潮顿涌,思绪之深,又游回到学海之岸边,想起从理论上初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课。  

        记得导师张锦池先生曾为我们哈师大646班专开苏轼《和董传留别》一首诗的课堂情景,我除了记忆深刻,还做了详细的笔记,同张先生授课资料一整理成书,毕业后几十年岁月一直带在身边,每每阅读,品味先生在课堂上谆谆教诲我们的文学知识。

       那天上课,同学们晚于先生进课堂,我们在老师的注目下坐好,抬头看见黑板上写着先生的楷书字:

苏轼诗《和董传留别》

       我们看着黑板,八句56个字,只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还算有所浅知!其余,不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是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得知!

        张先生说,宋嘉祜六年(1061年),苏轼进京(开封)应三考,得中,授大理评事,派去陕西凤翔做“签判”,他在这里遇见穷困潦倒很有才华的董传,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诗做赋,并对他的生活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三年后期满,即1064年12月,奉詔回京(开封)路过长安,再次见到董传,给他写了一首诗,劝他随时应试。——这就是我们看到黑板上张先生写的苏轼诗《和董传留别》。

        那天,说实在话,这首诗我们都没看懂,首联“粗缯”,颔联“瓠叶”、“踏槐花”、颈联“寻春马”、“择婿车”,尾联的“詔黄“等等,就连“裹生涯”,我的理解和作者的含义都不一样!结果全班30人都和我差不多!  

        那天还有个趣事,张先生把“粗”字擦掉,换上个“麤”,我们一下又是蒙圈!

       张先生说,他看过苏轼留墨,原稿上就是这个“麤”字!

       我们只好等待张先生指点迷津,先生说,古体“粗”字就是这个“麤”。接着给我们逐词逐句,讲解这首诗,粗缯:平凡布料,非绸缎类,董传贫困,只好穿粗布衣服生活,生涯,也非是我所想,原来出自《庄子》!先生说,董传,生活贫困,他却文采出众,诗词歌赋表现不凡,即“腹有诗书气自华”;“瓠叶”是一种像葫芦一样可食瓜,董传不喜欢和老儒讨论“煮瓠叶”的日子——这个典故出于《后汉书.儒林传》:讲的是刘昆和弟子祭祀煮瓠叶故事;槐花句,典出《南部新书》,里边有落考举子在槐花黄时(秋季)在寺庙写文章(应试);寻春马,是唐代的习俗,中考举子常在春天骑马夸耀自己,典出孟郊的《登科后》;择婿车,也是唐代往事,进士放榜,常在曲江亭摆宴庆贺,这时就有王公贵胄赶着装饰新鲜马车来选女婿……

        至于尾联两句,则是苏轼对董传的希望:有一天考中了,可见皇上的诏书如鸦的黑字还没干!(古时皇帝用纸均为黄色)。

         这首留别诗,肯定了董传的才华,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赞美董传句,却流芳千古!

        先生说,全诗多处用典,看似赞扬董传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董传的人品,其实正是写出这首诗的苏轼,才可称“腹有诗书气自华”!

         听了张先生的一节课,我们的导师张锦池先生不正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先生吗?

        这是我在文学知识、理论上第一次系统的学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

       历史上的董传,不仅贫困,生活也很不幸,他虽然饱经诗书,时运不济,终身未仕,而在这首诗五年后,即1069年同儿子一同死去,苏轼听说,非常悲痛,给长安镇守韩琦写封信,请他葬了董传父子,苏轼又出资接济董传母亲和妹妹。

       后人评苏轼这首诗,说董传,为人不懂世俗事物,虽酷爱读书,自示清高,文字肃然,不染世尘等等。还找到他留下的两句诗:古来风义遣才少,近世公卿荐士稀,用以证明!所以有人而慨叹,董传,是时也,命也,运也!

        苏轼眼里的董传却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完美人!就连贫困他都可以原谅。所以,回开封,在长安,还写这首诗,鼓励他得意犹堪夸世俗,会有詔黄新湿字如鸦的那一天。

        我们今天不研究董传,只觉得苏轼的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几个世纪,给人们带来的启发。古往今来,生活贫困,布衣褴褛,饱经诗书,腹有经纶大有人在,只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总会有一天,人们会发现,社会会证实,你的丰富的知识,不同寻常的人品展现出来,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位!

        历史发展到今天,腹有诗书,已经不是登科及第,光宗耀祖,千百年来,称得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是既有知识,又有品格照人先贤达人。到了今天的社会,我们心目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演变成了年轻一代所追求的目标!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几年来制作了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已经播出近十集,反应强烈,总书记用典,信手沾来,那些历史典故在总书记那里都赋予了新意:其中,涵盖党员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方面尤为突出。

        2023年五四青年节,《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第八集里,总书记专门提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古诗,在这里,总书记对青年一代为国奋斗,赓续前进,提出了殷切希望,谆谆告诫青年,现代意义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要想接过革命事业接力棒,青年人的黄金时代首先要懂得,一是为何学?再就是学什么?怎样学?

         对于总书记提到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典故,在〖百家讲坛〗的节目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做了详细的诠释,把总书记的希望提高到进一步理解层面。

        经常读书,学习的人,他不但有知识,有气质,还能用知识去为他人(国家)服务,为人处世之道有礼节,言行举止优雅可敬;

        真正有知识的人,说话写文章会自然看到他的有修养有智慧,装腔作势表现不出“气自华“!

        这就把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为中国的年轻人,人文学者的知识学习,为人处世之道上升到尊道守规的“自华”层面,而成为一位现代的中国人!

       苏轼,后人称大文豪,留下诗八千多首,词近两千多首,还有金石、书法,甚至美食也有造诣,真的称得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典型代表,他笔下的董传诗里,只是希望这个生活贫困,粗缯布衣腹有诗书的人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志向远大,礼貌礼节光鲜亮丽,非同寻常的人。

        他也许不会想到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中华民族崇爱读书,上下五千年曾经出现过很多苦读寒窗,最后成才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但不是董传,不是发奋读书而成为人上人那些历史人物!

        今天的腹有诗书,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礼貌,道德,举手投足的做人之道的规范!

      《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开播以来,我们除了惊叹总书记熟读诗书,更觉得给历史典故以新意,同今天历史相结合,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朝气蓬勃,不忘初心,解放全人类,是历史的责任,全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伟大的祖国,实现民族复兴梦四个方面是青年人学习,老年人补充的“腹有诗书”。

       今天的中国人的高贵,是不满足平淡、平凡而追求卓越、先进;

       今天中国人的前面,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富裕;中国人决心是坚韧不拔,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困难的挑战;

       今天中国人的奋斗希望,不是现实生活已满足,已最好,而要更好更好……

       这就是中国人的“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现实意义,是年轻人奋斗的目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今天中华民族的名片!

       附:苏轼,《和董传留别》

       麤(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