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相知的难得,我更喜欢相遇的美好,相遇不只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难得的幸运。

  对于“六一”二字,我们并不陌生,童年时期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记忆直到现在想起来,依然有很多鲜活美好的回忆。我想对于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还会收获更多专属于自己的六一儿童节故事,这是可以预见的美好。但当你看到“六一居士”四个字,可能就得想一想这到底是谁呢,这四个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对于熟悉唐宋八大家的人来说,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六一居士”指的便是当时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而近千年之后的我与欧阳修的遇见,在我看来更让这份幸运加倍。

  这个听起来有点童趣的称呼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我想可以从《六一居士传》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六一居士的“六个一”分别指的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翁一个。在这里面,我想欧阳修这位老翁便是这“六个一”的灵魂,因为有了他的存在,其他“五个一”才被他赋予不一样的特色和意义,然后整体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六一居士”,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潮流,欧阳修更是在晚年时活出了包容达观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洽的人生信条。

  “双向奔赴”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热词之一,经常被用在追求共同目标的男女关系上,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份遇见也在个人成长和生活体悟方面带给我启发和力量。对于秉持“躺也躺不平”和“卷也卷不动”人生态度的年轻人而言,也依然可以通过在与“六一居士”的遇见中找寻兴趣、爱好、娱乐、专业等方面的启发点,进而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传欧阳修家中藏书有一万卷,可见欧阳修对于书籍的喜爱不只是停留在口头,更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他的藏书主要是在担任馆阁之职期间完成的,这个职位类似于国家图书馆的高级管理员。我想欧阳修到底是嗜书如命的人,从他少年时期开始便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通过长时间阅读积累锻炼了他书写和表达的能力,这一点在他的作品《秋声赋》中也有体现,这篇赋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显示出文赋自由洒脱的韵致,其中“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一句更是表达技法的经典。同时,阅读的习惯也为他后来入朝做官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步入官场仕途的敲门砖,毕竟在北宋时期才华的敲门砖很好使。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是活在书本中的人,有一句关于孔子的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从这句歇后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家里面最多的就是藏书,更有趣的理解是如果把搬家当作是一场比赛,那么孔子就从来没有赢过,也可以侧面看出他对书的喜爱远超常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被我们遗忘的习惯,我们就像是被手机绑架一样无法自拔,不妨换一个思路,重拾阅读的好习惯,逐渐找回这个简单却有力量的老朋友,让他帮我们消除焦虑、收获平静。

  对于生活在西安的人们来说碑林并不陌生,偶有一次和朋友在碑林附近的街巷闲逛,发现做石刻、碑帖、书法的门店数不胜数,这也为西安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古朴气息,也从侧面看出这个细分市场的活力与容量。再回到北宋时期拥有金石遗文一千卷的欧阳修家中,想象一下是何等的令人艳羡,在我看来这些钟鼎和石刻的文字拓本不仅提升了他的书法水平,也在更长时间里助于他心性的养成,虽然一朝一夕的练习枯燥且乏味,但只要找到这位叫做“兴趣”的老师,便可以重获前进的动力。不懂书法的我看到他的行书《谱图序稿》,依然可以从他的墨迹中找到很多关于美学与空间的表达,我想这便是书法穿透时间的魔力。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君子对于琴棋的喜爱造就了不少经典故事。比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从君子之交到知音难觅,抚琴而出的曲子《高山流水》便是最好的证明;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于围棋也有独到的见解:“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一句便从辩证的角度很好地阐释了关于博弈输赢的理解。

  对比之下,欧阳修对于琴棋的喜爱也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相传欧阳修收藏了三把宝琴,从“今人有其一张已足以为宝,而余兼有之。”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琴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更是在练琴的过程中升华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于弦外求之”的理论甚至有一丝哲学味道,这一点让我想到陆游的一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品味之后自有一番韵味,也在说明达成目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欧阳修对待琴棋的态度上,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将爱好不断发光的能力,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个可以坚持的爱好是多么重要,它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服务区一样,可以给予我们再出发的力量和保障。

  相比于写诗作赋、挥毫泼墨、抚琴下棋的欧阳修,我们更熟悉的还是身为“醉翁”的欧阳修,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是被作为中学语文课本全篇背诵内容,记忆最深的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可以说酒作为载体很好地连接了自然山水与他这位老翁,也进一步介绍了滁州当地的自然风光,“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更是将一年四季的秀丽风光以观光者的角度呈现出来。

  我想欧阳修大概是个天生摇笔杆子却又过分嗜酒的公务员,在一次喝酒后看到集市上售卖酒糟,黎明百姓争相抢买,他感慨而言“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可见在他心里黎明百姓的温饱问题一直记挂在他的心头,只是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他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我想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他既是看到百姓忍饥挨饿后的惆怅者,也是游历山水间嗜好饮酒的怡然者,唯一不变是他骨子里的那份真性情。

  我想欧阳修要是出生在现代,应该可以自导自演一部电影,将读书写字、诗词绘画、下棋抚琴、饮酒作诗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然后自己便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完成一部专属于自己的传记题材影片。我当然知道这无法实现,但依然可以通过他对人生的态度去追随他的脚步,“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高度概括了他追求文字卓越永无止境的决心,这正是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持有的态度;“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集中体现了对待个人爱好入迷的程度,甚至到了无我忘我的境界,这一点也是我们极其缺少的。

  于我而言,遇见“六一居士”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还需要在积累中做到在专业与爱好上的相识相知,“六一居士”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方向,而答案则需要我去寻找。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