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名村一一于都禾丰镇大塆村,有一个奇女子,她叫邱招娣,不到十岁就被楼下角(后为楼角组)的李色芳家收养。他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李永长,二儿子李灯发,小儿子李元泰。元泰出生于1913年,与邱招娣(1918年生)相差5岁,家人有意招为元泰的童养媳,从年龄和各方面考虑,都很般配,只等着元泰和招娣成人后就拜堂成亲,结为夫妻。他俩也在不懂事的幼稚年龄阶段,耳鬓厮磨和戏嬉玩闹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就等一场婚礼入洞房,要同艰共苦,生儿育女,结伴到老。

  可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国民党不抵抗,却集中力量对共产党进行多次围剿。作为全红县的于都,一次次打败了国民党的进攻,而这时红军正须扩员,并在全县动员,在禾丰加大宣传,书写出“扩大红军一百万”等标语,全力支持前线作战。有志青年都积极响应,此时的李元泰,也恰逢其时,又正是合适的参军年龄。于是,在1932年也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在战场上他奋勇向往,勇猛杀敌,累立战功。并于1934年跟随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不幸牺牲在长征途上与敌人的战斗中,且未留下信息。

  在家等候亲人未婚夫回来圆房的邱招娣,那是一个天天想,日日盼。临别时虽无太多的叮嘱和缠绵,但却互相将心交给了对方,只盼哥哥早日打胜仗,立功得表彰,消灭鬼子反动派,人民早日得解放,哥哥戴上大红花把家还,光宗耀祖,自己和元泰双双圆洞房。

  在这样的等待岁月中,可想而知,是何等的难熬。可就是杳无音讯十来年,这十来年中,家人们也是一个着急,已经二十几的大姑娘,必须出闺房。于是就几经托媒人相亲,可是看一个不满意,再看一个也不满意。其实,邱招娣早就心里打定主意,虽说李色芳家穷得响叮当。作为色芳的大孙子李贱妹,一个老实憨厚,勤劳吃苦的耄耋老人,早就深晓当年的家底。他说,我们家一直贫穷,父辈、祖父等都靠打肩担赚零钱和打长工过苦日子,自己爸爸结婚较迟,而大叔李灯发三十大几也无钱取媳妇,可以说是穷人家,根本无人向前。而邱招娣不怕这些,就是不肯外嫁,坚守在李家,她很惦念李元泰,要能回来,等多久都心甘情愿。一直到解放前不久,确定元泰已牺牲再无希望生还。她又想,必须为李家红色基因留下种子,虽夫兄二哥与她年龄悬殊较大,也愿结为伴侣,生下儿子女儿,承嗣元泰名下,传承他的一脉后裔血亲。

  在家人们为她婚事干着急中,她说出了内心话。要与二哥婚配,生的儿女承继元泰事业,在乡俗中就是过继承嗣。后果然生下儿子李财生过继给叔叔元泰,而传为佳话。李色芳全家也成为光荣烈属。

  当我将此次了解到的实情,告诉在赣州市邮电部门原线务总站工作,今已退休在家闲赋的邱招娣儿子,且已过继给李元泰为儿子的李财生时,他说,妈妈是这样的,很有红色革命情结,他感到很高兴,作为红军的后代,无尚的光荣,要教育后代,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