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汪曾祺的作品是在念初中的时候。一次,翻看了一套名人系列作品,读了他的几篇散文之后,便深深地把汪曾祺这个名字记住了。那时侯,不谙世事的我觉得汪老的作品好清、好淡,很天然。后来,又读他的小说、文论、戏曲剧本,更对这位享誉文坛的作家倾心向往之。

  我喜欢逛旧书摊,喜欢收藏史料,哪怕是片言只语的碎片。故纸堆里,历史细节如秋日落叶在我眼前翻飞,清晰或朦胧,总免不了感伤。我愿意把它们一片一片拾起来,小心翼翼地夹在收藏簿里,再将它们一一归类。追寻中的往时岁月,也就显得不再那么空洞或残缺了哦。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2020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集作家、生活家与美食家于一身的可爱老头,我到处打听购买了《汪曾祺经典小说》宣纸线装限量珍藏版。1700466438774141.png

  关于汪曾祺,我们所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捧读了《汪曾祺经典小说》,才真正感受到汪曾祺的人格魅力,领略名家风采,认识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汪曾祺。汪曾祺笔下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物:放鸭的,卖时鲜果蔬的,做炮仗的,扎风筝的,还有锡匠、画匠、车匠……汪曾祺以温润的目光轻轻地一一抚过他们,心怀悲悯与敬意,包含着自己的审美理想。

  他的语言简单明了、平白如话,笔致散淡,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到“桐城派的简约,苦雨斋式的淡雅,以及汪曾祺式的清秀。”他的小说结构有种苦心经营的随便,浑然天成。让人感受汪迷热情的同时,去回味那些对文学作品有着炙热感情的人对于限量版《汪曾祺经典小说》的喜爱。

  《汪曾祺经典小说》是汪曾祺经典作品首次以宣纸线装呈现,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心打造。一函四卷。收录汪曾祺自1940年到1988年创作的经典小说66篇,包括脍炙人口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鉴赏家》《八千岁》等,也有早期名作如《复仇》《鸡鸭名家》等,由汪曾祺长子汪朗亲自审定篇目。作品内容精粹,时空跨度大,篇幅厚重,涵盖了汪氏创作生涯中全部经典小说作品。此次出版的线装版,装帧古朴典雅又时尚、新颖,兼具文化价值、文学价值、版本价值、收藏价值。可以让汪氏书迷深入汪曾祺的世界,洞悉人物内心,品味众生百态,更细致地感受汪曾祺的文学艺术魅力,感受汪曾祺小说与语言艺术的顶峰。

  汪曾祺的文字魅力不仅体现在小说中,也体现在他的散文中。读他的散文,能嗅到南方花木的味道,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会变得生动有趣。在他的散文集《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活着,就得有点儿滋味》中,他把平淡的小事儿讲得有滋有味,让人感受到不可言说的温暖。他希望用这些平凡而充满性灵的文字安抚人心,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正如铁凝所言,汪曾祺“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1700466509126108.png

  之后,我曾多次拜读过他的文章,在每次与汪老作品的交谈中,我都获得了不少的感悟与惊喜。往事的点点滴滴总让我回味无穷。当那一天,我从朋友处得知,汪老离我们而去,无可言喻的悲伤使我久久难以平静……很想撰文记叙一下汪老对我们相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却总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汪老很关心年轻人尤其是文学爱好者的成长。 汪老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地上、书柜里、茶几上……汪老看重年轻人,他说年轻人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是祖国的希望。他强调年轻一代作文要真,要自然流露,不要追求浮华,不要过于把心思放在精雕细琢上,而是要把握好水到渠成的自然境界。我力赞汪老文章的天成、自然,并背出他写过的一副对子:“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

  我很喜欢汪老作品的这种清淡的神韵。汪老言之谆谆地要我们年轻人多读书、多读古书,打好坚实的基本功;多思多写,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寥寥数语,使我们许多读者受益颇多。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汪曾祺的作品十分丰富,这里包括小说篇、散文篇、文物篇、美食篇等。诵读汪曾祺部分经典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山顶夜宴》比《莱芜讴》更重要,因为《山顶夜宴》是写于汪曾祺最幸福的时候,而《莱芜讴》则写在各种危机的转折点上,包括国家民族的危机和他个人精神的危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曾在汪曾祺作品研讨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细述文本背后的心路历程,带领读者走进汪曾祺朴素、有情、心怀万物的文学世界。

  汪曾祺生前留了大量且文体丰富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呈现了汪曾祺对自我、对他人、对自然的感受和思索,也包含了个体的理想意志与生命精神,至今仍散发着蓬勃生机。在小说篇中,汪曾祺的《我的老师沈从文》是一篇一枝独秀的力作。文章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描写,都非常精致。在散文篇中,汪曾祺的《草木春秋》自然流畅,语言华美。张新颖教授曾点评道:“如果说中国现代作家当中最会写信的人是谁,我的答案是汪曾祺。《草木春秋》是奇迹般的文本,他在流动的船上写流动的景物和流动的心情,非常难得。”1700466552398043.png  

  在文物篇中,汪曾祺公开了他在文物研究方面的文章。《汪曾祺的后半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汪曾祺孜孜不倦的一生和高尚精神品格。《一汪烟火味正浓》也算是我对汪老及其作品的基本评价。     

  写到这里,在我无法着笔书写文章结尾的时候,这么巧,我在作协“走读大运河”微信公众号里面看到了李厚仁仁兄的诗作,《走读大运河之邵伯》。李厚仁老师的诗是这样写的:“古镇神游久,千年享盛名。甘棠美公德,斗野集群英。街巷商家满,河湖钢闸平。人行烟柳岸,心上雅情生。”

  在这首诗的后面,李厚仁老师还作了注释。甘棠:东晋谢安于太元十年移镇广陵,筑平水埭以灌溉农田,后人追思他的功绩,把他比做周代的召公,称此埭为召伯埭,称湖为召伯湖,后来大镇兴起,称召伯镇,沿用至今。诗经赞召伯曾在甘棠树下办公,因此邵伯又称甘棠,如今镇上还有一棵古老的甘棠树。

  斗野:邵伯有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北宋年间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等都来此作诗,堪称绝妙。

  (2023年11月20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