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常山界二首》(其一)这首诗是杨万里从江西到浙江途经常山时写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幽美的咏景诗:“昨日愁霖今喜晴,好山夹路玉亭亭。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全诗没有用典,其语言晓畅易懂,清新自然。
诗题交待了游览的地点,说明在常山地界。此处“常山”为县名,也作山名,即今常山县东三十里之湖山。
起句交待了诗人游览之初的时间和心情。昨日在路上还是细雨绵绵的天气,今天进入常山地界,天气就变得晴朗了,诗人原来因雨无法游山的担忧荡然无存了,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开朗、快乐啊,以此定下游山诗的基调。当然诗人也可以直接写“今游常山喜逢晴”,但那样效果要比这样写差的多。犹如射箭一样,诗人运用了先抑后扬手法,以“愁霖”把情绪往后拉,形成反作用力,使“喜晴”与“愁霖”二者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
前面的“喜”为全诗营造了整体情绪,有好的意绪开端,接下来的“承接”就水到渠成了,次句诗人为我们打开了近景镜头:参天大树中间夹着一条路,路自然幽深难测,古木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一棵棵树如碧玉一般,亭亭而立。“玉亭亭”三个字,将雨后林青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美不胜收!
转句用一个细节拉开远镜头,别开生面。诗人本来正专注欣赏其中的一柱山峰的美,忽然飘来一朵白云遮住了峰巅。这是多么刹风景的事情啊,就像一个人正在那里欣赏一个美女,又过来一个人站在了中间,挡住了美女一样,那么欣赏者的心情可能多少会有些沮丧的。然面诗人从这个景色变化中看到了情趣,并用幽默的口吻描摹出来:云这调皮鬼也喜欢这柱奇峰,忽然过来把它偷走了。诗外的意思是说,光有山的美似乎还有些单调,山有了云的陪衬山显更加的峻秀了,就像红花还要有绿叶扶一样。
“一峰忽被云偷去”,真是神来之笔!一个“偷”字把云山雾罩的风景一下子写活了,一刹时,像看电影,乱云飞渡,险巅翠峰在我们面前时隐时现,闹个不休。试想,如果在一般诗人笔下,还不写出个“一峰忽被云遮住”啊?那里还有半点趣味可言?杨万里写诗的妙法就在于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让他们相互发生点儿故事,一旦人格化,自然风景就不单纯是某种视觉表象了,而是经过诗人主观再造成为诗人非常独特的感觉和印象了,自然就极为鲜活夺人了。一个“偷”字,来之不易。“遮”、“藏”、“裹”等都不行。只有这个“偷”字,把意境全部托出,这得力于诗人非凡的艺术直觉能力,还要具有某种机缘和偶然性,才能得到。这个字跟我们所熟知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赞誉宋祁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来赞誉此字也不为过。
结句结得既浮想联翩,又余味无穷。那朵云只遮住了山峰的一部分,还有半截没有遮住,裸露出嶙峋的巉岩怪石和岩石上碧翠的树木,也就是说美女没被人全遮住,还露出半个脸来,从而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给我们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