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成千上万遍布太行山脉的烈士墓、纪念碑,他萌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面对许多年轻人对创建共和国的英烈毫无所知,他忧心如焚。

  他就是山西省阳泉市原公安局局长助理苑桂生。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用脚丈量太行,用心传颂英烈”,自费寻觅英烈墓碑,义务担任国防教育宣传员,探索了一条“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


  一座座山岭  一片片荒原

他4年间跋山涉水2万公里,走遍太行三省65个区县,用尽6万元积蓄,自费寻访1100多座英烈纪念碑、上万个烈士墓,为了让英烈精神永存。

  雄伟的太行山,巍峨的长城,见证着苑桂生迎着朝霞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寻觅英烈墓碑的执着信念。

  2002年,60岁苑桂生从阳泉市公安局局长助理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来萦绕在他心头的忧虑挥之不去:一次出差,他看到某县县委办公楼富丽堂皇,但这个县抗战中牺牲的千名烈士墓地被淹没在杂草丛中;一次路过著名的抗战烈士圣地,天真的孩子们对烈士的事迹一问三不知;经过多年和平建设,烈士渐渐被人淡忘了,全民的国防意识也淡化了。

  从小生在太行山、钟情摄影的苑桂生忽然有个念头闪过脑海:抗日战争30多万八路军将士血洒太行,数百万抗日干部、民兵游击队员和抗日民众为国捐躯,把散落在八百里太行的一座座抗战纪念碑和抗日英烈墓碑完整地拍摄下来,举办一个国防教育专题摄影展,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烈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享受和平不忘战争,树立忧患意识,履行国防义务,真正担负起振兴民族的伟业。63118ac47e7a54766a3b52d9f99da7f3.jpg

  决心下定后,苑桂打起行囊,踏上了探询革命遗迹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一次特殊的“长征”。

  “太行岩岩,去天而近,登峰溢想,搔首问天,一吐雄中之气。”这是《和顺县志》对太行第二高峰和顺县阳曲山的描述。阳曲山海拔2058米,山下河谷纵横,山腰悬崖绝壁,地势险要,素有“太行小西藏”之称,当地人把此山叫做“鬼山”。

  1943年5月14日,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当时日寇集中了13个大队的兵力围攻阳曲山,八路军警卫营100多名勇士在阳曲山峰坚守阵地至弹尽粮绝,最后折枪毁械跳崖殉国,其壮烈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当时,乡亲们在阳曲山北台梁设立了210人的无名烈士墓,在抗战胜利后,和顺县委又立碑于山顶,以兹纪念。

  2004年8月,老苑来到阳曲山寻访“阳曲山战斗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行走一天,太阳快落山还没到山顶,途中遇到了七里滩村书记王怀庆,他说山高路险,盲目上山容易迷路,很难找到墓地和纪念碑,老苑遗憾地离去。

  2005年9月,惦念着阳曲山英烈的老苑又一次来到阳曲山,他历尽艰辛终于阳曲山北台梁找到了210人的无名烈士墓,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听说山顶的“阳曲山战斗纪念碑”已经不存在了,他只好返回。

  下山后,老苑听村里的老乡讲亲眼看到过纪念碑。2006年11月1日,老苑第三次来到阳曲山,当天没到山顶,只好住在半山上的村民李富荣老人家。他的执着感动了老人,便让儿子李海文给老苑当向导,第二天一早,老苑又开始起程。山路越来越陡,稍有不慎就会落崖丧命,只能手脚并用爬峭壁,他小心翼翼地攀上数十米高的石崖,爬过一段悬空的铁梯,终于到达了山顶。在几间破败的石屋前,向导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立碑的地方。但是,老苑和李海文四处寻找还是不见纪念碑,老苑不甘心地不停地拨弄杂草,翻动乱石,纪念碑还是不见踪影,他失落地坐在了地上。

  60多岁的老人,三上阳曲山只为寻找一块烈士纪念碑,尽管带着遗憾离去了,可老苑仍不死心。今年,他听说和顺县政府重新为抗日烈士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激动不已,他完成奥运火炬手传递任务后,手捧火炬祥云,第四次上了阳曲山,面对烈士纪念碑,他动情地说:“先烈们,祖国强大了,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了,你们可以安息了!”他按动了手中相机的快门,总算如愿以偿。

  像这样,为了一块烈士碑反复寻找多次,老苑也说不清有多少次。

  老苑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一次,在河北井陉寻访挂云山烈士碑时,中午1点才赶到山下的村庄。出乎老苑的意料,这个村庄连个小卖部、小饭馆都没有。自己又没带干粮,腹中饥肠辘辘,怎么办?既然来了,就不能后退!他捡了根树枝当拐杖,背着沉重的照相器材,向山上攀登。

    正午的太阳烤得人焦口渴,老苑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前行,2个小时后爬到了山顶。一看到纪念碑,他顿时忘了饥饿和劳累,扔掉拐杖,架起相机,开始拍摄。

    下山时,已经是午后5点多钟。老苑没有料到,突然出现了低血糖,当时,他感觉头晕腿软,虚汗直冒,心脏跳得厉害,好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一样。

  他本能地摸了摸口袋,竟然摸出了两块水果糖。正是这两块小小的水果糖,才让他补充了一点糖分,缓解了症状。一位医生朋友后来得知了他的这次经历,惊讶地说:“你真不要命了!那个时候你的情况十分不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广志山海拔 1878 米,是太行山的主峰之一,老苑在驱车上山拍摄烈士纪念亭下山时,刹车失灵,要不是司机处理果断,早就车毁人亡了,老苑虽然很后怕,但一点也不后悔。

  像这样,为寻找烈士墓碑老苑多次遇险,九死一生。

  寒来暑往,日月更替。苑桂生拖着患有糖尿病的身体,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一头扎进深山僻壤,流连于陵园墓地,反复地按动快门、不断抄写碑文,抢救红色资源。

  6年来,苑桂生自费寻觅英烈墓碑,节衣缩食,戒掉了40多年的抽烟嗜好,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菜,每月仅有1700多元退休的金苑桂生,硬是花掉了6万多元的全部积蓄。

     6年来,60多岁的老苑经历了恶劣天气、危险道路、疾病折磨,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但他从不退缩,用双脚踏遍了莽莽太行山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的65个县市,从“平型关大捷”的发生地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从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的雁宿崖到左权将军殉国的十字岭……他冒着严寒、酷暑拍摄各类纪念碑照片、抄写碑文,先后寻访了1100多座英烈纪念碑,上万个烈士墓,拍摄烈士纪念墓碑5600多张;他与数百名史志工作者、老八路、老民兵、老区民众座谈了解,搜集抗战史料数千万字;他收集了大量的抗战史料,仅各地的市志、县志、党史、抗战史的书籍、资料就有5800多万字,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苑填补了许多太行山抗日烈士事迹的空白,成为掌握太行山烈士殉难地、墓地、纪念地最富有的业余史料者,也成为全国“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的开拓者。


  一张张照片  一页页文稿

他拍摄英烈纪念碑照片5689张,搜集抗战史料5800多万字,挑灯夜战,终于利用红色资源,精选汇集成生动的国防教育系列教材。

      2005年,苑桂生的拍摄工作基本完成,5689张英烈纪念墓碑照片,5800多万字的抗战烈士史料,摆在了苑桂生面前,这是他4年来跋山涉水,含辛茹苦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照片,为了把这些原始照片和史料加工成生动的国防教材,老苑还任重道远。

      高高的狼牙山,峭壁相连,山势险峻,上山之路异常艰难,但却第三次出现了苑桂生汗流浃背的身影。原来在精选照片时,老苑发现他在狼牙山顶峰拍摄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由于当时是阴天,照片没有反映出“五壮士”在阳光下顶天立地的形象。于是,老苑又往返近千里,重新登上了狼牙山,这次总算了却了心愿,拍出的照片非常理想。回家后,他又听说狼牙山还埋葬着三位当时跳崖牺牲的壮士墓,他想“狼牙山五壮士”是全国著名的抗日英雄,应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烈士介绍,于是,老苑第三次来到狼牙山。 

  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烈士纪念碑”,老苑往返多次的还有平型关、左权县左权将军殉难地、“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等11座大山和10多个县的抗战圣地,据了解,老苑从5600多幅精选出的140烈士纪念墓碑照片中有30多幅,是经过多次往返拍摄的。

  为了能赶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推出展览,老苑以英烈的精神激励自己,140幅配上数万字说明词的英烈纪念墓碑照片,是老苑上百个日日夜夜在放大镜下精选出来的,说明词是他一字又一字地推敲提炼出来的,凝聚着老苑对英烈的崇拜之情。

  反映抗日英烈的《太行丰碑》大型专题摄影展板完成了,在阳泉市和阳泉军分区的帮助下,《太行丰碑》的大型画册也出版了。

       但老苑还感到有许多遗憾,因篇幅原因有些英烈未能收入到《太行丰碑》。此外,照片和简单的说明,还难以全面展现太行革命英烈那惊天动地的壮举,英烈们舍生取义的身影时时闪现在老苑的脑海中:

  在河北井陉县的挂云山战斗中,井陉县一区妇联主任、武装部长吕秀兰,带领民兵主动协同县游击大队担任牵制敌人、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与 3000 多日伪军展开激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她带领所剩 4 人,把枪支藏好,然后纵身跳崖,以身殉国。她们跳崖殉国的时间比狼牙山五壮士还要早一年。 

  1942 年,在左权将军殉难的那次战斗中,《新华日报》女干部黄君珏带领十多名同志分散突围,被敌人包围在一个山洞内,她们见突围不成,便抱定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冲出洞口,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抗战英雄朱金山一人手刃10多个日寇,后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日本人叹其勇猛,为其立碑“故中国军无名勇士之墓”。

  阜平县妇救会主任赵明生被汉奸告密被捕,临刑前,日寇让她跪下,她怒斥说:“我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怎能给你们这些鬼子、汉奸下跪?我要站着死!”临终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22岁。

  ……

  老苑与英烈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次次震撼着他的心灵,荡涤着他的灵魂。

  “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可连一个名字都有没有留下,每当看到无名烈士墓碑时,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我要用我的笔把英烈的事迹传播出去,让英烈的事迹感动更多人,感动全社会。”从未写过书的苑桂生拿起了笔,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老苑整理出100多个鲜为人知的抗日英烈故事,多达30多万字,终于使《丰碑背后的故事》一书问世。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英烈,对网络一窍不通的老苑,在女儿的帮助下学会了上网,阳泉市国防教育网开通“苑桂生博客”,使英烈纪念碑的照片和故事在网上安了家。

  英烈展板、画册、故事集、博客,老苑利用红色资源,精选汇集了生动的国防教育系列教材,他“以碑讲史、以碑叙事、以碑明理、以碑警世”的创举,在全国国防教育中独树一帜。


  一个个社区  一座座村庄

他走城乡、到企业、跨军营、进学校,宣讲展出烈士英雄事迹160多场(次),把英烈壮举传播到千家万户。

  辛勤的耕耘,终于结出硕果。2005年9月8日,苑桂生拍摄的“《太行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摄影展”在阳泉市美术展览馆隆重开展,7天的展览中,观众达上万人次,好评如潮。

  整个展览全部以耸立在太行山区各地的抗战烈士纪念碑为拍摄主体,并配以碑文或相关说明,图文并茂,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众志成城》展现的是太行山各县市为抗战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烽火太行》展现的是八路军将士及地方武装民兵自卫队知名战役、战斗的辉煌战绩;《浩气千秋》展现的是为国捐躯烈士的悲壮业绩;《血证如山》展现的是日寇对太行山抗日民众血腥杀戮的罪行。

  一幅幅照片有力地营造出一种苍凉沉重的气氛,一座座挺拔的纪念碑记载着中华儿女英勇抗敌的历史,讲述着抗日先烈血洒太行的壮举。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沉浸在那一段令整个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中,沉浸在作者用真诚的心灵感受和高超的摄影艺术所表达出来的感人至深的氛围中。不少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多次地前来参观,有的孩子趴在地上抄录纪念碑的说明词。

  墓碑无声,却述说着一个个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观者无言,但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和洗礼。

  阳泉市供电局退休职工赵秋兰连续三天来观看展览,并在展览的留言簿上写道:“金秋观展心不平,丰碑无数载英名;华胄不忘国难史,精神树吾中华魂。往事历历烟如云,烈士浩气永驻心;吾辈奋发强国日,笑慰泉下捐躯人。”

  年近七旬的李桂林老人在看完展览后,她流着泪给苑桂生讲起了自己家的悲惨历史:她爷爷、伯父、父亲和叔叔当年都是铁路工人,日寇以“通共抗日”的罪名,将她爷爷、伯父、父亲和叔叔残酷杀害。她在展览留言簿上写道:“感谢摄影者记下这段历史,为死难者留名,给后来者启发。” 

  阳泉一中副校长贾爱寿说:“这个展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很多观众也都纷纷留言,称赞老苑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开展仪式结束后,苑桂生带着这些图板,深入到部队、学校、企业进行展出,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数千名学生参观展览,很多学生还热情洋溢地为展览留言。听着孩子们热情地谈历史、谈理想、谈责任,读着孩子们饱含深情的留言,苑桂生感动得老泪纵横。

  苑桂生踏遍太行觅英魂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阳泉周边市县,许多单位和学校竞相邀请他去办展览、做报告。石家庄驻军某部专程将他的《太行丰碑》影展图板拉到部队,配合开展“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

  苑桂生倾心国防教育的情怀,在社会上形成强烈反响。2006年9月28日,在“山西省推广阳泉市国防教育社会化经验座谈会”上,苑桂生介绍了拍摄《太行丰碑》的事迹和义务开展国防教育的体会,出席会议的省委领导当场拍板将《太行丰碑》画册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当地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苑桂生的事迹进行了宣扬,并作为纪念建军80周年专题节目在全国30多家广播电台进行展播。

  今年8月,老苑又带着《太行丰碑》的画册,乘阳泉市向四川灾区送物资的卡车,驱车数千公里把抗日英烈的事迹带到了地震灾区,使救灾者和灾民都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以英烈为榜样,抢险救灾,重建家园。

  两年多来,老苑深入城乡、企业、学校、军营,宣讲展出烈士英雄事迹160多场(次),他的摄影展《太行丰碑》在阳泉、太原、石家庄多次展出,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为了表彰苑桂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表彰他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4月,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山西省军区联合作出向苑桂生学习的决定。

  老骥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66岁的老人苑桂生在国防教育的事业上,虽然有些步履蹒跚,但却仍不停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