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发伏羲山

  早上醒来已是七点。惺忪的睡眼里就能感受得到,外面雾蒙蒙的,像极了我此时犹犹豫豫的心。想着这次畜牧九0级毕业30周年的庆典活动已接近尾声,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就约好学常同学,准备悄悄搭乘西法同学的顺风车,开启回家模式。

  谁知,刚迈开脚尖,这知性的秋雨也从天空纷纷落下,拽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正犹豫时,却被迎面赶来的,算是负责这次庆典活动的两位美女同学秀璞和素琴一把拦着,并杏眼圆睁地作愠怒状。天留,地留,人也留。盛情难却!我们只得按下了返程的暂停键,登上了开往去伏羲山的大巴车。


  (二)拥青护翠伴雨行

  出郑州,向着西南去新密的方向,漫道而行,不过个把小时的车程,那个紫气弥漫云霞飞的地方,就是伏羲山。

  也是天公作美,知道我们要游伏羲山,这懂你的秋雨也赶过来助兴,让这个欲凉还燥的秋天,更增添了几分的爽意。

  车子在画廊般的公路上深入浅出。真是十米一景,百米一画:一会儿是绿屏护翠了,一会儿是秀木拥艳了,一会儿是碧水流连了,又一会儿是阁台迷心了;本来,秋雨正缥缈地下着,这缥缈的秋雨,被这飞速的车流一吻,像是害羞的小姑娘,一会儿飘左了,一会儿忽右了,一会儿藏前了,又一会儿躲后了,隔着车窗而望,我们就像是穿在云雾里,这还没有摸着伏羲山的边儿,就有些温馨自醉了。

  这一自醉,心就不翼而飞了。于是,建收同学就随着我们的“牧二代”萌萌和明明这俩小美女提前为大家准备好的曲子,也是上学时小燕子教给我们的那几首老歌:《苦乐年华》《好人一生平安》《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反复咏唱;感觉还不尽兴,素芹,新安和增丽同学又合唱了一段与学生们上山下乡有关的豫剧《朝阳沟》,以增添喜庆;然后,是这几天一直陪伴我们左右的美女高丽老师,也激情放歌,随着高丽老师低沉,温婉,又极富磁性的《祝您平安》袅袅响起,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漫漶时光。

  直到看见“伏羲山风景区”的牌子,才把我们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怎么看,怎么觉得,伏羲山就是一个孕育生命的摇篮。她所眷顾着的这片天空,森林,草木,流瀑,虫鱼,山石,都在以一种生命的律动,向我们展示着大自然的博爱与包容。从目之所及的丛林里可见一斑。仔细看,这一棵棵看似普通的绿植,其实并不普通,它们不但自己绿着,也用自己的绿延续着其他生命。瞧路边那一株株,一攒攒,高的低的,粗的细的,岩壁上垂挂的,小溪畔丛生的,没有吃闲饭的。已经张嘴的栗苞子,呲牙的大石榴,红彤彤的柿子,一嘟噜一嘟噜的山核桃,滴溜硕果地挂在枝头,摇晃在秋天里,看着,眼气死人。周围,认识的斑鸠,蓝马喳子,灰雀,不认识的绿头鸟,红嘴鸟,长尾巴鸟,呼啦啦一大片,都站在枝头上觊觎着。于是,我对坐在身边的良宇同学风趣地说:“天天有美味的野果子吃,我也想变成这里的一只鸟啊!”

  我又回过头来对一边的怀记同学说:“这伏羲山真是不一般,怎么石头也是红颜色的?爬过那么多山,红石头还是第一次见。”似乎我对怀记回答的“这是化学成分氧化铁的颜色”的答案并不买账,就截住了他的话:“我觉得,这石头更像一位老人,他从远古走来,虽然有些沧桑感,但他不畏风雨勇于跋涉的样貌还在,他身体里的血液还在汩汩地流淌着,因此反映在今天我们的眼睛里,就是红色的了。”

  乘车穿行在这澎湃着生命的绿色海洋里,那惬意,有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荡秋千的感受。尽管山路蜿蜒崎岖,一漾一漾的,有母亲的护伴,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后怕。我们就这么驾云似的随着车子的摇荡而摇荡着:一会儿够着天上的云朵了,一会儿又不知钻在哪里的地下了,一会儿,我们把前面的车子踩在脚下了,又一会儿前面的车子把我们踩在脚下了。风融融,雨飘飘,树影影,石乱乱,山上的几家农舍也虚幻了。

  迷迷糊糊地,大巴车停了。一抬头,红石林到了。


  (三)品读红石林

  一听“红石林”,猛一觉得就像是大集体年代的一个林场。其实,这里也有“场”的意思,它是现代人在一片近乎平坦的山坡上,再植入“人”的元素又精心打造开垦起来的山间平地,但比场大,一望无际的,看不到边,很广阔。

  下了车,睇目浏览,天边被一圈红得似火焰的石头镶嵌着,天空五彩缤纷,红的旗,绿的旗,红的灯,绿的灯,一片一片的,迷你心,晃你眼,都在向你招摇着。山坡上,一排排飞檐翘角的大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伏羲山休闲度假村,伏羲山文化研究院,伏羲山云上生活超市,伏羲山红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尽是打着伏羲山的招牌,一家接一家,鳞次栉比,眼花缭乱,吃,喝,玩,乐,游,外加休闲养生于一体,样样有,住上十天半个月用不着下山。看一眼,立刻让你就有不想走的冲动了。

  商场门店前的广场上,栽植着一片行道树,红的,紫的,绿的,黄的,好看得让人应接不暇。虽然时令已近中秋了,都仿佛忘了季节似的,仍在它们的岗位上昂举着。或许是人们为了附和这山水的景致吧,好像以栽植的杨柳最多。我就想,要是赶在春天来玩,红花乱绽,柳丝堆烟,游人缓着脚步,又有如云的美女舞着翩跹和你顾盼传情,那敢情,岂能是一个“美”字说清楚的?

  脚下,铺的是方格子路,有“本地打”的红石,有从山外面运来的青石,还有大理石,鱼鳞似的闪着金光,优哉游哉地通向山顶,通向原野,通向高山人家,通向你想去的地方……

  顺着一条石板路,走着看着,不多时,就到了一处水塘,不大,瘦瘦弱弱的,有瘦西湖一样的美;一架风车,像一位老人,仰着古铜色的脸,向着太阳,慈祥地坐在水面上,笑着,惯看秋月,地老天荒,不弃不离。

  水是镜湖一样的水,不深不浅,刚刚好的那种,微风徐来,泛着银光,荡着柔波,也是波澜不惊地那样。我抬眼看了看四周,找不到源头,想必,这塘水不知是何年何月,早就存在这里了,想必,眼前这“水波潋滟晴方好”的塘水,不知沉淀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古老趣话啊!

  塘的侧畔,有几丛野荷,虽然已过了花期,但大部分都还青着,已经干枯的叶子,仍在枝干上耷拉着,这是在“留着残荷听雨声”吧!几只野鸭,看人来了,也不慌张,划着似双桨的红蹼,友好地“嘎嘎”叫着,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唯美画面。

  继续走,过一道坡,拐一个弯,再越过一汪姹紫嫣红的绿树红树,那个彩旗飘飘,挂着“红石林”几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高台子,就是红石林旅游中心。站在高台子上举目眺望,红石林的全貌便可尽收眼底。

  要登上高台,得坐一节电梯才能到达。但这个电梯很长,看去,约摸有一二百米,遥遥的,云烟高,猛看,像是天梯,让人有恐怖感。好在,秀璞同学早已登临了,正站在上面,拿着小旗,在向我们招手呢!我们也举着小旗,和秀璞遥向呼应着。有秀璞同学在,这等小碍,谁怕!

  登临时,已是十点。雨停了,太阳像是新媳妇,也从云层里露出来,羞赧地笑。微凉的风,也撒起了欢,轻吻着人们的脸。

  风好光好云景好。美美哒!


  (四)巡访百姓街

  从红石林景点,一路向着景区的纵深处出发,先看的是百姓街。

  看了后才知道,其实这百姓街就是在山顶上开发的一条街,见天云雾缭绕的,依我说叫天街,才更有诗意。但是作为山里人,讲究的是朴实,厚道,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这么说来,叫百姓街,反而觉得最靠谱,最接地气。

  本来就是么。一踏入它的方寸,扑面而来的,那种夹带着浓重的烟火气,立刻会把你有些飘忽的心给牢牢地攫取了。

  这街,仿照民间的造型,又带着古朴的山乡味,着实凸显了“百姓街”的特色。尽管,街道不算宽,店铺也不算高档,路面也不是铺的平坦的水泥路,依旧是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明清时期江南古巷里的石板路,但就是这些,却愈加勾起我对这坐山起源的探究与寻访。

  其实,这古街就是一条农家乐。

  卖包子,油膜,锅盔,胡辣汤,沫糊,粉浆面条,芝麻叶豆腐脑,各种小吃的。

  卖蕨菜,薇菜,猫爪子,猴腿儿,蒲公英,龙脉芽,水芹菜,山蒜,山韭菜,山辣椒,山胡萝卜,莲藕,干芝麻叶,干红薯叶,各种干菜山野菜的。

  卖叫吹,喇叭,泥狗,陶马,陶猪,刺绣,流苏,珍珠,玛瑙,玉石,翡翠,古钱,古币,针头线脑,各种杂耍古玩的。

  卖八卦,相书,奇门遁,农学,医学,各种字画天书的。

  林林总总,尽显农家风采。

  来到一家卖豆腐脑的磨坊前站站。见打浆的仍是石磨,就是农耕时代我们曾用过的小花磨。一个情谊老丈,穿着粗布长衫,手耘磨拐,正在有劲没慢地拐着。几个食客,也不着急,抽着烟,品着茶,在等待着久违的乡愁与自己舌尖上的味蕾亲吻。若不是想着还有更美的景致在等着,我也得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喝它一大碗。好了,就留个念想吧!

  街尾,一棵一搂粗的古栗树下面,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手拿扫帚,正坐在石墩上歇息。我走过去,问他名字,想把他写进我的文字里,他微微一笑,给我摆了摆手,又扛起扫帚,捻着胡须,仙风道骨般,飘然而去。

  这街,透着古气,仙气,灵气,温暖气,烟火气。我感慨这街。


  (五)缆车探险

  听筹备组的几位同学说,坐缆车看大峡谷,惊险,刺激,有看头,是整个景区的亮点。来伏羲山不看大峡谷,等于枉虚此行。百闻不如一见。挡不住诱惑,今天,我要舍得一身剐,一睹她迷人的风采了。

  野草引径,红花牵心,绕过一段由红石铺就的蚰蜒小路,不远处的山坡上,那个有亭子的地方,就是我们即将乘缆车探险大峡谷的出发地。

  走近看,这是个像火车进站的小亭子。同学们巡着迂回的走廊,有序地排着队,等着进站。负责安全护卫的建伟同学,早早地就站在亭台上了,面带微笑地向同学们喊话:“大家不要紧张,四人一组,依次乘车。”此刻,心不由己,他越是说不要紧张,我就越想紧张。

  正紧张时,看见宗洲同学一瘸一拐地在他妻子的搀扶下也走了过来。宗洲同学有病,患有脑梗,仍从容不迫。有榜样在,我也从容起来。

  我和怀记,良宇,铁义四位拼成一组。三位说:“大哥,你先上。”面对险阻,大家竟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意味。我心里一热,顾不上多想,就悠着缆车的惯性,率先登了上去。

  缆车是在上下两排共四根木锨把粗的绳索牵引着匀速缓缓下滑的。虽然安全系数绝对可靠,但向下看,是万丈深渊,向上能触手可及天上的云朵,与大自然相比,我们就像一只小老鸹悬在半空里,说不害怕那就瞎话。此时,让我想起了当年红军过大渡河时攀爬十三根铁锁链时的悲壮情景。还好,有同学们相伴,我还是能化干戈为玉帛地轻轻松松地欣赏这大自然旖旎的风光了。

  坐在缆车上眺望,四下空旷无碍,大峡谷的全貌便可一览无余。我终于看到她的雄伟了。

  这山谦卑。她高大,巍峨,但你看了,让你不惧怕,不生威,没有摄人心魄之感。走近了才知道,她的大部分山体都隐藏在万千沟壑之中。原来,她外柔内刚,口小井深,她是把险象与持在留给自己,只把宽容与平和展于世人。说白了,她就是一种人,远看,普普通通,草芥一枚,走近了,你才知道她的伟大与超拔。

  这峰雄奇。从坡底到坡峰,说她深有万丈也不夸张。从缆车上往下望,山崖立陡立陡的,好像是人工从下到上垒砌起来的。但,人哪有那么大智慧呀,只能是鬼斧神工造化的结果。看那阵势,就是让那些训练有素,“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勇士去攀,不下一番功夫,他们也很难企及;都说,华山险峻,但华山哪比得这里的山险峻!登上华山还有一条路呢,这里的山芊芊莽莽,奇石林立,嵯峨突兀,一条路也没有,要不是借助索道的外援,一般人休想到此一游。

  这谷幽长。遥遥地望,这大峡谷实质上就是两山夹起来的深山峡谷,但绝不是两山简单的拼凑,而是天设地造的完美结合。乍看,两山像两条吞云吐雾的苍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相依相伴,逶迤而来,又奔腾而去。这狭长的幽谷阔得也让人兴叹!从此岸到彼岸,按两个缆车的间距五十米计算,我数了数,两山的跨度之间大概有一百个缆车呈等差数列地排列着,你说说这幽谷能有多宽?我有恐高症,然而就是这么辽阔高远的幽谷,我像只小鸟似的吊在半空中的揽绳上,前不着天后不着地的,竟然没有惧怕感!莫非这里有神仙在护佑你?正寻思着,忽见山腰间,在一棵倒挂松柏的掩映下,有一岩洞的开口在朝向我,仔细瞧,洞口不大,一人多高的样子,有门,门口边的石壁上光光溜溜的,像是有人光顾过,难道这里果真住有神仙?

  这崖碧透。陡峭的山崖上,被一层密密匝匝的绿植遮盖着。靠近了看,这绿植中有松树,柏树,栎树,柞树,还有野葡萄树,野柿树,野枣树,野桃树,野核桃树,野栗子树……密布在山崖间,石缝里,高坡上,深谷里,有倒挂的,有侧立的,有横的,有竖的,有站的,有卧的,有不站不卧就那么咧着身子目不斜视地仰望天空的,高高低低,参参差差,扯扯牵牵,纵横交错,密不透风地匍匐着,缠绕着,攀援着。整个看,这山体完完全全就是一道绿色的屏风。只是到了中秋了,那绿不再像春天时那么嫩绿,油绿了,而是有种成熟的味道,是那种浓绿,深绿,厚重的绿,苍翠的绿,凝重的绿,万绿丛中一抹红的绿。诱她不过,便选好角度,趁势用手机抓拍了几张。翻开看时,任凭你把画面放大到多少倍,但还是看不清树丛里到底是什么。能看清楚的是,已经长熟的山果子:野柿子,野葡萄,野栗子,野枣子,花花的,圆圆的,橙橙的,红红的,泛着金光,摇曳在秋天里,赤裸着她的馈赠。站在枝头的几只鸟儿,大快朵颐之后,啧啧地叫着,心满意足地向云霄间飞去。

  这石温暖。本是无生命的石头,让我带着感情情色彩去看,也幻化得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了。万绿隐约间,我看见了一个奇石博物馆,都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有像圆顶房子的,有像泥瓦房子的;有像石磨,石床,石墩,石臼,石碾,石碓的;有像石马,石牛,石猪,石狮,石猴的;还有像人的,望月的,舂米的,浣衣的,扶老携幼的,怀抱婴儿喁喁丝语的。总之,活脱脱的一个农耕社会。那一块一块的石头,也不是单独存在的,也是有机整体的:有一块石头用头顶着几块石头的,有几块石头用肩扛着一块石头的,有很多块小石头合成一块大石头的,像石榴籽一样,更像一个民族,紧紧地抱在一起,任风噬雨虐,春来冬去,坚如磐石,永不分

  这峡斑斓。因为是丹霞地貌,这在地壳变动时几千万年前就形成的奇珍异石,再披上这赤诚的红,玫瑰的红,鸡血石般的红,奔涌着鲜活生命的红,又在这万顷碧波的映衬下,更显得妩媚动人,格外抢眼。在我感叹江山如此多彩多姿多娇的同时,我也感叹,这满坡漫壑不畏风雨,在呐喊,在奔腾,在抗争,在滚滚向前的红石头,多像是血管里流淌着红色血液的黄色皮肤的这种人

  凭栏而望,头上是白云朵朵,脚下是峰岭叠翠,侧畔有鹭鸟群翔,霞光匍心,真是木浴万绿,耳收天籁,让我又一次震撼了,我又想起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我想,这里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该有的,全有了。


  (六)探幽小马高原

  下了缆车,红叶牵衣,野果吻面,又走了段曲曲折折的山坡路,忽然看见有个亭子,只听有人说:“小马高原到了。”

  走过去,随着视线的渐渐拉长,我终于看见她的庐山真面了。就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尽情地望去,啊,刚才的高山大峡谷都被我们踩在脚下了。心想:这高山之巅,怎么会横空出世弄出个高原呀?莫不是人工修造的吧?带着疑问,就认认真真地实地勘察起来:这高原实在是太大了,天空白云飘着,起起伏伏的坡原一眼望不到边,几匹马儿撒着欢,悠闲地吃着牧草,看我们来了,还“咴咴”地叫唤几声,表示欢迎,让人感觉像是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哩。高原上面是一层厚厚的黄土,看不见它下面包含的内容,草是自然生长状态的野草,成片成片的格桑花和小野菊和着秋天的节拍,还在尽情地绽放着。一切都是天工开物,根本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顺着一条用山木围成的栈道向着高原的腹地走去,见一个水塘,便停住了脚步。水塘不大,但水的颜色却出奇的绿!细致地看,原来是绿藻的颜色。水面上还有几尾锦鲤在摇着尾巴,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况味。

  再朝前走,背风向阳处,有个小房子,门楣上挂着几套花花绿绿的服饰,古代的,民族的,都有。不用说,那是骑马用的道具。几位好奇的同学迎了过去,想骑骑马溜达一圈。可工作人员说:“下雨,坡滑,改天吧。”来之前,秀璞同学就红口白牙地承当说:“到小马高原骑马,一切费用由俺全包。”看来,这次是老天替她买单了。

  不远处的坡洼里,是个临时搭建的毡房,几个年轻人正在拾掇着炊具。不知这是哪来的驴友到这里体验生活了。看他们快乐的表情,我真想留下来也住上几天,但不知此番愿景何日才能实现了。

  正在羡慕时,还是我称老兄的玉法同学想得周到。于是就和他合了个影,把这里的美景全部打包,也算弥补了这个缺憾。


  (七)瞻仰伏羲文化

  从小马高原回来,忽见路边的山坳里,现出一片屋舍,虽说不上豪华,却也修竹松茂,雕梁画栋,俨然整齐,很是气派。不由放慢了脚步,一看,是“伏羲山文化陈列馆”,就和林峰,富才,发祥同学一抬脚走了进去。

  正中,立着一尊伏羲雕像。几个香客正焚香叩拜,唯唯诺诺,一副虔诚模样。

  右侧,是陈列馆。一排用玻璃隔着的展柜里,摆放着与伏羲文化有关的一系列展品,主要包括玉器、陶器、骨器、石器等。定睛看时,有:玉龟、玉鸟、玉兽,陶猪,陶狗,陶碗,陶罐,骨矛、骨铲、骨刀、骨匕、骨镞,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石犁、石镰、石磨,石针等等。

  展厅的上方,贴着一页宣纸,上面写到: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所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距今10000年左右……我随即用手机拍了起来。

  一路上,我就不住地在想:怎么这伏羲山就是不一般?直到返程时看见这页宣纸时,我心中的疑团才慢慢得以解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