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豫康(1922~2011年),江苏盱眙人,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曾任民兵队长、县政府科长、县委秘书、区委书记、区武装政委、区抗联主席,北撤时编入部队,历任华中军区教导大队副中队长、中队指导员、三野政治部政治指导员、侦察营副教导员等。1949年在南京筹办海军学校。1950年任海军兴国舰政委,1951年任遵义舰舰长。1978年1月任海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83年8月,任海军司令部正军职顾问。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1922年3月,范豫康出生于盱眙县马坝区永丰村(今盱眙县马坝镇东阳社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6岁开始,他边放牛边读私塾,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读完了小学和初中。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范豫康在安徽省天长县一带开展地方武装和地方党政工作,历任安徽省天长县长兴区瓜东乡乡长兼民兵基干队队长,天长县人民政府社会科科长、县党委会秘书。1942年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体制后,先后任大通泥沛区、甘泉县大仪区区委书记、区武装政委、区抗联主任,隶属新四军二师五旅。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广泛开展抗战宣传和群众工作,组织和率领抗日地方武装,铲除和削弱当地日伪和地主势力,壮大我军在苏皖地区的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范豫康历任华中军区教导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三中队政治指导员、三野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担任指导员期间,他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1948年7月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侦察营副政治教导员,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先遣侦查工作,经历了平汉路、孟良崮、洛阳、睢杞、上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4月,华东海军司令部成立后,他奉调前往上海军事接管委员会接管枫林桥海道测量局。两个月后,他被派往南京参加筹办海军学校工作,并任学校六中队政治指导员,负责管理和训练原国民党海军军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豫康任华东海军七舰队兴国舰政治委员。1950年7月,在舰长没有就位的情况下,他率部参加了嵊泗列岛战役。战斗中,他沉着指挥,果断出击,配合陆军部队取得了胜利,为解放嵊泗列岛,打通我军在苏浙闽的海上交通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8月,调任华东海军七舰队政治部青年科科长。两个月后,兼任华东海军七舰队轮机训练大队政治委员。1951年2月,范豫康被任命为华东海军七舰队遵义舰舰长,并兼任政治委员,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舰长。同年5月,被任命为海军青岛基地盐城舰舰长。1952年9月,范豫康任海军青岛基地护卫舰大队大队长。1955年9月,任海军鞍山驱逐舰舰长。1959年11月,任海军驱逐舰51大队副大队长。1960年12月,任驱逐舰大队大队长。1963年2月,他进入海军学院基本系高速班六期学习潜艇作战指挥,1964年3月以优异成绩结业,回到驱逐舰大队大队长岗位并率部参加了全军战术大比武,获得了军委和海军首长的表彰。

  1964年9月,范豫康任海军青岛警区司令员。他主持了8个观通雷达站的战备工程建设,狠抓部队战备训练,坚持从严治军,在“文革”期间保持了部队的安全稳定。

  1971年8月,他被调往海军某研究院从事装备研究工作,任某研究所所长,期间他带领大家克服困难,保证了09工程的圆满完成,向部队交付了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任某研究院总体论证部主任期间,在他富有成效的领导下,完成了“718”工程总体系统论证的艰巨任务,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为海军航船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1976年10月,他被任命为海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他积极建言献策,组织拟制了作战预案,推进了海军作战指挥机制的改革建设,为海军战斗力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1月,范豫康任海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他狠抓战备值班部队建设,协助海军首长指挥了向太平洋预定区域试射运载火箭全程试验中的海上编队任务。他亲自勘察研究制定西沙群岛设防方案、南沙群岛设防布点方案,为建设强大海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3年8月,范豫康任海军司令部正军职顾问。他认真梳理总结长期工作实践积累的经验体会,积极向党委建言献策,对年轻干部搞好“传帮带”。

  1985年8月范豫康同志离休后,他积极参加海军技术委员会和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并担任常委,十余年如一日,不求任何报酬,除了自己撰写文章,他每年还要审阅来自基层的大量学术论文。他始终坚持学习,始终关心国内大事,关注海军的建设发展。常对海军装备建设献诤言,甘为海军军事学术理论建设洒汗水,表现出一名老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精神,深得海军官兵赞扬。

  2011年1月19日,范豫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