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变迁,一个人、一座城、一条街,牵动一根心弦。

      小街实在是太小了,原为淮安市清江浦南门(迎薰门)外的一条巷子,全长不足500米,小到可以忽略了它的存在;小街很老,解放前,是粮食交易的地方,这里开了30多家粮行,吴、刘、乐姓三家粮行顶顶出名。来此交易的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也是一番热闹景象;岁月流逝,南门小街,南门已无,仅剩下最后的老街与日月轮回,与清晨黄昏为伴,和着人间烟火,留下记忆,记住乡愁,就像一卷卷打开的清明上河图......

      街巷斜斜的,稍带些弯,像墨笔的一撇,有点漫不经心,那个时候还不是网红的打卡地,虽破败但富有人间烟火气,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热闹非凡,弥漫着甜香的人间最美是清欢的味道。那时候周末,经常去小街,有时能走几个来回,就是为了敲定吃什么样小吃,有时会来碗牛肉馄饨和牛肉煎包,也会来份豆腐脑或者绿豆圆子,伊有情我有意,温柔了整个象牙塔的时光。

      目光穿过时空,往事历历在目。小街没有太大的变化。那天,从北头步入小街,一块“征收待拆地块”的大立牌突出而刺眼。临街的多是住家一层、两层、三层的最底层的门面,外面延申着长短、高矮不齐的防雨彩钢瓦,参差不齐,底矮窄小,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烤,将岁月堆积在墙上,小街虽老,但各种口味的小吃可不少,十几家小饭馆也一定会有特色菜肴。熙攘的客流,摆满街面的各色小吃,黄大烧饼油条、卷肉铺、煎饼铺、兰姐擀面皮、谷记包子铺、酥饼摊、烤馍店、烧饼店、蜂糕店、馄饨店、酱肉店、老殷家油糍个个登场。老街旧巷依然有着满满的回忆和家的味道。南门小街,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你的名字,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暖的记忆。沉甸甸的岁月,就这样被匆匆走过。有时停在老字号“绿豆圆子”处、老王家的油条处,拍个照片,有时对着行走在小街的行人和商铺拍起了抖音。看着斑驳的墙壁,思绪也被带到很远很远。无法复制的曾经,一切的一切依然是像在做梦。

      小街自然而幽雅,充满别样的生机。放慢脚步,漫无目的,走进小街,去一看琳琅满目的货物,抑或去欣赏一下临街的一些老式建筑,追寻一下历史的印记。随手翻动喜欢的物件,讨价着你的喜欢,可以从老奶奶那买下乡下刚采摘的新鲜荠菜,土鸡蛋,顺带买点青蒜,这就是人世间,平和,安宁。

      下午时光,小街的生活是安逸的。行人很少,店铺里的人或躺在椅子上眯一会,或着泡一壶茶,在细品。早晚的小街是热闹的,商铺的主人们打开门,生起炉子,满街的青烟漫延开来,夹杂着吆喝声,音乐声,小街就灵动起来了。月色初明,街人散尽,小街上散落着还没有来得及打扫些许菜叶、包装纸、豆壳等。有人在门口放上一把竹躺椅上,摇着蒲扇,几家邻里窃窃私语,聊着美好明天......在明与暗,光与影之间,昏黄的灯光与月光交织,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小街,喧哗与安宁,潮涨潮落,涌动着,流淌着小街黑白时光。

       当时间划过指尖,曾经的美好都化成记忆,一滴泪滑落掌心,有一种爱,始于初见,小街虽小,承载了满满的回忆,很多人对家乡的怀念不是村名、不是风景名胜,恰恰就是小街里的一碗豆浆、一根油条、一个煎包,充满市井味道......

      在光阴的故事里,风,依然一次次吹过小街;雨,依然一次次淋湿小街;春夏秋冬,依然一次次轮回小街,陈旧斑驳的院墙,见证了一切刚好,小街的老去和人生一样,最后随同老去的岁月一起褪色成一幅幅泛黄的回忆。想着过去的美好,庆幸此生与小街还有缘,只如初见。当过去成为过去,一切安于现状,这世间,总有一次遇见,唯美你所有的时光。若干年后,还有谁记得曾有一个叫南门小街的地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