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福田女儿回忆:我曾听家里老人说过,父亲支福田出生在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山下较富裕的地主家庭,又是长子长孙,从小颇受宠爱。爷爷是三十年代的中共党员,家里有近千亩土地,雇了九个长工,所收粮食几乎全部供给了八路军。听姑奶奶说,家里就是八路军的吃饭点。

  父亲十二岁参加革命工作,任儿童团团长,十五岁参加八路军,从此戎马一生,未能尽孝成为他终身的遗憾。 

  我小的时候对父亲开始有记忆是,过年的时候父亲回家,年三十的晚上全家围着火炉,炉上煮的肉或鸡吱吱地冒出香喷喷的味道。我总是缠着父亲讲革命故事,父亲耐心地讲了他的战斗经历,一讲就到天明。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有一年大年三十,部队开进了一个村庄,老百姓送来了猪羊肉,部队支起了大锅煮上了一锅肉,让疲惫的八路军战士吃上一顿年夜饭,结果村头响起了枪声,敌人来了,战士们立马投入了战斗,谁也没能吃上那大锅煮的肉。父亲南征北战,参加过多次大的战役,四次负伤,有一次重伤险些失去了生命。父亲曾含着眼泪告诉我,他的四任警卫员为掩护他而牺牲,最让他心痛的是一个刚入伍的十六岁的小战士跟了父亲两天,用身体替父亲挡住了子弹,牺牲时父亲连他的名字还不知道,他说他的命是战士的命换来的。

  支福田儿子支久懿向我提供了他父亲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情况:抗美援朝父亲支福田任志愿军26军76师政治部干事,他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冻掉了十个脚指甲盖。后期美国人的细菌战,他感染了伤寒,高烧四十多天,当把他送回国时,摘掉四十天没脱的帽子,头发随着帽子一起脱掉。

  支福田政委,和我家是亲戚。60年代在烟台,我经常见到支政委。那个时候,支政委和我父亲同在26军,都住在烟台26军家属院里,我家住福山里胡同8号院,他家住招德街,近在咫尺,互为街坊邻居,经常见面。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我长大了,懂事了,只要听说支政委从部队回到烟台招德街家里,我就赶紧去看看他。每一次,他都拿出带来的糖果点心等土特产,让我吃。有时候,让支兵姥姥拿出糖饼,让我吃完还要带上。支政委多才多艺,有一次,支政委从泰山拍了许多照片,让我看的爱不释手,有日出泰山、云海泰山等,这是我第一次欣赏泰山的雄姿,给我留下美好印象。我想,他的骨子里,既有沂蒙精神,又有泰山风骨。

  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过去那个封闭的年代,他给我带来许多在学校在社会上得不到的文化知识和力量,从小我就从心里敬佩他。

  对支政委的印记,我是从小留下来的,60多年了,刻骨铭心。我脑海里始终有他的音容笑貌,有他的教诲,有他的精神风范。他年轻时个头高高的,身体强壮,一表人才。说话发音,嗓门洪亮,与众不同,给人力量和勇气,具有鼓动性。他有时挺幽默,充满风趣。他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从不畏畏诺诺,是一个坚强的沂蒙男子汉,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1698304884614493.png

  在《战友情深》文集中,见到支福田2001年的一篇文章,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战友而作,通篇充满战火淬炼的战友情谊,特别是牺牲烈士“一切都是党的,何惜命乎?”的遗言,读来感人至深。


  国泰民安乐,告慰二英灵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强攻西方山、斗流峰战斗胜利50周年;也是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营长王玉新和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副营长罗世福同志牺牲的纪念日。

  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我作为二英雄的战友把这段历史回忆记录下来,以告慰二位在天之灵。

  1951年9月6日下午,强攻西方山、斗流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我们政治部几个干事在保卫科王科长带领下,跟随师司令部亓谦斋参谋长在距离227团前指五华里左右的一个山沟里开设师前方指挥所。

  行进中遇上正在接敌运动中的227团二营,他们是这次战斗的主攻营之一。亓参谋长说:“我们送送部队吧。”当即就在道路边的一棵树下停了下来。刚刚站稳脚跟,二营长王玉新同志带领二营赶了上来,因为我和王营长是老熟人,从小在一个团里长大的,他稳重寡言,精明果断,作战很有头脑,所以每次见面都是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无话不谈。这时他十分热情地拉着我的手。我也真情鼓励地说:“老伙计,谨慎点,祝您打个好仗回来。”他单回我:“放心吧!”就和其他同志握手谈笑,然后又抓住我的手,我送了他几十步,他突然站住十分认真地对我说:“老支,老同志了,我死了把我送回祖国去。”因当时规定凡牺牲的营以上干部运回祖国安葬,我时任师政治部组织科干部干事。我狠狠地打了他一拳,笑着说:“您胡说什么,上前线要说个吉利话。”他马上回答:“听您的,回来见!”就这样送别王玉新。

  刚回到原来位置,副营长罗世福上来了。他一眼看见我就喊了起来,我急忙上去抱住了他,一种临战惜别的心情油然而生,都很激动。因为我们两个从他当排长我当连队文化干事起,就一直在一个单位共同战斗了几年,他的英雄行为对我感染很深。我佩服他作战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大无畏精神;困难面前乐观豁达,吃苦在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他团结爱护同志对人诚恳热情,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我们每次见面总是热情亲切地开够玩笑为止。但这次心情十分不同。因为我们知道这次任务的艰巨、复杂,甚至到临战前敌情也未完全搞清楚。能不能全胜,包括师首长在内也是很没把握的。但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姿态,加强一线阵地,更多地消耗敌人,这一仗必须打好。

  这时我很动情地说:“别太冒失了,稳着点,活着回来!”他笑呵呵地说:“咳!还是张主任那句话:一切都是党的,何惜命乎!”我接着开玩笑地说:“您这家伙死不了,命大,不要紧,真死了,我送您回国!”谁知这句玩笑话真不幸言中了,他带领部队勇猛冲向敌阵,中弹牺牲了。

  为此我痛苦了几十年。

  “一切都是党的,何惜命乎”。这句话是1947年夏,外线出击打济宁未果,伤亡很大,干部战士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在团里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张毅清主任(睢杞战役牺牲)教育我们时讲的一句话。后来一直成为我们这些基层干部鼓励部队、勉励自己响亮的一句战斗口号,这次又被他用上了。1698304952885421.png

  送走二营,天黑了下来。这一夜战斗打得很不顺利,通讯联络不畅,前线情况一直不明,派出的参谋没有回音。张仁初军长电话督战,直到凌晨二三点钟接到227团报告部队攻击受阻,伤亡很大,营长王玉新重伤失血过多牺牲在包扎所里。天明不久又接团报告:部队攻击无大进展,副营长罗世福和参谋张绪水带领部队冲锋时先后壮烈牺牲。噩耗传来,我眼圈顿觉湿润,几乎落下泪来,多年的战友永远不能见面了。本应当夜结束的战斗,由于各种原因一直苦战到7日黄昏才告结束。

  王玉新,山东泰安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罗世福,山东历城县人,华东二级人民英雄,二位英雄同时牺牲50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一直难忘。

  “一切都是党的,何惜命乎”这句遗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是永远的座右铭。

  50年峥嵘岁月,党更强大了,祖国富强了,人民安居乐业了,英雄的信念实现了。

  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时作诗一首,抄录下来作为对二位英雄的纪念:

  强攻西方山,抢夺斗流峰,

  战斗打得苦,牺牲二英雄,

  含泪忆战友,思绪万千重,

  国泰民安乐,告慰二英灵。


  2001年10月


  鸣谢支军、支久懿提供有关资料

  刘卫平

  2023、7、7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