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老街,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原是该县的一个乡镇,2000年春撤乡并入马坝镇。

       1974年9月,我从距高桥街八九公里外的于桥大队到高桥中学读初中,从此与高桥老街有了近距离接触。每天上学放学从老街穿过,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好奇。一个乡下孩子走在街上,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在到高桥中学读书前,很少到过高桥老街,在我的心里,高桥老街是那样的神秘与高不可攀。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黑发少年也变成白头老翁,人老了爱回忆,高桥老街当年的模样还时时出现在我的梦里。

       高桥老街,渐渐远去的记忆。       

  青砖铺就的狭窄街道,不知源于何年何月。但在我的记忆里,老街也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三六九逢老街,常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去赶集。老街的油条大饼、老街的麻花黏团、老街的糖果糕点,诱得我垂涎欲滴,缠着妈妈买来解馋。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给老街带来生机。热闹的老街,繁荣的老街,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

      老街不长,南北走向,大概就有五百米左右的样子。老街的南头有一座桥,桥不高,也是用青砖砌成,单门拱形。传说有人除夕夜在桥上丢下一粒石子,春节晨才落到桥底,历时两年,桥真的很高了,由此就有了高桥这个美丽地名的来源了。 

       老街不宽,也就三五米吧,可丝毫不影响她的繁荣。两边房屋低矮无廊,灰砖青瓦,古朴古色。老街北头,尤其繁华,两旁店铺林立,商店、布店、裁缝店一应俱全。人气最旺的要数高桥商业大队的商场了,电器五金、家常日杂应有尽有,是当时高桥人最大的购物中心。逢集的老街,摊铺遍地,赶集人摩肩接踵,狭窄的老街水泄不通。

       老街不直,曲径通幽。街道两旁,乡政府、邮局身居其中。乡政府在老街中段,分东西两院,机关办公都在这里,老街也就成为高桥乡政治文化中心。政府东院是露天电影放映地,为看上一场电影,我们常常别出心裁,翻墙头、找熟人、用废纸充影票,丑相百出,其乐无穷。邮局在政府西院临街,不大,两间屋,当时信息传输渠道不宽,邮局是老街最热闹最聚人气的地方,写信寄信、收发电报的人,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放学以后,约上同学,来到邮局,跳上条椅,爬坐柜台,少年的调皮淘气一展无遗。

       老街人淳朴憨厚,乐于助人。我不是老街人,我的同学住在南北一条街,大概二十多位。中学时代,就读街上,离校路远,生活学习诸多不便,老街同学不嫌乡僻,倾力相助。老街东侧一位叫刘军的同学,和我同龄,公社书记公子,姓刘属牛,我们都唤他“大刘”或“大牛”。虽是公子哥,但没公子架,常带我们到他家做客,吃饭喝茶,吹牛聊天。常常通过他钻进政府东院,过过露天电影的瘾。住在政府西院的王怡、卞娣两位女同学,也是干部子女,也常常邀请我们一起游戏学习。读书期间,教学和劳动结合,经常半天读书半天劳动,路远同学自带劳动工具多有不便,老街北头的王正林、陈保林、唐新权等男同学自告奋勇提供帮助。当时家中贫困,有时饥肠咕噜,中饭无着落,老街南头的姚姓女同学(名字记不住了)领我到他家,她父母忙上忙下,为我做饭,没有珍味佳肴,只有稀粥淡饭填饱肚皮,至今感恩不尽……

       如今, 新建的商业街整齐、宽阔、大气,人来人往。老街南头的街南社区,白墙灰瓦,黑色沥青道路环绕其中,花草树木四季长青,小桥流水人家,整个小区清洁高档,每到傍晚,灯火辉煌,成群结队的俊男靓女在美妙的歌声中载歌载舞,祥和呈瑞。而老街早已失去往日的繁荣和喧闹,静静地立在那里。乡政府不复存在,办公机关踪迹全无,老邮局销声匿迹,老街青砖路、灰瓦房、单拱桥却依旧在那。物是人非,老街犹在。走在老街,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两旁,悠闲自在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宁静舒适。也有爷爷奶奶抚摸着孙辈的头,指点老街,讲述老街曾经的辉煌……

       老街,渐行渐远,留给我的只有这零零碎碎美好的回忆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