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73周年纪念日,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近日,我参加了《礼赞于都》一书的创作活动。于是想到,于都是长征出发的源头,于都籍34万红军产生了16位开国将军,其中8人从于都起步,历经南征北战,最终走向朝鲜战场,保家卫国。从国内战场走向国际战场,从与国民党军、日军作战到与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和韩军作战,于都籍开国将军为民族再建功勋。8位于都籍开国少将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资料比较零散,采访过的将军有限,因此难以全方位展现于都籍开国将军在朝鲜战争中风采,只能采取于都籍将军抗美援朝战场拾零的方式,来透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功绩。


一、志愿军68军副政委兼203师政委李致远

京剧和电影《奇袭白虎团》当年在全国家喻户晓,而《奇袭白虎团》微信图片_20231024131945.jpg战斗原型的策划者和导演者就是于都籍开国少将李致远。1907年8月,李致远出生在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历任战士、干事、连指导员、团总支书记、训练队队长、营教导员、团政委、军组织部长、旅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抗美援朝,李致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副政委兼203师政委。为有效打击控制制空权的美军,避免敌机轰炸,李致远指挥部队修筑环形公路,让防空炮在环形公路上跑,成为移动的炮位,边打边走,使美军战机找不准目标,轰炸无计可施,成为朝鲜战争中对付美国空军的一项发明。

但李致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精彩的杰作是筹划、导演了《奇袭白虎团》。

     1953年7月13日21时,中国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后,志愿军203师的战场对手是韩军“王牌”首都师。

在战役发起前,203师抓到了韩军首都师的侦察兵,对他们进行审问,李致远了解了韩军首都师和其所属“白虎团”的情况。经过分析李致远认为,敌人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警戒部署也不强,如果现在派出几支分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应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他与师长商量决定派出609团第2营4连、6连部分兵力和607团侦察班组成穿插支队,打穿插战术,出其不意,突袭了韩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

于都籍开国少将李致远

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后,志愿军203师主力于13日23时52分占领了522.1高地及其以北诸高地后,203师迅速派穿插支队通过3千米的炮火封锁区,向南朝鲜军纵深疾进。途中穿插支队遇南朝鲜军约1个连的兵力向北增援,穿插支队当即以猛烈的火力将其大部歼灭,向二青洞猛插。

1时40分,穿插支队在二青洞沟口与乘坐40余辆汽车的南朝鲜军机甲团第2营遭遇,当即对其首尾夹击,予以大部歼灭。这时由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12人侦察班,化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兵,巧妙通过多道岗哨,冲破南朝鲜军增援部队阻拦,迅速插至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趁其开会之际,突然开火,击毙了白虎团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缴获了白虎团团旗,捣毁了该团指挥系统,使部署于周围的南朝鲜军失去指挥,士兵丢弃武器弹药,四散奔逃。穿插支队在夜暗掩护下,乘机将位于该团部附近的美军第555榴弹炮兵营大部歼灭,于14日3时占领梨实洞、北亭岭以北诸高地。

志愿军第203师穿插支队勇猛迅速,机动灵活,独立作战3个多小时,穿插前进9公里,进行大小战斗11次,特别是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12人侦察班直插南朝鲜军防御核心,歼灭白虎团团部,打乱了南朝鲜军防御体系,对西集团顺利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起了关键性作用,震撼全军。后来文艺作品《奇袭白虎团》使杨育才闻名遐迩,幕后策划和导演这场战斗的李致远也名声大振。

于都籍开国将军在抗美援朝战场精彩纷呈,还有一对于都籍开国将军的黄金搭档,也值得大书特书。他俩同在志愿军第54军当主官,一个是军长丁盛,另一个是军政委谢明。


二、志愿军第54军军长丁盛、军委谢明

丁盛,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罗江镇上溪村,祖籍于都县新陂乡中塅村。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指导员、科长、团政委、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698125838458503.jpg

谢明,1915年出生,于都县桥头乡中石村人。1929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干都县古龙冈区委书记、股长、晋察冀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军分区司令员、师政委、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工程兵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俩人都是于都人,丁盛比谢明年长2岁,谢明比丁盛早参军1年;1955年俩人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于都籍开国将军只有16人,我军共有70个军,他俩能在一个军担任军政主官,的确是缘分加机遇再加巧合。

在朝鲜战场,丁盛与谢明配合默契,珠联璧合。1953年2月2日,志愿军第54军入朝作战,俩人共同指挥54军创造了战场歼敌佳绩:1953年7月13日,重创南朝鲜军首都师、第六师和第八师,歼南朝鲜军1.4万余人;1953年7月15日,打退南朝鲜军多次进攻,歼灭南朝鲜军6250多人;1953年6月下旬至7月27日,丁盛和谢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最后一个战役——金城战役,此战,54军3个师被分散使用,但参战部队表现非常出色,攻得上,守得住,打得英勇顽强,在15天的战斗中,54军共进行大小战斗254次,歼敌7662人。1958年丁盛和谢明率54军回到国内,是最后一支撤离朝鲜的部队。

朝鲜战争后,谢明任军委工程兵副政委等职;丁盛先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于都籍开国少将中职务最高的。但遗憾的是“文革”中因站错队被撤销职务,退出现役,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三、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康林

微信图片_20231024131954.jpg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康林也曾出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康林1916年5月28日出生在于都县新陂乡葛村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3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指导员、教导队队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康林

1934年10月18日晚,康林所在红第一军团二师六团四连从家乡于都铜锣湾集结出发长征。

10月22日凌晨,红军先头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交火,全力突破敌人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康林所在班9个人负责后卫放军事哨,与敌人发生了激战,全班3人牺牲,剩下的6人脱离战场后爬到山顶,大部队已不见踪影,他们班却与连队失去了联系。后来遇到了当地负责收容失散红军的游击队,他们将康林等6人带到信丰油山游击区,跟随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人项英、陈毅打游击。就这样,康林成为于都籍16位开国将军中唯一没有完成长征的人,但后来也是从于都走向朝鲜战场。

康林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参加了上甘岭防御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成长为朝鲜战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52年9月,康林随志愿军24军入朝,10月到达东海岸元山地区,接替志愿军27军。

1953年1月,24军前往中线接替志愿军15军上甘岭一线防御。东西宽43.5公里,当面之敌美7师、美独5团、韩9师、首都师、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

当时战场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形成阵地战的对峙阶段,志愿军在防御阵地上开展了“冷枪、冷炮”运动。一次,72师师长康林发现美韩军在537.7高地西侧树林隐蔽集结,马上向军长皮定均报告,皮定均立即让炮兵主任万海峰一个炮火急袭,然后迅速转移阵地。

第二天,美韩军用汽车拉了一天死尸。皮定均高兴地对康林说:“情报提供得准,冷炮发挥威力了!”

康林在“冷枪、冷炮”运动中,还在志愿军72师培养了一大批神枪手,在全军大名鼎鼎的志愿军一号神枪手张桃芳就是72师214团的战士,他一人击毙敌人214人,与214团的番号完全相等。24军共涌现出了13名“百名狙击手”,72师占了将近一半。

美3师企图打24军一个立足未稳打,对537.7高地北山6号阵地一天发起8次进攻,全被志愿军24军打退。

不能总是被动挨打,要主动进攻。72师师长康林拿一个班出击,夜暗摸入敌阵突袭,半小时歼敌前哨,安全返回零伤亡。皮定均军长管这种打法叫“抓一把就走”。后来实验从开始的一个班,逐渐过渡到一个排、一个连,战果不断扩大。

敌人夜间加强了警戒,康林又出其不意在白天出击,搞得美军防不胜防,惶惶不可终日。

志愿军24军推广72师小部队出击的经验,全军小规模出击150多次,歼敌1500多人,俘虏45人。除小部队出击,24军还广泛采取挖坑道偷袭,秘密挖至敌阵地突然攻击。这种打法兵无常形,让美3师无可奈何。

1953年5月,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总参作战部部长张震到24军代军长,军长皮定均出任10兵团副司令员,皮定均要求打完最后一仗再上任。

5月12日凌晨,康林在皮定均、张震两位军长指挥下,进行了上甘岭道德洞反击战。6月10日夜,夏季反击全线打响,志愿军24军72师和70师、74师奋力杀敌,五昼夜歼灭美军第3师和韩军7400余人,其中美军2870人。

康林随志愿军24军一直打到金城战役结束,“联合国军”和韩军在中朝军队猛烈攻势下,被迫接受停战条件,夏季反击战胜利结束。抗美援朝期间,康林带领志愿军72师共歼灭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韩军2万多人,最早上甘岭阵地坚守阵地5个多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防御任务。


四、志愿军42军126师师长黄经耀

于都籍开国将军黄经耀善打大仗、恶仗、硬仗微信图片_20231024131941.jpg,天津攻坚战被誉为“攻坚虎将”。他1915年8月出生,于都县葛坳乡桐溪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省军区副司令员、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抗美援朝,黄经耀担任志愿军42军126师师长,42军是第一批入朝部队。1950年10月16日, 先头侦察部队在孙照普的带领下已经渡过了鸭绿江,前进一百多公里。黄经耀所带领的126师跟随124师前进,在此期间,敌人进行了三次空中侦察,但是他们并没有发现军队的行动轨迹。

志愿军126师领导,左起:杨真、黄经耀(后排左一)、郭宝恒、姚书梅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在42军军长吴瑞林指挥下,苏克之率领124师和黄经耀率领126师迎战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和韩军部队。

126师在师长黄经耀率领下以每夜步行45至60公里的强行军到达长津湖以南,占领要点组织防御。他按照军长吴瑞林指示将126师1个团布于赴战岭以北地区,另2个团为军预备队; 军长吴瑞林将124师布于黄草岭以南草芳岭、烟台峰地区,并以该师1个加强营控制小白山要点。

42军124师和126师在黄草岭地区苦战13个昼夜,给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重创,共毙伤美军2000余人,俘虏300余人,摧毁坦克、装甲车百余辆,各种火炮80多门,被击落飞机两架、击伤多架。“

联合国军”第二任司令李奇微在其朝鲜战争的回忆录中哀叹道:“这支中国精锐(指42军)……他们不知何时到达,在(朝鲜)东部高原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埋伏下来,使联合国军在十分艰难中作战,遭到了损失。”

抗美援朝战场上126师老兵许辅志用了十年时间写了一部回忆录《笑对人生》,书中记载1951年2月底,黄经耀师长给他所在的连队下达了一项战斗任务,要守住中元山这处战略咽喉部位14天。这意味着,整整两周的时间里,部队连一寸土地都不能丢掉。他说:“当时没人害怕,为国捐躯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大家都不怕死,抢着要加入负责打坦克的突击队。”中元山守备战中,他所在的连队歼敌近500人。为此,部队也受到了嘉奖。

黄经耀在抗美援朝中,先后参加第一至四次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五、志愿军第50军代军长曾雍雅

微信图片_20231024131957.jpg都籍开国少将曾雍雅在抗美援朝中的主要贡献是临危受命担任志愿军50军代军长。

   志愿军第50军代军长曾雍雅

曾雍雅,1917年7出生,于都县梓山乡固院村人。1930年在当地参加游击队,1931年编入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分队长、干事、指导员、股长、科长、县委书记、团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副军长、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0年,曾雍雅任第46军副军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第46军副军长、第50军第一副军长,参加并指挥朝鲜“三八线”西部防御作战和坪村南山反击战,部署了攻击梅靓里东山、马踏里西山作战。

1953年4月底,曾雍雅突然接到志愿军总部邓华代司令员打来的电话,急调他去志愿军50军代军长兼军党委书记。因为志愿军50军军长曾泽生在国内休养没在朝鲜,志愿军40军副军长蔡正国到50军代理军长。在一次紧急军事会议时遭敌人空袭,蔡正国身亡,政委徐文烈受伤,双耳被震失聪。曾雍雅上任是临危受命。

50军的前身是长春国民党守城部队第60军,在曾泽生将军率领下向解放军投诚,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在朝鲜战场打出了威名。紧要关头曾雍雅成了50军的顶梁柱,带领50军出色完成志愿军总部交给的作战任务。

1953年回国后,曾雍雅任第50军代军长、第46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等职。曾雍雅一生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毛主席曾夸赞道“曾雍雅打仗是有功的。”


六、志愿军某军副参谋长谢正浩

     于都籍开国少将、东海舰队司令员谢正浩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698129425534540.jpg,也参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的军副参谋长。

谢正浩1914年出生,于都县马鞍石乡大迳村人。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防空大队副大队长、参谋、科长、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师参谋长、军副参谋长、铁道公安部队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需要说明的是,谢正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详细资料没有找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回国后提职,调到海军工作,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来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

志愿军某军副参谋长谢正浩

于都籍开国将军叶荫庭在红军时期是名人,长征中担任中央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他用改造的重机枪指挥击伤击落敌机各一架,其中击落敌人时他亲自参与射击。抗美援朝战争,叶荫庭也做出很大贡献。

 

七、志愿军后勤部部长、40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叶荫庭微信图片_20231024205928.jpg

1951年秋,志愿军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左一)与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副军长邓岳、参谋长叶荫庭(右一)在朝鲜战场某阵地前留影。

叶荫庭,1915年出生,于都县靖石乡黄沙村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排长、连长、营长、干部队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他履历中注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40军后勤部部长、军副参谋长、军参谋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在于都籍开国少将中,他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的全过程,无论在后勤保障,还是在指挥作战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志愿军第40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第一次战役,他们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首战两水洞,吃掉敌人一个加强营,毛泽东主席把40军118师在两水洞打第一仗的日子,定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40军在第一次战役中,歼美韩军5600人,缴获火炮235门,汽车477辆。这些战果中也有叶荫庭军领导班子成员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回国后,叶荫庭任40军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顾问(副兵团职)。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战争,是洗刷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的战争,于都籍开国将军有一半人参加了这场使中国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的战争,给于都县长征源的美名上,又增加了辉煌的一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