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等待!这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也是代代相续、源远流长的传承!1697623892703698.jpg

  挖掘红色资源、整理红色史料,虽然是个辛苦活,但过程却很幸福、快乐,就像今年7月,笔者整理撰写了一篇《英勇善战的红独3师师长刘铁超》,在《党史文苑》杂志刚发出,该杂志社编辑给我留言,“您那篇写刘铁超的文章被其后人看到了,他很感动,想联系您”云云。

  8月中旬,《党史文苑》杂志社黄老师又发给我刘铁超烈士后人的联系号码,即刘碧成、刘碧林的手机,并告知我“您先联系一下,以后可多联系。”8月23日,我在办公室与刘铁超烈士的后人进行联系,最终与刘铁超烈士的孙子刘碧成、刘碧林取得联系,了解到刘铁超烈士相关的大量史料,并获悉他们一行人将再次来到于都感悟红色精神。1697623967618753.png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9月17日,刘铁超的后代一行终于来到了于都。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触摸到百年前英雄的世界。刘铁超8岁入学,写得一手好字,八方乡邻逢红白喜事请他写字,他担任了本地税警,后入黄埔军校3期优等生毕业,属留校教官。但他放弃这一切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投入工农革命,睡地板、盖稻草,追求心中的理想和信仰……

  如今,看到英雄的后人来了,他们穿越历史隔空对话,我感觉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9月17日这天,红20军军长刘铁超烈士的孙女刘翠兰、孙子刘碧成和刘碧林等一行10余人,在县委宣传部、历史博物馆及乡、村有关干部陪同下,来到于都县葛坳乡杨梅头村,开始了这场跨越世纪的追寻之旅。1697624014836537.jpg

  这场旅程,缘于一场信仰的坚守与等待。刘铁超(1899-1931),又名刘轶超,号轶超,字卓然,湖南省耒阳市导子乡紫江村(现龙科村五组)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参加了平息滇桂军阀叛乱的战斗、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湘南起义、九攻吉安、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历任江西红军独立3团团长、红6军参谋长、红20军首任军长兼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一方面军参谋、红一军团作战科科长、红独立3师师长等职。1931年底,为了拔除白色据点,保卫中央苏区,年仅32岁的刘铁超在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坚守他的信仰直到生命终止,但关于他的牺牲时间和地点一直是一个谜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场寻亲旅程,源于一场意外的发现。事情原委是关于红独立3师师长刘铁超的牺牲时间和地点、牺牲前的职务以及出生时间存在质疑,各地文史部门争议较大、表述不一。

  关于刘铁超的牺牲时间和地点。牺牲时间有的是1932年1月、有的1932年6月、有的1932年8月。牺牲地点有的是宁都县赖村杨梅头土围、有的瑞金杨梅头土围、有的于都澄江杨梅头土围。

  关于刘铁超牺牲前的职务。有的是35军军长,有的是先任35军军长、再整编为独立3师师长直至牺牲。还有的江西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1981年6月编印的《江西革命斗争史资料》中记载:1930年9月,刘铁超任闽西红21军军长,政委李力。经分别查证由中共党史资料岀版社1987年编印的《中国工农红军史略》和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编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中记载红21军情况。即1930年6月,以红4军第四纵队和红第12军第一纵队及闽西各县赤卫团合编为红21军,邓毅刚(后胡少海、伍中豪)任军长、邓子恢(后李任予即李力一)任政委。1930年9月,将红21军和红20军合编,成立闽西第12军,为区别第一军团的12军,定名为新12军,贺沉洋(后为左权)任军长,施简(后为黄甦)任政委。

  关于刘铁超1899年出生的时间,社会各界相较一致,仅有《中国苏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一处记载其1907年出生。1697624070123694.jpg

  为进一步甄别刘铁超牺牲的时间和地点,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亲赴实地采访调查,有所获益。终于,经过各种史料、采访口述等相互印证,可以确定刘铁超牺牲在于都县葛坳乡杨梅头村的“土围子”周围,而现居住在杨梅头村老屋组的谭年凉,原是杨梅头村的老支书,他的房屋位于杨梅头“土围子”的中心位置。在修建房屋时,他从地下发现了一些刀具等铁器,在房屋前后都发现了红军地道的遗迹。通过大量的走访当地群众、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印证。

  曾几番亲自站在杨梅头“土围子”中心,眺望远处,青山如黛,原南边山麓下的那条靖石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当地将它改道成穿“土围子”中部地段自东向西而流过。我总在想,四海清平,山河依旧,但英雄却已不在,不禁心潮起伏,随感而发写下了《遥远的您》:

  “不知道湖南耒阳到江西于都有多远/只知道他当时仅32岁/风华正茂的年轻军长啊/却被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入胸膛/他的身躯倒在葛坳杨梅头山上/

  时光一晃过去了92年/将近一个世纪呀/不知道他的家人们/一直在寻找啊/找啊找/不知道他倒在了何方/埋葬在了何处/

  于是/您在等呀/等呀/终于等到了远方消息/您的家人们来了/他们从四面八方相约而来/携儿带孙/在这个癸卯八月的季节/他们快马加鞭/只为能早些见上您啊/以安抚那颗/冷落了近一个世纪的心……”

  青山埋忠骨,绿水祭忠魂。刘铁超烈士的后人第一次在于都县葛坳乡杨梅头村和他们的“亲人”见面,这一场相隔久远的“团圆”,已然太久太久了,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他们的眼中都饱含热泪,诉说着思念。他们来到谭年凉老书记家中,聆听了关于攻打杨梅头土围经过的历史,通过当地居民口口相传的叙述,这段红色历史的细节得以留存。

  刘铁超烈士的曾孙女刘晓蓉说:“我们知道还有人研究这个事情,真的很感动,没想到你们还记得他。”离开葛坳乡时,他们还向杨梅头小学捐赠了8台笔记本电脑,希望孩子们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回到于都县城,刘碧成、刘碧林等一行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和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同志旧居何屋。在讲解员谢薇的细致叙说中,进一步了解发生在于都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向先辈们学习,汲取革命精神养料。

  9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沟通,缅怀革命先烈,了解刘铁超烈士的生前事迹,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召开了纪念红20军军长刘铁超烈士座谈会。在会上,讨论交流了关于刘铁超烈士的生平以及最有争议的牺牲地等相关史料。这种注定没有句号的追寻,感召着更多人赓续红色传统,这种红色情怀,是今天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后,于都县成立了由县人武部、历史博物馆、退役军人事务局、史志研究室、葛坳乡政府和杨梅村委会组成的刘铁超烈士墓修缮小组,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修缮方案计划,赶在烈士纪念日前,把刘铁超烈士的墓修缮好了。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小文动情地说,“刘铁超烈士为了信仰,为了解放全中国,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早日修缮烈士的墓地,可以早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这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责任担当。”

  烈士精神永不磨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9月30日全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之际,红二十军首任军长刘铁超烈士纪念活动在葛坳乡杨梅村老屋组举行,来自烈士后代、烈士家乡耒阳代表,以及当地县、乡、村有关人员和广大群众,前来瞻仰革命烈士墓,向革命烈士献花、默哀,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697624237700600.jpg

  刘铁超烈士的曾外孙陈晓光泪流满面,现场他朗诵一首诗《穿越  与太祖爷对话 丰碑》以表达他对先祖的思念:江西这块红色的土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这块土地上,率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真理/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摇篮/那是因为这篇土地孕育了无数革命仁人志士/那是因为这里的人民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我们仿佛一下穿越到 100 年以前/围在太祖爷周围和您对话/您是黄埔军校的优等生/您是北伐战争的主力军/您坚定了对革命的信仰/您不穿皮鞋穿草鞋的革命故事依然在讲述/上井冈山坚定了你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您目光注视着我们后代们说/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你们好好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

  您虽然牺牲91年/但您从没有真正离开我们/我们在追随/在研究/在探索/在实践/您的后代从没有人忘记历史/您微笑着面对我们说/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忠魂不泯/英灵犹在/幸得有你们/今日中国山河无恙/请太祖爷放心/我们一定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把这块丰碑牢牢树立在中华的大地上/永远永远传下去……1697624303271358.jpg

  正如于都历史博物馆馆长谢芸华所说:“90多年过去了,寻亲之路让人感动,寻找祖辈的精神也是令人致敬的,欢迎大家来到于都这片红色土地,刘铁超烈士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以把于都当成第二故乡。于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希望大家在这里感受于都的绿水青山、人文情怀、时代文脉。”

  新时代,新长征的路上,这样的追寻之旅还会一直存在。我们不该忘记,为了今天辉煌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挖掘每一个历史的细枝末节,追寻的不仅是历史的真相,还有信仰的坚守、精神的传承。红色故事要代代传,红色精神更要代代相续、源远流长,闪烁在革命历史中的长征精神,指引着每一代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2023年国庆节稿于于都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