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年8月,笔者在下乡采访中,了解到于都县利村乡狮石下村有一位年近百岁老人,老人叫丁称香,1925年生,是于都县新陂乡中塅村回龙组人。其丈夫叫李海清,原名李德标,1915年出生,2008年病逝,于都县利村乡狮石下村老屋组人。

当得知李海清是一名失散红军,于是对其革命经历感到非常好奇,想探寻究竟。我们来到利村乡狮石下村,接待我们的是丁称香老人和她孙子李章福,据在县税务局工作的李章福说,他的父亲叫李开洪,原利村煤矿工人。

1697210562723536.jpg

(图为丁称香老人,李海清配偶)

李章福说,以前父亲李开洪听过祖父李海清说过许多过去参加革命工作的事情,为此,父亲李开洪还将祖父李海清的有关口述,特别是祖父在一心一意为党的事业、为革命的胜利、为人民的利益所做的一些事情,全部记录了下来。每每说起这些故事,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记。

趁我们在闲聊时,李章福进入房间里拿出几张有些褶皱的稿纸,递给我说,这就是当年父亲李开洪的手稿。我接过一看,上面稿纸上写着:难忘的战斗岁月,口述人:李海清,口述时间:1985年5月15日......

1930年农历六月初一日,那时李海清刚满16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陈毅军长带领部队,从信丰、会昌南下,路经我们家乡,驻扎在我们三坊头。当时有一位红军事务长到我们屋场来购买菜,他看见李海清年轻体壮、聪明灵活,非常欢喜地走到李海清面前叫道,“小鬼,去不去当红军,跟我们一起走,当首长的勤务员。”当时李海清在一旁默默未作声。第二天,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往于都方向开走,一夜未睡的李海清心情激动,天一亮瞒着家里人一口气地跑出去,他看见部队里也有像他年纪这么小的人,看着、看着,那位事务长恰好又看见了他,并向李海清叫了一句:“小鬼,去不去?”只听李海清有力地回答他:“去!”于是,李海清立即跑过去插进队伍里,和事务长一起行军前进,这就是他迈步走向革命征途的开端。

1697210683104816.jpg

(图为本文主人公李海清)

8月初,部队行军到于都西门一个祠堂里驻扎,首长安排李海清到第二排的唐排长处当勤务员,那位首长对他说:“小鬼,从此以后你就是一名红军战士了,跟着唐排长一起生活,一起打仗,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当好一个兵。”当场还发放了日用品。第二天部队开往赣州方向,第三天上午12时左右,部队就到达了赣州东南门驻扎。首长下令部队下午休息好,准备晚上第一次攻打赣州城。当天下午五点左右,赣州守敌国民党军马昆旅的67团、68团在西门出阵向红军部队攻击。部队边打边撤,退到赣县大田驻扎。第二天部队转移开往赣县大埠、王母渡驻扎集训了一个时期。部队在这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然后部队转移到信丰、南康一带打游击战。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游击战后,到了10月份,朱德军长带领红四军,彭德怀带领红五、八军,黄公略带领红三军等部队已打下了吉安,上级下令所有部队立即赶到吉安汇合,当时李海清所在的部队正在打游击,他们接令后马上行军赶往吉安,在吉安部队重新编队,李海清被编入了64师191团第一营第二连陈连长手下当勤务员。

编队以后,部队从吉安撤到永丰、黄陂一带进行军事训练,做好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准备对付国民党10万军队的进攻。这次战斗在龙冈、小布一带展开,当时国民党军18师师长张辉瓒部队驻扎在龙冈—上古一带20里之内。红22军、3军、12军攻打正面,红4军、5军、8军在两面高山围攻敌人,经过了半天时间的激烈战斗,把张辉瓒部队全师歼灭,活捉了张辉瓒。当天晚上,部队又立即赶到小布,打垮了谭道源师的部队,消灭了他两个团。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缴获了敌人一万多条枪支,以及大量的弹药,俘虏官兵一万多人。在黄陂一带,红军给俘虏兵宣传共产党政策,几天后,全部释放他们回家,在释放时还给每人三枚大洋作为路费。

1931年7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了30万兵力,分路围攻红军,他们驻扎在白砂、吉水、永丰一带。当时,李海清所在的连队驻扎在东固山区,战士们在山上吃野菜、睡草坪、盖露天,在山上长达一个多月。接着,红军部队从敌人后方湖田攻打开始,敌人看势不对,立即往广昌、南丰撤退,这时所有部队都往广昌对敌人展开猛打追击。在广昌敌人驻扎了三个师,红军部队追击到广昌后,与敌人战斗了一天一夜,终于把敌人打垮了,迫使敌人往南丰方向逃跑,红军部队未去追赶南丰敌人,而是转移到福建建宁攻打傅作义部队,消灭了他们两个团。(图为80年代于都县城解放路)

1697210820132774.jpg

 战斗结束以后,李海清所在的部队就从建宁开往将乐、桂花、上黄、莲花、青柳、定州等地,去建立地方革命根据地。在此同时,部队就往瑞金转移,在瑞金进行了军事训练。

1931年9月13日,国民党军蒋鼎文第9师余部和韩德勤第52师经崇贤、东固向吉安方向撤退。红一方面军总部接到侦察报告,毛泽东、朱德决心乘势追击扩大战果,命令方面军主力衔尾追击北撤的蒋鼎文、韩德勤部。

国民党军蒋鼎文一个师驻扎在兴国县,李海清的红军部队开往兴国城江驻扎,在此住了几天之后,红军调集了兵力攻打蒋鼎文师,准备消灭他这个师。在攻打时,国民党军第19路军有二个师连夜赶来增援并接上了火,一连打了二天二夜,这次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很大,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就是在老营盘被敌机机枪子弹,击中了头部光荣牺牲的。红军部队连日连夜继续赶到东固白砂,与国民党军韩德勤一个师进行了激烈战斗,消灭了敌方两个团。红军这一仗打得干净力索,不到几个小时便结束了战斗。

在这次战斗中,李海清被飞机炸弹炸起来的飞石打伤了右脚,被抬送去后方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写了一封信回家里,在信中他告诉家里“我在部队打了很多胜仗,形势很好,不知道家中情况如何,请回信”。后来家里来信说:“家乡也建立了地方人民政府,不过家里你母亲刚刚病死了,你婆婆已患了严重疾病,希望你请求首长批准回家一趟。”接到信后,李海清心情非常沉重,整天默默无语无精打采。有天,他将来信给首长看了,首长说:“养好了伤后,你就回去一趟,看看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后,李海清的伤情基本好了,首长批准了他回去。回到家中,他处理了一些家中事务后,就又准备归队。恰好,这时于都成立了游击大队,就这样李海清就参加了于都游击大队,队长是邱木界。游击大队活动的地方是赣县、信丰一带。

1934年红军扩大队伍时,于都增加了一个补充师,由地方部队直接编入到红军主力部队,李海清又被加入红军大队伍。部队从于都出发转移到会昌西江进行了军事训练,当时李海清任副班长。训练后部队重新进行了编队,他被编入了红一军团15师44团第3营,任营里的通信员,兼传令班长。编队以后,部队往福建洋口去运输武器弹药和食物到瑞金。这些物资运到瑞金后,首长作报告讲:“国民党训练了100万军队来围困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要来一个炮楼战,对根据地进行了食物布匹等物资封锁”。

这时部队调到石城、驿前一带,李海清所在的第3营守的阵地叫做钟子寨。在这里,他们建了一座炮楼,相当坚固。由于敌人飞机大炮天天来轰炸,这座炮楼也被炸沉了,部队就往后面一个山头撤退。在撤退时,三营长在敌人猛烈火力中打伤了右手,李海清立即上前扶着他,并叫卫生班长给他上好药包扎好。但负伤的三营长还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着战斗。接着,45团接替了他们的火线,44团就撤退到后面一个村庄里休息了。在此期间营长说:“我们的部队要离开江西,不打炮楼战,要到敌人后方打运动战。”(图为红一军团渡过的山峰坝渡口)

1697210953232672.jpg

1934年10月,部队从石城转移到于都集结休整,开始准备北上。在往安远、信丰方向前进中,此地有国民党粤军一个军沿路封锁阻截,红军一路上边打边行军,敌军不得不退到三南区域。部队通过广东边界,在南雄的生田河又碰上了敌人的阻截,在此又进行了激烈战斗,红军同样是边打边走,部队又通过了西华山到彭口。走了一段时间到了湖南桂东,国民党粤军又在红军行军途中截击,上级下令要求红15师对敌军进行阻击。

这天一早接到命令,伙夫煮好了稀饭,但大家都没有吃,命令一到马上出发就接火,双方一直打了一天一夜,伙夫连饭都送不过来。在第二天,其他部队赶上来接火,部队伙夫在前方60里的地方做好饭等大家,直至下午四点左右,李海清才赶到吃饭地点,一连饿了五餐才吃上了饭。吃了饭,休息了几个钟头,晚上又开始行军,部队一直是在湖南山区地带进行行军,通过运州、全州,前头部队打开了道州,随即部队赶到道州驻扎。在这里休息了几天,部队又开始了行军,往广西方向前进。

在进入广西边境时,国民党派有一个军在此横阻,先将红15师的后尾一个团的人马截断,又向中间部队进行截击。这时,刚好敌人就截阻在李海清所在的第3营的面前。营长谢文波当即下令叫李海清这个传令班长,把三个连的机枪班和营里的机枪排,全部调集在一起,同时向敌人主攻力量猛烈射击,打死打伤了大量敌人,敌军纷纷后退,也就没有再过来了。因前头部队行军路小,夜晚也不敢点灯火,导致行军速度很慢,后头被敌人截断那个团又没有跟上来。部队登上了一个山头,派好岗哨,大家在山上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天未亮,部队就动身行军进入了广西。一路上行军几天,又碰上了国民党桂系李宗仁一个师,前头先锋部队把他们打垮后,部队继续行军。期间,部队行军专走山路,经常睡草坪、树林,盖露天,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不注意身体的寒冷风湿,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和行军,李海清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

在广西境内连续行军至第六天,这时候李海清连饭都吃不下,走也走不动了,从头晕、头痛开始掉队,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冷热交替,从小病开始身体有所支撑不住,但他还忍住尽力坚持往前走,走到七渡堡便昏迷在路边过了一晚。天亮了,李海清苏醒过来,发现部队已经开走了。这时他身上疾病正还在发作,心想追随部队走又走不了,只有找到当地老百姓家里暂时住下来,等治好病再去找部队。

李海清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就一瘸一拐往这户人家走去,走到这户人家大门口,一位老前辈走出来问他:“你是哪里人?”他回答道:“是江西人,因为身体有疾病,昨晚跟着红军队伍掉队了,在路边睡了一晚。现在身体有病走不了,想来求求你老人家修修善,在这里暂住几天,病好了之后再走。”老人家看了看他的身体情况后,连忙说:“可以!可以!”他又担心李海清会死,赶紧到家里提了两捆禾草,带到他家旁边一个小房子里住下来。那个老人家很好,叫他儿子烧好开水送来给李海清喝,之后又给李海清送饭吃。但由于病情实在严重,李海清几天都没有吃他家送来的饭。后来,这老人家了解情况后,亲自上山去找草药熬煮好药,一天送来两次。通过老人家善良细心的草药治疗和热情招待,大概过了10多天时间,李海清的身体逐渐好转。

那天,李海清对老人家说:“我要回归部队了。”那老人家对他说:“你的病还没有痊愈,再住一段时间,等病彻底好了再去。听说红军部队已经过了云南贵州了。后面国民党军封锁得很严,你还是留在我家把病治好了再说。”又过了几天,李海清的病基本好了,他再次向老人家提出要回部队的意愿,但老人家说:“现在距离部队太远了,你赶不上了。”李海清说:“赶不上的话,我就直接回老家。”老人家又说:“你回江西我现在还不放心,如果国民党发现你,肯定会杀了你,你现在要回去,也只能等到过了年,湖南那边有人上来做生意,和他们一起回去就比较可靠。”最终李海清听从了老人家的劝告。就这样,等过了年后,李海清和湖南一个做生意的商人一起,先回到了湖南,再从湖南开始回家。一路上,李海清什么都没有带,就沿路讨饭回江西,走到永兴县时,他被国民党保安团抓获了,说他是共产党探子,关了七天班房。后来将他给放了,他又讨饭回家。

1697211081588846.jpg

(图为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纵队在此渡河)

回到家里后,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压迫,当地靖卫团说他外出几年当了土匪,要迫他家债,还说要关押他。李海清只好外逃,离开家逃到了安远县合头,在这里做了三年长工。以后他又回到家里,国民党的保长又来逼债抓壮丁。当时,李海清被抓去当壮丁,并关在班房里,晚上他设法逃出。李海清走了之后,可苦了家里的弟弟,国民党的保丁,将他一个年仅十六虚岁的弟弟抓去,弟弟叫做李贱陀,被抓去抵李海清的数了,以后弟弟便再也杳无音讯。

新中国成立后,李海清当上了人民代表,当了村长,参加了土改;他组织群众建立了互助组,并在初级社当了社长,在高级社当了主任。由于旧社会家里贫困没有读过书,干工作没有文化,李海清就干脆回家务农,以后在生产队还当了队长等职,直到晚年在家休养。

2008年李海清病逝,享年93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