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本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尊敬的文坛老兄。几十年来,我俩情同手足。刘绍本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38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读书,1964年毕业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几十年里,他为本科生讲授基础写作学和文体写作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文学批评学》等课程。21世纪以来,主编《现代写作学新编》等书籍,发展论文评论200余篇。曾为河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河北省老教授协会会长。

  刘教授故去,我这些天一直怀念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教学风范,他的高风亮节。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一位高校著名文学大教授曾经屈尊为一个老工人业余作者新书写序言,而且文采斐然,真情实感,不但受到鼓励的作者会感动,让我也好生感动,向德高望重的老兄、刘老师学习致敬! 

  刘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一位工人作者的诗文踪迹》,是为工人作者韩凤岐新书写的序言。

  有四十多年了!刘绍本老师与韩风岐相识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这个年轻的省会城市石家庄,沉浸在思想解放、人心思进的跃起氛围中,欢呼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由石家庄市总工会和石家庄市文联等单位主办,指派工人作者孟云魁师傅具体组织,在第一工人文化宫楼上开设课堂,分期举办起“文学讲习班”。后来,人们赞许地称它为“文苑奇葩”,“石家庄工人文学作家黄埔”,体现出一个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习的开启。

  说来,也真让后来的人纳闷:这个班并不是学历文凭,更不评聘职称,但赶来报名听课的却大有人在。有的人下班后饿着肚子坚持上课,有的人听完课要在夜色里返回郊县家中。一个大班上百人听课,为了收交作业和考勤方便,还要分成几个小班,而石家庄袜厂韩风岐就是那期学员第三班的班长。 

  韩风岐和我同龄。出生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老家在衡水地区。别看如今的衡水湖美景如画,衡水的学校升学率飚升,他年轻时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更没多念几天书。解放后的几年,才随家庭进入到“打下来的大城市”石家庄,在这座纺织名城的织袜厂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我们在文学讲习班上相识的时候,他已是小有名气的工人作者,在纺织行业的基层企业主抓宣传报道。

  自从1961年开始在《石家庄日报》上发表首篇作品之后,不论风吹雨淋,没日没夜地笔耕不倦,多有诗文成果见诸省内外报刊。

  而当时应邀出任文学讲习班教员的,除了楚庄、常乃莹、张庆田诸位年长前辈之外,也开始从高校里找些中青年教师登台授业,绍本有幸被选上开讲《基础写作知识》。而石家庄日报、市文联、建设日报的一些文字编辑则被聘为“辅导老师”,负责批阅学员习作,为报社刊物选编优秀稿件。

  讲习班别看讲的是些主题、题材、结构、表达、语言、修改和文风等板块内容,要是没有那些年“开门办学”积累的实践体会,老师们感到还真的没法儿说。加上当时有股子“解放思想”的冲动,所以每每台上台下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交织着“起而论道”的热流,那是彼时学员和老师都很开心的时光。 

  记得当时在文学讲习班内外,已经拥有一批工人诗歌作者,发表作品较多的是江明(张欣之)、周凤阶、龚树河、师学军等,年轻些的靳亚利、赵万里、曹增书等。在这众口合唱中间,韩风岐的歌喉也是十分嘹亮动听的。他在完成大量企业管理和宣传报道任务的同时,首先选择了诗歌,尽抒情怀,表达感奋。

  刘老师在他那些“宏大叙事”的篇章中,发现了那些闪光的语言。他自称“我是一粒种子”,“欢迎你,馨香的春天。”歌唱实现理想的带领人:“没有您,中国就一团漆黑;紧跟您,江山就一片碧绿。”歌唱坚定毅力的践行者:“我是萌动奔向成功的种子,我是金色果实的胎盘;我是振兴中华的绿色意志,我是骑士手中的长鞭。”20180920075611411.jpg

  刘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给予表扬:“……难能可贵的是,韩风岐坚守'劳者歌其事'的传统诗风,将自己所在的'轻工不轻'纺织行业,化辛苦劳作为诗意创造,给人留下美的意象。”

  刘老师举例说,像《印染女工颂》:“虽是三九严寒,你却把百花唤醒。杜鹃、芍药、牡丹,月季、海棠、串红。那争芳斗艳的花卉,在彩色的激流中萌生。那千姿百态的春天,显示了你巧夺天工的智能。”忙碌的印染工都成花仙子了。

  在组诗《袜厂抒情》里,除了咏唱“我爱袜机”和欢呼“织袜状元”之外,尤以“情书”一节鲜见:“一双双艳丽的男花袜,是一封封汗写的‘情书’,它饱含着姑娘的挚爱,向祖国各地寄出。它没有娓娓动听的词藻,只有一张张巧妙的构图——那‘啾啾’跳跃的鸟雀,那欢蹦追逐的小鹿;那山泉小溪的流水,那熊猫嘶咬着嫩竹……啊!这一幅幅神话般的奇景,早把人们的心窍迷住。”

  尾句神笔:“你看那一个个小伙儿,不正在柜台寻觅自己的‘情书’?”把个工人对自己创造的产品成果,如此溶浸浓郁的情感,已经成为联系市场消费者的真情纽带,好不光鲜秀丽。在我们平常的日子里,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纷纭的杂物,还应该有诗意和远方。

  刘老师鼓励道:“由于创作出的这些诗句,所有的孤寂和酸楚被消解,所有美好的期待和记忆被保存,将成为人生中永远的慰藉”。 

  刘老师进一步指出:“韩风岐在完成这些诗作的同时,还以许多短巧的文章面世。或散文,或札记,文字简约,意蕴深长。这些入情入理的篇章,直接对现实社会发言,不兜圈子,也不伪饰,寓情与景物,寓理与事象,让人读了心服口服。”

  一篇《鸽子忆》以满含深情的文字,记述了自己曾经养鸽却残遭捕杀的遭际,联系古今中外对鸽子的赞赏,热烈地展示了忠诚而温柔、多情而坚定的高尚品格,感人至深。

  刘老师肯定韩凤岐《献给张海迪的歌》,以十分抒情的笔调颂扬了蜡烛的精神和毅力的巨量。这位“优秀共青团员”因患脊髓血管瘤曾做过四次大手术,造成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但是散文写她偏偏不向命运屈服:学习医学,誓为别人解除伤痛;了解无线电装配技术,为别人安装修理收音机;还读懂四门外语,翻译外国小说和资料……让人读后对此事迹产生心灵的震撼,对此艺术的表达产生共鸣的效应。

  而在更多的短制篇章里,则是联系古今中外的典故嘉言,阐事明理。如以宰相变须和知县选婿为由头,倡议选拔后续干部时,应避免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弊端;以《汉书》中大将军霍光和尚符玺郎的护玺之争,畅议执法如山和有法必依的高尚情操。这些都给人以启示和警醒。

  刘老师谈及,至于有些短文,从题目上看就很明白:“企业里到处是黄金”,“袜子底下可挖钱”,形象地揭示“增产节约”的密诀;“应让检查团看到‘真面目’”,“疏导并不是不批评”,更是一针见血地宣示真切的道理。联想到这些精短的文字,当年发表于报刊时所产生的强烈效果,就会感到“寸铁夺人”的魅力,万万不能小觑的。 

  刘老师多次鼓励韩凤岐:“此外,尤其为韩风岐所看重的,也是下得笔力最殷的,则是他写作的“重头戏”: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即以较为开阔的篇幅记述的人物事迹,以文学的笔墨写出的现实报告。

  他在波光汹涌的改革时代大潮里,捕捉住“弄潮儿”的典型人物形象,剖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讴歌起民族振兴的奋进之路。如今收聚到诗文集里的,仅是当年完笔的部分篇什,但已可窥“全豹”。

  刘老师对他以按捺不住的激越心情,写过著名的明星演员和诗人书法家,写过名传各地的教师和家长,但是更多的还是企业改革家和劳动模范。那些年在马胜利、张兴让等改革人物事迹的感召下,笔下的《公正的评价》尽写石家庄市袜厂万厂长“闯险滩,走马上任”,“过难关,柳暗花明”,“抓信息,生财有道”,“处逆境,壮心不已”,让人知晓曲折复杂的改革历程,进而收到惊心动魄的激励效果。

  《刘大胆小传》描述的是一家石英玻璃厂刘厂长的改革经历和不凡情怀,坚守的人生信条是“一心为公、一身清白,无私才能无畏”。至于,《看似寻常不寻常》的一家卷烟厂的滑厂长,《巴旦可树的担水人》一家印染厂的崔厂长,都能在激流中率众勇进,堪称在改革大业勇于献身的带头人。20151125153135_6296_副本.jpg

  刘老师总结韩凤岐的创作成就:总之,这些时代人物的生动写照,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记,报告着一个崭新历史大潮的涌起。 

  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韩风岐曾参与到几家报刊的编辑采写,并主持多册文集的辑成出版,无疑更扩大了生活与艺术视野。以后又投身于规模更大的企业管理和宣传岗位,直到年长尊为“顾问”,其间所形成的调研报告之类文字,亦可视为诗文作品的理性注释与腾飞基础。

  当然,今天看来,这些成就均与四十多年前“文学讲习班”上的功课作业,不能同日而语了。 

  又是一个深秋收获的季节,韩风岐将自己编成的诗文选交给我们(我和几家报社文联的编辑是讲习班的辅导老师)先行览读,并叮咛读后一定要给刘绍本老师在前边写个序言,刘老师出于这些年的文缘情谊,提笔成文写了序言。

  序言中刘老师又引用了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一段话,他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颁奖仪式上以浓重的美国南部家乡口音读完讲稿:“我感到这份奖并非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作的——那是深陷在人类精神的痛苦与汗水中的一辈子的劳作,之所以劳作,不是为了荣誉,更不是为了利润,而是想从人类的材料中创造出某种过去未曾有过的东西。”刘老师写道:“在这里,在这块燕赵热土之上,《韩风岐诗文选》得以出版问世,为曾经的时代记历,为壮阔的人生喝彩,无疑会给即将铺开的满天春色,又添上浓重靓丽的一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