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城河水二分,开窗终日鸟声闻。参天两岸树合荫,中有人家住绿云。”

—清·袁枚

  

       仪城河,仪征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她横贯仪征东西,东连仪扬河,西挽胥浦河,昼夜不舍、静静流淌,孕育了仪征的城市文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仪征人。

       仪征人视仪城河为母亲河,人们记挂着她,打扮着她,呵护着她,就连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里也少不了她。

       据相关记载,被称作仪城河的市河开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借用了部分古代市河。如此说来,生生不息的仪城河还蕴含着古老真州的基因。

       矗立千年的天宁塔,像一支巨笔书写着仪城河的前世今生,记录着她的点点滴滴;风雨数载的大明鼓楼,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见证着仪城河的沧桑巨变,收藏着她的陈年往事。

       我的家临河而居,朝夕相伴,我与仪城河有了太多的情愫。

       记忆中的仪城河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市河而已,似乎没那么美好:两岸的土坡上杂草丛生,沿岸遍布仓库、商铺、菜市,又或是高低不一的民居,偶有靠船的小码头,显得杂乱无章;河水浑浊,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肆意排放,毫无节制,仪城河似成了一条排污河;两岸往来也极为不畅,桥梁少得可怜,河南河北有咫尺天涯的感觉。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后,仪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河长制,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作为主要任务,下大力气,疏浚河道,关闭沿河小码头,工厂退城进园,拆除岸边破旧民房、商铺、仓库,对仪城河两岸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

       经过数十年脱胎换骨般的梳妆打扮,如今的仪城河水清鱼游,似一艘迷人画舫,穿行于绿树丛林之间,河在城中,城在两岸;又似一条金腰带,环绕于古城仪征中央,串起两岸的扬子公园、荷上珠公园、东园、鼓楼景观区、泮池和各类游园,美不胜收。依河而建的亲水平台、休闲步道,亭台、楼阁、水榭点缀其间,形成了春有杨柳轻拂、夏有鸟叫蝉鸣、秋有丹桂飘香、冬有银装素裹的胜境。大庆桥、珍珠桥、鼓楼桥、工农桥、东园桥等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梁似长虹卧波,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方便市民你来我往。

       入夜的仪城河两岸,如梦如幻的璀璨灯光,让人如入仙境,分不清天上人间;休闲市民的嬉戏打闹、浑厚悠扬的萨克斯音乐、节奏欢快的广场舞蹈、扬剧票友的自娱自乐,置身其中,又犹如走进了欢乐的海洋。

       眼下,仪征正全力推进“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滨江临水城市形象。要不了多少时日,你若再来仪征,漫步仪城河畔,一幅仪征版的“清明上河图”会在你眼前次第呈现,你一定误以为走进了大宋京都的汴河之畔,也一定会心生感慨:仪征,你无愧于“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