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嘉陵江畔,1952年九月初她出生,她两岁多,妈妈生弟弟,得了破伤风,三天后妈妈去世,弟弟也因无人照顾去世。奶奶领着她生活。

她奶奶给她取大名,孙玉兰。玉兰八岁时爸爸到外面参加工作,她跟着奶奶艰难的生活,和奶奶一起推碾子磨面。奶奶不忍心她受苦,送她到学校,她从此开始读书。早晨拔草喂牛,然后背着书包走三里地去上学。上学下学都是自己步行回家,没人接送。

64年,孙玉兰12岁,爸爸参加城市建设,离开家到2000多华里地工作。12岁的孙玉兰很懂事,参加生产队劳动,不劳动没工分,没工分就没粮。她每天都拔草,挣工分,几个小姑娘,还去生产队磨面,磨100斤面到天亮再去上学。这样一直到初中毕业。六六年,她在村广播站做宣传工作。

70年初中毕业,她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有人介绍对象,她相中结婚。她的爱人是当兵的,比她大8岁。奶奶说当兵的好,身体好才能当兵,以后有前途。71年生下大儿子,满月后,她参加了村里的教育工作,做了一名民办教师。

那时做民办教师条件非常艰苦,没黑板,没桌椅板凳,只有空荡的一个大茅草房。房子里有一块大石头,她带着六十多个孩子去山上捡来石头做凳子,大点的石头做桌子,用一块薄的石头立起来做黑板,她每个月又六块钱的补助,她用这些钱买教具和给孩子们买书本。生产队分给她一点粮食。最难是她刚满月的孩子没人看,她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老婆婆没有时间带孩子,婆婆要每天去捡柴禾,不然那没有烧的,没法做饭。

背着孩子上课,每天孩子在她背上睡觉,有时候还尿尿拉屎,弄的她一身臭烘烘的,也没有办法。时间长了,小姑子看不下去了,就帮带一下,婆婆奶奶也带一下,大多数她背着孩子上课,和批改作业。那时候没有电灯,批改作业在煤油灯下,昏暗的灯光下她认真的批改作业,备课,喂孩子。然后天亮走三四里地区学校上课。星期天,还要走八里路去公社开会,开一天会晚上再回家,反复着一周的工作和生活。

那时,孙玉兰21岁,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夏天和冬天经常摔倒在地,她不感觉疼,怕弄湿了书本,她把书本放进怀里。

她还兼职村里妇女主任,和团支部书记,每天教育村里青年要积极向上。

72年她入了党,白手起家,成立学校,教学成绩不错,县里出名了,领导让她入党。

她爱人当兵专业到江汉油田,她74年离开家乡到油田。她成了油田家属站支部书记,管理生产,组织大家学习。她经常写黑板报,宣传党的政策。

75年生下小儿子。78年家属站需要拖拉机手,她学习开拖拉机。一边做指导员,一边年开拖拉机。全家生活费才52元,她计划着花,省点钱还寄给老家的婆婆和奶奶。

她能力强,性格开朗,有人背后说闲话,让爱人一次次误会。她不理会不解释,用行动证明自己。单位那个老单身,她一次次帮着介绍对象,最后终于介绍成功。老单身告别单身,提着礼物到她家感谢。这时,她爱人才明白,原来孙玉兰是帮助老乡,让老乡有了家。

82年,她爱人调到辽河油田,他们一家又来到辽河油田,从此一直到退休。

孩子们都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很顺利。

她退休后因为热爱艺术,到油田老年大学学习唱歌和跳舞。

她悟性好,学什么都快,很快她就成了班级明星。

孙玉兰在小区唱歌跳舞,很多人跟着她学习,她参加社区的晚会,到市里参加比赛还获过很多奖。

十年前,她的爱人得了脑血栓,瘫痪不起,她放下一切,精心护理爱人,每天给他按摩,渐渐恢复。爱人不会说话,她教他说话,一个字一个字教,他发出笨拙的音来,她高兴的像个孩子。现在,他爱人不但能下地,还能住着拐走路。

她在爱人面前跳舞,给他唱歌,她唱《感恩的心》《爱上你是我的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