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了战争,便有了军队。

  世界有了军队,便有了军乐。

  两军厮杀的战场,军乐可以鼓士气,壮军威。1695774545409060.jpg  

       盛大的国家庆典,军乐可以兴礼仪,振国威。

  国家外交,军乐可以重礼节,传友谊。

  这就是军乐产生的原由,也是军乐产生的作用。各国军队无不如此,中国军队呢?也不例外。

  

  一、毛泽东高呼:“军乐队万岁!”

  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国庆盛典。开国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数十万向他欢呼的军民和高奏雄壮乐曲的军乐队,兴奋无比,情不自禁地挥臂高呼:“人民万岁!”“军乐队万岁!”

  军乐队那雄壮的乐曲,令毛泽东激动已不只一次了,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在开国大典上。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令世界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始了:号称礼乐之神的近二百名军乐队员们,面向天安门,站成两个分队,以宏伟气势等待着演奏同一种威武雄壮的乐曲。

  毛泽东和开国元勋们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登向天安门城楼。当毛泽东的足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负责信号传递的张致祥迅速甩动红绸子,发出信号。

  军乐队总指挥罗浪看到信号后,猛然挥动双臂。顿时,各种各样的铜管乐和小鼓编织的《东方红》乐曲与数万群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


1695774561416805.jpg  林伯渠宣布大会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军乐队又高奏起《义勇军进行曲》。随着那激昂的乐曲,毛泽东亲自开动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升旗之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告。接着林伯渠秘书长宣布阅兵式开始。

  阅兵总司令朱德身着戎装,走下天安门城楼,乘敞蓬汽车通过金水桥。迎候在桥南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致军礼并报告:受检阅陆海空部队业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顿时,雄壮的军乐又一次响彻天安门广场上空。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老百姓》、《保卫胜利果实》等乐曲声中,朱德总司令由聂荣臻总指挥陪同,检阅了肃立受阅的三军部队。

  检阅式完毕,分列式开始。最先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的是代表人民海军的水兵方队。在水兵之后,步兵师的战士们踏着军乐队演奏的《八路军进行曲》的节奏,雄纠纠地走过来了。

  在《军队进行曲》和《坦克进行曲》的伴奏声中,炮兵师、战车师的队伍也相继隆隆地开过来了。这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一批又一批地飞经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在天安门前,天上地下,浑然一体,形成雄伟的立体武装阵容。

  飞机身影还未完全消失,激昂的《骑兵进行曲》引出了壮观的骑兵师队伍。军马的毛色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骑兵们身着草绿军装,握枪挎刀,威风凛凛。

  整个开国大典都在军乐的伴奏下进行着,给毛泽东主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在中国军乐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大典结束后,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夸奖道:“联合军乐团的纪律非常好。演奏的曲子很鼓舞人心,给解放军争了光”。在庆功宴为参加阅兵的各单位负责人敬酒时,杨成武对军乐队负责人、后来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团长晨耕说:“你是军乐司令,来,为我们的军乐司令干一杯”。

  开国大典上,人们只看到军乐团在天安门广场的精彩表演,其实军乐团还有许多有趣的幕后新闻。在这些趣闻中,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角色。

1695774584756498.jpg  开国大典军乐队的成立是仓促的,直到1949年9月份才正式组建。

  军乐队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从人民艺术剧院挑了十几个年轻乐手。还有警察局军乐队、解放军第20兵团某军军乐队。

  有人说清华大学的乐队也参加了庆祝大会的礼仪演奏,军乐团总指挥罗浪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清华大学的乐队没有参加正式礼乐,他们是作为群众游行中的乐队,边演奏边行进的。

  军乐团总指挥罗浪曾先后两次接受聂荣臻的命令。

  第一次是成立华北军区军乐队。当时,聂荣臻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不仅得到了大批的武器,也得到了整套的乐器和军乐队员。从此,各野战兵团有了自己的军乐队。1947年清风店战役后,华北军区俘虏了一些军乐队员,后来打下正定和石家庄时,又收容了四五十人。第2年华北军区军乐队又从陆军学校招收了四五十个刚从各解放区来的十六七岁的学生,军乐队的阵容一下子雄壮起来。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了成立军乐队的命令后,在抗敌剧社任指挥的罗浪就被调来当军乐队指挥。罗浪的音乐功底很厚实,他是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吹过小号、口琴,还拉过手风琴。罗浪1937年从马来西亚回国,抗战前期到上海求学,17岁跟着一批人经由香港到达延安。他读过陕北公学,又读过延安鲁艺,是军乐队指挥的最佳人选。

  第二次是成立开国大典军乐队。当时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的军乐队组织起来后,罗浪带着年轻的乐手参加过华北军区的几次阅兵式,聂荣臻对此了如指掌,所以,开国大典军乐队的总指挥非罗浪莫属。

  开国大典军乐队200人,180件乐器,全是东拼西凑起来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从选曲到为参加分列式的各兵种、军种提供音乐效果以及为整个庆祝大会烘托气氛,不能不被视为一个奇迹。

1695774621139952.jpg  进行开国大典军乐演奏训练

  开国大典军乐队用什么曲子?开始争论不小。世界上的阅兵曲目主要是德国式和日本式。于是,有人主张用德国迎宾曲,也有人主张用国民党阅兵时的欢迎曲、行进曲。还有人主张用苏联曲子。

  罗浪是人民解放军培养出来的军队指挥,带领华北军区军乐队参加了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在石家庄举行的阅兵式。当时,他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还穿插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这是罗浪熬了一夜精心串起的一串军乐圆链,晋察冀军区几次阅兵式都用的是这组军歌联奏。

  罗浪力主用它。新中国自己的庆典,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音乐?

  几种意见鼎足而立,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担任阅兵副总指挥的杨成武最后做出决定。他对罗浪说:“把你的方案写成文字,列出曲目,上报中央军委。”

  罗浪很快出台了一份军乐奏曲:

  1、欢迎主席就台时奏《八路军进行曲》;

  2、欢呼时奏《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

  3、阅兵时欢呼奏《八路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和老百姓》;

  4、骑兵行进,奏《骑兵进行曲》;

  5、炮兵及战车行进,奏《坦克进行曲》和《军队进行曲》。

  聂荣臻接到曲目报告,仔细看了一遍,他很熟悉这些曲子,在批件上写上“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并请中央五大书记审阅。”

1695774675106555.jpg  毛泽东和另外几位书记统一了口径,随即毛泽东在阅兵曲目上批示:“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

  阅兵曲目几经周折,终于确定下来,罗浪对上报曲目只做了一些局部修改,又增加了《新民主主义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政协一届会议上,是开国大典军乐队首次一显身手。政协会的开幕、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军乐队都参加了。

  政协一届会议开幕式上,军乐队穿上刚发的新军装,站在前排的座位上,齐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闭幕会上,又成功地演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695774720919201.jpg  毛泽东对军乐队的首次亮相很满意。会议休息时,他高兴地从主席台上走下来与军乐队员们握手。由此可见,毛泽东主席那句“军乐队万岁!”不是轻意出口的,它是军乐队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后得到的回报。


  二、前苏联元帅赞扬:“军乐团军姿像松树一样!”

  1957年5月1日,共和国庆祝“五一”劳动节。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做为特邀嘉宾和毛泽东主席并排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伏罗洛夫元帅从城楼上俯视着广场,身着各色服装的群众,威武雄壮的三军将士,五花八门的武器装备,使元帅大饱眼福。元帅的目光在广场巡视一周后,最终停留在军乐团的队伍中。英姿勃发的军乐队员站在广场上一动不动,像一群塑雕。元帅好奇地对身旁的毛泽东主席说:“军乐队的军姿端正,像从地上长出的松树一样,一动不动”。

  毛泽东笑着回答:“乐队的同志还是提前两小时入场的呢,他们已经站了很久了!”

  “只有具备高度纪律性的乐团才能做到这一点。”元帅感慨地说。

  泰国陆军司令也有着苏联元帅同样的感受。

  1991年10月的一天,泰国陆军司令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献花仪式,军乐团担任伴奏。

  天公不做美,突降大雨。泰国司令把目光扫向了军乐团,队员们在风雨中矗立着,似一排排挺立的雕塑,任凭风吹雨打,没有人走神,没有人晃动,将军满意地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此时,低沉的军乐响起,盖过了风声、雨声,伴随着将军完成了献花仪式。事后,将军赞扬说:“这样的军乐队世界少有!”

1695774760174407.jpg  然而,最能体现中国军乐团素质的是1990年秋季的亚运会开幕式表演。

  这次军乐行进表演阵容按602人组建,其中144名女旗手、458名演奏员。演奏员包括:20名礼号手,25名大号手,小号手、长号手各72名,长、短笛和小军鼓各配36名。还有圆号、小低音号和黑管,大鼓手和小鼓手。这支队伍以解放军军乐团为中坚,其余来自空军、海军、二炮、总参、中央警卫团等业余军乐队,形成一支陆海空齐全的联合军乐团。这次军乐表演超过了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军乐的规模。

  军乐队伍表演的主题是“长城颂”。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下是一幅长城图案。它是由服饰考究、军容齐整的器乐演奏员和女旗手组成的。军乐团团长吕蜀中站在指挥台上,举起戴着白手套的双手,20名礼号手立刻吹奏起高亢、嘹亮的号角,鲜红的号旗迎风飘扬,就象用军乐声和五颜色邀请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健儿在长城脚下欢聚。

  号角响过,乐队合奏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队列以大横排层层向前推进,气势排山倒海。接着队列变换方阵,再通过菱形交叉穿梭,幻化出圆形等一系列令人赏心悦目的阵形。

  当铜管乐奏出欢快的东北民歌《胜利年丰收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野和转动的风车。随着西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内蒙民歌《红旗歌》、新疆民歌《白麦子》、黎族民歌《快乐的罗索》等8首民歌的联奏,队形时而变换出锭放的花朵,时而出现奥林匹克五环图形。与陕北民歌《信天游》悠扬的旋律相呼应,队列图案呈现出一把巨大的好象闻得出悠香的檀香扇。女旗手轻轻抖动手中的旗帜。檀香扇的扇面便整体挥动,好象给人们送来一阵阵和风。

  军乐联奏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歌,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队列行进中出现的一幅幅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画面,使人感受到扑嗍迷离的东方情调。

  最后,鼓乐齐鸣,辉煌的进行曲和亚运会会歌的主旋律,《歌唱祖国》和《万岁,伟大的祖国》,淋漓尽致地煊染出亚运会的气氛。与此同时,视野触及到的队形是,本届亚运会的会徽、亚运火炬和长城图案,首尾相顾,浑然一体。总共15分钟完成了一出气势恢宏、铿锵有力、跌宕有致、回味无穷的《长城颂》。

  当组委会官员得知,为准备这场表演,军乐队员每天在骄阳如火的训练场苦练9个小时,许多人嘴吹肿了,舌头吹烂了,大汗淋漓,晕倒在现场时,纷纷交口称赞。


  三、法国军乐团指挥盛赞:“中国的演出太精彩了!”

  1988年3月,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东京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世界军乐团行进演奏大会将在这里举行。

  这是代表五大洲军乐最高水平的大会,也是各国军乐劲旅角逐、称雄的大会。中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西德、波兰、匈牙利、摩洛哥、澳大利亚等14个军乐团将在这里一比高低,鹿死谁手,谁都难以预料?

  这样大规模军乐群英争“霸”的大会,在世界尚属首次。

  而在这之前,世界上有过“不宣而战”的“三强争霸”,曾在世界军乐史上称为奇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第九次同盟国军事会,会议期间相互设宴招待来宾。

  1945年7月19日,首先由美国作东设宴。一个叫利斯特的年轻中士,精彩的钢琴表演使在场的所有观众掌声雷动,更使喜欢古典音乐的斯大林大为赞赏。他提议为此干杯。为此三位首脑人物来到中士面前,年轻的中士受宠若惊,一个劲向三人敬礼,宴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一点钟才结束。

  7月22日晚,轮到苏联作东。好胜心极强的斯大林,决心要办高于美国总统杜鲁门一筹的宴会,派人到莫斯科请了最好的钢琴家和两名技艺高超的女子小提琴手。宴会开始了,精彩的演奏使杜鲁门大饱耳眼之福,音乐细胞不太多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可有些坐不住了。大约清晨一点,丘吉尔悄悄问杜鲁门:“你何时回去休息?”。杜鲁门无动于衷地回答:“怎么啦?多好的音乐会!我爱听极了,我要呆在这里,宴会何时结束,我何时回去”。

  7月23日,由英国作东的宴会开始了。有来无往非礼也。丘吉尔为了报复美国、苏联,他搬来了英国皇家空军军乐队。杜鲁门、斯大林坐在观摩席上,被军乐团的出色表演完全迷住了,表演一推再推,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无疑这场“三强争斗”的最终胜利者当属英国军乐团了。

  当年的“三强争雄”与今日的世界军乐团演奏大会相比,显然逊色多了。

  14国军乐团中还有西德军乐团,德意志民族在世界音乐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因此,德国军乐团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对手。

1695774784719276.jpg  “二战”后的德国军乐队

  1940年4月9日,德军入侵挪威。当德军进军挪威首都奥斯陆时,派出一支由5个连队1500人组成的军乐队为前导,这支乐队吹吹打打,狂奏甜蜜的华尔兹舞曲和流行的美国小调。

  正当挪威首都市民们为这美妙的乐曲叫好时,码头上悄悄停靠上来几艘德国海军登陆舰,两万多步兵、炮兵、装甲兵从容不迫上了岸,一面进城一面高唱“到城里去”,一会儿空中又传来嗡嗡声,大批涂着黑十字标记的德国飞机出现在奥斯陆上空。人们朝天仰望才恍然大悟:城市已被占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几乎每占领一座城市,它的乐队都会与先头部队一块进城,美妙的军乐成为希特勒瓦解迷惑对手,鼓舞德军士气的“特殊武器”。

  德国发明了用军乐作为侵略的工具,对这样的军乐队不可轻视。

  对中国军乐团来说世界大赛非同小可,他们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强手。只是在一个偶然机会与国民党军乐队小试锋芒。

  那是在1980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出小分队乘坐登陆艇,来到了与国民党军队驻扎的大旦、二旦只有一水之隔的乌屿岛,对岛上的官兵进行慰问演出。

  这是一个绿茵环绕的小岛,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岛上守备着我军一个连的兵力。尽管乌屿岛和大旦、二旦岛上双方的炮口仍虎视耽耽地对峙着,但已不是相互炮击的年代了。所以,军乐队的演奏家们可以放心地站在礁石上朝着对方的阵地招手致意。对方的官兵发现乌屿岛上来了一群身穿礼服的军官,这些军官手中拿着小号、圆号、长笛、黑管时,猜想肯定是解放军的军乐队来到了对面的小岛上,高音喇叭原来放着台湾流行歌曲,马上改为国民党军乐队演奏的军乐曲,向解放军军乐队的演奏家们展开了挑战。

  解放军军乐队的演奏家们立即给予回敬,他们拿起手中金光闪闪的乐器,面对大旦、二旦的国民党官兵吹奏起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一时间,两军的军乐曲在海空上面交织在一起。

  几首曲子过后,对方的高音喇叭停止了鸣响。高倍望远镜告诉大家,国民党官兵正在朝这边张望,随着乐曲在击掌,胜负不言而喻了。

  面对世界军乐强手,中国军乐团没有怯场,他们满怀豪情地迎接挑战。

  日方安排的各国军乐团日程都是一样的,演出场次、时间长短也是一样的,演出顺序按英文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在正式演出以前,为了让日本人民一睹各国军乐团的风采,东道主特意安排了各国军乐团在银座地区的大街上进行3公里行进演奏。

  东京的银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各国军乐队依次而行。名扬四海的美国陆军军乐队来了;绅士翩翩的英国皇家军乐队来了;英俊潇洒的德国联邦军乐队来了;东道主日本陆海空自卫队联合军乐队来了……他们各具特色表演令日本观众陶醉。特别是日本三军联合军乐队“天时、地利、人和”,日本市民为之热烈地捧场喝彩。

  然而,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出现时,一下子压倒了群雄。他们高奏《歌唱社会主义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在东京街头时,街道两边围满了观众,两旁高楼的阳台、玻璃窗人头攒动,一双双惊异、审示的眼光注视着这支来自中国的乐队。接着《歌唱祖国》、《双鹰旗下》、《美中之美》……一曲又一曲徊荡在银座的上空。欢呼声、掌声一浪超过一浪。表演结束,一位老华侨紧紧地拥抱着军乐团员,激动的泣不成声:“在外国的土地上,我这是第一次见到威严的中国军队演奏,太棒了,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激动地老泪纵横。

  日本国际文化协会顾问长谷川五郎、理事长石田克一,以及各国军乐团的团长、领队,都为中国军乐团能准确、熟练地背谱演奏几十首世界名曲而感到震惊。

  如果说银座的3公里行进演奏使中国军乐团的声名雀起,那么,真正的较量则是在东京棒球大厅的首场演出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军乐团、给丘吉尔带来荣耀的英国军乐团、音乐王国匈牙利军乐团……各个身手不凡。

  轮到中国军乐团出场了,场内的巨型显示屏上出现了庄严的五星红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字样。激光灯在绿色的地毯上打出了长城和熊猫的图案。

1695774846922687.jpg  这时,出场口的大幕拉开,中国军乐团高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步入大厅,场内顿时响起了阵阵掌声。中国军乐团首先进行了《骑兵进行曲》的表演。队列开始呈现几何形多种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穿插,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观场面,以及象征凯旋的“米”字形旋转,征服了日本观众的心。大厅内不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接着,中国军乐团又演奏了日本歌曲《拉网小调》,顿时使整个大厅内的6万观众兴奋起来。尤其当4位演奏员在乐队组成的海星图案中表演拉网舞蹈时,看台上的叫好声如巨浪般撞击着演出大厅。最后,中国军乐团吹奏了欢乐的《民族团结尽歌舞》,并在乐曲声中敲起了中国腰鼓,舞起了两条腾飞的巨龙。此时,观众纷纷起立,挥动着手臂,长时间地欢呼着:“中国!中国!”

  各国军乐团在东京、大阪共演出6场,观众达14万之多。中国军乐团的表演场场轰动,风糜一时。日本《每日运动报》刊登了中国军乐表演的彩色图片,并评论道:“在这场超水平的军乐表演中,中国军乐团无疑是最出色的。他们的表演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魅力,给日本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军乐团指挥野上国洋和握住中国军乐团指挥的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把日本乐曲演奏得如此完美,太谢谢你们了。”

  全美高校女子军乐技巧选拔队的领队凯。提尔。可罗伍德连声说:“真没想到,中国音乐家有如此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修养。”她还盛情邀请中国军乐团去美国访问和表演。

  美国陆军军乐队、英国皇家军乐队、德国联邦军乐队,纷纷向中国军乐团祝贺演出成功。

  1948年成立的法国军乐团的指挥,沮丧地说:“中国的演出太精彩了,碰到这样的强手,是法国队的运气不好……”

  四、周恩来指出:“欢迎曲要用亲王新作!”

  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万籁俱寂的午夜,军乐团值班室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电话来自周总理办公室:“第二天早晨西哈努克亲王将抵京访问,总理指示,欢迎用曲要用亲王的一首新作。”

  这是一支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要改编成军乐曲,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歌曲很长,但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时不能看谱。从编谱到配器、背谱,合练的时间只有几小时。怎么办?

  “难度再大,也要坚决完成总理的指示!”军乐团领导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熟睡的人们被叫醒了,创作室、排练厅灯火通明,作曲家贾双编配乐曲,早5时,一首带有浓郁柬埔寨风格的乐曲脱稿了。紧接着抄谱、背曲、合练、编队,仅仅合奏了几遍就出发了。

  在欢迎仪式,走下火车的西哈努克亲王听到军乐团演奏欢迎曲竟是自己刚刚写成的新作,又惊异又兴奋。他双手合掌,连连向军乐团亲切致意。后来,在他举行的答谢宴会上,亲王还特意邀请了乐曲改编者出席。

  周恩来的又一次“点将”,是为了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

  打开中美外交大门,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令世界瞩目的大事。作为杰出外交家的周恩来,十分清楚当年英、美、苏三国巨头的“音乐大战”,也非常了解军乐在外交中的作用。于是,他在日理万机中,亲自拟定了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军乐曲目。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不时地传出美国的乐曲声,周总理随着军乐声慢步走了进来。他是专门来审查欢迎尼克松总统的曲目准备情况的。

  欢快、悠扬的《美丽的阿美利坚》和《草堆里的火鸡》的旋律在大厅内徊荡着,周恩来习惯性地弯曲着他的手臂,手指边轻轻敲击着拍节,边面带微笑地听着、看着。从这位总理满意的表情上,乐手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1695774874543233.jpg  周恩来总理在宴会上用军乐演奏的美国歌曲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助兴

  中间休息时,周恩来走到了乐队的前面。

  “这可是尼克松就职总统时选择的曲子,你们一定要演奏好阿!”周恩来看着大家说。

  “是,请总理放心。”军乐队员们表态说。

  周恩来笑了:“我告诉你们,尼克松的音乐修养很高,他钢琴弹得很好,你们还要多准备几支曲子,尼克松很重视这次访华,已经下令电视转播,新闻报道作了精心的计划安排。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也都渴望通过电视和报纸看到尼克松访华的实况”。

  过后,周恩来又要大家演奏了一遍《美丽的阿美利坚》,他十分认真地听完之后说道:“我看很好,可以演奏。”

  1972年2月21日晚上,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厅里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美丽的阿美利坚》的乐曲在军乐团的演奏下开始了。不知不觉之中太平洋彼岸来的客人们完全陶醉在音乐中,他们为这支乐队娴熟的吹奏技巧和对美国曲子完美的表达能力惊叹不已。一曲终了,全场的美国客人在尼克松总统的带领下热烈地鼓起掌来。

  接着,军乐队又为客人们演奏了《草堆里的火鸡》《牧场上的家》等美国乐曲,尼克松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提议为这支乐队敬上一杯酒。尼克松激动地说道:“我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

  此刻,在美国至少有一亿几千万美国人坐在电视机前在为这一历史性会晤而兴奋,也为军乐团演奏的美妙乐曲深深陶醉。一位美国作曲家、《牧场之家》的作者,几乎是张着嘴听完了军乐团的流畅自然的演奏,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感慨地说:“在美国,没有人能奏出我想象的效果,中国乐队用古典的方法演奏出来,令我惊叹不已。”

  第二天,华盛顿《明星晚报》记者亨利·布雷德舍撰文评论道: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盛大宴会上:“军乐队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好意,演奏了一些经过充分排练的美国乐曲……”。

  在电视实况转播军乐团演奏的《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等美国歌曲时,被视为加拿大古典萨克斯管演奏先驱的波尔·博柔笛先生,竟怀疑这是在放录音,他不相信年轻的共和国里有一支如此高水平的军乐队伍。但18年后的一个晚上,他终于心服口服了。

  这是1990年5月的一个晚上,他来中国讲学,为应付一场紧急的演出也为了解开18年前的疑团,他选择了军乐团与他同台登场。在他与军乐团合练了两个半天之后便仓促上台了。但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热情的观众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时,这位“萨克斯管之王”激动了,甚至身体都有些颤抖。

  “太棒了!”这位大师演出后说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东方会有这样漂亮的乐队。来华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不相信中国会有如此高水平的军乐队。”

  在他临走前和军乐团的乐师们告别时告诉人们,他将要把中国看到、经历到的事情告诉在家乡的同事们,一切猜测都是多余的,在中国确有这样一支令人敬服的军乐团,不信自己去看看。

  中美大门打开4年后,已离任的尼克松作为我国人民的朋友再度访问北京。临行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答谢宴会上,他高高举起酒杯说:“今晚,我请在坐的所有来宾和我一起做一件我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还记得4年前,中国军乐团在这里为我和我的同事们演奏了一些十分美妙的乐曲。今天,他们又为我们演奏了不少中美乐曲,对于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友好的情谊,我请大家和我一起,鼓掌向他们表示感谢!”……

  其实,被军乐感动的外国首脑并非尼克松总统一个人。

  1988年2月29日,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问我国,在赞比亚驻华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上,他听了军乐团的演奏之后,忽然变得兴奋起来,卡翁达总统信步来到军乐队前,操起指挥棒,亲自指挥军乐团演奏了一首赞比亚乐曲《我的祖国》,顿时,整个宴会厅沸腾了起来,总统招待会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气氛热烈的联欢会。

  1988年11月5日,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上,天高气爽,彩旗飘飞,欢迎乌拉圭总统桑吉内蒂的隆重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当军乐团刚奏完乌拉圭国歌时,这些身份显赫的国宾们居然不顾常规的外交礼节,情不自禁地为军乐团的演奏鼓起掌来,这种场面在迎宾宴会再一次出现,两次掌声体现了乌拉圭国宾们对军乐团的出色演出,表示发自内心的赞叹。

1695774979107372.jpg

  1989年2月25日,新上任的美国第41届总统乔治·布什到中国访问,他随机带来了自己的总统乐队,但当他听到中国军乐团的演出之后说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我听到的演奏美国国歌最好的外国乐队,我愿邀请这支乐队在我举行的答谢宴会上演奏美国国歌。如果他们能参加,我会非常高兴。”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军乐团接受了邀请,在北京长城饭店,布什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出席演奏美国国歌,而布什总统随身带来的美国陆军军乐队却没有用上。


  五、泰国上将说:“中国军乐团征服了泰国民众的心!”

  军乐团还是一条向世界传播友谊的的纽带,军乐声在那里响起,友谊便传播到那里。原苏联、朝鲜、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西德、美国、捷克、罗马尼亚、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都回荡过中国的军乐声,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友谊的种子,也在那里生根开花。

  1987年11月,中国军乐团赴泰国参加演出活动,同时赴泰的还有美国、比利时、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军乐团。

  中国军乐团抵达曼谷的第二天,就在中央洋行大厅为数千名泰国市民演出了世界名曲,当演奏泰国国王作曲的《雨丝》时,观众随着音乐节奏报以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演奏气氛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许多泰国观众拥向中国演奏员握手、拥抱。一位泰国工程师硬是拉着中国军乐团长到就近的咖啡厅小坐,他说:“中国军乐团给泰国民众带来了真正的艺术和真诚的友谊”。

  12月4日下午,军乐团在曼谷陆军体育场正式表演。并演奏世界名曲。当军乐团员敲起大鼓、腰鼓,演奏中国乐曲《载歌载舞的人们》,跳起泰国舞蹈,演奏泰乐曲《水灯南旺》时,全场数万名观众两次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乐声。

  泰国上层对军乐团给予了特别的礼遇。泰国武装部队代最高司令兼陆军司令差瓦利上将亲自到机场迎接中国代表团。在7个国家的军乐团中,只给中方团长配了专车,并派一名校官专门陪同。在差瓦利上将最后举行的答谢宴会上,他特邀中国军乐团团长和翻译坐在自己的身边。在为军乐团送行时,他说:“军乐团的表演和晚会节目我都看了,我的结论是:中国第一!中国军乐团征服了泰国民众的心。”

  1994年7月,中国军乐团赴法国、芬兰和香港参加国际管乐节和国际军乐节庆典演出时,又一次用军乐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1695775018108749.jpg  阳光明媚的7月是芬兰最美的黄金季节。第三届国际军乐节在位于芬俄边境附近的小城市哈米纳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俄罗斯和芬兰6个国家的8个军乐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军乐节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精彩表演。

  1日中午,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哈米纳市中心的圆形广场及周围的街道上,早已被前来观看军乐节开幕式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当头戴白色大沿帽、身穿红色上装和白色长裤、右肩佩戴着金色绶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吹奏着《歌唱祖国》,列队进入广场时,所有观众都被这支神采奕奕、威武雄壮的队伍所吸引,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6国军乐团联合演奏了世界名曲《老朋友进行曲》之后,中国军乐团奏起约翰。施特劳斯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迈着矫健的步伐率先走出广场,在哈米纳市区主要街道上进行行进间演奏表演,所到之处赢得一片喝采。道路两旁的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鼓点有节奏地鼓起掌来,掌声一直把军乐团送到终点。

  开幕式之后,6国军乐团举办了规模盛大的联合演出。中国军乐团的演奏把联合演出推向了高潮。随着《摩托化部队进行曲》和《茉莉花》等乐曲时而雄壮、时而舒缓的旋律变化,军乐团的队列图形时而组成检阅方阵,时而又变成盛开的花朵,刚柔相济,对比强烈,不仅激奋人心,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在《哈米纳进行曲》的乐曲声中,42名演奏队员先后组成了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图案和芬兰国旗中的十字图案,象征着中芬两军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与情谊。

  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纷纷向中国军乐团表示祝贺和感谢。芬兰国防军团总指挥曹吉宁称赞中国军乐团“绝对一流”,“是芬兰历届军乐节中水平最高的、最精彩的演出”。美国、瑞典等国领队、指挥纷纷前来祝贺。美国领队主动把自己的队员介绍给中国军乐团队员以便交流。瑞典领队说:“我为92年没能在瑞典见到你们的演出感到遗憾。在闭幕招待会上中国军乐团成了主角,队员也成为同行追逐的对象。懂芬兰语的张林武官听到退场观众之间议论最多、最兴奋的是称赞中国军乐团是最优秀的乐团,当之无愧为第一。

  在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上,中国军乐团演奏了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史诗般的不朽之作《芬兰颂》,他们把这首反映芬兰人民反抗侵略压迫、向往和平自由、憧憬美好未来的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屏住气息,全神贯注地倾听中国军乐团的演奏。从乐曲的第一个和弦开始,在前排的几位上年纪的芬兰妇女就不断地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直至曲终。台上台下人们的心与乐曲深沉的旋律融为一体。一位芬兰乐手在演出结束时真诚地说:“从来没有听到外国乐队把《芬兰颂》,演奏得这么好!”

  在法国,中国军乐团参加了5个规模不同的管乐艺术节,这5个艺术节的举办城市分散在法国中部高原地区,这里的民众很少了解中国,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见到来自大陆的艺术团体。中国军乐团同法国外籍军团乐队以及丹麦、立陶宛、葡萄牙、乌克兰、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瑞典、北爱尔兰、喀麦隆等17 个国家近20支国家级及民间管乐团体同台同场演出。富有浓郁民族音乐气派的《北京喜讯到边寨》、黑管独奏《花梆子》、萨克斯独奏《江河水》、小号长号重奏《军民并肩向前进》,使法国观众耳目一新。当军乐奏起法国人民熟悉的《马赛曲》、《桑布雷姆斯军团进行曲》等,法国观众欢呼声达到新高潮。维尔弗朗什市的艺术节主席点名由中国军乐团的指挥张建民指挥七国乐队联合演奏终场乐曲。他说:“你们带来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为艺术节增添了东方色彩,这正是我们举办艺术节的宗旨。感谢中国艺术家!”

1695775066266538.jpg  军乐团在法国演出期间,常常根据环境气氛和观众的欣赏趣味随机演奏出高水平乐曲,令法国观众佩服,所到之处很快出现许多“追星族”。

  在向二战烈士纪念碑奏乐献花后,市政官员特别邀请中国乐队在纪念碑前列方队专门演奏《献花曲》和《马赛曲》,观众对中国军乐团演奏员准确无误地演奏的法国国歌大为赞赏,一阵热烈掌声后维尔弗朗什市政官员握着中国军乐团团长的手一再说:“马赫西!”(谢谢)。

  维尔弗朗什市乐队也许出于对同行的敬佩,也许出于不太服气。他们提出让中国军乐团演奏一下维尔弗朗什市本世纪初写的市歌。

  很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难题。没想到中国军乐团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只经过一遍试奏,便成功地演奏了这首本世纪初写的市歌,使法国同行佩服的五体投地,全市老年观众兴奋不已,他们已多年未听到这亲切的旋律了。当天,就有两位老人来到中国军乐团住所致谢,他们一位是市歌作者的孙子,一位是四十年代市歌演唱者的女婿,他们特地复印了一份市歌的最初版本送给中国军乐团,以表敬意之情。

  军乐节闭幕时,组委会秘书长亲自把飘扬在主会场上空的会旗送给中国军乐团,他说:“只有最好的乐团才能享有如此殊荣”。

  军乐团在香港的演出,也同样盛况空前。

  1994年10月1日晚,军乐团在香港参加了香港同胞庆祝建国45周年的大型演出。那天,可容纳万余人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在精美的歌舞之后,压轴戏——军乐团的队列行进吹奏表演开始了,60名队员以雄壮的乐曲、严整的军容、多彩多姿的队形变换,把晚会推向高潮。当队形呈现“十。一”图案时,全场群情振奋,观众们随着音乐节奏不停的鼓掌,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1695775089120751.jpg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演得太好了!太好了!”香港著名指挥家丘天龙先生说:“这台晚会太辉煌了,这是香港150年来的第一次,盼望97年再度合作!”


  六、首都人民说:“军乐团用音符奏出了国威、军威!”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我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有幸在天安门广场目睹了军乐团的精彩表演。

  上午10时,随着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一声令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为主的联合军乐团1300件乐器,同时奏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雄壮的旋律、威武的军容,令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和骄傲,首都人民称赞:“军乐团用音符奏出了国威、军威!”

  为国庆50周年组建的联合军乐团创新中国之最。它动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全部力量,并从全军13个专业、业余军乐团抽调了精兵强将,共计1300名演奏员组成。其中,专业音乐工作者335人,中高级职称200多人,大校、上校150多人,90%以上的人员参加过大型管乐演奏,许多演员在国际和全国大型管乐比赛中获过大奖,我国当时仅有的3个一级指挥都在其中。这样的军乐阵容代表了全军管乐的精华,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1695775122120007.jpg  联合军乐团演奏的曲目相当于以往国庆庆典曲目的两倍,演奏的35首乐曲中,其中阅兵式、分列式17首,群众游行乐曲18首。在2个多小时的庆典活动中,演奏这么多的中外名曲,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首次。

  联合军乐团的方队,站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国旗杆的周围,由11个排面组成,每个排面100人,长达100米,如此庞大的军乐方队在世界阅兵史上开创首例。

  我目睹着联合军乐团从入场到退场,肩负沉重的乐器达3个半小时,连续吹奏时间1小时50分。军乐队伍像挺立的青松,演奏的乐曲衔接的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

  如何保证1300个乐器发出的乐音保持高度和谐,是这个庞大军乐团的最大难题,但他们达到了。

  如何使演奏的节拍与徒步方队每分钟116步保持高度一致,关系到演奏的成败,他们成功了。

  如何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军姿,使上下乐器的动作整齐划一,关系到军乐团的形象,他们做到了。

  如何把35首乐曲背得滚瓜烂熟,关系到整个乐团的和谐统一,他们实现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的联合军乐团在国庆50周年大阅兵仪式上,创造了我军军乐史上的一系列奇迹。这个奇迹将永载史册。

  七、开国领袖兴奋地说:“应该成立一个千人军乐团!”

  195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建国一周年庆典上高呼:“军乐团万岁”后,仍兴奋不已。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俯视500人的军乐队,侧身对身边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说道:“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应该成立一个千人军乐团”。

  当时的北京市市长、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开始亲自筹建我们自己的军乐团。

  其实,在这之前中国已经有过几支军乐队。

  最早的是袁世凯创建的军乐队。即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袁世凯在天津的小站练兵,聘来许多德藉顾问,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高斯达的,向袁世凯建议把军队里所有的长号筒换成西洋喇叭,编制号谱,同时组织一个军乐队,招收聪慧青年数十人,加以训练。袁世凯同意了高斯达的建议,于是,中国的现代军乐有了一个简单的开端。

1695775159825306.jpg  到了光绪29年(公元1903年),袁世凯奉了慈禧太后的命令,在天津开办了一个类似学校的军乐训练机关,这个军乐学校一共办了3期,每期训练80人。另有一个旗人队,约50人。他们毕业以后,就被分发到当时的陆军第1、2、3、4、5、6各镇服务。每逢新年,这6个单位的军乐队还要到天津集合,参加考试,连接举行了3次。

  袁世凯创立的军乐队曾为西太后演奏过,颇受西太后的赞赏。后来,这支军乐队还为袁世凯称帝服务过。

  第二支军乐队,统称为学生军乐队。

  清末民初学校的军乐队成为很时髦的东西。最有名的是清华学校军乐队。那时是留美预备学校,8年制不分中学、大学,前4年叫中等科,有一个英国式的鼓笛队;后4年叫高等科,有一个铜管乐队,曾经请菲律宾乐师和白俄乐师做教员,有名的建筑学家梁思诚在校读书时,当过军乐队队长。

  民国初年建立的天津南开中学军乐队,持续了好几年。此外,北京五城中学(后改为师大附中)也有军乐队。美国创办的教学大学军乐队也较有影响。另外还有杭州的浙江大学军乐队,广州的岭南大学军乐队。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及华美中学军乐队。民国初年间有些孤儿院也有军乐队,至于社会上的“营业”军乐队就难以统计了。  

1695775179327041.jpg  第三支军乐队,是军阀和国民党军乐队。

  旧中国各路军阀都成立了一些军乐队,但比较正规的要算新军阀国民党的军乐队。

  从1935年开始,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对军乐的管理,据当年重庆《音乐月刊》中,曾刊登了蒋介石评价军乐的训话。蒋介石说:“古时教育节目中乐与舞结合,主旨在整齐节奏,陶冶情操,发舒心意,而尤其是军乐,军乐完全籍此以振作精神,激扬志趣,於和谐奋发之中培成尚武一致的勇气和团结进取的朝气。”

  不久,军务司成立了军乐组。军政部于1942年初成立了军乐训练班,后来改称为陆军军乐学校,蒋介石自任校长。1942年底,又成立了50多人组成的陆军军乐团。

  第四支军乐队,是八路军和解放军军乐队。

  30年代末延安就有了军乐队,那时军乐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由红军的步号手们组成。在出征、胜利凯旋、欢庆晚会、各种仪式场合把步号手们集合起来,吹奏统一的号音,声音清脆,当时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步号手的号音常常令人激动,振奋起大家的革命热诚和坚强的革命斗志!

  3、晋察冀军区军乐队。jpg

1695775242926990.jpg  晋察冀军区军乐队

  当时军乐队,共有20余人,年龄在20岁与30岁之间,张振夫任队长,湛亚选任指挥。乐队的成员都不会管乐,有的连管乐器都没见过,更谈不上演奏了,每个音都要一个一个的摸索,每吹出一个新的音符时,大家都禁不住一阵欢呼。尽管当时的条件很差,黑管的哨片用竹子制做,吹起来很费力,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的,很多同志嘴唇都吹出了血,还坚持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练习,军乐队能够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了。当时的乐曲基本上都是一些苏联的进行曲,也演奏一些古典乐曲,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等。

  军乐队能演奏一些乐曲后,经常参加延安地区的仪仗、演出等活动。每次军乐队的演奏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军乐队还经常去电台播音。延安的电台很小,没有录音,都是现场直播,反映很好。

  关向应同志的追悼会军乐队参加了。毛主席在追悼会后接见了军乐队的全体成员。

  解放战争时的华北军区军乐队,算是我军一支比较正规的军乐队了。

  1947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和地方武装一部,在清风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以下官兵一万一千余人,在这场战斗中,俘虏了罗历戎的第3军军乐队员十几人。

  紧接着,又在石家庄攻坚战中俘虏了国民党32师军乐队员若干人。

  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很看重这件事,指示将这些军乐队员收编,加上国民党警备区的一个军乐队共30多人,组成华北军区军乐队的前身——晋察冀野战军军乐队,于1947年底在冀中安国成立。

  这支军乐队经过在石家庄市的集中改造,完全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民党第3军军乐队任队长的张则功是个上尉,改造过来后,改编了一些新的军乐曲。如:由八路军军歌改编的《解放军进行曲》、《军大校歌》、《三大纪律八大注意》等。还曾把陕北民歌《东方红》编成进行曲速度进行演奏。

  1948年春,军乐队为聂司令员和部队演出过。聂司令员听了后十分高兴,夸奖道:“你们这支军乐队搞的不错嘛!”并对当时军乐队的领导人罗浪、晨耕、王建中做了重要指示,让他们把军乐队办的更好。

  这个军乐队还参加过华北军政大学结业典礼阅兵式。那时,肖克是军政大学校长。这是华北军区军乐队组建后第一次参加阅兵典礼,在石家庄西兵营广场上,奏《军大校歌》、《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大注意》、《保卫胜利果实》等乐曲,受阅部队在军乐声中走得格外精神。阅兵结束后,肖克对军乐队的演奏大加赞扬。在石家庄解放一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军乐队又参加了演奏,中央首长都参加了,周扬听完军乐队的演奏,连声说:“你们这个军乐队不错嘛,像个样子了”。

  1948年底,聂荣臻司令员把军乐队送到了平山。军乐队为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首长演奏过《骑兵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大注意》、《军歌联奏》等,演出结束后,大家使劲地拍着巴掌,周副主席代表毛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

  中国军乐发展史虽然较早,但与世界军乐队相比,仍算是晚辈。

  美国麻省军乐队成立于1783年,海军军乐队成立于1798 年;法国巴黎“共和国卫兵”军乐队成立于1848年;苏联军乐队成立于1935年;英国也在18世纪就有了军乐队。

  中国军乐队虽然成立的晚,但却是后起之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乐队。

  毛泽东主席“应该成立千人军乐团”的指示,很快付诸行动。

  1952年7月10日,在北京市东郊马驹桥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诞生了。它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干,又集中了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大军区的演奏精英,人数达1500人,是军乐团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1695775304573613.jpg  后来,解放军艺术学院又专门设立了军乐系,用以培养军乐人才。

  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军乐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国家唯一的大型专业管乐艺术团体,同时又是一支司礼部队。现有各类专业人员4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者61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52人。全团有3个军乐演出队,1个教学队,并设有艺术创作室、声乐队、舞台美术队各一个。

  71年来,军乐团圆满完成了5000多次司礼任务,迎送过16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并出色地为国庆大典、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进行了演奏。此外,先后举办过音乐会4900多场,参加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演奏过古今中外的各类音乐作品1000余首,为国家专业文艺团体培养管乐人才1000多人,录灌了百余种音乐唱片、磁带,在世界、全国和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作品200多部,获奖人员100多人次。

  军乐团曾受过原总政治部的通报嘉奖,并荣立过集体三等功。

  国务院外交部曾致函总政称:“军乐团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演艺上乘、精益求精的队伍。他们卓著的工作成绩是值得表彰和记功的”。对军乐团的功绩给予了历史性的评价。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已原总政治部直属单位,转隶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但它中国军乐司礼外交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军乐演奏使命依旧未变,中国军乐声依旧在世界传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