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城管没收商户售卖的冥纸、冥币,引发热议 ,这让我才感觉到中元节快到了。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通过祭拜祖先、焚烧冥纸冥币等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和敬意。这种情感,即是对生命的珍视,更展现出人们对家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成想最后竟然被“文明”一刀切了。

        这让我想起了已故的祖先、亲人和朋友,在此之余,还有一位始终未曾谋面的,只是在银河悦读网上认识的大哥兼老师——邵魁先生。我之所以称其为大哥,是因为总感觉到他像我亲哥哥一样,不仅仅他们同样都是当老师的,还同样的面貌瘦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我称其为老师的原因,在于他发表在银河悦读网上的文章,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我始终希望我写的文章能够摈弃华丽的词藻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句,而是像太极一样舒缓自然,在平淡之中见神奇。当我读了邵魁老师的文章,便有这样的感觉。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当面聆听邵魁老师的教诲,很遗憾不能够了。这样的痛,目前我只经历过两次。一次是把我当孩子一样看待的二姨夫的去世,让我埋葬了童年。一次是银河悦读网上未曾谋面的邵魁老师的离去,让我埋葬了刚燃起的希望。

        我和邵魁老师的见面是在银河悦读网上,邵魁老师参加了网站的一些活动,当时网站把图片和影像资料传到了网上。虽然之前在网上老师的作品里见过面,但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的见面与文字作品的见面感受肯定是不同的。当时便有了跟邵魁老师当面谈一谈的想法,因为当面谈谈的感受肯定更是不同。当往事已成云烟的今天,对我便有了一种刺痛,久而久之这种刺痛又成了一种威压。而这么多年,我解决威压的方法,便是读书和写作。这让我感觉邵魁大哥更像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描写的藤野严九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同样的面貌清瘦,穿着不讲究的不修边幅,更因为他们是治学严谨,细致认真的老师。

        鲁迅先生写完《藤野先生》后,多年里一直希望同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见一面,最终也没有得偿所愿。后来读过些报道,藤野先生已经忘记了鲁迅这个学生,在读了鲁迅的文章后才想起来说了句:“噢,就是那个中等生。”藤野先生便写了文章介绍和鲁迅的交往过程,从中可以读出,他并没有给鲁迅过多的关照,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而已。这对于从弱国而来的敏感的鲁迅来说,没有受到藤野先生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已经是莫大的感恩了。根据藤野先生的叙述,鲁迅先生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是一个好大夫而已,可能不会成为医学家。但鲁迅先生最终选择了文学,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直在用精神医治着贫弱的中国。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救救孩子!”,可现在的孩子害怕被鲁迅救,便被用屁股做决定的大人们在语文课本上逐渐剔除着,并美其名曰“减负”。欧阳修说:“士之相知,或相望于千里,或相追于异世,知其道而已,不必接其迹也。”真的是深有同感!如今,我跟邵魁先生既谈不上是知己,更不能相望于千里,只能默默地相追于异世了。

        我是二零一九年末,在后来老师的介绍下,以评论员的身份进入银河悦读网站的,当时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做好自己的评论工作。而我能做到的便是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观点。我可以少写一些不足,但是发现不足不说,我也是很难受的。我也不想不懂装懂,更不想不读文章,只看一下题目,就做一篇胡说八道的瞎评论。就像我不喜欢诗歌,也不懂诗歌,因而也很少去评论诗歌,即使凭借我那可怜的理论知识做一点指导,也多半是空谈,我实在害怕误人子弟。后来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便更有了这样的感受。至今还感激空中白雪老师所做的编者按,她直言不讳地表达对我所写的一些内容不甚了解,但并没有采取一棒子打死和批评的态度,而是肯定了我积极探索的追求精神。我也忘不了悟萍大姐对我的声援。我想她们只是像藤野先生对鲁迅所做的那样做了自己该做的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关照。同样敏感的我如鲁迅一样,因为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已经是莫大的感恩了。我本来是一个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的人,并不是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天海蓝蓝老师在我写的一篇回忆老师的散文中就给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当时我那篇文章写得确实不好。在创作时与我的构思产生了一些矛盾,最后完成时也没有解决。当时就感觉很别扭,写得不够流畅,并且没有细致地修改,仓促地投了出去。这一切都被天海蓝蓝老师敏锐地捕捉到,提了出来。我是心悦诚服地虚心接受,并且在以后的创作中时时想起,不敢怠慢和疏忽。

        我是二零二一年初才在银河悦读网站上投稿的,当时内心是非常忐忑的。我的评论组组长静若幽莲老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最终增添了我的勇气,才有了丑媳妇迟早是要见公婆的面对。到今天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一百四十九篇作品问世,其中五十篇左右是原来的作品或根据原来的作品改写的。一年五十篇左右的作品,对于专业作家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而对于我这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可以算是及格的水平吧!我一直强调写文章,只是读书的副产品。以往的文章总是没有主动地书写意识,只是因为读书之后有感而发,没有丝毫的压力和催促,纯属于随心所欲之作 。而现在却有了一种主观的想表达的冲动,有了一种文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强烈的创作欲望,但这种欲望却是在银河悦读网所有老师们的激励下显现出来的。

        记得发在银河悦读网上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刚写完的关于父亲的——《此生无声胜有声》。这篇文章立刻得到了独上月楼老师的青睐。我和独上月楼老师并不是第一次在文章里见面了。我曾经在评论中评论过月楼老师的作品,其中有过互动,一见面便有一种他乡遇故知,惺惺相惜的感触。这大概是以文会友的好处吧!为了更多地了解月楼老师,我详细地读了她在网站上的简介,并且特意去看了根据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后来我也看过根据王伟老师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有你才幸福》。不同的是,我是先了解了月楼老师,才看了因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对于王伟老师来说,我是先看过了因他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在后来月楼老师对王伟老师的采访中才知道,这部电视剧是他写的。这让我感觉到了银河悦读网里真的是卧虎藏龙。其实真正卧虎藏龙的还有以罗援老师为代表所讲述的那些百面战旗红的红色故事。这些让银河悦读网成了红色网站。让我从中读到了更多的红色故事。这让我意识到:个人的成功只有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我们的作品只有和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时候,才能赋予它文以载道的使命。我们在欣赏作品的时候,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空,而我们的作品一定要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下接受检验。在历史的时空下,我们每个人如沧海一粟般那般渺小。

        除了独上月楼老师,银河悦读网站对我影响最深的便是李先亮老师。李先亮老师对我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作品对我的影响。一方面是他的编者按和评论对我的指导和影响。我至今还记得读李先亮老师《落红并非无情物,当为杂文鼓与呼》时那种心潮澎湃,波涛汹涌,久久无法平静的心情。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的感触。感觉到只写几句评论,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从而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最终我写了一篇《古今多少事,都负笑谈中——读李先亮老师〈落红并非无情物,当为杂文鼓与呼〉有感》。这让我第一次有了那种洋洋洒洒,随心所欲,一挥而就,淋漓尽致的感受,实在是痛哉快也!即使现在重读那篇作品,我还在怀疑,这真的是我写出来的吗?虽然我当时列了写作提纲,还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我有过五十岁之后写杂文的计划,因为李先亮老师的原因,让我的写作计划提前了。无论李先亮老师给我的作品写的编者按和评论,还是给其他老师们作品写的编者按和评论我都认真拜读。一方面,从中学习写评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评论水平。一方面我也从李先亮老师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弥补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美中不足的是,总感觉李先亮老师的编者按和评论难免过于含蓄,不能一针见血地把脓包挑破。我知道这是李先亮老师的风格。可有些作者不挑破脓包,他是感觉不到疼的,而治病救人的最好方式便是让他感到疼痛,并且脓包挑破了对治病的效果可能更好。也许是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银河悦读网上给我帮助的老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像大慰老师的作品对我的影响以及给我的小说所提出的一些指导和建设性意见;白鸽子老师与我以文会友式的互动;冷眼热泪老师所写的杂文对我的影响;梁争老师所写的编者按和评论对我的鼓励;铁血胡杨老师的作品以及他身残志坚对我的激励……实在是数不过来。如果没有这么多文友对我文笔的认可,我连自称文人都不敢,并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当初缺乏文人的责任与担当。不想闻达于诸侯,快乐逍遥过这一生足矣!在金豆豆老师的追问下,我终于明确了我心目中文人的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圣人的层次;中等层次是“立德、立言、立功”做三不朽人才,这是贤人的层次;低等层次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这是君子的层次。至于那些文人相轻,羡慕嫉妒恨,甚至打击报复的人,肯定是小人的层次了。为君子圣贤所不齿。我虽然不是什么君子圣贤,但也绝对不会做个小人的。银河悦读网上的这些老师们就像电流,我原来的生活就像没有通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是散漫无章的。而遇到了你们,我就像是通上了电,开始了有规律地从正极到负极的运行。

        邵魁老师离我们而去了,虽然他不曾像藤野先生给鲁迅赠一张照相一样写上“惜别”二字。虽然我也不会像鲁迅一样经常对着藤野先生墙上的照片,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但相同的是,我和鲁迅先生一样都会良心发现,增加勇气。因为邵魁老师的照片也一直挂在我的心上。给我激励的,还有银河悦读网上这些像邵魁大哥一样的老师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