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过后的一天,应贡江镇仓前村党支部的邀请,我们银河悦读网长征源分站的几位文友来到于都红色名村仓前村牛嘴湾组军属周建华家采访。

  这户人家坐落在半山腰。我们乘车爬过几段蜿蜒崎岖的通组公路,再步行半华里的小路才到达目的地。矗立在梯田之上山头之下的这座砖混结构的两层半四房一厅农舍倒是亮眼,红砖白墙,窗明堂亮,前院宽敞,瓜架上爬着长长的藤结着青葱的瓜。

  主人献上茶水,取出先辈的军用遗物、证件后,开始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一户“双军属”人家——主人的祖父周克刚是已故老红军,父亲周福祥是已故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他们具体的生平分别是:周克刚,1904年生,1931年参加红军,1935年入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负伤,评为三等甲级残废,解放后曾任某军区后勤运输一大站分一库主任,1952年复员,回到家乡务农。周福祥,1929年生,在父亲的动员和支持下于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并立三等功,1962年复员后被安排在于都县航运公司,担任过该公司党委书记等职。1693788058111645.png

  采访前,带路的村干部小林告知我们,这户军属祖上曾是当地的小地主。对照主人家祖父和父亲的红色从军史,笔者不禁有些奇怪:当时这户成分不太好的“非红根人家”(小地主),即便不像一般的大地主家那样与贫下中农势不两立,也曾与白军为伍,曾是苏区百姓的斗争对象,怎么其子孙两代后来都成为共产党的军人,都成了正式党员呢?他们是如何蜕变得这么红,这么光荣的呢?

  经深入采访,他们的蜕变过程逐步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1930年前后,红军与白军在仓前这一带展开过拉锯式斗争,期间,善良的周克刚目睹了白军的残忍和红军对有悔改之心的地主富农的优待,心中有了一杆秤。在一次扩红活动中,周克刚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长征期间,周克刚战士当了一名勤务兵,挑着军用物资一路奔波,爬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跟家乡的年轻一代忆苦思甜时常说,他亲眼看到红军首长英勇无畏,带头冲锋陷阵,忍饥挨饿,顽强前行,亲身感受到红军严明的纪律、伟大的信仰、坚韧的斗志。红军的作风与精神深深感染、感动着他,他在长征途中入了党,并越来越庆幸自己作出加入红军这一正确选择。而且,在长征结束后,他写信给老家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动员自己的儿子长大要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果真,老红军的儿子周福祥长大后如父亲所愿,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0年美军侵略朝鲜,周福祥又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荣立三等功。在部队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福祥服役期满后复员转业安排在家乡的企业任职,生有三个儿子,遗憾的是其中两个先天失音,只有老三周建华身体正常。周福祥也曾动员这个惟一健康的儿子去参军,无奈他的身体指标有的项目不达标,检军时未能检上。不然,这个“非红根”家庭竟要成为连续三代军属的大红人家了。

  

     (赣滨柳 整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