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绝代风华正太饭店

  行香子.正太饭店研讨会有寄

  洛钊

  绿树绕墙,满庭芬芳。华堂内脉脉春光。名流大咖,语重心长。正情激昂,献佳策,声洪亮。

  百年名楼,沧桑环廊。老学童鬓发添霜。年近姜尚,志比周郎,却抒豪情,提议案,血满腔。


1693370726550806.jpg  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独特的记忆与历史韵味,石家庄亦然。老街、老建筑是城市的根,它的魅力就在于承载着曾经的种种过往。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探寻老石家庄的印记。

  日前,笔者与参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整修重张的正太饭店,对这个见证了石家庄百年现代城市发展史,经过修缮保留了原始风貌的文保单位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正太饭店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的实施,是石家庄市区不可移动大型文物遗址科学保护和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开拓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新模式。

  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白石、石家庄市历史学者栗永、社科专家陈忠升、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苟志俊、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新河、学者吴世元、任振贤、著名律师郝际广,网络大咖郭书生、赵富山、徐建民;石家庄市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网络文化协会网络文化研究分会会长李东顺等先后发言。

  会上,民俗画家张树芳展示了他用一年多时间创作的画有老火车站与正太饭店等老石家庄景象的的国画11米长卷《石门旧事图》,书画家、作家等向正太饭店捐赠了诗词书画作品。

  白石先生曾提出建议——《保护开发利用省会主城区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认为一个城市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可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使城市更有厚重感。

  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承载着市民的记忆和情感,可以增添城市的人文情怀。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有利于打开城市对外传播力和知名度。如果被合理开发利用,其本身将会是一个经济的新增长点。可谓真知灼见。

  史学家称“先有正太饭店,后有石家庄”。史料记载, 1907年的正太饭店 这座小洋楼曾接待过孙中山、蒋介石、宋教仁等民国军政大员,以及彭真等几位共产党领导人。

  这是一座楼中楼建筑,青砖墙、木窗、圆形门,楼道、屋内一色的木地板或瓷砖铺地,完全的欧式风格。

  从解放广场南侧向东走向北看,可以看到一座标有“正太大酒店”的白色墙体建筑,在这座大厦的楼脚下,有另一座法式三层小洋楼,它穿越百余年的历史,周身写满了岁月的沧桑,静静地矗立在越来越繁华的闹市区,这便是正太饭店——当年石家庄最早、最豪华的饭店。

1693370799116637.jpg  1907年清政府修建的正太铁路(正定到太原)通车,正太铁路为了节省资金,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桥,遂将正太铁路的起点由正定改为石家庄,这样,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在石家庄实现交汇,车站就选址在此处,命名为“石家庄站”。

  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并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物流集散地。当时石家庄隶属正定府,这条铁路就称为正太铁路,同时紧邻车站售票大厅修建了一座豪华饭店——正太饭店,它是正太铁路通车的服务性配套设施。

  正太饭店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坐西朝东,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4米,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正太饭店的平面呈“日”字形,由东、西、南、中、北五栋楼组成,南、北、中三楼与东西楼相互连接,将整个建筑分为南北两院,形成主院和套院楼中楼格局。整座建筑敦实厚重、坚固耐用,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合理。

  从外表看,这座用青砖砌成的洋楼只有两层,但是进入楼内,可以看到其中楼层套着楼层,足见法国人在设计时的匠心。100多年过去,正太饭店严谨的布局、精细的工艺和庄重的造型,依然可以让人想象出当年满目豪华、贵客盈门的盛景。

  由于正太饭店是民国时期石家庄最豪华、档次最高的饭店,国内不少名流莅临石家庄时,都把这里作为下榻之所,更是一些军阀、政客、巨商聚集交际之地。同时,这座建筑也见证了石家庄的屈辱与光荣。

  辛亥革命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吴禄贞就是在正太饭店里联络晋军,组成燕晋联军,准备择日誓师,沿京汉铁路北上直捣清廷。可惜不幸密谋暴露,惨遭身边卫士杀害。

  1912年9月底,孙中山视察太原后乘车到达石家庄。视察正太铁路局后下榻于正太饭店,并在此主持召开会议,商定修建铁路事宜。当时随行者有宋教仁、黄兴、胡汉民等人。

  军阀混战时,冯玉祥、阎锡山等曾多次在正太饭店召开军事会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五天,蒋介石、张学良在石家庄秘密会晤,蒋介石住在正太饭店,密令张学良不得抵抗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从西安来到正太饭店,请缨抗日,均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1937年10月10月,日军入侵石家庄,在大石桥上举行入城式,并占领了正太饭店。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接收石家庄,在正太饭店前举行了入城式。

  1947年11月12日解放石家庄时,正太饭店和固若金汤的大石桥城防工事,成为国民党军队据守石家庄的最后一个堡垒。当红旗插上这座饭店的楼顶时,也标志着石家庄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正太饭店的遭遇可谓是“一波三折”。人们说他30年繁华,80年沉沦。它曾做过车站售票大厅、做过铁路职工的单身宿舍。

  由于年久失修,1994年正太饭店被石家庄铁路分局列为危房,1999年准备在其旧址上翻盖一座办公楼,这时石家庄市文物局出面阻止,后经省市文物部门及石家庄市政府多方协调,正太饭店得以躲过一劫。

  但是,正太饭店的命运并未就此改变,一度成为小商小贩的储物仓库被租赁、被分割。在周围高楼大厦的映衬下,这个历经岁月洗礼的光荣建筑更显得岌岌可危。

  不过石家庄铁路分局有远见,坚守路权保护,为保存石家庄的这一文化遗产,借助北京的开发商之力,对百年老建筑进行彻底修缮擘划,取得如今这样的辉煌成果。

  关于正太饭店的历史故事众说纷纭。

  一、吴禄贞下榻之谜

  已故李惠民教授曾考证后坚词,吴禄贞下榻之处是车站的平房,而非车站北侧的楼房;是车站的站长办公室,而非车站的饭店旅社。理由是当时在石家庄火车站并没有开办饭店旅社,仅有的这一座法式楼房,先是被英美烟草公司所租用,该建筑当时尚不称作正太饭店。

  二、孙中山与宋教仁是否曾下榻正太饭店?

  其实,1920年正太饭店才开张营业,所以,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21日返程途经石家庄的下榻之处,无论在哪里休息,可以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正太饭店。1913年2月,在议会选举中胜出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于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推断他们不可能下榻1920年才开业的正太饭店。

  三、关于九世班禅在石家庄

  我市网名“竹林墨客”先生曾收藏石家庄老照片之九世班禅在石家庄,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老照片。1925年2月九世班禅乘坐火车来到石家庄,欢迎的人群以及牌坊历历在目。班禅在石家庄短暂驻跸,又前往北京,又从北京到石家庄,据悉班禅一共三次莅临石家庄。

  由于中央北京政府给予九世班禅隆重礼节待遇,在沿途采取了极高规格的迎待。不仅在车站搭建了彩牌楼,在月台之外道路都用黄土或黄布垫道,而且京汉铁路部门对班禅专列行驶路线采取了极为特殊接待措施,专列上的侍从一律穿着西服,车站上军警林立。

  据当时北京《社会日报》报道,“所有班禅经过之路线,除本路各车,届时一律停驶外,昨复电达各军长官,所有关于军事之列车,一律让候”。车站内外,所有行人车马,一律限行。班禅一下火车,站台上军乐队便演奏开始。

  前来迎接的地方各级官员,见到班禅,先是脱帽三鞠躬,然后献上“哈达”。总之,九世班禅是正太饭店接待过的级别最高的宗教界领袖,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标准,此前在石家庄从来未曾有过。

  四、蒋介石在石家庄及正太饭店的行踪

  从1931年3月8日至12日蒋介石的行踪可见,他先在石家庄设置了暂时行营其行动则均为临时决定,任何人皆无法预知。此次蒋介石北上处置华北局势,行营设在哪,事前并不确定。《大公报》曾报道说,3月10日在新乡成立的中央党部华北办事处,因“以蒋委员长现时驻节石庄,统率华北军事,为办事处便利起见,拟由新乡北移。拟议中之地点为石庄、保定、北平三处”。

  3月12日下午,蒋介石前往保定,把行辕向北转移,结束了石家庄5天的临时行营。此后蒋介石驻节保定13天,主持处理华北军政事务,一直到3月24日,才由保定乘坐飞机抵达北平视察。在北平仅一天,3月25日早晨5时,即乘飞机又返回保定。25日上午10时,从保定飞回南京,结束了此次18天的北上行程。

  五、张学良在石家庄及正太饭店的行踪

  由上可见,张字良作为军事指挥官,留在石家庄居住,但是在正太饭店下榻次数不多,在正太饭店的主要活动是开会、晤谈、用餐。

  六、蒋、张是否在正太饭店举行过不抵抗密谈?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蒋介石和张学良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是,不能因为正太饭店曾接待过蒋介石和张学良,就把他们二人“不抵抗”的历史责任与正太饭店挂钩关联,这两者毫无关系。

  2008年,正太饭店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石家庄开埠百年的标志性建筑。正太饭店,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豪华饭店已经不复当年荣光,但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为我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成长历史和风风雨雨。

1693371095129116.jpg  自正太饭店起始,城市的根系渐渐深扎,城市的脉络逐步延展,细细算来,石家庄已有百年建市历史,而正太饭店,也已历经115年风雨。

  沧桑有变,岁月无言。正太饭店如同一位静默老者,目睹历史更迭、城市发展,时空交错,在其“日”字形的建筑格局里,时光透过天井落在小院的走廊上,连斑驳的青砖都蕴含历史遥远的回响。透过色彩斑斓的玻璃窗,仿佛能看到楼上楼下、人来人往……

  站在清一色木地板的曲折回廊中,像是依稀回到繁华的旧日时光,食客喧闹、火车鸣笛……

  外面,一场初秋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室内,历史发展研讨会伴着一杯袅袅飘香的西式“拿铁”,专家学者轮番上阵,各抒己见,竞相献计献策。

  一座城市随着铁路兴旺,一座正太饭店,浓缩半部石门民国史。正太饭店的变迁发展,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交通要塞,北京的南大门,战略位置显赫,国内战争时期最早解放的城市;城市的原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并由此壮大,至今令全城百姓享有着“胜利之城”的殊荣,正太饭店功不可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