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67载孜孜跋涉,只为弹雨硝烟中的一句生死诺言。青山碧水的长江繁昌段油坊嘴渡口,镌刻着一个烽火传奇:残阳如血,一条舢舨把新兵送入抗战洪流;英雄迟暮,一位老兵用生命摆渡真情追寻。


                                                                         一

       ——油坊嘴,又见油坊嘴!

       时光回溯到1949年4月21日拂晓,万里长江千帆竞渡,第三野战军25军19师56团七连连长盛孝如,涉过寒冽的江水跃上岸礁。前方千军万马风卷残云,回望血染的江面,盛孝如心头陡然掠过一缕锥扎般的刺痛。

       这正是8年前绝境渡江的荒滩野渡。此刻,年轻的连长不知道是风或是水的神力,抑或是烈士冥冥中的相助,竟让征战回返到了原点。只是岸礁依旧,斯人却已化作了血凝的追忆。

       1940年岁末隆冬的夜晚,年方14岁的盛孝如到伯父家送还农具,尽管朔风凛冽,可伯父家屋门半掩,坐在门缝口纳鞋底的婶婶警惕地眼瞅着门外。盛孝如听到厢房昏暗的灯光下,伯父盛中炳正跟几个青年商议参加新四军的事儿。

       虽然未曾身经战火,但杀敌卫国的情愫,早在盛孝如幼小的心灵中生根抽芽。那瞬间,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心底如春雷腾起——“参加新四军!”盛孝如一把掀开门帘冲进厢房,孰知,这一莽撞就让他冲入了抗战的洪流。

       转眼到了次年元旦,经过3天夜以继日翻山越岭,盛孝如与15个同乡大哥抵达泾县茂林。穿上军装成为新四军战士的这天,恰巧是他的15岁生日,置身腥风血雨的抗战前线,少年新兵如沐甘霖,“爱国情怀、民族尊严……”这些陌生而神圣的词汇犹如阳光照亮心灵,艰苦训练更让孱弱身躯植入钢铁般的坚韧骁勇。孰料,刚练习刺杀尚未操枪射击,惊天劫难就陡然降临。

    “皖南事变”猝然爆发,此时距离盛孝如参军尚不满一周时间。新四军部队在铁壁合围中浴血搏杀,连续3天昼潜夜行,少年新兵学会了开枪投弹,也经历了流血牺牲的险厄,青涩少年陡然间变得异常刚强。黄昏时刻,突围抵达长江南岸繁昌段油坊嘴渡口时的连队,只剩下8个形销骨立的战士。02.png

        前程漫漫,追兵尾随。连长吴福龙伫立岸礁紧攥拳头说:“我们8个战士就是8副铁肩,要坚决扛起80个甚至800个烈士的抗战信念,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不能退缩!”直到暮年,盛孝如还清晰地记得,迷惘中这句话就像寒冬炭火令人热血澎湃,8个筚路蓝缕的战士霎时挺直腰杆,血迹斑斑的清癯面孔满是坚毅。

       雾锁苍茫江面,目光所触皆是浊浪翻腾。谙熟水性的盛孝如奋力划桨,他不知道这个征战启航地, 将铸成他生命漂泊永不离弃的码头。行至江心愈加风高浪急,连长铁塔似的身子稳稳地镇着舢舨,盛孝如隐隐感到剧烈的颠簸中,那只宽厚有力的手掌始终紧紧地攥住他的腰带。

      虽是瞬间的意念回闪,但烽火情谊却如蜂蜜般的甘醇。渡江抵达无为后,零星人员收拢整编,盛孝如被编入新四军7师56团二连,连队整训后重返皖南繁昌红花山开辟根据地,身板瘦小的盛孝如双枪使得利索,连长吴福龙选他做了通信员,眼见年长7岁的连长经历过长征且骁勇练达,盛孝如一招一式都照着他学。颠沛转战中,盛孝如与连长无数次和衣钻在棉被里抵足而眠,济南战役中吴福龙冒死把被炮弹炸伤昏厥的盛孝如扛下火线,真情呵护让山里娃茁壮成长。

       1945年8月,艰苦卓绝的抗战迎来了全面胜利,但国民党当局悍然挑起内战,江南新四军部队分批北进。转入解放战争后,盛孝如历经莱芜战役、枣庄战役、济南战役等浴血征战,很快成长为连长,而连长吴福龙则成为了营长。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盛孝如受命率领连队狙击突围之敌,龟缩弹丸之地的黄维兵团以飞机大炮加坦克强攻,试图撕开豁口南窜。激烈战斗中盛孝如多处负伤,连队损兵过半,危急时刻,营长吴福龙率援兵冒着炮火赶到七连阵地,可没等他跟盛孝如接上话茬,两架俯冲投弹的敌机呼啸着从堑壕上掠过,盛孝如被剧烈爆炸的气浪冲出数米,待他强撑着昏昏然地睁开眼时,陡然发现鲜血染身、陷入晕厥的营长,正趴卧在他的身上。

       是营长危急时刻的纵身一跃,替盛孝如挡住了飞射的弹片。在盛孝如撕心裂肺的摇晃呼喊中,醒转的吴福龙紧紧抓住他的手,艰难地吐出最后的嘱托:“一定要活着打完仗,去江西老家替我磕个头,我是瞒着爹娘跑出来当兵的……”

       1949年1月15日黄昏,双堆集决战以全歼黄维兵团而告决胜。残阳如血,旷野冰天雪地,战场斑驳狼藉,盛孝如带着战士掩埋了吴福龙营长,找了块炮弹箱板用刺刀刻上名字充当墓碑。征战部队马不卸鞍地挥师南下。长跪叩别之际,盛孝如以军礼向英雄立下誓言,那阵锥心刺痛让英雄连长几乎无法起身。

       只是当时年轻气盛的盛孝如并不知道,那一句鲜血凝成的生死承诺,竟要让他几乎穷尽毕生的努力,最后以传奇般的漫长跋涉才得以实现。 


                                                                          二

     05.png   ——油坊嘴,又见油坊嘴!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1956年的秋天,盛孝如再次来到油坊嘴渡口。

       1952年,盛孝如因为难以治愈的战伤频频发作,经组织安排转业到繁昌县政府工作。远离战火硝烟的日子里,盛孝如的心似乎仍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那些九死一生的战斗瞬间,织成了他脑海中最珍贵的记忆链条。尤其是油坊嘴渡口,他更是每年中都要前往数次,因为那里搁浅着他的另一个真情托付。

       那天黄昏,盛孝如溜达至村头店铺吃饭,陡然间身边闪过一个要饭少年,虽然衣衫褴褛,但双目中的眼神却似曾相识。这蓦然间的一瞥,倏然触动了盛孝如的一桩心事,他碗筷一推追上去,拉住少年问道:“你可是叫江彩贵?” 

       少年满脸狐疑地回答说“是。”接着又怯怯地说了一句:“可我不认识你呀。”盛孝如几番询问,加上闻讯赶来的衡山派出所长王毅之证实,少年就是他苦苦寻找的孤儿江彩贵,那一刻,盛孝如将蓬头垢面的孩子搂在怀里泪流满面。

       那瞬间,泪光里蓦然浮现枣庄战役中的悲壮一幕:城垛机枪疯狂地喷吐着火舌,飞弹如蝗,同乡战友江明镜中弹倒下,时任排长的盛孝如迅速匍匐靠前救护,江明镜胸口的两个弹孔汩汩地喷涌着鲜血。烈士咽气前的一刻,紧紧抓住盛孝如的手,喘着粗气吐出了半截子话——“帮我照看彩贵子……”

       十年之后的方村邂逅烈士遗孤,让盛孝如感慨不已。他心底永远镂刻着当年油坊嘴摆渡时的一幕:江明镜俯身岸礁“咕嘟咕嘟”喝上几大口江水,而后惬意地拍了拍灌满江水的水壶说:“嗬,过了江可就喝不上家乡水喽!”

       妻子死于日机轰炸,幼小儿子失散流离,一直是江明镜不能释怀的牵挂,而战场牺牲时的托孤之情,只有经历生死的人才能真切领悟,盛孝如甚至执拗地认定是烈士的亡灵引导,帮助他完成了寻找烈士遗孤的生命摆渡。那晚,盛孝如把江彩贵带回家中,让3个孩子称他大哥,直至抚养他完成学业进厂工作。

       1968年春节,江彩贵结婚娶妻。盛孝如一手操办的婚宴很热闹,可他席间却提着壶老白干独自登上了河堤,寒风料峭,明月如镜,盛孝如把盏斟酒仰天长啸:“生死兄弟呵!苍天有眼,你的血脉已经成家立业,咱哥俩痛快喝盅酒!” 

       1979年初,老营长牺牲30年忌日那天,盛孝如专程赶赴淮北当年的鏖战地祭拜先烈。然而,放眼远眺,昔日的战场已是踪迹全无,几番打听得知那片弹坑坟茔早已被推平,零星烈士的遗骸被收殓于新建陵园的无名烈士墓。

       长跪于巨大的圆堡墓前,盛孝如内心淤塞着痛彻心脾的情感交织,喜的是散落荒野的亡灵得以集合长眠,悲的是姗姗来迟竟让英雄连名字也没留下。离开烈士陵园后,盛孝如没有返回繁昌,而是径直登上了开往江西的火车。

       济南战役总攻的前夜,战友们互留写着家人姓名地址的通信条,盛孝如捷足先登抢过了营长的那一份,珍重地揣在贴胸衣兜里。可在激战中,盛孝如头部负重伤鲜血浸透衣裳,加上经年累月风雨兼程行军打仗,通信条上的字迹终于被浸染得模糊难辨。战事倥偬中的星点疏漏,竟然导致了线索中断,这让盛孝如陷入深深的懊恼自责之中,更催促他以愈加执拗地踏上践诺寻访的跋涉之旅。

       就像寒夜眺望无垠苍穹的星斗一样,依稀可触却又遥遥无期。漫长的60年时光里,盛孝如先后六下江西数个城市,寻访民政局,探访荣军院……那些大海捞针般的翻山越岭、餐风露宿,汗水伴随着真情洒落赣东广袤的红土地。


                                                                       三

         ——油坊嘴,又见油坊嘴!

        时光如水,许多在生命中留下印痕的真情过往,都在岁月中渐渐地消蚀淡漠,但战场上那句鲜血03.png凝成的诺言,却如重锤之音在盛孝如心底愈敲愈响。

        每年的深秋时节,盛孝如都要如期来到这座江边野渡,端坐岸礁之上默默地遥望北方,那是在与长眠齐鲁大地的老营长唠心窝话。然而,每到起身离开的时刻,一缕锥心刺痛总会陡然袭来,而自打进入古稀之年,头部的战伤更是开始折磨老兵。尽管儿子悉心寻医配药,但老兵习惯了每逢病魔袭来,就翻看战争岁月留下的物什,让脑海回放刀光血影的战斗片断,伤痛即会随之渐渐减缓。 

       医生称这是科学未能破译的奇迹,他们无法理解,那是英雄在与牺牲的烈士英灵对话,对于铁骨铮铮的新四军老兵而言,生死尚无畏惧,伤痛岂能撼动!

       岁月如梭,真情不泯。转眼到了2014年初,盛孝如的寻访之旅终于出现转机,一家地方媒体记者了解到盛孝如60年苦寻烈士家人未果的窘境,便将线索传给了央视《等着我》栏目。这年春节前夕,央视编导特邀盛孝如进京,请他登台讲述真情寻找战友亲人的心路历程,唤起全社会的支持助力。

       然而,蛰伏数十年的战伤竟在这时骤然发作,终于让他错失北京之行。但战场诺言萦怀毕生,盛孝如把参军复员后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儿子盛毅叫到床前,悉数讲解珍藏的战争纪念物,尔后郑重地向他托付接力寻找烈士亲人的夙愿。

       2015年元旦,盛毅接到央视编导的电话,告知他山东德州的 “旗帜哥”邵建波,一位曾帮助铁道游击队老兵刘士枫、孙茂堂、张建民重逢的热心人士,正接手盛孝如的真情寻访展开搜寻行动。在邵建波的策划协调下,《德州晚报》刊发了《帮安徽抗战老兵完成战友遗愿》的新闻稿,国内众多媒体迅速予以转载;邵建波麾下的“寻找老兵203小分队”,第一时间奔赴安徽繁昌向英雄老兵采集线索;邵建波随即赶往江西南昌,借助当地媒体展开更大范围的搜寻。

       这年的1月28日,江西南昌的《江南都市报》接到高安市一位女士的电话,称她就是吴福龙的侄孙媳罗爱华。至此,历时67年的追寻之旅终于有了回音。

       2015年3月6日,吴福龙侄孙媳罗爱华一行,专程从江西高安来到安徽繁昌拜谢恩人。盛孝如向烈士后人深情地讲述了当年英雄的英勇战绩,印证小名唤作春伢子的英雄原名吴继新,应是到部队后改名吴福龙。并得知吴家三代数十年苦苦寻找,还曾远赴福建、台湾等地查询,正欲失望放弃时未料梦想成真。

      04.png 那瞬间,英雄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眼前油然浮现出1945年秋渡江北上的情景:秋风萧瑟的黄昏,部队分批乘坐舢舨渡江的间隙,吴福龙和盛孝如盘膝并坐在岸礁上,远眺烟波浩淼的江面,残阳如血,夕照下的浩荡江流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东去,英雄战友内心霎时激荡起“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

       2015年9月,盛孝如荣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有关部门登门颁发勋章时,老人特意穿上珍藏几十年的军装,取出当年跟随他杀敌饮血、转业后珍藏几十年的的大刀,边念叨着“取刀,抹刀,杀!”的口诀,边行云流水般地做出了一套挥刀砍敌的动作,那份威风凛凛仿佛又回返了当年的战场。

       毋须言语诠释,那一刻,英雄凝视大刀的深情眼神、细细抚摩的动作,即已道出他心底的无尽涟漪:对于曾经沧海的盛孝如来说,生命之珍贵就是战争岁月留下的物品,譬如立功证书、转业任命书等,这些凝结着鲜血的物什,如同老兵曾经的蓬勃青春一样有过光鲜炫目,虽然随着时光流逝而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却与走向垂暮的英雄情缘日深,直至融入他的生命他的血液。

       拜望老兵的一刻,我俯身凝望那柄承载着殊荣的大刀。刀身斑驳粗粝,刀面密布着时光淤积的颗粒包浆,流线的锋刃疏密排列着黄豆大的豁口,结痂处呈现深褐色,那应是在白刃搏杀中留下的创口。大刀握柄上缠绕的白布条,残留着一层黄褐色的洇漫斑渍,抑或就是当年啸风饮血留下的斑驳记忆。

       凝思的瞬间,我下意识地将视线转向英雄老兵,似乎在向他询问为何不时常磨砺大刀,以保持兵器的锋利锃亮。那一刻,老英雄似乎很读懂我眼神中的疑惑,只是含蓄地以笑作答,透出内心沟壑一般纵横缜密的从容淡定。

        

                                                                           四

        ——油坊嘴,又见油坊嘴!

        再次伫立江畔野渡,英雄已是垂垂老矣,但那颗英雄心仍是壮怀激烈。06.png

       2015年8月,在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中,新四军抗战老兵盛孝如入选登上当月的“中国好人榜”。

    “烈士们牺牲性命打下江山,他们才是真正的好人啦!”那一刻,英雄禁不住潸然泪下,触及战争岁月的每一事每一物,都会在瞬间激起他内心的激情澎湃。

       岸礁仍然如磐屹立,盛孝如眼前梦幻般地闪过那只灌满乡愁的水壶,还有那树叶一般漂泊的一叶扁舟……霎时间,视界清明而旷远,江水卷着漩涡滔滔东去,那奔腾不息的是岁月,更是真情!(图片为网络搜集:1、盛孝如老人展示当年的珍贵材料。2、老人获得的奖章。3、老人在镜头前敬军礼。4、老人为老营长吴福龙烈士整理材料。5、整理资料后合影。6、“中国好人”邵建波看望盛孝如老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