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温宿——拜城——库车——巴音布鲁克
2013年9月3日
早上7点半出发,入疆以来几乎每天都是大晴天,除了在红其拉甫山上见了点雪花,其余都是晴空万里的艳阳天,今天路过的景点比较多,计划造访的第一个便是温宿大峡谷,这个大峡谷虽然已是大名鼎鼎,奇怪的是在我所搜集的多种旅游图中都没有标志出具体的位置,根据推测应该是沿314国道向东约四五十公里下道向北,从一个小冲积扇平原的谷口进入温宿大峡谷。从温宿大峡谷出来后,再上通往拜城的307省道,在拜城以东找到通向铁提尔千佛洞的小道,去看千佛洞,然后在库车以北并入217国道去神秘大峡谷,最后在天黑之前赶到巴音布鲁克。
从温宿向东上了G3012高速,(我们当时以为是314国道的升级版,后来才知道这条路在314国道的北侧,也就吐鲁番到和田高速)公路两侧是大片的棉田和果园, 左侧果园的远方是一片披着朝阳红色的群山,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赤沙山,赤沙山的后面便是依稀可见白茫茫连成一片的雪峰,海拔7443米的托木尔峰肯定就在其中。
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和南天山之间,逶迤连绵600多公里的赤沙山,赤沙山以红色为主调杂以青、白、黄、黑、灰五色,随着山势跌宕起伏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地貌奇景,成为一条博大宏伟的景观长廊,这种地貌于本世纪初在库车大峡谷被发现后,已经引起了地质学家、探险家及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长廊中,温宿大峡谷、库车大峡谷(也叫神秘大峡谷)就是其中两个典型的代表。从阿克苏绿洲朔河而上进入天山,最吸引眼球的是托木尔峰东南麓五色七彩的峡谷、山崖、石峰与岩丘,阿琪克苏河以它充沛的水量,在天山南坡切割出众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并在赤沙山的出口附近接纳了左岸的一条支流——库都鲁克, 温宿大峡谷就分布在库都鲁克主谷及其两侧的十几条支谷中,人们将库都鲁克大峡谷统称为温宿大峡谷。
构成温宿大峡谷主要是古近纪至新近纪的红色砂岩、泥岩,其中常常夹有青灰色的薄层泥灰岩、石膏岩。这些灰色的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的岩层在干旱的气候下更耐风化,因此在整块岩层被侵蚀切割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片片起阻挡作用的盔甲,能使它下方较软岩层形成高耸的石柱,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至于很快崩解。这些石柱顶端的硬石片就像一顶顶石帽,一丛丛蘑菇,一群群动物,一座座城堡,有些甚至还酷似哥特式教堂的尖顶。
老马几年前曾去过温宿大峡谷,大峡谷实际上就是一个下雨排洪的峡谷河道,山谷高大雄伟,蜿蜒曲折多为红色,谷底为洪水冲击成的平展沙石,由于整个地区鲜有植被,水土保持极差,如遇到降雨哪怕是仅仅上游下雨,峡谷马上就变成裹着泥沙湍急的河槽,据老马回忆,上次就亲眼见到峡谷沙石的谷底被沙石掩埋的越野车顶棚,如在峡谷行车遭遇洪水,洪水瞬间就会将汽车冲走,几经折腾后会被深深地掩埋在砂砾之下, 所以进入峡谷除了要有一辆能在沙地上行驶的四驱越野车,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天气的情况,了解整个区域尤其是上游是否有降水。
我们在G3012高速上走了50多公里都没发现出口,从山脉与河流的位置上看,车已经开过温宿大峡谷的山口了,因为是高速公路不能下道只得继续前行,几公里后终于见到一个有着长长引桥的立交桥,这是一个很斜十字路口,看标志主道去库车,左边去拜城,还有一个什么标志都没有主道下的辅路, 我们只得下了去库车的高速,选择那条没标志的辅路,本想在前面掉个头 就可以向回走寻找那条去温宿大峡谷的岔道,结果这条路越走越窄渐渐变成了土道,路面上也没有任何轮胎的痕迹,最终把我们引导到高速公路下边的一个涵洞,到跟前才发现涵洞最高也就1.7米,而我们的车加上行李架在1.9米, 下车后边观望四周边吸了一只支烟,再没有发现别的岔道,只得退回到立交桥,温宿大峡谷看样子是去不成了,只能是继续走高速直接去神秘大峡谷和去拜城二选一,继续走高速舍掉铁提尔千佛洞,最后还是决定走307省道到拜城。
退回到立交桥后才知道,原来这是G3012高速南侧与之相平行的的314国道,在经过南下的215省道后改为307省道,与和它平行的G3012高速越来越近,到此后与G3012高速相交直抵拜城,左转上了307省道,开始进入一条宽阔干涸的河谷,这条路上几乎很少有车辆行驶,但路况还不错,两边都是横向五色条纹的彩色山峦,赏心悦目,只是距公路比较远。不久路左边有一座怪异的纯黄色的石山,山上寸草不生,即有像太湖石那样光滑曲折的纹理,又像一团火焰在燃烧,与周围的山体截然不同,高有一百多米。我们借此休息一下,下车后才发现山上有三个红漆大字“奇石山”,刚想想走近点看看,灌木草稞中突然出来一个女人,年轻高挑容貌姣好,浑身包裹黑衣里只露出半个脸,黑色的长袍和白皙的半个脸颊形成强烈的对比,衣衫整洁一尘不染,这方圆几十里没人烟,突然在这“奇石山”冒出这麽个女子,不由得联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深山遇到的白骨精,巧的是,据考证当年唐玄奘就是从温宿以东翻过天山,然后向西南抵达印度的,女子见我们头也不抬飞快地走出乱石,准确的说是飘出乱石堆,急匆匆上了公路,向东走去,我拿起DV将这个女子拍了下来,等我换上相机想用长焦再拍几张时,那女子已经消失在公路上了,想想实在有些蹊跷。我走到山脚也没发现什么山洞,便和老马在奇石山下照了几张回到路边。
两位女生对刚才所发生的事浑然不知,正在车旁吃西瓜,弄得脸和鼻子上都是瓜汁,一副狼狈的样子,原来她们在打开后备箱门拿东西的时候,一个二十多斤的大西瓜顺着门缝从车上滚落到路面,一下子摔的没型了,为了不浪费,捡起来流着汤的西瓜掰成小块,顾不得形象啃起来,瓜吃完了也顺便用瓜汁把脸洗了一遍。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拜城,不算多走的一段路,从温宿带拜城153公里,拜城维吾尔语即“巴依”为富饶的意思,从拜城穿城而过没停留,这里除了葡萄、西瓜、哈密瓜,梨和苹果树也随处可见,最突出的要数这里的煤矿,不时地看到许多高大的卷扬机和堆积的煤山,运煤的货车也是络绎不绝。其实拜城最值得赞一下的就是天然气,我看过当地的介绍,中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气田克拉2气田(年产量超过110亿立米)就在拜城境内。拜城也是新疆重要的粮食基地和油料基地,同时也是美利奴新疆型细羊毛基地,享有“中国细羊毛之乡”的美誉。
中午我们在拜城以东一个叫托克逊的地方吃的午饭,饭馆前有很大的停车场,饭馆内门前摆了不少餐桌,凉棚下烤着羊肉,炊烟缭绕香味诱人,我们要了一个抓饭三碗菜盖面四串羊肉串共计55元,羊肉只有我和老郝喜欢吃,那两位都略有抵触,这里的羊肉串三元一串,比喀什四元的大一倍,四串大约有一斤多烤肉,每串有一块羊肝一块肥肉和三块瘦肉,每块肉都比核桃还大,我和老郝一人两串,吃得过瘾,盖面的味道也不错,放了很多蔬菜。
旁边的桌子坐个一个二十多岁黑瘦的小伙子,看样子是汉族人,正吃着一盘手抓饭,我在等饭的时候和他搭讪,得知小伙子是四川人,是个大车司机,在拜城给老板运煤,一个人开车,三四百公里一天一个来回,听说我们来自北京,马上兴奋地告诉我他曾在北京打工五年,住在朝阳区豆(音)各庄,只是因为北京生活费用太高谋生不容易,经老乡介绍才来到这里打工……。又是一个四川人,一路走来,不管是多么荒蛮地方,不管有多麽恶略的环境,只要有人群有生意,都有四川人的身影,在我眼里这些四川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吃苦耐劳韧劲,一股闯荡江湖四海为家胆魄和勇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着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除了有中央富民开放政策,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制造加业大转移的趋势,有人口发展的红利期等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却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勤检朴实吃苦耐劳全中国广大的老百姓,只要你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适当的温度与土壤,他们就会如雨后春笋,渗透在各个地域,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正所谓人民创造历史,创造着每个家庭的梦想,这些家庭梦醒的累积,壮大和发展就是21世纪我们国家的中国梦。
吃罢饭我们继续向东,从地图上看在拜城以东约50公里左右会有一条小路,向北通向铁提尔千佛洞,在铁提尔千佛洞附近还有个雅丹地貌的魔鬼城,据新疆老杨介绍,有个北京人看中了这里的雅丹地貌,投资几百万建魔鬼城,开业后却收不到门票,原来这魔鬼城沟壑纵横,哪都有内外相通大小峡谷河道,于是滋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逃票向导,就是在干道路口给游客带路,收取少量的引路费后将游客绕过大门带进魔鬼城,最终的结果是那个北京人悲惨地卷铺盖卷回家了,白白扔了几百万。看来干什么都不能凭一股热情,更不能听一面之词,一定要搞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
从拜城出来快到50公里的时候,我开始放慢车速仔细观察路两旁的每个细节,仍没看到有关铁提尔千佛洞的蛛丝马迹,只得在一家孤零零的有着《网通》标志的大院门前停了下来,向院子里几个人干活的工人打听,那几个员工都是外地人的汉人,只知道干活一问三不知。又见到一个骑摩托车的过路人,拦下问路却又听不懂我们的汉话。我们只得慢慢继续前行,终于遇见一个能说汉话的当地人,虽然表达和发音都不太标准,总算能听懂我们的意思,这位老弟给我们指了指东南方向 说那里有一个千佛洞,距离这里很远,门票每人70元,只有几个有壁画的山洞,不好玩千万别去上当,我们知道他说的肯定不是铁提尔千佛洞,不禁有些失望,只好谢吧这个路人继续找路。
回京之后才知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个路人介绍的不好玩的山洞才是我们最值得去的地方。那是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有236个石窟,壁画现存一万多平米,数量仅次于敦煌的莫高窟,年代却早于莫高窟100多年,壁画内容涵盖佛像画、佛经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花树画、装饰图案、佛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等等,居中国石窟艺术壁画之冠。龟兹还是个开放性社会,善于吸收西来的文化,在至少11个石窟中都有裸女画,这对禁欲主义盛行的佛教和中国历史文化都是一种叛逆,克孜尔千佛洞还是我国四大佛教名窟之一, 我们错过了这样的瑰宝,在此希望能介绍给热爱佛教艺术及绘画的其它朋友,当你们有机会前往拜城,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地方。
我们又走了大约3公里,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终于看到公路左前方有一个硕大的黑英山镇的宣传画,通往黑英山镇的这条路,就是我们找的通往铁提尔千佛洞和克孜尔魔鬼城的路。鲜人为知的是,从这条路往北通过黑英山牧场,翻越布拉克达坂,到达小库什台乌孙古城,正是历史上著名乌孙古道的精华部分。
乌孙人原生活在河西走廊地区,后受外族侵扰被迫西迁,终于沿着天山南坡在这里找到一个山脉缝隙往北进入到昭苏县境内,从此在伊犁河畔肥美的草原上繁衍生息,成为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一个。据史书记载,当年汉朝皇帝征调的3000匹汗血宝马,就是从土库曼草原通过乌孙古道从这里向东直抵玉门关,可惜的是到达长安时仅剩下约1000匹了。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与乌孙交好,乌孙国王以1000多匹马的迎亲队伍走过这条古道,迎娶了汉朝公主。
如今这条古道的作用,早已被东边的217国道和北边的218国道所代替,已是风光不再。我们左转上了通往黑英山镇的这条小柏油路,2公里后穿过一个很大的村子,(后来知道这个村子就叫铁提尔村)为再确认一下,停车向几个正在聊天居民打听千佛洞和魔鬼城的情况,他们只是摇头,不知道是听不懂我们的话还是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地方,我们只得继续向北,过了村子后柏油路面变成了砂石路,公路两侧均是茫茫戈壁,不见一丝绿色,几公里后,在砂石路穿过一条干枯的河床时,有一辆小轿车开着车门停在河床上,里边坐着一个司机,我赶紧前去问路,司机是一位20多岁的江苏人,告诉我们魔鬼城还有6公里。我们谢过司机上路,6公里很快就到了,又是一条干枯的河道,河道上没有任何车辙的痕迹,四周还是荒凉的戈壁滩和稀疏的茅草,继续走了1.5公里看到有一个小岔道和一个不显眼的小木牌,上边写着:克深6井 6.8公里,坚硬的沙石小道上压出两道货车的车辙,小道在大约两公里远的地方进入一片黄色的山丘。我们经简短的商议之后决定进去看看,不管是千佛洞还是魔鬼城都应该有山,这条路就是最近的进山路,而且这里有车经过的痕迹,就该有人烟,万一出现状况不至于孤立无援。
我拐上这条小道中的小道,路虽不太平但还可以接受,我曾在西北跑过极差的路面,经常一走就是一天,人在车里被摇的头晕脑胀,2020的吉普车曾被颠断了大梁,相比之下这条路就是小菜一碟,不一会儿小路把我们引进山谷,山谷的入口有一个不大而显眼的警示牌:“阴天下雨不能进沟 小心洪水”。 路面的石头少了 整个山谷呈现出被水流冲刷过的痕迹,而车子就行驶在半干不湿的沙石路上,两边有断断续续很细的流水和水洼 ,水边和路面都有白色的盐碱结晶,路两边橘黄色山体寸草不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山包上开始出现一片片城堡遗址似的建筑群,甚至连墙、柱、门廊、窗户都依稀可见,还有一些像一丛丛的大蘑菇,在沙丘上破土而出,我们知道这正是我们要找的雅丹地貌,虽然看样子不像北京人开办的那个魔鬼城,但至少我们已经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那个区域,大家显得很兴奋,马上将车子停在路边,当汽车发动机熄火后,用干净形容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是再贴切不过了的,环境干净的没有一棵草棍,没有任何生物,颜色干净的只有橘黄色的山体和白色盐碱结晶,另一个是耳朵里的干净,如果我们不说话不走路,整个世界静止了,时间停滞了,没有风声,没有飞鸟,没有任何声音,安静的有些渗人。突然一阵马达声打破了沉寂,从山外的方向来了一辆大卡车吃力地向山里驶来,这是一辆重载的水罐车慢慢地从我们身边开过,消失在前面转弯的山谷中,看样子里边还真有钻井的井场,大车过后山谷又回到无声的世界。
二十年前我曾在石油行业干过七八年,由于自己即要负一些责任又对石油一窍不通,为此我专门到地处昌平石油大学,在主楼东侧的图书馆买了近百册书籍,主要有地质、地质勘探、石油钻井、井下作业、修井、压裂、堵水等专业书籍, 几乎每天都熬夜看到天亮,临阵磨枪恶补了几个月,算是对石油勘探、钻井、生产有个基本的了解,对地质也有了一些入门的认识。中亚大陆属于比较年轻还在隆起的地质板块,有些山脉的形成也就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是海洋、湿地和内陆湖泊,由于内陆湖泊水分的蒸发量大于补充量,淡水湖变成咸水湖,最后彻底干涸,在各个地质时期沉积的泥炭、石膏、红砂、氯化钠(盐)在高压下变成各色软硬不一的岩层,又经过地质板块的挤压而隆起,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地貌。据考证,这里的盐层形成在红色砂岩、泥岩中,距今约8000万年至250万年之间,其中以温宿——拜城——库车一带储量最丰,这一带盐山有二十多座绵延数百公里,在对阿其克苏的盐丘进行钻探时,钻探1000米仍未钻透盐层,据保守的估计这个地区盐的总储量在1000亿吨以上。
我们在路边所见到的盐碱,就是河流和降水溶解了上游的盐丘,顺山谷带到下游 干枯后结晶出雪白的盐花,我登上一座黄面包似的石丘,石丘上是一层均匀的一尘不染的粗砂,沙的表面是带有盐碱的硬壳,踩上即碎,下面是两三寸的沙子,沙子下是坚硬的砂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声咯吱,虽然像走在板结的雪地里,却没有雪地那么湿滑,也没有雪地的严寒,踩在被炎炎的烈日烤的暖暖的沙子里,脚掌有一种热乎乎的奇妙的感觉。
我们一边照相一边开车顺沟而上,两边沙丘上的景观也在不断的变化,时而像是一座座城堡,时而又像矗立着高大罗马柱的圣殿,时而又仿佛看到了一片衰败的村落,更多的则是那些惟妙惟肖的鸡腿蘑耸立在正午的阳光下。
不久我们就到了沟谷的尽头,远远就能看到一台是2000米以上钻机的井架,矗立在山谷尽头的高台上,井架周围是一圈集装箱式的活动房,有宿舍、办公室和工作间,这些活动房将井场围成一个规矩的院子,院子“门口”还有几块公示栏,分别是安全警告标志、井场平面图、入场须知和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其单位是: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库车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塔一勘80005队。院外还有一个篮球场兼停车场,井场周围三面环山,山上的雅丹地貌像一个个碉堡、炮楼、守护着这个井场。
我们将车开进停车场,他们三个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没下车,我一个人拿着相机走进井架的院子,可能正是吃饭时间,宽敞的院落没什么人,传达室活动房外墙上标志着多达8部应急联系电话和车辆人员入场登记牌, 从井架下摆放的钻头上看,这是一口全井取芯的探井,直径200多毫米的套管已运抵井架下,估计测井工作已完成,正准备下大口径的套管,钻台上穿着橘红色工作服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工人们正紧张的工作着,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在院子里面对我曾经熟悉的场地转了一圈,一只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分外显眼,整个井场干净整洁。拍了几张照片正想离开, 一间房子里出来一个拿着文件夹子小伙子,笑着朝我打招呼:“还没吃饭呢?”我不敢多言赶紧笑着点了点头,小伙子随后进了对面的另一间房子,我想,他一定把我当成到井场检查工作的什么人了。我在石油一线工作过几年,石油工作者非常艰苦,尤其是钻井工人,常年工作在交通通讯不便的偏远地区,工作环境异常艰苦,生活服务设施极为简陋,甚至连喝水都困难,全年都是露天作业,冬天滴水成冰寒风刺骨,皮肤不小心碰到金属的井架或工具立刻会被冻上,夏天更是暴晒难忍、风吹雨淋、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除了这些皮肉之苦,还有更大的困扰,那就是石油工人尤其是钻井工人一年四季都没有一个安定的家,多少年前石油工作者就有那么一句话:“献了青春献子孙 献了子孙献生命”,就是石油工人以及他们家庭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的枯燥和与世隔绝,对任何抱着善意来到井场的人都会非常热情,以诚相待,我这个不速之客实在是不好打搅他们,才没和刚才那个小伙子做过多的搭讪, 真是触景生情,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走出井场上了车,开玩笑地对他们说,今晚咱们就住这吧,着实吓了大家一跳(据我对钻井工人的了解,这是完全可能的),在大家还在犯楞时,我眼里噙着泪水将车子开出了停车场。再见了克深6井,再见了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在这里默默奉献的弟兄们。
6.8公里后我们又回到那条土路上,从好几个游览地图上看,铁提尔千佛洞要比魔鬼城离307省道要近一些,我们开始向回走,一路认真搜索岔道的任何蛛丝马迹,始终没发现通向西面的岔道,倒是发现了一个刚才没注意的给运煤车过磅的小房子,这是一个四五平米的极其破旧的有一个窗户的小板房,房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只有走近才能看出来的地磅,上面的沙土早已把地磅的材质掩盖,可能是很少有降雨的原因,地磅上也没有我们通常所见的棚子,我敲几下半掩着的破门,惊醒了一个正在打盹的老汉,会说汉话的老汉得知我们要找铁提尔千佛洞后,指了指我们刚走过的路,说是两三公里处有一个洞,常年锁着,里边什么都没有,没人看管也没人去参观 ……。 很明显,我们刚走过来的地方的确什么都没有看到,十几公里的周围都是一马平川的沙地戈壁,不可能有什么沙丘和洞,看样子再找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新的收获,今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商量一下还是放弃,谢过这位老汉又回到307省道上。
沿省道向东,约30公里左右我们并入了217国道,在上国道的三岔路口,看见了巴音布鲁克、大龙池和神秘大峡谷的路标和宣传广告。在北京开车由于轻车熟路对路标不是很重视,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这里见了路标倍感亲切,只是希望有关部门,为发展地方旅游方便出行,能在公路上多设些这样的路标,给那些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多一些关照。
刚上217国道就开始堵车了,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有耐心地排队等待,也有不少霸王车不肖排队呼啸而过,排到跟前才知道这是一个双向的检查站,下车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三证(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执勤的警官简单的看了一下问我们去哪?我们说去巴音布鲁克,再去哪?去伊犁,再去哪?去喀纳斯,警察又问去不去乌鲁木齐?我们说10天以后去,我们终于被放行了,难道是乌鲁木齐又出什么事了?联系起十几天前喀什的暴力事件 心里多了些不安,这几天我们住宿的地方虽有电视,但由于各地选用的机顶盒五花八门,打开电视调台还真是个技术活,有的连宾馆的服务员都不会开电视,为了少找麻烦就很少看电视,也就没看这几天的新闻,直到在巴音布鲁克住下后我们特意看看新闻才知道,乌鲁木齐正在召开亚欧国际经济贸易博览会,估计一是怕有暴乱分子混入捣乱,二是尽量限制进乌鲁木齐市的人员数量,我们只是虚惊一场。
过了检查站我们沿公路继续向东,我们的右侧是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我们的左侧就是天山山脉,准确的说是南天山山脉,我们即将走向从南到北穿越天山山脉的旅程。
天山山脉跨越中国的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连绵达2500公里。天山在新疆境内横跨在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之间,成为这两个盆地的分水岭,很少有山脉像天山这样地貌复杂,地形多变。众多的山岭时而合聚,时而分岔,其间又常常夹有辽阔宽广的山间盆地、河谷盆地和高山湖泊,新疆境内这一系列平行的山脉东西约1500公里,由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3部分组成,不少山峰海拔在4000米到6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9米。天山拥有现代冰川7000余条,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是天山众多河流湖泊的水源地。由于天山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带,为动植物多样性的分布和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我们今天的计划是穿越南天山(又称前山,)进入山间盆地,目标是巴音布鲁克。
当我们并入217国道约22公里时,217国道与库车河交汇并转而向北,这个拐点 旅游图册上多称康村,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阿格乡的地标,过了阿格乡公路略有上坡,角度好的地方可以看到公路的前方是一条东西走向绵延几十公里的赤色大山,像横空出世拦截在我们的前方十几公里的地方,这是却勒塔格山,也就是库车大峡谷的所在地。
库车大峡谷是本世纪初才被人们作为罕见的景观地貌给予披露的,2005年10月在《中国国家地理》的“选美中国”评比中,天山库车大峡谷入选十大最美峡谷之列, 这个长久以来深藏不露的神秘峡谷终于被推到世人面前。顺着平直的上坡不久我们就抵近山脚,红色高大的山脉无情的挡住我们北上的去路,上了一个陡坡,公路与河道相互配合来了一个S形的转弯,正当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一扇大门似的山口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门”两侧均为嶙峋峥嵘赤色的山体,从车里仰头透过天窗可见一簇簇石峰林,像一把把红色的利刃直刺天穹,这是岩层发生强烈褶皱,局部岩层层理也由水平变为直立,这些直立岩层的层理裂隙在风化中被切割分离,形成尖顶矗立的石峰。不久库车河床伴随着217国道渐渐右转进入主山谷,公路右边的河床逐渐变宽,河滩上有大片的庄稼、果园和绿植,两侧山体隆起的沉积层理清晰可见,红色、黄色、橘红色、赭石色、淡黄色一层层一条条像一幅巨大彩色的五线谱,在演奏着一曲永不停歇的恢宏乐章。而库车河水在峡谷间滋润出的一长串绿洲,正是这组交响乐的根基,也是库车河谷人类文明的基础。
我们所看见的正是新疆的红层地貌,这些绚丽的红层遍布新疆各地,典型的有我们路过和正在进入的温宿和库车红层峡谷、天山北麓的红层丹霞、乌恰的红层山地、吉木萨尔的红层丘陵(彩丘)和吐鲁番的火焰山等等。全国的总面积已经达到82.6万平方公里,它大于黄土高原的63万平方公里的覆盖面积,接近全国91万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面积,黄土高原和喀斯特地貌的知名度很高,而红层却很少有人谈及,我国红层美景美就美在其岩层的绚丽色彩,但在我国南方的湿润地区,由于降雨充沛,大地生机盎然,地表的森林植已经将红层的色彩掩盖。而新疆属西北干旱区,大地植被稀少,大部分山地程裸露状,加上干旱区风化作用强烈,造就了这里红层地貌的新鲜饱满,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如罗布泊规模宏大的雅丹群,乌尔禾的魔鬼城,昌吉的五彩湾,托木尔和库车的大峡谷等等,这些红层地貌已形成新疆的独特景观,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此时两侧红彤彤的赤色山岩寸草不生,山峰与山谷的落差高达500米到1000米,山顶岩层层理的倾斜角度很大,形成一列列尖峭的峰丛、石柱或城堡似的山崖,时而像一排排倒斜的红皮精装巨著,时而又像像一条条长着鳞甲巨大恐龙的脊背,越看越像,越看越近,令人恐震撼与恐惧。
我们此时都被这峡谷所吸引,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车窗两侧的一切,甚至忘了停车留几张照片,直到看见路边一个巨大的神秘大峡谷的宣传海报,才从“梦中”惊醒,左转进入一条路边栽满小树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堵拔地而起气势逼人的红色峭壁,峭壁下红色建筑是峡谷的入口,下车后的第一个感觉就像是换了人间,蓝天白云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红彤彤的世界,红色的山峰,红色的峭壁,红色的峡谷,红色的大门,红色的道路。老马前两年来过一次就不打算再进去了,一是这几天实在是太累想休息一下,二是可以节约点经费。门票不贵,40元一张,我们三人买了门票进入了这神秘大峡谷,进门后是峡谷口被洪水冲击出来的一片平坦沙地,人走在沙地上沙沙作响,山谷随后稍向左转,两侧赭红色的峭壁前后略微有所错开,形成一个远处看不见的隐蔽的狭窄隘口。此时正值西部的中午,头顶上烈日高悬,脚下的赤沙更是炽热滚烫,沙地里行走脚踩不到实底一走一滑,还没进山口,两位女生就不行了,坐在赤壁下仅有的几棵红柳树荫下休息,我只好一人独自前行。
神秘大峡谷与我看到的许多大江大河高山峻岭的峡谷有所不同,它是典型的隘谷,即谷底又深又窄,两侧是陡立高大的崖壁,常常窄的令人窒息,我一个人机械的向里走着,进入峡谷顿后感到凉爽不少,有时还能感到峡谷那种特有的阴风飕飕,瞬间就好像变了一个季节,洪水带来的泥沙把谷底铺垫的十分平整,沙地上有着涓涓溪水,时而露出地面时而又转入地下,趟过谷底的溪流,脚蹬着湿透的胶鞋,走在潮湿硬实的沙滩上,感到很舒服惬意。两边的崖壁有很多水流冲蚀的痕迹,别看平时水流很小甚至断流,一旦下雨,由于峡谷内外上下没有植被和土壤,极易形成瞬时暴涨的洪流, 这是干旱山区最显著的水文气象特征之一,因此沿峡谷底部突出的石台或坡麓设有多个“安全岛”, 有缆绳和梯道供游人抓攀,以躲避有可能突如其来的洪水。
峡谷的峭壁不仅陡峭高耸,且常常出现立面向山体的凹进,在平面上呈弧形弯转的螺旋状,因此也就有了“旋天古堡”这样的景观,在谷底向上望去,蓝天或呈一弯弧线,或完全被凸出的岩壁所遮挡不见天日,让人觉得好像在“地心”里旅行,而这里“地心”最大的有上万立米空间,游人就像蚁穴里的一群蝼蚁。最窄处是仅容一个人勉强通过的一条长长的缝隙,看着都会让人感到恐怖窒息,肥胖的人想通过会颇感吃力,谷底还有不少坠落的岩石,小的似桌子,大的像房子,如果要是碰巧赶上下雨或地震,那肯定是凶多吉少。峡谷里的山岩均为红色,从深沉的紫红,明快的鲜红到鲜亮的橘红包裹着你全部的视野,由于峡谷的高大深邃,阳光难以穿透曲折婉转的岩壁,随着日光这个高超“布景师 ”角度的移动,强弱的变化,峡谷中以岩壁为背景,每天都演绎着以赤、橙、黄、紫为主色调的光影变幻,时而炫目,时而暗淡,时而疯狂,时而恐怖。
老马说这里有两条峡谷,我却只找到了一条,有一条谷底的岔道已被坠石堵塞,可能就是老马提到的另一条峡谷。太阳西斜,峡谷变暗,游人渐少,峡谷里不时地传出阵阵的鼓声震耳欲聋,我只感到奇怪,开始并没太在意,为了不让老马等得太久,我在峡谷里几乎是小跑着一边照相,一边摄像,跑到有水的地方不时溅起阵阵水花,这水花让我突然想起大门口警示牌上的提示:阴天下雨停售门票,禁止进入峡谷。我明白了,我听到的哪里是什么鼓声,那是打雷的声音,再看看游人,果然已经见不到几个了,而天早就变成灰蒙蒙的了,只是在峡谷中很少见到天日没太引起注意,我急忙往回跑,一边打开摄像机录像,一边做着自述,万一有什么不测,录下的音像既是资料也是个遇险物证,有几个在峡谷溪流中捡玉石的游客,看到我的奔跑露出疑惑的眼神,我说打雷了,大家顿时全明白了,也跟着我没命的向外逃窜。
在隆隆的雷声的伴随下 我终于跑出了峡谷,山谷这边仍是大晴天,更没有一点雷声,甚是神奇,自己倒像是有些神经过敏。我在车上告诉他们我刚才的狼狈相,他们都以为我是劳累过度的幻觉,我仔细想了想,不至于吧,我打开刚才的录影,有隆隆的雷声为证,怎么样,没骗你们吧!
两位女生在我进入峡谷后,也向峡谷中走了一段,神奇的是她们居然在峡谷中捡到了我在且末西边胡杨树林里丢失的照相机镜头盖,品牌规格丝毫不差,那是我在东京银座买的一架微单,国内使用的人还比较少,2000多公里后失而复得,我既感到惊喜,又为神秘大峡谷的神秘感到惊奇,神秘大峡谷真是太神秘了。
刚上路便看到一个加油站,加油后继续向东,约五六公里沿河谷向北,三四公里后又向西 再向北 在库车大峡谷转了几个S形的弯道,最后终于告别了这里的红色,走向绿色的大山,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个叫库尔干的小村子,这里是这条平缓山谷的尽头,之字形的公路开始上山,天山的南坡背风朝阳,满目皆是翠绿的高山牧场和高大笔直的杉树,羊群游荡在洒满阳光的牧场上,山谷的尽头,在盘山路的最高处 一条瀑布从山而降 穿过几段迂回公路的涵洞淌下山谷,就像一条从天而降洁白的哈达,在瀑布旁陡峭的山崖上,一只只雪白的山羊舔食者粘满雾珠的牧草依次而行,在瀑布流经拐弯处公路旁的临时停车带,停着不少观景的车辆,我们也找个安全的地方停下来,欣赏着仙境般的景色。我转过身将目光投向刚经过的山谷,一条小河在谷底蜿蜒而下,几顶毡房镶嵌在河边,周边绿草茵茵,杉树挺拔,星星点点的羊群像珍珠洒在清翠的山谷中。再将镜头转向瀑布,上约百米从天而降,下约百米直坠谷底,隆隆作响奔腾而下,我们就在其中间,雾气腾腾扑面而来,既没造成水土流失,又没冲毁道路,更没污染其水质,真乃神奇,我突然想起李白的千古佳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镜头中看见他们和几个路人正在聊天,旁边是两辆很扎眼的北京牌照的越野车,我赶忙放下相机,说起来这是我们进疆以来第一次看到北京的车,自然挺感到很亲切, 他们一共是五六个人,都三十多岁,刚从乌鲁木齐过来准备到喀什,见我们从喀什过来想了解一下喀什的情况,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过来的感到十分吃惊,一辆普通的SUV ,四个老头老太太,是有点让人不能理解,他们两辆越野(宝马和路虎)搭伴也没敢想要走那些地方,大家相互交流了路况和所见所闻,尤其是翻越天山的一路美景最让他们难以忘怀。我想起驴友们的一句话 “风景在路上”,的确,那些最简单,最自然,最真实,最原始的景色才是最美的,大家聊得挺开心,最后大家互祝平安,我们上山,他们下山,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开去。
几个之字形弯道后来到山顶,山顶仍然是高山草场和杉树,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山顶上一公里后一潭碧绿呈现在公路的右前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龙池,大龙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 就在公路边,湖边草场成片,绿树成荫,蓝天白云,山明水秀,公路旁还特意为来往的车辆修建了免费停车场和观景台。大龙池 小龙池 是南天山的两个高山湖泊,四周环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雪线以上生长着珍贵的中药材雪莲,这里还栖息雪鸡、黄羊和雪豹。我原以为大龙池是个收费景点,没想到它只是个路边开放性高山湖泊,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河边的林地搭个帐篷住上几天,每天早上钓鱼、采蘑菇,白天在树荫下听音乐、画画,傍晚上山摄影、观日落,一定是个极具吸引力神仙般的生活。还想再舒适一些,观景台的下方还有农家乐,自然是吃喝不愁。总之大龙池是个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经济实惠的好地方。停车的时候 老马还和乌鲁木齐来的一个自驾游的维族游客聊了好一会儿 那个维族老弟待人热情谦和,给我们介绍了伊犁河谷几个好玩的地方,我们甚表感谢。
过了大龙池,公路又开始上坡,植被逐渐稀疏,草木变黄岩石裸露,远处的雪山逐渐清晰,在蓝天下分外妩媚,我们从旁边的隘口翻过这座不知名的雪山,然后就是几十公里的高山速降,基本上都是急转弯,身后的雪山渐远,出现在眼前的是高山草原和丘陵,雪山上寒风早早地把草原染成了黄色,一群群的牦牛、羊群点缀在这片高山草原上,这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持续了约四五十公里,在一个右转弯后,前方出现一些色彩艳丽的房子,接着又看见一个像白天鹅似的建筑,啊!这就是巴音布鲁克,美丽的大草原,神秘的天鹅湖,我们终于到了,看看表8点50分,总行程620公里,我们先到大门口打听一下入园须知,然后来到三四公里外的巴音布鲁克镇找个旅社住下,旅社是个两层小楼,一对母女在这里经营,下边是餐馆楼上住宿, 两间共计300元一天,算是当地最便宜的了,但卫生间不能正常使用,房间没有钥匙,(据说让客人带走了)更没有拖鞋和洗漱用品。
简单安置后上街吃饭,宽敞而落满风沙的街道显得有些凄凉,小镇上最高的建筑就是旅馆对面一所3层楼的小学,周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的雪山在夕阳中影影绰绰,日落后寒风从草原的深处悄悄地来到小镇上,令人感到一阵阵的寒意,唯有路边白天鹅造型漂亮的灯杆给小镇增添了不少活力。路边的饭馆不少,用餐的人却不是很多,看样子这里的旅游旺季已经过去了,餐馆饭菜价格贵的惊人,一般的素菜也要100元,如果带肉或沾点野味的都在200元以上,最便宜的素面条也要40元一碗,这难坏了两位负责后勤女生,只得改换门庭,结果第二家餐馆饭菜的价格比第一家更高,最后抠抠缩缩的点了四样最便宜的素菜,苦瓜、小白菜、花生米、茄子和四碗米饭,这样的全素斋也要300多元,而我们邻桌的两个当地人,随便点了牦牛肉、野蘑菇等3个菜, 估计怎么也要600元以上,看样子他们收入还不低。去年秋天我一个人在川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行,就听当地旅游部门讲,从九寨沟景区迁出的几个寨子的藏族居民,政府除了另给安排土地帮助就业外,每个人终生享受每月5000元的补贴,包括现有的小孩和以后出生的孩子,当地人开玩笑的说,多生一个孩子就等于多领一份公务员的工资。
饭后回到旅社,特意看看电视新闻,从新闻里才知道乌鲁木齐正在举办亚欧国际经济贸易博览会,难怪217国道检查站紧张的气氛。
巴音布鲁克镇虽然海拔只有2000米,却是南天山和中天山的山间盆地,四周均是雪山冰川,所以这里的夜晚阴冷而潮湿,旅馆的被子又潮又厚又重,盖在身上被压的几乎喘不过气来,后半夜被子逐渐被身体腾干了,这才舒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