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曾写过这样几句话即:“人皆自私,皆不可太自私;人可为己,皆不可只为己。”

  这是因为一是自私自利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性;二是为己是保障自己基本生活前提和发展基础;三是如果太自私就会很过分,很过分就会很危险;四是如果只为己就会很孤单,很孤单就会很不幸。

  可以这么说,所有太自私和只为己的人,不仅大都是目光短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和“披着人皮的狼”;且还是危害这个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害群之马”和“恶性毒瘤”。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深思。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那些太自私和只为己的人,TA和她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切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说明:这个TA的内涵既包括他、她;又包涵它(社会、国家和国际)。在TA的眼里,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利用价值的人,一种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人,TA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人,TA则是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甚至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人一多,这个社会就会缺乏公德、公平和安全感。对此,古人早就一针见血和震耳发聩地指出:“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有道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众所周知,在历代社会,既有许多德胜才的君子,也有许多才胜德的小人。问题是谁会在社会上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是德胜才的君子居主位,那社会就是和谐的、公正的和进步的;如果是才胜德的小人居主位,那社会就是肮脏的、失衡的和落后的。

  在《皇帝内经》之《灵枢》篇中,精于医术脉理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世誉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的岐伯先生在回答黄帝一问中曾说过这么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即:“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善于用针的医生,治病就像拔刺、涤污、解结、浚淤一样。得病时日虽久,还是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那些说久病不可治愈的,是因为没有掌握针刺的技术。

  由此使我想到,如果能有一“针”来拔刺,雪污,解结和决闭,那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这个社会“病”,是不是就可以犹可少和“犹可毕”呢?

  于是乎,对这个问题我就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思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想出了这样一根“犹可毕”的善“针”即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改为“精准的利TA主义者”。虽说前后只有两字之改,但它的意义却大不不同。前者是以一切以精致利己为目的,后者是一切以精准利TA为目的。因为只有利TA,才能受到欢迎,赢得尊重和得到更多支持;也只有精准利TA,才能让人人都能得到精准的服务;只有人人都得到精准的服务,才能形成人人帮TA人,人人有人帮的良好氛围。君不闻,老子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个人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全部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历代社会不全都是好人,而是总有许多“骗你没商量”的小人和坏人,为了让自己不吃亏和少上当。互帮互助一般多限于熟人之间。

  话虽这么说,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无所不能的神,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需要。有段话是这么说的:“落魄者困于生存,富贵者困于精神,高位者困于权策,无知者困于学,有知者困于知,依赖什么便困于什么,困无所不在。”

  由此可见,只要有困,就需要“针”。只要有“针”,就能解困。思路不仅决定出路,思想还是行为的先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与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与行为。因此,我们应当“上善若水”、“利而不害”、“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只因“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所以余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衷地希望这个社会能够不断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用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