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岛和温哥华市只隔着条浅浅的海峡,但来往不太方便。渡轮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每两小时一班,从温哥华到维多利亚或者纳奈姆都是大约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的船程。要求开船前半小时到达码头排队等候,这样从家里出发到达温哥华得要三个小时时间。有次去温哥华约了早上九点的船,早上出门正赶上早高峰,路上有点堵,紧赶慢赶到了码头还是比规定的半小时过了四分钟,我们的车排在了队伍的最后几辆车中。这种情况能否按约上船得看运气。客舱里多四个人问题不大,车舱满了就只能等下一班十一点的船了。愣得在码头上多等俩小时,还要耽误在温哥华市里要办的正事。运气不错,我们的车上了九点钟的船,倒数第三四辆上去了。

  我认为温哥华岛和大陆之间应该修桥,现在这样靠轮渡交通太不方便了,要耽误多少时间啊。女儿说不修桥的原因是岛民们不愿意自己悠闲安静的生活被破坏。女婿认为还是经济账的问题。现在岛上的人口是80万,如果是800万呢,修桥就有经济价值了。唔,是这么个理。我认为不要800万,打个对折400万就要修桥了。

  从温哥华岛到温哥华市还有其他的交通方式——飞机,尤其是到温哥华机场赶国际航班的人,飞机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机票当然比船票贵得多,但时间也节省很多。维多利亚和纳奈姆都有这样的服务,20分钟直接飞到温哥华机场。亲家说那种飞机只能载几个乘客,他有次乘坐时是只有他一个人的专机。这有点像城市里的出租汽车,能载四个人的车子上来一个乘客司机也不会拒载,只要乘客付费就行。如果能有4个人拼车呢,费用会大幅降低。

  维多利亚和纳奈姆的机场不只有飞温哥华,也有飞往加拿大其他城市的航线,维多利亚机场甚至是国际机场。维多利亚到西雅图的直线距离跟到温哥华几乎一样,所以坐船和乘飞机从维多利亚到西雅图很方便,这就是国际航线了。

  加拿大有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庞巴迪,这是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商。也就是说,在飞机制造领64767fc71db9bd3c7bde69759d5bf3d.png域,除了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第三就排到庞巴迪了。庞巴迪以造支线飞机为主,还造比支线飞机更小的,像那种从纳奈姆飞温哥华的只载几个人的飞机。我认为,这种局面就是加拿大地广人稀的基本国情造成的。

  加拿大地域辽阔,从多伦多飞温哥华跟飞欧洲时间差不多。但加拿大却很难象中国这样大规模建设高铁。温哥华、维多利亚、朗福德……这些大小城市里都有公交车,但公交车里的乘客始终是了了无几。我认为城市公交在加拿大一定是社会福利事业,如果让公交公司自负盈亏那票价很可能要比出租车还高。中国这样人口密度的国家高铁尚且还没挣钱,加拿大如果建高铁票价比飞机票贵几倍也得亏本。原因就是一个——人太少。于是,那种载七八十人甚至三四十人的小飞机应运而生,加拿大稍有规模的城市就有机场。它们最合加拿大国情。又于是,加拿大生产小飞机的水平就世界领先了。

  当然,这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加拿大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将会如何变化和发展呢?

  加拿大政府有个“亿人计划”,目标是本世纪末让加拿大的人口达到一亿,做一个真正的大国。这个目标靠现有加拿大人自己造人肯定实现不了,所以“亿人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加大移民力度。具体的十条措施中有一条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路造桥是最基础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都是要有超前意识的,如此说来,温哥华岛和温哥华市之间修桥(我给它起名“双温大桥”)是有希望的,不要岛上人口400万,200万就可以将修桥提上议程了。

  “亿人计划”中有一条措施是强化大都会人口密度,比如大多伦多人口达到3000万,大温哥华和大蒙特利尔人口达到1200万和1500万……等等。这是七八十年翻两番的节奏。按这个节奏,大维多利亚地区人口达到150万,整个温哥华岛人口达到300万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我看来可以提前实现。

  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会有个观感,中国是个大工地,从南京到北京,从广州到上海……城市越大工地越大。加拿大没这样的观感,温哥华、维多利亚……这些中心城市的downtown 很少见到工地,邓肯、彻梅纳斯……这些小城镇也少有基建,我看到的唯一例外就是女儿居住的城市朗福德。

  朗福德随处可见盖房子的工地,有公寓,有联排屋,也有独立屋。朗福德有个叫“熊山”的地方,这个地名不是虚的,它真的是座山。在女儿家的阳台上可以远远地看见熊山,整座山都在开发建设,有些房子已经有人入住,大部分房子还在建设中。

码头.jpg  我认为这和朗福德在大维地区的功能定位有关。前文提到的那个生意很好的大超市名叫COSTCO,我在南京那样人口近千万的大城市里还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超市(这当然和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每次来到这家超市都会让我怀疑加拿大的人口统计有问题。巨大的超市里熙熙攘攘,付款台前常常排着几十人的队伍。更加巨大的停车场满满当当,找个车位得转悠半天,出来找车也往往会迷了方向。难道全城的人同时都来到这家超市了?(这也是我对美国人说温哥华岛荒无人烟不以为然的理由之一)。

  后来女儿告诉我,这是整个大维地区唯一的一家COSTCO,全岛也只有两家。哦,那就不能以三万人来算了,得以四十万人口为基数来算。

  这佐证了我对朗福德在大维地区功能定位的判断。超市选址虽是商业行为,但一定接受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在全加拿大的宜居城市排名中,维多利亚无论怎么排都名列前茅,而维多利亚downtown 几无开发空间,朗福德这样距离downtown 半小时车程的卫星城一定是被规划为大维地区居住区的(大维地区最大且科室最全的医院也在朗福德和维多利亚之间)。

  大维地区空气好,气候好、景色美,号称加拿大的三亚。加拿大本国人也更愿意移居这里,所以我认为大维地区乃至温哥华岛的人口实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可以提前实现,又所以,“双温大桥”的建设也可能提前实现。

  女儿说我烦的比加拿大总理还多。提到加拿大总理,我对“双温大桥”的憧憬打了折扣。我想起温哥华岛最北端城市哈迪港的一座雕塑,那是个两三米高被咬了一口的胡萝卜,写实笔法。看着这个雕塑不由让人想起当今世界的一个著名logo。难道西人都喜欢用果蔬被咬一口来表达造型艺术作品的动感吗?这也够创意贫乏的。后来我了解了这座雕塑的创作背景,不禁哑然。

  那座胡萝卜雕塑是个纪念碑,伫立在19号公路北端起点上,纪念19号公路通车到哈迪港,时间是1970年。温哥华岛北部总体上人烟稀少,但哈迪港是很早就有居民的,他们打鱼、捕猎、采矿,哈迪港居民与外界的联系1970年前只能是驾船出海。政府承诺要为哈迪港居民修一条公路,这个承诺是19世纪末做出的,然后开始运作,直到1970年正式修通。一条200公里左右的公路修了70多年。

  哈迪港居民将自己比作驴,政府的修路承诺比作吊在驴前面的胡萝卜,驴跟着前面的胡萝卜一直向前走,从襁褓中的胡3.png婴儿走成了白胡子老爷爷终于咬到了胡萝卜。这个雕塑是不是有点意思。

  “双温大桥”现在还没人做出承诺,即使有了承诺会不会像19号公路那样修上好几十年呢?

  大型基础建设的特点是耗资大、周期长,这和西方政党轮替的政治制度有点矛盾。做出承诺的政府几年后下台了,继任者如果属不同政党往往会延宕甚至否定前任承诺的项目(同一政党也难免消极)。想想也是,提出承诺的前任只做了些前期工作,继任者费力劳神顶风冒险地完成了目标人们往往更容易想到最早提出的承诺者。凭啥我付出了更多却让你青史留名呢?这是人之常情。

  看来我又烦多了,这已然超出了加拿大总理烦的事。连美国总统都无解的问题真不是咱小老百姓操的心。不过我是真心希望“双温大桥”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至少看到相关的“胡萝卜”,女儿的有生之年能咬到那“胡萝卜”)。如果将来加拿大出了位有魄力的总理,他一上台就请中国的建筑队伍来修“双温大桥”,中国人大概率能在他的任内修成这座桥,而且价廉物美。

  我也真心希望加拿大能实现“亿人计划”。加拿大这样的国家配有一亿人。当加拿大有了一亿人,他们看世界(包括看中国)会有不一样的眼光和境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