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曾经读到过张雪松的《储蓄健康》。那时,我正是拿命换钱的年纪,对书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但觉得书名挺有意思,便记住了。前几天刷视频看到了对白岩松的一段访谈,白岩松说:“健康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储蓄健康是最实惠、最明智的投资。”如今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对健康话题非常感兴趣。我对女儿也谈起过储蓄健康的问题,她像我当初一样不屑一顾。但是,我觉得对像我一样年纪或比我年纪大的人,是可以谈谈的。因为储蓄健康比储蓄金钱更重要!

        健康的重要性,我觉得就没必要多说了。从小就听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网络上也流行一段话: 健康是一,家庭、事业、金钱等等都是零,如果没有一,零再多也没用。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超出了我的想象,可实际行为却在严重危害自己的健康,更不知道如何储蓄健康。

        那什么才是健康呢?我想80%的人都会答无病就是健康,我们传统的健康观也是这样认为的。年轻时我就觉得这个答案有问题,在我幼小的认知里总觉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并不是健康。后来读到了一段话,也肯定了我的认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我越老越变得老奸巨猾,虽然也明白应该活在当下,不要处处较真,但我依然认为认真不等于较真。一旦认真起来,我竟然发现对于储蓄健康的问题真的有大谈特谈的必要,因为小则有利于每个人,大则有利于国家和世界。

        那我们就直奔主题,谈谈如何储蓄健康吧!可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健康分个类,请大家原谅我罗嗦,因为人老了总是这么多事。如果不给健康分个类,就感觉打枪找不到靶子,谈话没有目标一样。

         我把健康划分成六类,分别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自然环境健康、社会环境健康、国家健康。这个分类主要是基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来划分的。我总认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健康离不开国家的健康。        

        个人健康的储蓄主要表现在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的饮食、劳作、休息,还需要有温和的性格、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怀及与人为善的心态。甚至搞好夫妻关系,改善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真正做到和谐发展,都是个人健康必要的储蓄。我个人认为个人健康储蓄的关键不是在于索取,而是在于付出和奉献。

        国家健康主要表现在:第一安居乐业。民生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二文化自信。共同的信仰,才能具有深刻的凝聚力。第三便是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四便是国防建设。有文攻必有武备。我个人认为国家健康的关键不在于侵略、扩张和称霸,而在于和平、稳定与和谐。但和谐的目的并不是任人宰割,任人欺辱。虽然中国崇尚止戈为武,但更明白能战方能止战。

        我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谈谈如何储蓄健康。我老爸今年八十四岁,只有五一时新冠,让他住了十天的院,我老妈八十岁,五一时也得了新冠,竟然没吃药扛了过来。除此之外,八十多年来,两位老人没有住过医院。究其原因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和常年运动有关。我父母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还在土地上劳作,他们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应季水果蔬菜,饮食清淡,素多荤少,每晚八九点钟睡觉四五点钟起床,中午再休息半小时,常年在土地上耕作不息。对于身体养生这块儿,《黄帝内经》早就为我们提出了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我们的身体健康储蓄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入手。人们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储蓄做得实在是太多了,我不想多谈,但我觉得应该是“以中为度,不过不及”。而对于我们中老年人来说,就象爬山、跳绳、快跑等剧烈活动应该少做,否则不但不会储蓄健康,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我的意思是应该量力而行。

        心理健康的储蓄。主要就是控制情绪,控制情绪不等于压抑情绪。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所谓的负面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我曾经修练过气功,现正在践行佛法,我结合儒释道三家把修行总结成:心平气和 ——气定神闲——神闲还虚——还虚合道。其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可静下来不是闲下来,有些人一旦闲下来就闹心,那就让他动起来,忙起来,动到忙到一定极限,他就会安静下来,同样可以达到心平气和的效果。能够了悟大道求得本性最基础的基础就在于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意思就是不生气,不动怒,很好地控制情绪。控制情绪的关键在于知止。《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曾经看过王凤仪和他的弟子刘有生的性理疗病之法,其中有一段理论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帮助,“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其实我们古代早就有七情之说,称为情志理论。情志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情绪反应,其中有代表性的七种正常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控制情绪就是让这几种情绪处于中和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年轻人心浮气躁很难做到,有些中老年人也觉得做不到。那我就建议在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回归心平气和。这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因为你做不到而又不发泄情绪的后果比发泄情绪更伤身体。至于具体的发泄情绪的方法,那就只能是实事求是,各取所需了。发泄情绪并不丢人,丢人的是伤害别人,吃亏的是伤害自己。

        精神健康的储蓄。精神健康就是指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比如有爱心,善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精神健康体现出人的一种自由,一种境界,一种格局。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参加一些正规团体的爱心捐助活动和读书。我们的身体可以宅在家里,但一定要让我们的心灵去旅游。而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所标榜的,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其实在理论上是很有道理的,关键的问题是他们的格局境界太小,并且多半是嘴上在说,没有实际行动。与其说现在的人放不下,不如说现在的人根本都提不起,或者说现在人根本就没有提起过,更没必要说放下。他们觉得吃什么都没有意思,玩什么也都没有意思,甚至觉得对异性都没有意思,那对结婚生娃更没有意思了,其实连活着都觉得没有意思,完全是精神空虚。我们的一些老年人刚退休时也会有一段这样空虚的时光,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我个人建议能够及时走出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旅游,也是很好的行为。当我们在静下来的时候,就去多读一些书,或者增加几项兴趣爱好,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等等。如果不能够静下来,那么就别闲下来,我们的毛病有时候都是闲出来的。

        自然环境健康的储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不仅造成了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还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能源的浪费。好在我们的国家及时做出了调整,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保护政策,现在更是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为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能。可是,由于某些人素质比较低下,旅游业的过度蓬勃发展又破坏了我们的自然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做出政策保护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大自然虽然不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但与我们每一个人又息息相关。当大自然有一天对我们人类反噬的时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社会环境健康的储蓄。我们人类从大自然脱胎而来,按照一定的秩序组成了人类社会。虽然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中国人偏偏有浓郁的亲情观念,总想自己享有与众不同的特权。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总是情大于理,理大于法。在当下这个法制社会里,大多数人还是这样的思想,可是随着国家法制日臻完善,一定会逐步扭转这种局面。要想完全杜绝好像不可能,因为中国到什么时候还是需要讲一些人情,现在的人性执法,我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相互调和的方式。我个人认为,社会环境健康的储蓄关键在于大众传播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古代尧舜禹时期就有隐恶扬善的做法,而我们现代人,尤其是网络上的一些传播,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宣扬恶劣的事情,隐藏善良的行为,甚至当善良的行为出现的时候,人们都怀疑是真的吗?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完全绕乱了世道人心。可能有些人对我的说法不服气,认为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恶劣,他只是如实地报导。而我总觉得只有当我们的人性恶劣的时候,才会看什么都是恶劣的事情,在佛的眼里,一切都是佛。

        国家健康储蓄。我个人认为国家健康的储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发展,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我就不想多说了,我重点谈一谈教育和国防建设。我国古代就有“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的传统,现在也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教育的宗旨就是改变世道人心,而不是培养只为国家服务的机器。尤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两者之间不但不矛盾,而且还相互发展,共同促进。而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忽略了我们的教育发展,或者说我们的德育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现在的许多乱象。好在国家已经开始拨乱反正,坚信国家一定能够使教育发展走向正轨。而我们现在的国防建设,可以说是令世界瞩目,从而成了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围堵的对象。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平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大国责任与担当。绝不象西方国家的称王称霸零和游戏。同时我们国家更有着《孙子兵法》所言的“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有备无患。只有我们国防发展壮大到足够领土自保的程度,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成果得以保障,社会稳定、团结、和平发展的环境不会受到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储蓄健康离不开国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没有国便没有家,不信就看一看俄乌战争下的乌克兰。储蓄健康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自我素质的提高,夫妻关系的和谐,爱国情怀的培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便没有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