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高原雪域的美景,是作为一个行走到西部高原的普通人必然的选择。然而,不管走到西域的哪个地方,却回避不了周边异于中土文化的人文环境,而这种人文环境的差异往往比自然地理环境还要引人注意。

  到西藏参观那些赫赫有名的庙宇是必不可少的,西藏是个全民信佛教的地方,其中饱含着西域的文明和文化。按惯例,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这些寺庙的地位不一样,建筑风格不一样,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也不一样,但供奉的佛像基本相同。这也就是很多非信佛者不愿去看庙宇的原因之一,因为一听解说很“丰满”,故事很多,一看供奉很“骨感”,佛祖菩萨都差不多。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象征,也是西藏标志性的建筑。这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建。历经近千年,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这种至高无上的建筑,过去一般藏民只能对之膜拜,想都不要想哪怕跨入一步。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白宫为生活行政区,红宫为礼佛区,主要是灵塔殿和佛堂。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非常雄伟,在整个藏区绝无仅有。       

    听人说布达拉宫的夜景十分迷人,为此,晚上专门去看了一遭,果不其然。夜幕中,整座宫殿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幅巨型的唐卡,显得庄严、壮丽、辉煌、神秘。但这种灯光只维持一个小时,晚上9点到10点。可惜没带三脚架,否则会拍出较好的夜中佳境。 

  所有的寺庙内都是不允许照相的,布达拉宫也不例外。但就本人的感受来说,这种建筑并不宜居住。首先,室内基本没有采光,看起来那么多窗户,大都是半封闭状,并不开启,通风也不好。也亏了活佛和僧人们居住的1+拉萨市+布达拉宫+王抑洪+13121111330.JPG,这也是神秘的代价吧。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公元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最后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流。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格局模式。大昭寺中最珍贵的佛像是释迦牟尼的等身铜像。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 

  作为旅游项目,我们专门去日喀则参观了扎什伦布寺。原来只知道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了才知道,此寺最突出的两点特征,一点是这夜幕下的圣宫.jpg是一个聚集了大量珍宝的宝寺。在扎什伦布寺内西侧,有一座宏大殿宇,称为强巴佛殿,内有强巴大铜佛像一尊,十分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殿高三十米,建筑面积八百六十二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强巴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铸造这尊佛像,由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白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佛祖,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

  扎什伦布寺的另一大亮点,是它不仅是历届班禅的灵塔殿,而且我们熟知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也建在那里。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此殿所建,意味深长,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宗教意义。

  在大昭寺的后面山头,就是使东部人感到神秘的天葬台。藏区的殡葬分五种,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塔葬是最高规格2+拉萨市+大昭寺+王抑洪+13121111330.JPG的待遇,只对著名的高僧大德如班禅,即建塔经过处理保持原身进行供奉,据说班禅的肉身上的头发和指甲至今还在生长。火葬也是高规格的,因为有德之人可以留下舍利子,天葬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将肉身施予秃鹫,使灵魂得到解脱,水葬和土葬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归属了。关于天葬,导游讲了一件事:一位导游经不住一个老外的恳求,带他去看天葬,在现场老外感到极为新奇,拿起相机狂拍,结果惹恼了天葬师,给了老外一刀,几乎酿成国际纠纷。从此,一律不准看天葬,成为游览西藏的硬性规定。

  到西藏之前,听到过很多关于去雪域高原会净化人的心灵乃至灵魂的说法,对此心存疑惑,但姑且听之。做人的基本规则包括不能拒绝任何人行为和精神上的美好表现。西藏为什么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不是别的,这就是信仰。

  在西藏寺庙前或是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不少人表情严肃,嘴里念念有词地摇着经轮,有的人围转大经筒,有的人五体投地磕长头…… 

  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认为:“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作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音,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万周者,可远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圆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动千万周音,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拨除苦海;转动亿万周者,功德等同于观世音菩萨。”如此这般,岂有不转之理。而磕等身长头,却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洗清自己的“罪孽”,从而获得一个好的来生。

2+拉萨市+大昭寺+王抑洪+13121111330 (2).JPG

  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汉传的佛教虽然派系不少,但人们司空见惯,对其理论和做派从不大惊小怪。相对藏传佛教的形式显得有些特别,人们的好奇心陡然相增,可能还会以为西藏与印度相近,藏传的佛教是否更原汁原味一些。其实,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比传入西藏要早好几百年。在汉代佛教就进入了中原,洛阳白马寺已是明证,而西藏接触佛教是在唐代,即藏王松赞干布统一卫藏之后,先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才接触到佛教。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也是很不容易的,它遇到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的强烈抵抗,在公元755年和公元836年苯教通过西藏贵族和新任藏王对佛教进行了两次打压和诛灭。当然,这并不仅只是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背后不可避免地含有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公元978年以后,佛教再度兴起并形成许多教派和教派支系。此后,佛苯二教再没有什么大的斗争了,而是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最后统一于佛教。我们在西藏城市和乡村看到的大量飘舞的经幡,也叫风马旗,可以说就是苯教留下来的遗迹,只是部分转化成佛教的内容了。中原的佛教其实也不可避免吸收了道家和儒教的有关学说,这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是不可避免的。

  藏传佛教也曾有许多派别,如红教、白教、黄教等等,他们之间也发生许多争辩。但是到中国明代时期,经过宗喀巴的努力和整顿佛学,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这就是现今我们所说的黄教。

  佛教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笔者对佛教常有钦佩之心。但是,在佛教的基本理论中,却存在着不可解释的矛盾。佛教在早期曾正面用各种说法否定灵魂的存在,认为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的本质属性,因而不可能有灵魂。如果认为灵魂存在,那么一切烦恼痛苦均由此而起。佛教就是要破除这种“邪见”。在一次与一位和尚聊天,他就很肯定地告诉笔者,佛教认为没有灵魂。然而,佛教中的“业报轮回说”却使它原本理论出现了逻辑上的漏洞,因为如果没有灵魂,那么“轮回”的主体就没有了。佛教如果还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这个自相矛盾的理论。否则,哲学家和老百姓都会认为佛教不能自圆其说。藏传佛教是相信轮回说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来生,所以才有了不远千里磕等身长头来朝圣的举动。鉴于这一点,藏传佛教看起来深奥难懂,玄妙无比,其实本质上最为世俗。

  咱们还是回到世俗中来吧。南伊沟主要住的是珞巴族人,该族位于少数民族中第54个民族,据导游说这是一个对人彬彬有礼,最谦和的民族。我们接触了一下,果然如此,就觉得他们似乎无忧无虑,对人非常真诚,即使是卖东西的小贩,也没有浓烈的商业气息。 56+林芝市+南伊沟+王抑洪+13121111330 (3).JPG

  从日喀则回拉萨的路上,到一家藏民家去访问,这是旅游项目之一。那藏族姑娘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就把大家给吸引住了。她讲藏族风俗,也讲实话。譬如为什么藏族可以一妻多夫:因为穷,一家有几个兄弟娶不起老婆,于是就给大哥娶亲,然后几个兄弟共有这一个老婆,大家不会有意见。当然,有了孩子,也不知道是谁的,但必须叫大哥为阿爸。反过来也是一样,如一家都是女孩,这家也只招一个女婿,几个姐妹共有一个丈夫。不知道藏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确实是节约到家了。现在如果一个藏族女孩能找到一个汉族小伙子,那会轰动全村,并且是全村的光荣。不过,藏族青年要找汉族女孩,那就有点天方夜谭了。说着,她打趣地说道:哪位男士想留下来,我负责给他找两个以上的老婆。顿时一片笑声。据这位女孩说,藏族男人都活得很舒服,活儿都是女人干,男人就喝喝茶,打打麻将。这怎么有点像西双版纳的傣族?一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老处于不发达状态,这也许是其中因素之一。

  藏族姑娘谈到汉人给他们帮助很大,从盖房到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使他们学到很多知识。譬如,树上长的桃子,藏民只知道吃比鸽子蛋大一点的野毛桃,而不知道培育成真正的食用桃。这话我想应该是真实的,不说高科技,就是一般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生活技巧,藏区比起沿海恐怕真要落后一个世纪。所以,援建的大都是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

  藏区的猪和鸡比起东部来最有“动物权”,虽然为人所养,但它们可以像狗一样满世界自由自在的溜达,充分享受着自由。藏民有一个习俗,不吃鸡,只吃鸡蛋。藏区的鸡们很幸福。从人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很绿色很环保的,成为驰名的藏香猪和藏香鸡。 12+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王抑洪+13121111330.JPG

  和导游聊天,闻国家每年拨款330亿人民币援藏,而且经年递增。据说,西藏的地方官员和内地的不太一样,他们不是要拼命提高GDP,而是要考虑怎么把钱花出去,当然这包括项目投资,也包括买豪车……从个人感受来看,西藏人并不穷,日常生活费用也不低,这里工资一直就比中东部高。与一位藏族老乡聊天,他穿得很普通,甚至有点窝囊,但家里养了三十头牛,说起来也价值几十万人民币。沿途看到放牧牛羊的牧人,全是摩托车,就没看见一个骑马的,少了几分原生态的味道。所以在西藏各地看到的是比较祥和的状态,广场上还有不少人跳广场舞,带点锅庄味道,挺有趣。这种情况下,藏独可能是不会有什么市场。藏民们用脚也可以想到,达赖喇嘛有何德何能?他可以使西藏人民富起来吗?这点恐怕是不可能超过共产党的。

  另外,还有一点感受,拉萨和林芝到处都是四川人,简直囊括一切行业,如旅馆、饭店、导游、司机、大棚中蔬菜瓜果的农民、珠宝店、超市……据他们自豪地说,这里是四川省拉萨市。西藏人口一共只有280多万,仅只有中东部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汉民逐渐迁入,西藏可能还是会被同化,像满族一样,民族最终只是一个符号。 

  等这个孩子长大了,他会觉得当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不论是在中国的东部还是西部。 

  西藏走了一下,领略了雪域高原的大美风光,也引起了不少关于宗教、经济、民俗和生活的思索。既然到了西藏,还有一事未解,西藏与印度接壤,在1962年因边界问题与印度打了一仗,此仗中国大获全胜,但最后结果却是中国退回到从不承认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为此丧失藏南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或许,那本来就不是我国的领土?或许我国只是为了名誉和尊严而战?不得而知。不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如何进行国际博弈,这始终是个谜。天下事了也未了,结果都是暂时的,争议永远存在。

  该告一段落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信斯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