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伙巷街”前,儿子问我再到哪里去?我说:“到北大桥去看看。”结果,儿子在手机上没查到“北大桥”这个地名。我说:“也叫‘万年桥’。”儿子在手机上查了查说是“有”。

       我们随后沿着古街道朝青州城的北面走去。我虽然离开这里几十年了,但当年在益都县城里上学、生活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的。青州城不论怎么变,其主城区不会彻底改变,城南、城北的环境也不会大变。


       青州“万年桥”

       青州万年桥俗名北大桥,位于青州城北门之外,始建于宋仁宗明道年间,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在明万历二十二年,改建成石质联拱结构的七孔桥,直到现在。

       也就是说,从明朝万历年,经过清朝,民国到现在,这座桥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了,是一座真正的古桥。我们来到桥上时,发现这座桥还是非常完好,在大桥上通行的不止有行人,还有小轿车、电动自行车等机动车辆在桥上行驰,一片繁忙。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桥北,沿着南阳河岸朝东走了一段路,我发现在这河边建了多座高大的建筑,岸边的绿化也不错,河道边长满了芦苇等水生植物。从河道内水的情况来看,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道里的水多了许多,河面的宽度约有五六十米那么宽,水的深度估计能达到三米左右,比较深了。我在上世纪“文革”开始后,曾经在这河道里游玩过,那时水很浅,河道内也就只有半米深的水,最深的地方也不超过1.5米。那时的水非常的清澈,而这次来看到这河水有些浑,流动性较差。

       离开南阳河后,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在走到万年桥南岸后,我看到一个写着介绍北门大街历史(即古街的历史)的大牌子。在大牌子上这样讲:“北门大街,古南阳城重要的南北纵向街道之一,全长500多米,南高北低,街面由五道条石铺就,已有1500年的历史。与原县前街相交形成十字路口,南接偶园。街两则府第、衙署遗址众多,店铺云集。有清代左都御史房可壮家祠,明代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昭贤祠等。现街内店铺主要经营古玩字画,青州传统民俗展演亦在此。”

       我们沿着古街慢慢往南走,过十字路口后,大街的南北两头都用铁制的障碍物把古街道路阻断,行人与自行车可过,但汽车与三轮车不可过。

       古街道路两旁的房屋建筑还保留着明朝时期古建筑的风貌,但屋内都进行了改造,像卖冷饮的店铺,室内都很现代化。从外面看,这里的房屋顶面和外墙都还完好。当然,不光是这条街,原东城门门里的回民街也都保持了原样,只不过没有北门大街热闹。

        这条北门大街的石板路也都进行了改造,新铺的石板表面比较粗糙,走在上面有些磨脚。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我们离开了佳驿酒店。在佳驿酒店吃的这顿早餐还是很不错的,还可以自己煮馄饨。

       我们今天准备去爬驼山。昨天我们在爬云门山时,在半山腰“三星殿”的西边,就能看到驼山,意外的是还看见了“龙兴寺”。

       龙兴寺太好确认了,红墙金瓦。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它竟然紧靠着驼山,建在驼山东南面的山坳里,规模宏大。


        龙兴寺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曾用“南阳寺”、“道藏寺”作为寺名。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改名为“龙兴寺”,是唐宋王朝的甲等寺院。

       1996年,在益都师范学校的一次施工中,偶然发现了龙兴寺遗址下埋藏的佛像,出土了600多尊石佛造缘。在当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后又被评为二十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石佛造像,以石佛、石菩萨、石力士居多,另外还有罗汉和飞天造像(这些出土的石佛像,现在都保存在青州博物馆内)。

       出门后,儿子开车拉着我和王天天一路西行,经过青州市主城区南城墙外的公路往西行,很快便来到了驼山脚下。到了这里我们发现,停车场就建在龙兴寺的山门外。从寺外看,今天的游客并不多,在龙兴寺外的空地上,有十几个小商贩在售卖各种山货。这里没有管理人员,小商贩们也是各得其所。(农民挣钱很不容易)

我站在龙兴寺的山门外,抬头望去,“龙兴寺”三个大字牌匾,高挂在寺庙门的正上边。这个牌匾上的“龙兴”二字,用的是繁体字。

        进了龙兴寺后是一个高大的影壁,转过影壁后是一个大水池,龙兴寺在这个水池里养了许多红色的鲤鱼。我那小孙子拿着进门前买的鱼食,一把一把撒到水池里去喂鱼。我偶然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影壁,发现在这个影壁上镶了九条大金龙,倒海翻江,气势非凡,这在其它地方还真看不见。

       我们离开水池后朝寺庙里走去,前边不远处是龙光寺内最重要的场所,“大雄宝殿”。这个宝殿也是龙兴寺内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在它的门外立着一排高大的龙柱,让人感到龙要飞天。龙兴寺里建筑物的房顶,都是按照古代大殿的样式修建的,飞檐翘翅,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我不信神也不信佛,是无神论者。今天来到龙兴寺里,只是走马观花参观一下。我对龙兴寺的建筑规模,对龙兴寺的金碧辉煌,感到十分的震撼。

       离开龙兴寺后,我们来到了驼山的山门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上没有这样的大门,现在改成景区后,重新进行了设计改造,进景区是要买票的。

       不过,像我这样的退休人员,只要有证就不需要买票便能进山,这是国家给的福利待遇。


       驼山

       驼山主峰海拔408米,主要有昊天宫、七宝阁、玉皇殿、天河、 天桥、五龙池、观佛台、驼山石窟造像群等景观。其中,驼山石窟造像群为我国东部之最,有石窟造像638尊,大者高达7米,小者不过寸方,始凿于北齐,终于盛唐,造型精美奇特,是研究我国石雕刻绘艺术和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10点左右,我们一行三人开始爬驼山。驼山比云门山要低一点,上山的路也比云门山的路好走一些。现在的驼山,也和云门山一样,在山上栽满了柏树,放眼望云,一片绿色茫茫。不过,驼山上的石头要比云门山多,属于那种石多土少的山峰。因而,从我们上山的路上看,青州人民在驼山上种柏树时,是先用石头磊起挡土墙,填上土之后才种下柏树的,而在云门山上就没有看到这样植树的方式。

       在上山的路上,我偶然在路边一棵高大的柏树下,发现长了一棵小桃树。这棵小桃树的生命力还真强,在天干地旱的情况下,在它的枝条还结了十几个小桃子,真不容易。我那小孙子对山上生长的酸枣树有一点好奇,他摘下一个小酸枣尝了尝,说:“没味,不酸。”小孩的好奇心比大人强,亲口尝一尝没长成的小酸枣也是一种体验,实践出真知。

       当我们爬到驼山的半山腰时,发现在这个半山腰处建了一个观景台,可以从这里朝山下眺望。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朝山下望去时,可以清楚地看到驼山下的“龙兴寺”。龙兴寺还在建设新的建筑物,没完工。

        离开观景台后,我们继续往山上爬。走了没多远,儿子一不小心崴了脚,我看着儿子痛苦的表情马上说:“在山下车上,我的包里有膏药,还有云南白药,下山后可以贴上膏药。”没想到儿子说:“脚崴了不能马上治。我上初中时,生物课本里讲要第二天才能治。”我听后很是生气,那个编写课本的老师崴过脚吗?人受伤后要马上治才对,真是误人子弟!

        儿子上山是不可能了,他让我带着王天天去爬山,他自己休息一下就下山,我只好带着孙子继续往山上走。走了不太远之后,我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讲朝左转走一条小路即可到达驼山石窟。我带着孙子立即朝左侧转去,朝一条小路走过去。我小时候爬过驼山,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还是有印象的。

       我们沿着这条小路走了不远,就看到在道路上方有两个较大的石窟,我和孙子爬上去后,只见这两个石窟都用铁笼子把洞口罩了起来,游人只能通过铁笼子的间隙看到里面的石佛。在这件事上,我也理解当地政府为保护石窟而装铁笼子的办法,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在看了这两个石窟后我决定下山,不再往驼山上面爬,回去看看儿子的情况。

下山比上山快。还没走到山下出口处,我就看到了儿子,只见他正一步一步朝山下走去,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下山后儿子去开车,我带着王天天又来到龙兴寺前,我在这里买了两个银瓜。青州的银瓜在潍坊这一带还是很有名的,外观银白色,吃起来清脆、甜,还带有一点香味。

       这次到青州转了一大圈,看了许多想看的地方,对青州城东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后有机会再来。

       旧地重游,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是,看到青州古城现在的情况,并照了许多相。遗憾是,青州这里的景点没看完,也 就是看了一半的景点。

       再见,青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