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卫生战士两次奔赴朝鲜战场,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救护伤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员,被美军燃烧弹烧成重伤后,送回祖国治疗,三个月后虽未痊愈却又再次奔赴前线,继续忍着伤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救护伤员,这个人就是从淮南根据地盱眙县穆店街走出去的革命战士——黄正平。


     一母送四子 参加新四军 

  1939年秋,新四军五支队在司令罗炳辉的带领下,挺进津浦路东来到盱眙县的半塔集(今属安徽省来安县)、古城集一带,建立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在根据地的穆店街,人们传颂着“一母送四子,参加新四军”的故事,直到今天,人们还记忆犹新。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展示大厅中,用整整一面墙壁刻画了一幅巨型木刻版画《一母送四子》。

微信图片_20230808200144.png

  (右图: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展览大厅的木刻版画——一母送四子)

  穆店街的黄以公是位开明乡绅,为人和善,德高望重,街上人都尊称他为“黄二先生”。黄以公思想进步,忠心爱国,他向前线捐钱捐物,支持抗战。对其四子二女也要求严格,从小就让他们读书识字,晓义明理,效仿圣贤,传承家风。黄家祖坟有一片柏树林,街上人都叫做“黄家松林”,这里在解放前是地下党联络、接头和召开群众集会的场所。老夫人王氏名叫王如福,虽是女子,却也识文断字,晓明大义、不让须眉。

  新四军五支队挺进路东,队长名叫殷森(是时任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八十年代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爱人)带领一支民运工作队来到穆店街,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建立共产党的基层政权。黄家大儿子黄鸿图有文化,便到工作队协助工作,后来成为新四军的干部。二儿子黄焰强到淮南联中学习,毕业后入了党,被组织分配到枳桥区任民政区员,后加入到部队。三儿子黄约也到淮南联中学习,毕业后回乡组织“穆店抗日前线剧团”,后参加新四军在后勤部财务部工作。

       四儿子黄鸿来1931年出生。1944年5月,年仅13周岁的黄鸿来在三个哥哥的影响下,也闹着要去参加新四军,有的人说:你们黄家四个儿子有三个当了新四军,总得留一个儿子在家吧。父母看他年纪太小也舍不得,可他一定要去,便同意他报考新四军淮南新医进修班教材,并被录取。母亲王福如说:“国难当头,四个儿子都去吧!”临行那天,王福如一直把他送到街南头的大树旁,叮嘱他说:“虽然你年纪小,但是去当兵了就要当个好兵,不要还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不要给我们黄家丢人!”他坚定地说:“我都13岁,是小大人了,穿上军装就是兵,父亲母亲放心吧!”


微信图片_20230808200247.png

  来到张洪营  参加卫训班

  就这样,黄正平(黄鸿来)告别父母,与同街的罗登科(罗刚)、齐淮深(齐干)、侯锦等一起来到位于张洪营的淮南新医进修班。这个进修班是新四军和淮南行署联合举办,目的是培养部队和地方政府的医护人员,由淮南行署主任方毅(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班主任,新四军二师卫生部长宫乃泉、军医处处长林震兼任副班主任,夏俊任教导主任。教师都是新四军中的优秀医疗专家。学校设在张洪营的大庙里,四间大殿做教室,前殿和偏屋作为宿舍。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同学们都精神饱满、激情万分。

  在医训班里,黄正平学习刻苦,认真钻研,认真实习,成绩优秀,较好地掌握了各项医卫技能,特别是战地救护、手术实施等技术。医训班结业后,他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被分配在新四军二师部队担任医士,他和战友们一起转战路东路西,打击敌伪,反击敌伪的“扫荡”。虽然年龄小,但他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机智灵活,奋不顾身,抢救受伤员。

  1946年7月,部队北撤到山东后改编,黄正平被编到第三野战军,在第八后方医院担任医士;此间,他参加了鲁南战役、解放济南和孟良崮等战役。在进攻孟良崮时,他冒着敌人的炮火,跟随部队勇敢地冲上孟良崮主峰,及时地抢救负伤的战友。1948年5月,他转到第一野战医院担任医师;10月,尚未年满18岁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秋末,淮海战役打响,野战医院在阵地前线建起临时急救站和诊所,黄正平勇敢地在前线救护伤员,敌人的炮弹就在旁边爆炸,他也毫无惧色,果断地抢救,实施手术,有条不紊。接着,他又随大军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


微信图片_20230808200314.png

  一赴朝鲜战场  不幸严重负伤

  全国解放后,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严重威胁我国领土安全。1950年9月,黄正平所在部队奉命北上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到达东北集训时编入东北军区,在第十二陆军医院担任军医。不久,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随第九兵团入朝作战。

  当时,担任九兵团卫生部副部长的李坡,原来在淮南新四军二师卫生部医政科科长,曾给医训班上过课,他对这个在医训班年龄最小的小战士印象很深,在组建战地救护队时,专门“点将”黄正平,任命他为战地手术队队长,军医。

  有一天,李坡部长专门来到战地手术队看望,黄正平看到李坡到来,立即打了个立正,说:“李老师好,您的学生黄正平前来报到!”李部长拍拍黄正平,打趣地说:“哈哈,当年的小毛孩,现在也成了大人喽!”黄正平说:“刚上学时我才13岁,今年都22了,这下算是大人了吧?”李部长说:“当年你还没枪高,连被包都背不动,有时还哭鼻子,多少次都还是我帮你背的吧?”黄正平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我一直记着,李老师永远都是我的老师!”

  李坡部长检查了手术队的各项装备,反复叮咛说:“过去你们都参加过不少的大仗小仗,那时的对手是日本鬼子,是国民党反动派,可这次打仗不一样,我们的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不好打呀,你们千万不要马虎,战士们的性命都攥在你们手里呢,抢救及时他们还是战士,如果抢救不及时那就成了烈士了,你们的责任重啊!”

  李部长又强调说:“美国鬼子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他们不仅仅是投放炸弹,还可能投放硫磺弹(即燃烧弹)、细菌弹、毒气弹,你们要百倍提高警惕,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抢救方法。”

  黄正平对李坡说:“李老师请放心,为了战友的生命,我们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黄正平和战地手术队的医护人员一起,背着医疗设备、手术器材和急救药品等,跟随部队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行军,及时穿插到长津湖地区,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步兵第7师浴血奋战,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

  1951年4月,我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美军狗急跳墙,不仅向我阵地狂轰滥炸,还用飞机向我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炸弹。

  5月的一天,黄正平正在战地医院抢救伤员,为伤员做手术、取弹片、搞包扎,敌人的炸弹就在身旁不时地爆炸,但他镇定自若。突然,一颗炸弹就在手术台不远处落下,为了救护伤员,黄正平果断地趴在伤员身上,用身体挡住炸弹碎片和炸起来土石。但这是一颗硫磺弹(燃烧弹),溅起的硫磺粉掸火就着,熊熊燃烧,难以扑灭,黄正平不仅被炸得昏了过去,整个后背也成了燃烧的火球。

  当战友们把黄正平身上的火扑灭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但他还问:“伤员怎么样了?”战友们告诉他:“被你身体护着,伤员没事。”黄正平只说了一句:“那我就放心了。”接着又昏了过去。


  回国治疗烧伤  伤愈再赴前线

  由于黄正平的伤势太重,上级决定把黄正平立即送往国内的后方医院治疗。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陆军野战医院设在吉林市,这个医院也是黄正平在国内时工作的地方。当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黄正平被紧急运到野战医院时,大家都惊呆了:只见他趴在担架上,呼吸微弱,人事不知,整个背部全部烧伤,血肉模糊,呼喊他也没有任何反应,战友们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而此时,一个女护士更是悲痛欲绝,她就是李志。

  李志是河北沧州人。1947年,黄正平跟随北撤队伍到达山东,并向北推进的时候经过沧州,群众学生都出来欢迎,刚从沧州女子中学毕业的李志也在欢迎行列之中。她看到年轻帅气的黄正平走在队伍前面,带着一帮卫生兵在行进,便说:“小哥哥,我也想当兵,当个卫生兵!”黄正平说:“去去去,当兵是男孩子的事,你一个女孩子跑来掺和什么?”李志不依不饶:“我就是要参军,我去找你们首长去!”在李志的软缠硬磨下,部队首长同意李志参军,并分配到山东军区医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志报名参战,被调到东北军区第十二陆军野战医院。令她想不到的是,在野战医院竟然遇到前年在沧州见过的那个卫生兵黄正平,可此时的黄正平已经是医院的医师、急救所的所长了。李志有意跑到黄正平跟前,想气气他,便说:“你说当兵不是我们女孩子的事,现在我当了,怎么样,还和你一样,也是卫生兵!”可是熟悉没几天,黄正平便带领战场手术队奔赴朝鲜战场,而李志没能直接到朝鲜参战,而是留在吉林的野战医院负责收治从朝鲜战场负伤严重的伤病战士。战争是残酷的,李志很清楚,送行时她悄悄塞一张纸条在黄正平手中,红着脸转身跑开了。后来,黄正平趁人不注意,偷偷看了一下字条,上面写着:“安全回来,等着你!喜欢你的小志”。黄正平心头一热,暗暗表示:“我一定!”

  可这次受伤如此之重,确实令李志没有想到。她想,我一定要把正平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必须要把他的伤治疗好!她流着泪接下护理治疗黄正平的任务。她没日没夜地守护在他的病床旁,轻轻地为他擦拭烧伤的背部,拈去上面粘着的弹片、土石,又精心细致地消毒,揭去结疤。整整三天后,黄正平终于苏醒过来,可李志却疲倦地靠在病床边昏睡了过去,她太累了。

  在李志和军医们的精心护理下,经过近半年治疗,尚未完全康复,黄正平又积极要求出院,再次赶赴前线参战。他说:“我是军医,战地手术我在行,在战场上有我的用武之处。”在他到反复请求下,他再次奔赴战场,又来到朝鲜前线。他把战地救护站设在离战场最近的地方,搭起手术台,镇定自若地为每一位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任凭纷飞的战火、炮弹的爆炸声、疯狂的枪弹声、轰鸣的敌机声环绕四周,他全然不顾。战友们说这样太危险了,劝他把急救站往后挪200公尺。可他说:“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对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急救就是要急,抢救伤员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早一秒迟一秒大不一样。急救站靠前一点,伤员战友获得急救的机会就多一点,生存的希望就多一分!”就这样,他忍着伤痛,以顽强的毅力,与战友们一起与美国鬼子拼杀。直到朝鲜停战后1955年他才回国。

微信图片_20230808200345.png

  (左图:黄正平与爱人李志合影)

  在由于黄正平朝鲜战场上光荣负伤,被评为三等乙级残废军人。1955年回国后,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第209医院担任分队长,主治军医;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

  1956年,组织上安排黄正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8年学习结业后,调到沈阳军区装甲兵坦克教导团任卫生队长。1964年调沈阳军区坦克独立团任卫生所所长。

  1966年,黄正平转业到地方,在长春市卫生局担任卫生协会主任;长春市委政治部专案组副组长;市传染病医院革委会主任、院长。1983年12月退居二线,任长春市卫生局顾问调研员;1993年离休,享受副厅局级待遇。

  李志授少尉军衔,后调入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沈阳军区医院、解放军防化兵第一〇五所等单位。1963年转业,1991年离休。如今已经90高龄的她回忆往事,仍然十分感慨,她说:“我和正平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付出,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在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我们的家园,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黄正平同志戎马一生,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转业到地方后,又长期不辞劳苦辛勤工作,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荣获“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纪念奖章,2005年又荣获“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等。2011年3月5日0时10分,黄正平不幸辞世,享年82岁。

  如今,当我们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看到那副《一母送四子》的大型版画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黄正平,想起那位把自己的四个儿子都送去当新四军的老母亲,想起那些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和作出贡献的革命前辈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