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在银河悦读网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站起来的战争——70年后用世界目光审视朝鲜战争》一文,作者陈辉兄以详实的硬数据论证了标题所示,堪称对怀疑论者进行全数字化精准打击。有感之余,笔者必须从软文化角度予以补刀。


  一、美制韩战片知多少

  说到美式文化的标杆,当然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以奥斯卡为代表的美国奖项了。那么,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美国电影有多少?

  其实不算少,加上2022年最新上映的《忠诚(Devotion)》至少33部,甚至比中国拍摄的多且早,早到1951年2月2日上映《钢盔(Steel Helmet)》,甚至来不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写进剧本,同样情况且同年上映的另有4部,无需赘述。1.jpg

  1952年上映的《决不撤退(Retreat, Hell!)》才真正展现恶战,从中文译名可见一斑,不过,英文Hell加感叹号的情绪表达更为强烈,可直译为地狱或该死或见鬼!他们见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背景正是1950年11月27日开打的长津湖战役,举世皆知,此役志愿军将美国鬼子打成了鬼样子。2.jpg

  至于率先被奥斯卡颁奖的韩战片,则是1955年上映的《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其演绎了一个美军飞行员迫降战死的故事,获得第28届最佳视觉效果奖。

  说明一下,“朝鲜战争”是我们采用的称谓,志愿军参战的时段称为“抗美援朝”;美国称之“韩国战争”,简称“韩战”;朝鲜称之“祖国解放战争”;韩国称之“六二五事变”;另有“朝鲜半岛战争”、“韩朝战争”等称谓,如何选用要看以谁的视角为主,并无褒贬之意。

  时隔十五年,1970年上映的《陆军野战医院(MASH)》获得第43届最佳改编剧本奖,该片其实在借韩战暗讽正在进行中的越战,若从香港译名《风流医生俏护士》来看,更应该获得最佳闹剧奖,闹情绪也算闹。3.jpg

  此后,美制韩战片就与奥斯卡小金人无缘了。


  二、“没有胜利”不是理由

  众所周知,战争题材是好莱坞的一大板块,几乎不落美军参与的每场战争,若各举一部获得奥斯卡的影片,如下:

  南北战争的《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一战的《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二战对德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二战对日的《珍珠港(Pearl Harbor)》、越战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伊朗人质危机的《逃离德黑兰(Argo)》、索马里战争的《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伊拉克战争的《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阿富汗战争的《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甚至对阵外星人的《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4.jpg

  从拍摄与获奖的数量来看,二战、越战无疑占据前二名,韩战至少位于第三,这显然与美国史学家也承认的“被遗忘的战争”不符,更与美军上将克拉克那句“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无关,因为好莱坞并未刻意回避韩战题材。

  可是,为何韩战确实被公认为“被遗忘的战争”?难道仅是因为美军在朝鲜战场“没有胜利”?

  再可是,相比之下的越战不仅“没有胜利”,而且输得很惨尤其逃得狼狈,那幅美军直升机在美国大使馆屋顶撤离人员的照片,甚至成为全世界看清并看轻美国纸老虎的记忆点,并在四十六年后美军撤离阿富汗时被旧事重提。进而言之,最让美国人隐痛不止的应该是越战,而非韩战,因为毕竟守住作为底线的三八线,以至许多美国人及精美者认为赢了。

  那么,难道是因为二战“赢麻了”、越战“输惨了”才会产生深刻记忆,所以韩战只能屈居“被遗忘的战争”?在回答之前,必须再问一句:他们到底想要遗忘什么?5.png

  仍需回到好莱坞与奥斯卡,并要从阿富汗战争入手,具体而言是《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其上映于2012年,相对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可谓远早于2021年美军狼狈撤离阿富汗,也就不涉及尴尬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而言之,该片对美国人治愈“9·11”剧痛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以及对美军特种作战的无所不能有着众所周知的渲染作用,可是仅获得一个最佳音效剪辑奖,严谨来说是拿到一半,因为《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拿走另一半。

  再从奥斯卡惯例公布的奖项排序来看,《猎杀本·拉登》所获“最佳音效剪辑奖”,一直排在《陆军野战医院》所获“最佳改编剧本奖”、《独孤里桥之役》所获“最佳视觉效果奖”之后,也就是说,对于美国人心理建设何等重要的“猎杀本·拉登”,反而不如韩战题材了。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就需从越战入手了,众所周知,美国人认为越战输在政治而非军事,具体而言是政治领域的国内反战呼声;同样众所周知,文化人——原著、剧本、改编、导演——对政治的挖掘兴趣堪称首要天性与本能,何况军事的打打杀杀在荷尔蒙消散后,总归会生出审美疲劳与创作天花板,政治则能衍生几乎取之不竭的题材,尤其是二战,直接奠定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美国人作为胜利者无论怎样自吹或自黑,均能基于文化自信任性指点江山;至于越战,民间反战实际影响到美国政治格局,但两派呈此消彼长态势,让好莱坞不论反战还是反反战均无政治风险,就算是自黑,反而可以任意占据道德高地。

  进一步看伊拉克战争,抛开“入侵”与“解放”的口舌之争,只说美军于2011年撤离(留有少量部队)至今,伊拉克虽不时有“负面”新闻传出,但毕竟维持着美国扶植的政治体系,经济GDP也是呈波浪上升态势,这也会给好莱坞提供自吹或自黑的文化自信。6.jpg

  再看阿富汗战争就有大不同,举世皆知美国人耗时20年,在干尽破坏之能事后狼狈撤出。

  只说在撤出之前,国际上的质疑与反对声就已此起彼伏,尤其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令美国的道义失分幅度远超越战,这势必会反映到文化领域包括其他电影评奖名单上,以至诸多国家、机构或人士拍摄的相关反美电影、纪录片、动画片频频获奖,对此,奥斯卡的反应则是仅颁给《猎杀本·拉登》半个最佳音效剪辑奖,相比而言,伊拉克战争的《拆弹部队》摘得6项大奖,即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音响效果、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另有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显然,奥斯卡评委们的心理素质再好,也不敢公然有违世间呼声、道德底线与文化主流,尤其还有其他机构回顾评选的最具影响力电影名单,也就是经过时间与观众检验的经典电影,这势必会约束奥斯卡评委、好莱坞从业者的行为,当然是相对而言。


  三、志愿军碾压的不仅是美军

  在全面概览、纵向探源、横向比对之后,必然要聚焦于朝鲜战争题材了。

  1954年,美国上映一部《战俘(Prisoner of War)》,这很正常,因为“战争”是好莱坞的一大板块,“战俘”则是战争题材的一大板块,包括德军开设的《胜利大逃亡(Victory)》、日军开设的《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越军开设的《重见天日(Rescue Dawn)》等。7.jpg

  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会开设战俘营,毕竟美国兵不是无所不能的兰博,被抓获是不可避免,主动投降也合情合理,但问题是该片居然仍按套路设计剧情,让一名美军上尉主动请缨混入战俘营,以获取志愿军虐俘的证据……这就离大谱了,因为举世皆知志愿军一直超额执行《日内瓦公约》,甚至有21名战俘主动定居中国,此后去留不受任何限制。另据志愿军老兵回忆,在任务紧急不宜押解时,甚至会将战俘就地释放。

  再者,志愿军的主要任务是作战,不直接涉及建政与镇反,军粮则是从国内调运,并依照爱民传统帮扶当地百姓,由此在“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基础上加了一个“更”字,也就无异于竖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在不能正面突破的情况下,好莱坞居然迂回到战后,即在1962年拍摄的《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中,脑补出一名美军战俘被洗脑,奉命返回美国刺杀总统候选人。不过,片名的“满洲”虽指向中国战俘营,但加入处于主导地位的“苏联政委”,主角战俘的母亲则是苏联间谍,由此来看,这应是一部美苏较量的冷战片,而非中美对阵的韩战片。

  不可思议的是在该片公映前夕,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真的遇刺身亡了,不得不推迟与广大观众见面。更不可思议的是在2004年,该片居然被翻拍成《谍网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但将故事发生地搬到伊拉克,可见好莱坞对臆想的执着一面。

  同在1962年拍摄的《猎战(War Hunt)》则表现出另一面,虽不会主动描绘志愿军的正面形象,但在片尾宣布停战的镜头中,出现志愿军阵地展示的英文标语——PEACE(和平)。8.jpg

  是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是为了和平而来,并通过战场内外的表现赢得认可与尊重,此后好莱坞拍摄的所有韩战片,明显在刻意“遗忘”志愿军的存在,按照时间顺序如下:

  1970年上映《陆军野战医院(MASH)》,前文曾讲是在借韩战暗讽越战,为了模糊背景以便指向更明确,甚至没有任何战场镜头,反而荣获第4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1977年上映《麦克阿瑟传(MacArthur)》,从片名能看出韩战只是其中一个片段,更应归类宏观叙事的人物传记片,而非体现战场较量的韩战片;

  1981年上映《仁川(Inchon)》,同样从片名能看出与志愿军无关,而是聚焦于美军最辉煌的时段,必然会自吹过头,尤其举世皆知此后入朝的志愿军如何迎头痛击,结果该片荣获第三届美国金酸莓奖5项大奖,即最差影片、最差导演、最差男主角、最差剧本、最差主题曲。

  2022年上映《忠诚(Devotion)》又名《决战38度线》,虽然明确指向韩战,但明显是想跟风“中国威胁论”,却实在无法从志愿军的现实形象演绎开挂,又不想让志愿军表现得太正面,只得借题主讲了一个政治正确的“黑命贵”故事。

  至此结尾只有一句话,也就是结论只有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在战场上打掉美军的傲慢,更在战场外碾压美国的文化自信,导致的现实结果便是“被遗忘的战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