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我们四家人,是相处四十多年的老战友了。相约一起去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古镇游览乌江画廊风景,然后,再去桃花源旅游,这是我们四家人商量多年想去的旅游景点。

       旅游车上。导游员,是一位土家族姑娘。土家族,是我们国家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东北人,对土家族知识的了解甚少,还真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的土家族人。她是一位很敬业的导游员,介绍沿途景观,时而拿着车载麦克风用挺标准的普通话唱首歌调节一下气氛,她用闽南话给我们唱了一首很好听还给力的福建省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赢得了游客鼓励的掌声,她拿出小食品给游客们分享。在她的介绍中,我知道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是重庆市很出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在这里生活期间写了《桃花源记》。

       晚上,9点多钟。我们到达了小雨中的酉阳县城。冒着雨,出车门,走两步,伸伸胳膊、撑撑懒腰。环视一下酉阳县城区内的夜景,镶嵌在建筑物上的霓虹灯照亮了夜空,看见街道上的行人,打着雨伞,穿羽绒服。我们从车内带着的那一丝丝温暖气息立马就随风飘没了,低头看看手机上天气预报显示的气温,是4℃。

       天空,还下着雨,气温骤降。我们来酉阳县旅游都穿着短袖衣服。一行人在导游的引导下,乘座着旅游观光车前往桃花源民俗入住。此刻,风雨侵衣,身体感到不太适应了,确实有很冷的感觉,身子还情不自禁地打了几个冷颤。

       风雨中,观光车行驶在桃花源民俗一条街道上。路灯下,沿街房檐下的红灯笼随风摇曳,悬挂的条幅招牌上下飘摇。饭店大门已关,打烊了。车行驶到一家临街的旅店停车,导游员告诉我们可以下车了,导游员和我们约定了明天去旅游的时间就返回了。

      我们陆续下车,拎着行李也顾不上仔细看看我们夜宿桃花源民俗周边的情况。进门登记入住,我们在与店主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是一家土家族的民俗旅店,店主人知道了我们是老战友相约旅游的身份后,递上房卡,我们接过房卡,对号入住。客房内宽敞,墙壁洁白,设施齐全,被褥整洁,是一个很舒适的民俗标间客房。

       放下行李箱。首先,我们要解决御寒的问题,打开箱子找出长袖衣服多穿几件。再就是要去地方吃晚饭的问题。我们一行人,在旅店附近还真找到一家正要打烊的饭店,进门,看见一位身穿白衣、黑裤子,双手正要过头摘下围裙的女服务员,她看到饭厅来客人了,顺手就把围裙又穿上了,迎上前来用普通话问道:“你们有几位?”,我告诉她了,她走到吧台,向一位30多岁年轻女人说:“大姐,来了9位客人”。这时,在吧台后面,正在辅导一位10岁左右小男孩作业的女店主抬头看看我们,就让服务员给我们倒水沏茶迎客入座,然后,服务员递上菜单,让我们点菜。

       我们这会儿还是感到身体挺冷的,想点个驱寒的汤菜。女店主很善解人意地推荐一道菜,炖土鸡(乌鸡)汤。这道菜好啊!正合口味,我们又点几道菜后就围着餐桌分别入座喝热水等着上菜吃饭。

       随着服务员“慢回身”的一声清脆提示声音,门口入座的两位,随着声音,上身立刻停止不动了。服务员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土鸡汤平平稳稳地摆放在餐桌中间,服务员退去后,我们分别拿起勺子盛汤,品尝土家人熬制的土鸡汤。有人感到汤太烫,就对着勺子里的汤,轻轻地吹几口气再喝,这汤味,美极了!菜肴也陆续上桌。

       我们被鲜美的鸡汤味所吸引,几勺操作下来,汤盆,见盆底了。为了驱寒有人提议让汤里多放点姜丝。服务员端回汤盆,回锅加工,不一会上来一盆的土鸡汤,几勺下去,汤里多加的姜丝不太辣了,口感好,又捞没了。招呼服务员再来一碗姜丝,不大一会,只见刚刚还在吧台后面做作业的小朋友端着一大碗姜丝静静地站在餐桌边,靠门的战友回头、伸手接过这碗姜丝对着小朋友连声道谢!有点担心小朋友来回走,可别绊倒了。看来,这时的后厨有点忙不过来了,小朋友都“参战”了,让我们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小朋友微笑着没吱声,只是侧过脸看着墙上贴着一块长方形不大的红底白字牌匾不动,顿时,我们从小朋友的眼神中感觉到小朋友“有情况”在提示我们,就顺着小朋友的目光看到牌匾上醒目写着“拥军美食街”的字样,顿时,一股暖流感动全身,这么小的小朋友在家长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下,懂得善待军人和退役军人的道理。“不简单,不简单”啊!以小见大,桃花源景区拥军落到了实处。

       也许是我们体内的寒气还没有驱出,小朋友陆续为我们端来了5次大碗姜丝,服务员也为我们添了好几次鸡汤。我们看着见底的汤盆,感到了身体热了还有点微微要出汗的感觉。

       饭后,买单。我们一再向女店主道谢!毕竟是过了饭时,再生火做饭是很麻烦的事。况且,还影响小朋友明天上学的休息时间。如果不是她们一家人热情似火地接纳我们就餐,那我们这顿晚饭还真就有可能吃不上了。再赶上这挺冷的天气,也担心出门在外,万一有人不幸感冒发烧,那可就麻烦了。

       女店主在后厨帮着忙乎完后,脸庞显得有点泛红。她一手扶着小朋友的肩膀,一手撩起散落在额前的头发划向耳后,微笑地说:“不用客气,我们美食街的饭店,只要有开业的,都会让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吃上口热饭的。你们是退役军人,我们这条街是拥军美食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与女店主一家人都互不相识,她让小朋友和员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能吃上一顿民俗特色的佳肴,亲身体验到了桃花源善良的老百姓用“人和”之道待客。

      在回旅店的途中,我想起了福建省漳州市的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爱国学者、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文中的一段描写。“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作者表达了做人的理念,强调了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我们就餐时,小朋友做完作业,完全可以去休息或玩耍,但他看到了母亲和服务员阿姨还在为客人忙碌着的情况下,能主动去帮助母亲为客人来回端了好几碗姜丝,可以看出来,他的家教中传承着桃花源勤劳善良纯朴的民风。此时此地,小朋友端着着姜丝碗给客人的举止或许诠释了许地山《落花生》里的这段话。

       在室内空调的作用下,一夜的睡眠缓解了我们白天舟车劳顿的疲劳。醒来,推门而出就是临街道路。开门后,走两步,就站在呈下坡路的街道上了。

       今天,上午。我们一行人就要去陶渊明诗中的“世外桃源”的桃花源走走看看了。我望着窗外,冷风中,夹杂着的毛毛细雨。就这冷飕飕的天气,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漫步在风雨中的街道上,看到桃花源景区的民俗客房,有苗族,土家族特点的。板房结构的楼房,屋檐下,各式各样的招牌随风飘摇。我看到街面两边木阁楼之间的坡道上,缓缓走来一个人。原来,是长春老战友刘春的爱人张冬梅,她头戴着浅色布凉帽,身披着一条蓝底白花红花相映图案的披肩。

       她看见我打招呼说道:“早上好!”,随手递给我一条和她身披花纹一样的蓝色披肩说道:“这个披肩,很有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是给嫂子买的”。我接过披肩,道谢。她转身来到从上海来的老战友何宝根、周慧慧夫妇门前时,正好他们夫妇开门走出房门,张冬梅递给周慧慧一条披肩说:“嫂子,给你”。这时,从北京来的战友何圣明、李晓珍夫妇带来的学龄前孙女,漂亮的小百合,她听到有人说话声,就来到了周慧慧跟前,有礼貌地用特有的童声亲切地打招呼:“姥姥”。原来,小百合的姥姥是无锡市人。在这几天的旅游中,小百合对周慧慧语音的认知,是听周慧慧说的上海话声音特像她姥姥的声音。周慧慧也很喜欢小百合。小百合一声一声的喊着“姥姥”,显得她们之间是那么和谐亲切。

       原来,张冬梅早起,感觉到这儿的天气还是挺冷的(零上4℃)就和刘春商量一下后,就自己去了景区商店掂量着买件御寒物品送给各位嫂子们。

       早晨,景区的商店大部分还没开门。她沿街找到了开门的商店选择了具有当地有民族特色的大披肩冒着雨回来了。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张冬梅早起买披肩为嫂子们御寒,抵风寒防感冒,一件小事见真情。披肩,体现了军嫂张冬梅用心惦记和关心着各位嫂子冷暖的一片爱心。嫂子们接过披肩后,喜形于色,撑开看着披肩上美丽的图案,内心感动的连声道谢!

       吃过早餐,我们一行人在导游员的引导下,进入了桃花源景区游玩。雨,还在下。我们一行人顺着山坡一路观光。景区天然的景色宜人,桃树上的桃花已凋谢,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悬挂在枝叶间的绿色小桃子;山洞,水溪,小瀑布,仿古的染布坊,仿古的火塘边,围坐着身穿仿古服饰的中老年人微笑着迎接游客一起来分享炭火燃烧的温度,火塘中的火苗,时隐时现向上漂浮着袅袅的烟火;安静肃穆的仿古私塾课堂内:有排列整齐的低矮课桌,椅垫……。

        老战友相约同行,夜宿桃花源中发生的故事。在旅途中,导游员爱岗敬业随时想为游客做点什么的服务态度;饭店一家人,在景区大部分饭店都已打烊的情况下,热情地为还没吃晚饭的游客,去做饭做菜,而且服务周到;白墙上面那块红色醒目“拥军美食街”的宣传牌匾,彰显出桃花源景区拥军的气息;难忘的是饭店女主人家的小朋友双手端着碗姜丝送到餐桌边时,显现出少年自然微笑的表情;在风雨中,军嫂张冬梅,担心嫂子们身体着凉,特意起早去买披肩送嫂子们御寒,奉献爱心的情景,历历在目。

        生活中,老战友们之间遇有情况时都会互相帮助,在思想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无缝衔接中延续了浓浓的战友之情。在平凡的人生旅途中,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