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方是最佳状态。

       中国人提倡“中庸”,又一再告诫人们:万事“过犹不及”。

       所以很多清醒者都在“戒满”,因为满之后,接着的就是“衰”,花开到极致便是衰败,酒饮到烂醉就是出丑;月圆之后就是亏,日到中天便是落……

       其实,吃饭也是一样,想要感到饭菜的香甜,保持三分饥饿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历经过饥饿的人,才会真正理解饭的香,以及等待盼望吃饭时的那种精神渴望。所以,有过饥饿经历的人,他们最幸福最难忘最丰满的回忆,恰恰是那个时候;他们精神最饱满、身体最有活力的,也是那个时候。因为吃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反而吃什么都香。

       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大多衣食无忧,要吃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反而让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择。也让大家普遍感觉到什么都不香了。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东西,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问自己:到底吃什么呀?

       由于吃得太饱,吃的太容易,各种在饥饿年代很少有的病纷纷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冠心病,脑梗,偏瘫越来越低龄化。这似乎成了物质丰盈年代的一个二律背反;人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就是为了衣食无忧,能够吃饱。而真正能够吃饱之后,却又出现了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当然是社会治理的进步;但是,各种健康问题的大量出现,却明显是个体自律的缺失和丧失。

       人说到底还是动物,虽说人有理性,但很多时候,人还是遵从动物性的本能,即吃饱了就不想动,如果能吃饱,那就绝不让自己的肚子空着,哪怕吃饱了,躺卧在那里几天不动弹。好在动物的储存食物,总是有限,而它们的饥饿,却是常态。长期的饥饿感,让它们的身体对于获取食物处于一种高度的警觉状态,也让它们处于一种爆发力最强,最有活力也最健康的状态。而那些总是吃得最饱衣食无忧的动物,在大自然的淘汰赛中,一定是最先被淘汰掉的。

       所以,很多人在能吃饱之后,会毫不限制自己的口腹之欲,顿顿吃到十分饱,顿顿无肉不欢,无鸡鸭鱼不畅,吃饱了却又懒得运动,于是身体发胖,于是三高降临,于是年纪轻轻却成了一个病人。

       饭吃七分饱,留三分饥,才会一直感受到吃饭的香甜;过那么几天,让自己人为感受一次真正的饥饿,身体可能反而更健康;看着琳琅满目的丰富的食品,却能控制自己的口服欲望,并且形成锻炼的习惯,会比一般人可能更健康。

       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健康,而且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吃饱了撑得慌,他们总要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以消耗掉那些多余的能量。要让一个人的身体充满活力,饭不能吃得太饱;要让一个社会充满活力,似乎也是一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