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


【引子】

第一次知道“张爱兰”这个名字,是在两年多前的银河悦读中文网。这个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的文学艺术原创作品网,是我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共同创办的。被中国妇女报记者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被文友们视为“精神家园”。

网站有一支近30人的兼职编辑队伍,负责编发来自全国各地文友(包括海外华人)的原创作品。作为网站站长,我平素很少“插手”编辑的活儿。可至今想不出,2020年10月的那天,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我“鬼使神差”进入编辑后台,打开了署名许言的作者洋洋洒洒2万多字的纪实文学作品,标题很高大上:《志愿军的好女儿 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者——张爱兰创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15年纪实》。文章酷似先进事迹报告,女主人公张爱兰以一己之力积十余年所行善举,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其创业经历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狠狠打动了我。

留言区里,我难抑激情地写道:“读了张爱兰的事迹,感动之余更是钦佩有加!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后代,一名下岗女工,凭借个人的努力,从2008年10月至今15年时间,集中精力做了五件事:一是创办了中国首个老战士之家,二是了却了几千位老战士相聚的愿望,三是帮老战士圆了赴朝扫墓的梦想,四是开展了百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五是建成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家国情怀和爱心善举啊!期待有一天,能在郑州专访张爱兰,把我们网站《致敬最可爱的人》一书赠予她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助力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播和弘扬!”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究其原因,还是有“心理障碍”吧。对诸多荣誉加持的先进典型,我不敢断定,她是否有时间有兴趣接待我这种纯粹慕名而去的拜访者?我也不敢确信,被各类主流媒体轮番挖掘报道的佼佼者,能否让我的非官方采1.jpg访有别样的收获?好在,就在这段时间,许言先生一跃成为银河悦读网的知名文友,他的文章屡次被推荐。不久前得知,他竟是张爱兰的夫君!老天送我一个“近水楼台”。

“临门一脚”是在今年6月。此时,银河悦读网承办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打响第一枪”的恰恰是许言的征稿《让历史文物不再冰冷——记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文中配有我熟悉的罗援将军接见张爱兰的照片。

右图:张爱兰与罗援将军

“首长,我想步您后尘,去郑州老战士之家学习参观,请指示。”带着一丝俏皮,我给罗将军微信留言。“向老志愿军和张爱兰问候。”罗将军秒回。

万事俱备东风至。我拨通了许言的手机,恳切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希望专访张爱兰和她的老战士之家及“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来吧,欢迎!”许言痛快地回复。

6月26日,从北京登上开往郑州动车的那一刻,一把岁数的我竟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我同行的是网站编辑初见,一个兰心蕙质的女文友,她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我拍摄采访视频。三个小时后,顶着炽烈的阳光,我俩走出火车站。一眼看到接站人群里向我们招手示意的许言和张爱兰两口子(曾见过他们的照片),我也挥了挥手,迎了上去。

穿着玫红色防晒衣,面如满月,烫着干练的短发,笑容可掬的爱兰快步走到我面前,我们相拥在一起,互致问候,一见如故。有着新闻头脑的许言不失时机地说,还有一个月就是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了,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大家一起合个影吧。

微信图片_20230721113628_副本.jpg爱兰客气地把我推到中间,悄声告诉我,她也是刚从山西太原慰问老战士回来,正好在车站与我们会合。其实,我已得到许言“密报”,她并非“刚到”。40度的高温下,她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感动的热流。

左图(左起):张爱兰、独上月楼、初见、许言

看得出,许言和爱兰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模范夫妻。爱兰端庄干练,快人快语;许言内敛沉稳,不苟言笑。爱兰敢想敢干,像个随时就会发起冲锋的总指挥官,而许言则像是她的“参谋长”,也是她最牢靠的大后方。从许言多篇介绍爱兰的文章里,我能体悟到,他们也是事业上的最佳拍档。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还是爱兰本人,她是社会名人,光环笼罩,端点架子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恰恰相反,她非但一点不摆谱,更像一个活泼可爱的邻家小妹(也是,她比我小一轮)。在我面前,她无拘无束,不遮不掩,几乎就是竹筒倒豆子。一时间,竟让我无法把她跟那个经常在讲台上作报告的巾帼模范划等号。

坐上车,我第一时间向她转达了罗将军的问候。“谢谢罗将军!他都来郑州看我三回了,他每次都鼓励我要坚持下去......”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爱兰没有回头看我,声音里有了哽咽。接下来,她便打开了话匣子,一发不可收。只要我的一句提问出口,就像下达了“开闸令”,她的话便如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把我的采访提纲“冲”得七零八落......好在车程长,够聊。

晚上一起吃饭,依然是她唱主角,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就像目不暇接的“洛阳水席”。可惜没带上录音笔,好多精彩的故事都没记下来。平日里挺能侃的我,哑火了。

爱兰虽然话密,但不做作,也不碎碎念,实打实,接地气,一句话落地,能砸出个坑来,一听就是从心底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真心话。我所担心的“报告腔”“唱高调”连点影子都找不到。相反,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短处和难处。不经意间,还会冒出几句地道的河南腔,更显亲切随和,一下把我带进儿时看过很多遍的豫剧《朝阳沟》......

有一次,我忍不住打断她的话,不客气地冲着许言说,爱兰讲得多好啊,生动,活泼、朴实,有趣,故事性强,比你文章里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爱兰可爱多了.......爱兰用一阵爽朗的笑声“制止”了我的指责。她说,我只是个初中生,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讲大道理,每次想脱稿讲自己的话,都被许言说成“高度不够”......这回轮到我嘎嘎大笑起来。

张爱兰的故事灿若繁星,细说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请允许我挑选最硬核的三件大事与大家分享:

 

为完成父亲的嘱托,她给5000多名志愿军老战士安了一个“家”

张爱兰今年58岁,原是郑州市中牟县外贸工厂的一名普通女工。2000年,工厂倒闭下岗。她东挪西借开了一家超市,凭着脑子灵光,勤俭,善沟通,生意做得挺红火。

小时候,她常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父亲张增德给她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每每讲到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父亲就忍不住落泪。“没有国就没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是父亲常常叮嘱她的话。从那时起,强烈的家国情怀就深植爱兰稚嫩的心田。

图片2_副本.png2008年的一天,83岁的老父亲含着泪不停念叨:“陈春元,你还好吗?你是死是活啊?你过得咋样啊?”陈春元,父亲多年来总挂在嘴边的名字,张爱兰早已耳熟能详。“陈叔叔是父亲的战友,他们一同打下过美军的战机,父亲总是惦记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和他见上一面。”爱兰说道。

抗美援朝战场上,父亲张增德与战友陈春元在战火硝烟中约定:不管谁牺牲了,活着回国的那个都要为两家的老人尽孝。幸运的是,他们都从战场上平安归来。张增德转业回了河南,陈春元转业回了湖北,从此失去联系。

看着年迈的父亲一天比一天苍老,希望与战友见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张爱兰也寝食难安。她决定替父亲找到陈春元。可是,谈何容易?只知道陈春元这个名字,只有一张父亲和陈叔叔在战场上的合影,只依稀听父亲说过陈叔叔是湖北人,从湖北参军……人海茫茫,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辗转,张爱兰终于在2008年秋天找到陈春元远在武汉的家。不幸的是,老人早已过世。得知消息后,张增德难过得好几天茶饭不思。

张爱兰心疼父亲,更理解父亲与战友之间的情感,那是历经血与火的考验锻造而成的生死情谊。于是,她萌发了一个想法,作为志愿军老战士的后代,能不能为父亲这样的志愿军老兵建一个“老战士之家”,为他们搭建一个沟通、交流、联络的平台?丈夫许言是退役军人,他最了解妻子,也最懂妻子的心。二人一合计,卖掉了超市,在郑州某小区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办起国内首个“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

他们加班加点1686506133955.jpeg制作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相关内容展板,把爱兰父亲从战场上带回来的一些物品摆在室内,精心营造出老战士们喜欢的氛围。他们还购置了桌椅板凳、床被以及必要的家具、日用品,开始免费接待来“探家”的志愿军老战士。

一对平凡夫妻不同寻常的决定和行动,必将书写一段非凡的传奇故事。2009年1月14日,河南省军区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老战士共同前来为老战士之家揭牌。许多志愿军老战士听说后,纷纷把自己精心收藏几十年的战地用品捐了出来。

左图:张爱兰为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揭牌

老战士们欢聚时刻的热烈、激动和欢乐的场景,更坚定了爱兰要把老战士之家坚持办下去的决心。于是,她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个人联系电话,郑重承诺:凡是来郑州办事、开会、聚会甚至专程游玩的志愿军老战士,凭有效证件前来就餐、住宿一律免费......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的志愿军老战士络绎不绝走进这个共同的家。

欢聚在老战士之家,喝着热乎乎的茶,品尝着热腾腾的饭菜,共同回忆分享参战故事,共同追思怀念牺牲的战友,朗朗的笑声和伤心的泪水,重新点燃了老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爱兰欣慰地看到,老战士之家已成为老战士、烈士遗属和后代们寄托情感的所在。许多老战士、烈士遗属紧紧握住爱兰的手,一声声唤她“好闺女”!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艰难的。由于老战士之家属于民间性质,没有拿过政府一分补贴,一切开销用度几乎都是由张爱兰个人承担。有人开始说风凉话,“张爱兰是不是傻啊!社会上有捡东西的,有捡钱的,没听说有捡爹的?”还有人说:“张爱兰一分钱没赚到,还不停倒贴,要么为了出名,要么为了当官发财。”面对这些质疑和偏见,爱兰心里委屈啊!“我只是想帮父亲了一桩心愿”。“我一个初中学历的下岗女工,能当啥官啊?发财?我这些年已经贴了几百万。白天还要打工赚钱......”“吃苦受累俺不怕,怕的是被人误解,这滋味不好受”,她噙着泪水对我说。战士之家2_副本.jpg

老将军王定烈亲自联系张爱兰,希望将他的名字写入老战士之家名册,他拉着张爱兰的手说,“你可要坚持下去啊,天地之间有杆秤。盖房子还是得要地基。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地基啊。”毛岸英夫人刘思齐、原志愿军司令员邓华夫人李玉芝,军旅作家《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夫人刘秋华,也都鼓励张爱兰“要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人、这些事,给了张爱兰坚持下去的动力。

15年来,张爱兰自费300多万元,免费接待全国各地老战士5000人次(相当于一个加强团),到全国各地救助、慰问贫困和生病住院老战士1000多人次,为60多名老战士找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生死与共日思夜想的战友......

望着一个个胸前挂满奖章和纪念章的志愿军老战士,爱兰深情地说:“让幸存的老战士在有生之年少一分遗憾,多一分荣耀;少一份孤独,多一份幸福,是我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为实现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遗属的愿望,她组织了11次赴朝扫墓之旅

随着老战士之家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志愿军老战士陆续走进张爱兰搭建的“家”。一个共同的心愿开始在大家的心头萌发:“趁着还能走得动,我们要去朝鲜祭拜当年牺牲的战友。”去朝鲜?出国?爱兰一下懵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希望你能实现我们的愿望,我们代表牺牲的战友给你行军礼。”几位八十多的老人恭恭敬敬站在张爱兰面前,给她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那一刻,爱兰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硬着头皮,她对大家说,我试试!

自此,张爱兰开始四处打听,到处托人,却屡屡吃闭门羹。“你可以去朝鲜大使馆呀”,一位记者的话点醒了无助的张爱兰。“那时傻,别人给我推荐了一个人,说那个人有朝鲜大使馆的门路,不过需要打理费……前前后后,我去了北京八九趟。”第七趟去北京,张爱兰身上的钱只够住一个阴冷潮湿的地下室小旅店。“花了半年多时间,出租车绕路啊、碰到黑车啊、被套冤枉钱啊……都遇到了。”每一趟,她都是抱着希望去,带着失望归。8c1001e93901213f0862b2fc50e736d12f2e95b9.jpg

后来,那个联系人还算“良心未泯”,直接把张爱兰拉到朝鲜驻中国大使馆门口,说,剩下的只能靠你自己了。都说无知者无畏,其实,无私者最无畏。怀揣着志愿军老战士们的热望,爱兰闷头就往大使馆里走。门口森严的守卫立即举手拦住她,无论如何解释,绝不放行。

爱兰一屁股坐在大使馆门前的花坛上,忍不住掩面痛哭,“几万块钱全被骗光了,啥事也没做成,丢人啊......”几经奔波劳累,彼时的爱兰已是蓬头垢面,灰头土脸。“我是个注重形象的人,我想着,咋也不能给自己的国家丢脸,”于是,她用花坛中喷泉的水抹了两把脸,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辆车向大门驶来,爱兰说“我就学了戏文里唱的——拦御驾。”居然,爱兰成功了!就这样,她见到了朝鲜大使馆相关负责人,听了爱兰的讲述,他也被深深打动了。他对爱兰说,“要去朝鲜的话,需要发官方文件,我们邀请你们过去,但费用需要自理。”张爱兰担心被拒绝,急忙说,“这是个人意愿,与国家无关。只要让我们扫墓,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乍一听,这一段很“戏词”,但的确是真的!

就这样,张爱兰奇迹般地敲开了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大门,也敲开了志愿军老战士赴朝扫墓的圆梦之门。一次、两次、三次......第九次赴朝扫墓,张爱兰向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建议,“希望大使能够让中国所有的旅游团也能走进烈士墓地,哪怕是短暂的几分钟,让这些异国他乡的英灵感受到祖国没有忘了他们,人民更没有忘了他们,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李进军鼓励张爱兰,”你要好好建好这个家。国家应该感谢你。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朝两国的桥梁。”那时的爱兰,俨然有了“女外交官”的范儿。640 (1)_副本.jpg

在爱兰连续组织的十一次赴朝扫墓访问活动中,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2014年9月29日,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前夕,张爱兰组织的第八批老战士赴朝扫墓访问团抵达朝鲜。翌日,也就是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张爱兰接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邀请她带团参加在中朝友谊塔举行的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公祭活动结束后,张爱兰率团直奔桧苍郡烈士陵园,祭拜毛岸英等烈士。

烈士墓前,老战士和烈士后代们长跪不起,声声唤着牺牲的战友和亲人的名字......此情此景,令天地动容,山河落泪。

几天后,恰是10月1日国庆节,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特别在使馆会见了爱兰率领的赴朝扫墓团。他们中,有首批入朝志愿军战士,有参加过著名战役的幸存者,有支援过朝鲜战后建设的志愿军,也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后人......能在有生之年赴朝祭拜牺牲的战友,能为牺牲在朝鲜的亲人扫墓,大家都深感欣慰。

刘大使详细了解了老战士的个人经历,详细询问和了解了他们所在部队和战斗过程,以及复员后的工作生活情况等,然后,他诚挚地对大家说,你们和你们的亲人用青春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安全与尊严,建树了不朽的功勋。要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传承中国精神,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是祖国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保重身体,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和激励更多的后人......对此,人民网、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官网等都作了详细报道。

“您可真了不起!”我由衷地夸道。“唉,还是留下了遗憾!”爱兰叹了口气对我说:“国庆节当日,刘大使告诉我,等我们完成白天的活动,晚上他要在大使馆专门设三桌‘国宴’招待我们,既是接风洗尘,又是为我们第二天回国饯行。全团人兴奋得不行不行的!”可是,就在他们专程到武圣山上甘岭祭奠烈士并结束了对黄继光学校友好访问的返回途中,驾驶员却迷了路,在山里兜兜转转绕了很长时间,回到平壤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望着爱兰一脸的遗憾,我很想说,一位普通女子率领的一支民间出国团,能得到大使馆大使的接见,本身就是一种传奇,还能享有如此高规格的外交礼遇,全国有几人可以比肩?但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知道,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子。

还有一次1690029908529678_副本.jpg是201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的大喜日子,爱兰率领郑州老战士之家第10批赴朝扫墓访问团的专车,一大早便行驶在平壤的街头。

车窗外,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让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细心人观察发现,这是老战士之家区别于任何一个中国赴朝旅行团的特殊“待遇”。

当天上午10点,扫墓团就要乘坐平壤至北京的国际列车返回祖国。在这之前,扫墓团还有一项特殊任务要完成,就是到朝鲜祖国解放胜利纪念馆与朝鲜人民军女将军田九江进行短暂交流,共叙中朝两军60多年前的结下的生死情谊。

上午8点30分,朝鲜女将军田久江已经迎候在纪念馆广场。见到老战士之家赴朝扫墓访问团的那一刻,她热情迎上前,与大家一一握手拥抱,互致问候。当她知道朱彩云是当年志愿军的战地护士,再次与她紧紧抱在一起。田九江将军说,自己也曾经为受重伤的志愿军战士输过血。

田九江将军告诉大家,她做梦都想和老志愿军将士会面,共同回忆当年一起战胜美帝国主义的经历,共叙朝中两军的友谊。她说,朝鲜人民和军队永远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支援朝鲜人民自由解放的伟大斗争!

当张爱兰向将军介绍到新四军老战士晓阳的时候,田将军再次与她热情相拥。今年91岁的田九江比晓阳大一岁,两位“90后”革命老人共同回忆起过去的战争岁月,感慨万千。她们共同表示,要为巩固中朝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多做贡献,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640_副本.jpg

张爱兰代表扫墓团全体成员向田九江将军赠送了中国河南的特产大枣片,张爱兰说,这个枣片的名字叫“真的常想你”,她代表了我们全体扫墓团成员的心声,请将军收下!

老将军接过这珍贵的礼品激动地说,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感谢志愿军的好女儿!

......

想到一路走来的艰辛,爱兰眼里泛起泪花,“困难时就想到父亲,他83岁的时候还对我说,‘只要国家有风吹草动,我依然会端起机枪上战场’!”强父无弱女。

张爱兰的传奇经历也让我信了这句话:“理想主义者,终将被这个世界偏爱。”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她创办了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

谈起筹建博物馆,爱兰说,还是要感谢自己的父亲。

战后的几十年里,父亲的枕头下,一直珍藏着被他视为“宝贝”的抗美援朝旧物。那是他和战友陈春元一起打掉的美军战机上的一块降落伞布,里面包裹着发黄的旧照片、通讯录及军功章。父亲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图片1_副本.png

在父亲身体日渐衰弱的时候,他把视如生命珍藏了几十年的战争纪念物托付给了爱兰,让她把这些东西保存好,希望未来的年轻人都能记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父亲颤抖的双手、凝重的眼神、坚毅的神情......成为爱兰心中一个永远的结,也成为她下决心筹建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的最大动力。她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唤回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难忘记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正义战争历史,让一代代年轻人都能接过抗美援朝精神的接力棒,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爱兰告诉我,15年来,她寻访了近万名志愿军老战士。“从他们身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老战士在战争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他们赠予给我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物和战友生前托付给他们的烈士遗物,更多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沉睡了几十年的战争历史:这里有从战场上带下来的2020.10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宣讲团_副本.jpg带血的弹片,有已经弯曲了的铜质冲锋号,有发黄的子弹带,有东北部队战士入朝时穿的大头棉皮鞋、毡绒帽,有从南方部队入朝时穿的单薄军衣、单薄的军被装,还有被子弹打穿的糖果袋,带有血迹的炒面袋,发黄的白色毛巾,掉了瓷的已经漏水的茶缸,还有飞行员练习飞行的模型机,发黄的家书,也有中国人民慰问团送给志愿军战士的慰问信,还有自己千里迢迢从上海高价购买的当年刊登着抗美援朝战争消息的《解放日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承载着抗美援朝战争的风云,是对参战志愿军英烈的深情纪念和告慰。

爱兰告诉我,最让她难忘的是2017年8月建军90周年期间,她带领老战士之家宣讲团来到许昌杨根思部队。她亲眼看到,被杨根思叫响的“三个不相信”(“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已成为英烈生前所在部队——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官兵的精2018年7月28日老战士 之家到杨根思部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_副本.jpg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军人刻苦练兵,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70年过去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誓言依旧响彻云霄。爱兰说,就在那一刻,她强烈感受到传承英雄精神的意义所在,“不忘英烈,是为了传承伟大的精神;不忘历史,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左图:2018年7月28日老战士 之家到杨根思部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

2020年1月,自觉背负起“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英雄立传”的使命,由爱兰担任馆长的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在黄河北岸的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正式开馆,这是张爱兰创造的又一个传奇。

口述历史博物馆布展面积600平方米,有四个展厅,30000余幅照片、1000余件烈士遗物、战争纪念物、抗美援朝回忆录以及大量视、音频,100多幅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抗美援朝老战士红色手印,500多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主题书画作品,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了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了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综观布张爱兰和老战士到北京接毛岸英_副本.jpg展内容,由《高瞻远瞩 英明决策》《临危受命走向硝烟》《第一次战役——旗开得胜》《第二次战役——乘胜追击》《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第四次战役——机动防御》《第五次战疫——稳定三八线》《坚守防御 边打边谈》《反细菌战 反绞杀战》《战术反击与上甘岭战役》《实现停战 名震世界》《河南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英雄谱》《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连续11批赴朝扫墓》等15个部分组成,全景式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历史瞬间。

实话实说,受资金和场地所限,口述历史博物馆还是比较简陋的。但,配得上刘禹锡那句名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最珍贵的莫过于“镇馆之宝”——朝鲜功勋艺术家宋英秀的绘画作品《纪念毛岸英》。这是画家为毛岸英烈士牺牲61周年而作,由北京际华春秋拍卖公司通过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专门赠送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的珍品。望着年轻英俊的毛岸英画像以及作为画作背景的毛主席写给岸英、岸青的家信,不由想到毛泽东主席感天动地的那句话,“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微信图片_20230721101449_副本.jpg

爱兰动情地说,她忘不了2010年11月21日那天,她出席了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毛岸英》画像捐赠仪式,见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向荣高大校。当向馆长得知张爱兰卖掉经营中的超市、创办了老战士之家的事迹后,对张爱兰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老战士之家的创办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价值。

左图:向荣高馆长听取张爱兰的汇报

“今天,就让毛岸英烈士回‘’吧”,爱兰向荣高馆长意味深长地说。揭幕仪式结束后,爱兰和20多名志愿军老战士小心翼翼轮流怀抱《纪念毛岸英》画像,乘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于深夜11点抵达郑州。爱兰把《纪念毛岸英》画像郑重安放在志愿军老战士之家,大家一起给毛岸英画像三鞠躬。爱兰轻轻说了一句,“岸英,咱们到家啦!”所有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张爱兰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老战士捐赠物品5_副本.jpg11月25日,是毛岸英烈士牺牲61周年纪念日。张爱兰组织郑州的全体老战士举办了“迎接毛岸英烈士回家”的庄重仪式。如今,毛岸英的画像端放在口述历史博物馆最醒目的位置,令所有参观者肃然起敬,也见证了口述历史博物馆令人仰视的社会价值。

“让沉睡的历史文物活起来!”这是爱兰和许言发自肺腑的共同誓言。支撑这个誓言的精神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张爱兰特意把这三句话制成标语,悬挂在口述历史博物馆的主墙。我知道,这也是她创办口述历史博物馆的最强底气! 

底气足,动力强,行动快。张爱兰说干就干,与多所大学联合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寻访最可爱的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到老战士口述战争历史音(视)频资料1000余套10万多分钟,老战士口述回忆录和社会实践报告500万字;其中,有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40米长卷和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40米长卷,属国内独创;制作了“大国地位奠基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图片可移动展板60套......他们还办出了这个馆的最大特色,就是按照参观者的需要,或播放一段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或请某一位专家学者及志愿军老战士口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726021025_副本_副本.jpg很多大学生在交流实践体会中谈到,参观口述历史博物馆,走到志愿军老战士中间,让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了精神力量,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张爱兰以“馆校共建”的创新模式,激活了“沉睡”的历史文物,让其蕴含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鲜活在的心中。

2020年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期间,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分别提前半月入驻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10月23日,中央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大会当天播出了博物馆的专题报道。2020年12月,博物馆被平原示范区授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多个单位和院校分别为老战士之家挂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思想品德课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

最令张爱兰骄傲的是,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将口述历史博物馆列为学党史的“第10个打卡地”,与北大红楼、八七会议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和西柏坡革命圣地等著名红色纪念地齐名,这是对口述历史博物馆的最高褒奖。

疫情三年,口述历史博物馆也未停展,他们策划开展了线上红色文化传播项目“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伟大精神”直播活动,首场直播全国15个地市县、30多所学校、2万名师生家长参与收看直播,评论区留言好评如潮,点赞量10万+,打造了线上红色文化传播新境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郑州晚报、新乡电视台多次作了现场报道。

微信图片_20230726021002_副本.jpg开馆三年来,口述历史博物馆已陆续接待解放军中部战区、河南省直工委、新乡老年大学、河南机场集团、平原示范区纪委、河南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等单位和学校参观团体230多个团体,接待人数超过3万人次。多所大学在这里开设了“思政课”,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次入住报道,河南卫视还将《老战士博物馆讲党史》作为全省学党史开篇活动......

参观者纷纷称赞:口述历史博物馆就是一座流动的纪念碑,一所鲜活的档案库,一部生动的国防教育教科书,一幅壮烈的群英图,一首民族的正气歌!我觉得,还可以加一句,“口述历史博物馆也是河南省的一张红色名片”,我希望她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

不要以为爱兰是个“大老粗”,仅凭朴素的情感就能做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其实,她具有很高的政治敏锐性。多年前,她曾接待过一个美国记者团,他们参观了老战士之家和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离开前,他们不怀好意地问爱兰,“你为什么要建这个博物馆?”张爱兰收敛笑容,一字一顿铿锵作答,“为的是: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看着对方悻悻而去的背影,张爱兰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谁说张爱兰只是一个普通女子?她一个人有时比一支军队还要强悍。

 

【尾声】

从组建志愿军老战士之家到组织赴朝扫墓访问团,再到创建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构成了张爱兰传奇人生的高光时刻。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普通女子拥有了如此不凡的力量,获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功?我的答案是,因为爱兰的内心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爱兰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下岗女工,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从小就受到志愿军父亲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早早确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价值取向,哪怕被人诋毁,哪怕遭遇困境,都无法动摇她全心全意为志愿军老战士服务的信念和使命感,无法阻拦她矢志不渝赓续抗美援朝精神的前行脚步。真正应了那句话,“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同时,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利国利民,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此刻,回放我们对她的视频采访,忽有一个新发现:在她身上,坦诚与侠义、善良与聪慧、执着与灵活、普通与崇高,是那样和谐地并存,完美地交融,如山的高耸与水的柔软同在,结晶成她特有的可爱、可敬和美丽。

回京动车上,想起我与爱兰之间的一段对话——

“爱兰,你比照片更好看!”我由衷地夸道。

“是吧?我觉得也是。自从我建了这个老战士之家,感觉自己比过去好看了!”她仰头大笑,笑声那么纯净。


微信图片_20230721113622_副本.jpg

本文作者(前排右三)在郑州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博物馆与张爱兰(前排穿红裙的女士)互赠图书


附:张爱兰所获荣誉一览

2009年3月 被中牟县评为“三八红旗手”

2009年10月 被《大河报》等媒体评为“绿城孝星”

2009年12月 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上报授予“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2月 被河南省评为“温暖2009.十大爱心人物”

2010年12月 荣获郑州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2年3月 被评为郑州市首届“感动郑州慈孝人物”

2012年3月 被评为中牟县首届“感动中牟慈孝人物”

2014年12月被评为“感动中牟十大人物”

2016年7月 荣获CCTV《公益中国》公益活动爱心大使

2016年 被郑州市评为“敬老好儿女”

2019年12月 被郑州市妇联评为“郑州市最美家庭”

2020年 被郑州市文明办评为“文明家庭”

2020年12月 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出彩新人说”特别奖

2021年7月 被河南省直工委授予“两优一先”特别贡献奖

2020——2023 连续三年被评为中牟县和平原示范区传承红色基因“最美志愿者”

2010——2021年 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政治辅导员”

 

(特别感谢许言为本文提供的诸多素材和图片)

 

 2023年7月25日于山东荣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