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人的一生一世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相遇的概率0.00478,相遇不易、相识不易、相知更不易,能够走到一起更是相当不易。

  苏权(化名)在1977年初冬结束了那场长达接近五年的“马拉松”式的初恋以后,情感处于修复期。在这期间有人提亲,他也没啥兴趣。这时那位曾经帮他代买了五年电影票的陈女士,那时苏权称称她陈阿姨(县防疫站检验师),陈阿姨对苏权说,有一位乡镇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尚未婚配,是否可以见见面,苏权以两个单位相距20公里,不方便为由,拒绝了。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但也有面对面的朋友圈,因此,上门提亲但也不少,但都被苏权婉言谢绝了。

  转眼间到了1978年的春天了,记得是5月8日的晚上,苏权正在医院值夜班时接到陈阿姨打来的电话,她让苏权早饭后直接去她家,啥事过去以后再说。待到5月9日早上苏权到了陈家后,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直接去了县政府家属大院里的一户人家。这家的男主人姓梁,那时称他梁叔叔,他在县卫生局工作,见面时话语不多,但看得出这位政府干部待人的沉稳而诚恳。女主人姓王,那时称她王阿姨,她在县药品检验所工作,热情好客,心怀坦荡。简单说明我们那天要做的事情后,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主角出现了——某医院医生李小芬(化名)。那时的李小芬28周岁,属虎,青岛市人,曾经做过两年的的下乡知青,后来安排在某乡镇医院从事医务工作已近7年。苏权26周岁,属龙,在某医院从事医务工作近6年。两个年轻人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三个长辈人约到了一起,而且这个人就是半年前陈阿姨向苏权提起的那位乡镇医院女医生。

  两个年轻人在梁叔叔家,当着大家的面交谈了一会,互相感觉印象不错,同是医务工作者又有着共同语言,同是从某大城市到了这个县工作,又有难得的机会相遇,感觉可以交朋友、谈恋爱。而在一旁观察的三位前辈感觉这件事“有戏”,从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王阿姨提出在她家一起吃个便饭。于是由李小芬烧火、苏权掌勺炒菜,初次合作很愉快,大家用餐时谈的也很开心。

  饭后,心直口快的王阿姨则直接提出五天以后,也就是个周末,大家一起去苏家,与苏家父母见面。当苏家父母得知五天后有这么多的客人要来登门,感到好事来的太突然,仓促间准备啥都有点来不及(那时是计划经济,啥都缺)。第五天去照相馆照过相之后,大家又在苏家见面了。餐后交谈中,又是王阿姨首先提出:你们年龄都不小了,今年国庆节结婚吧。这个提议又是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那时距离国庆节仅有四个多月了。

  事先梁叔叔曾因出差到过李家,也有点受李家父母之托,让梁叔叔给他们在外地工作的女儿找个妥实的人家,办好终身大事。就在大家见面的那天晚上,梁叔叔连夜就给李家父母写了一封长信,把苏权及苏家的基本情况在信中作了介绍。把近几天快速发展的好事作了汇报。此事也就相当于在李家的家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由双方介绍人做主给苏权和李小芬定下了婚事。那时陈家、梁家、苏家及苏权、李小芬都被这人间的乐事沉浸在欢快之中。

  在这之后不久,李家母亲乘车100多公里,来到这个小县城与梁家、陈家、苏家的家人见面,与未来的女婿见面,这件事就算通过了。

  那个年代的婚前筹备尽管比较简单,婚房准备也很简单,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缺乏,加上时间急迫,所以,业余时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两个人不在一个单位,相距20公里,婚前见面的机会也不是太多,即使见面了更多的是谈如何做婚前的准备工作,筹备、采买。很少有时间谈恋爱,似乎感觉既然双方互相认定了,还是把不多的时间谈点更实际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更好、更实惠。有时苏权在想,电影《李双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叫:先结婚、后恋爱。用在他们当时的情景再确切不过啦。

  没有婚房自己想办法,先到距离乡镇医院较近的交通管理所借了一间房,自己粉刷、糊天棚、搞卫生。婚房布置简单但温馨,他们很快就有自己单独的小家了。家具、床上用品、生活用品都是两家采买、或者是借用的。这样他们两人基本上可以过日子,温饱温馨就感到满足啦,那个年头的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7月15日,他们到苏权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民政助理那里出示个人单位开具的证明,确认无误后颁发了结婚证,虽然没有任何仪式感,但是他们的婚姻合法了。那时婚姻登记不是全天候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才能办理。

  那个年代没有发请帖,没有订婚车,没有请司仪,也没有伴郎伴娘相随。因为结婚后要把有限的婚假用到两地的亲戚家去拜访、报喜,所以把结婚的时间定在9月24日(平日攒的班、国庆节 婚假加在一起时间也不够用的)。

  结婚那天,由苏权单位的小王在一辆新买的大金鹿自行车前绑上大红花,一个人去县委宿舍大院梁叔叔家接媳妇。梁叔叔、王阿姨作为新娘的娘家人骑着自行车送“闺女”出嫁。(由于李小芬的婚事是由她家父母全权委托梁家人去代为操办,所以,婚后苏权才陆续见到了李家的父母及家人)。陈家人、梁家人、苏家人以及部分亲朋好友齐聚县城大街一处国营饭店聚聚吃顿饭,这桩婚事就基本上画上了句号。

  现在回想起来,有人说龙虎属相不合,龙虎斗,也没啥科学道理。那时所以成就了这桩婚姻,有这么几个要素所促成。首先是介绍人对双方年轻人都比较了解,而双方的年轻人对介绍人也是高度的信任。大家都在为这桩婚事积极的去努力促成,并真心地去做他们感觉应该去做的事情,极力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为有情人搭桥,为子孙后代积福!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婚恋观,用传统老话讲,这桩婚事是:媒妁之言在先;用现代语言讲,是介绍人“包办婚姻”。用新潮的词语来形容叫:闪婚。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四,相识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五,而相爱的概率是……

  如今,他们结婚已经四十五年了,弹指一挥间。他们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了四十五年,从初筑爱巢到子孙满堂,从基本温饱到比较宽裕,过去四十五年留给他们的是:对工作、事业的不断地追求进步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感受到的幸福;虽然他们已经退休多年了,但他们感觉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珍爱生命、珍惜生活、珍惜爱情、关心社会、关爱人生。在今后的充满彩虹的路上携手相扶,健康快乐每一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