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毛泽东接见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称赞说,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还是奇迹
这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永生难忘的时刻。1953年6月16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了上甘岭前线指挥员、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
秦基伟跟随毛主席打了几十年的仗,但见到毛泽东还是第一次。
毛主席接见秦基伟主要是因为秦基伟是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员。
在朝鲜五圣山的南面,有个小山村叫上甘岭。在上甘岭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
美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原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岭。
结果呢?战争持续了43天,在这3.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双方投入10万大军,以美利坚为首的“联合国军”投入兵力6万余人,志愿军投入兵力43000余人,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先后打退敌人900次的进攻,“联合国军”伤亡25498人,志愿军伤亡11529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军开始发起对上甘岭的进攻,11月16日,美联社悲哀地宣布:“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上甘岭)是打败了。”但克拉克不甘失败,又组织了无数次的反扑,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军在大反击阶段共杀伤敌人2900余人。11月25日,“联合国军”已无力再进攻,其“金化攻势”被志愿军彻底粉碎。
11月26日,15军司令部发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公报:“在43天的战斗中。我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11529人的伤亡代价,毙、伤、俘25498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炮61门,使敌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反战情绪沸腾了。杜鲁门总统本想利用上甘岭战役捞取政治资本,却事与愿违,让上甘岭战役敲响了他政治生涯的丧钟,在总统竞选中被赶下了台。
克拉克哀叹:铁三角(上甘岭)的猛烈战争,在竞选总统高潮时变成了头条新闻,它使韩战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民心的战争。
板门店谈判桌上,美国人从叫喊:“让枪炮说话”,又回到了叫人说话。
上甘岭被“联合国军”官兵称之为“伤心岭”。
消息传到了北京,全国人民沸腾了。12月16日,毛泽东发表论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上甘岭战役。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把庆祝上甘岭胜利的活动推向了高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召见了秦基伟。在菊香书屋。毛主席与秦基伟热情地握手后,请他坐在自己的身旁。
“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你在太行当过司令?”毛泽东坐在沙发上亲切地询问秦基伟。
秦基伟回答了主席的提问。
毛主席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盒烟,抽出一支给秦基伟。
“主席,我不抽烟。”
“当军长的能不抽烟啊?”主席觉得很奇怪。其实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每天没有两包烟下不来。他初见主席有点拘束,不好意思当着主席的面抽烟。
“你们在上甘岭打得不错呀!”毛泽东自己点上一支烟,微笑地对秦基伟说。
“主席领导的好。”秦基伟谦虚说。
“美国佬好对付吗?你在朝鲜呆了3年,有什么经验教训呀!”主席吸了一口烟,继续询问。
“刚入朝时,对敌人规律摸不着,有点生疏,后来和敌人交了几次锋,就感到美国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可怕。美国佬有两个长处:装备好,有制空权;但有三条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张牙舞爪到处要吃人的大老虎,也被你们战胜了,可见它是一个纸老虎。”
“通过和美国佬作战,再次证明主席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十分正确的。美国佬死要面子,老怕人说它是纸老虎。他们说,共产党将从三八线停战中获得宣传的胜利,这个停战将使他们能够把美国说成是一个纸老虎。”秦基伟回答说。
“他们也是一个铁老虎,钢老虎。他们凭着钢铁多,凭装备优势,貌似强大,内里空虚。钢铁多,气不足。我们凭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敢,凭正义,凭一股气,一鼓作气打败他们。战争规律,从来如此,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美国南北战争时候,北美的装备比南美差,也是北美打败南美嘛!”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论证纸老虎和钢老虎的关系。
毛泽东扳着手指继续说:“自美国1776年独立以后,打了8次大的战争,其中有3次发生在20世纪,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几次战争中,都是自己占便宜,朝鲜战争是美军在世界上第一次打败仗。吃了亏。”
在与主席的亲切交谈中,秦基伟已经不再拘束。他接着向主席介绍说:“我们开始没想到,敌人会在上甘岭投入这么大的兵力,敌人也没想到投入这么大的兵力也没能拿下上甘岭。范佛里特开始计划使用两个营的兵力,用5天时间,伤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岭。”
“牛好吹,戏难唱呦!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时,不是吹要在圣诞节前饮马鸭绿江,让美国士兵回国吗?南朝鲜李承晚他们也说‘战争一旦爆发,便立即占领平壤,在短时间内统一北方全镜’。日本鬼子发动侵华战争,吹嘘3个月可以灭亡中华民族,结果呢?蒋介石打内战,陈诚也吹过牛,说什么‘在军事上对付中共,3至5个月便能解决问题’,结果还是打输了。”毛泽东一口气把美国、南朝鲜、日本、蒋介石进行了类比推理。
最后,毛泽东得出结论:“战争是吹不得牛的。历史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逻辑发展嘛!”
毛泽东兴趣未尽,接着说:“现在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能打得赢已解决了,能守得住也解决了。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还是奇迹。”
秦基伟还向毛主席介绍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
正在这时,刘少奇和周恩来走了进来。
毛泽东指着秦基伟介绍说:“15军军长秦基伟,在太行山当过司令。现在又是上甘岭的英雄。”
刘少奇握住秦基伟的手说:“上甘岭开创了一个世界纪录!”
周恩来也握住秦基伟的手说:“你们打得很苦,很顽强,打得很出色。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又一次重要战役,是军事史上的奇观。”
领袖们的评价是对秦基伟的赞扬、是对15军的赞扬,也是对上甘岭战役作出了历史性的结论。
秦基伟这位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的太行一分区司令,因上甘岭战役在我军战史上一举成名。
上甘岭战役后,秦基伟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8、毛泽东接见志愿军50军军长曾泽生——你们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漂亮嘛
1951年3月15日,曾泽生带领志愿军第50军回国休整期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1955年50军从朝鲜撤兵回国,毛泽东单独接见曾泽生一次。
志愿军第50军是个什么样的部队?曾泽生又是何许人也?毛泽东主席为何要两次单独接见曾泽生?
曾泽生是志愿军第50军军长,国民党起义将领,50军的前身国民党起义的第60军。
曾泽生,1902年生,云南省永善县人。早年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投奔黄埔军校任第3区队长,同年底调任教导师三团任连长,不到一年又回到黄埔军校。1927年在黄埔高级班毕业后,因不屑与腐败官长为伍,曾一度去上海学工。
1929年曾泽生应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后任昆明军官后补生,后在滇军历任连、营、团、旅长。抗日期间,他指挥一个团参加了台儿庄之战。1940年后任国民党184师副师长、师长。
1945年10月,升任国民党第60军军长后,被蒋介石调往东北参加反人民的内战。任国民党60军军长、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等职。
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第60军在军长曾泽生在我地下党员的策动下,率部在长春起义,走上光明之路。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部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这三个师分别由原60军182师、暂编21师和暂编52师改编。
1949年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58师改编的第167师,编入第50军建制。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曾泽生任军长,徐文烈任政委。
1949年6月14日,50军奉命入关随第四野战军南下,10月参加鄂西战役,俘获国民党第79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下官兵7000余人。11月奉命配属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12月参加成都战役,俘获国民党军8100余人,迫降1.77余万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1950年10月25日,50军首批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进行大小战斗95次,毙伤敌军14052人。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这是“联合国军”的王牌坦克部队,也是我军在朝鲜战争中消灭的唯一一个成建制的坦克部队。特别是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第50军在艰苦卓绝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美军装甲集团几次打到师、团一级指挥所在地,整个防御体系始终稳如泰山。
50军用10033人伤亡的代价,在战争史上写下了以劣势装备战胜号称世界头号强国军队的光辉战例,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交口赞誉。50军还是与兄弟部队率先攻入韩国首都汉城的部队。
志愿军第50军装备落后,又是起义部队,开始战斗力被低估。第四次战役结束,当50军从汉江撤下来后,曾泽生满身硝烟来到志司复命时,彭德怀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我给你补兵!国内的老兵、新兵都上来,以老兵为主,给你补齐,你要多少给你多少。苏式装备、武器也到了,优先给50军换苏式装备、武器。”
曾泽生感动的眼泪哗哗流下来了,在国民党军队里混了20多年,作为一名滇系部队的军官,他和他的部队受尽了蒋介石和他的嫡系中央军的歧视和白眼。不要说补兵换装备、武器这些好事了,蒋介石几次都要下毒手、黑手解散、消灭他这支部队啊!
曾泽生含泪跟彭德怀说:“我们50军尽力了,我们50军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这是什么话?就因为50军是由国民党军队起义后改编的吗?我彭德怀和你一样,也是出身于旧军队的杂牌湘军!共产党军队里没有杂牌军!要说有的话,我彭德怀平江起义的湘军是杂牌军!就是以后的红五军、红三军团和梁大牙的38军!
“我彭德怀从来就没有把你们50军当成后妈养的,50军里也有很多共产党员嘛!你回去告诉部队,我彭德怀向50军的同志们鞠躬致敬了!”
彭德怀当真向曾泽生鞠了一大躬!多么胸襟博大的共产党人啊!曾泽生热泪横流,泪流满面,也向彭德怀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
“我还要向云南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我带他们的子弟走对路了,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革命到底永不后悔!”曾泽生坚定地说。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军参谋长舒行回国参加志愿军后勤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表扬第50军,把舒行参谋长表扬得都不好意思了:在座的,还有那么多的老部队,不能老表扬我们啊!直到1964年,当叶剑英元帅准备前往第50军视察“大比武”时,朱德元帅依然惦记着这支来自敌对营垒的新部队,他特意叮嘱:“50军是起义部队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把这支部队建设好!”
洪学智著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中对50军有很高的评价:“50军和38军的112师都打得很顽强。50军是长春起义的国民党60军改编的,这次和38军这样的主力配在一起,不甘示弱,打得非常英勇。军长曾泽生一直跟着部队在前线指挥。每一个点都要同敌人反复争夺,使敌人付出了重大代价”。
正由于志愿军50军特殊的背景、特殊的贡献,毛泽东才给予曾泽生特殊的礼遇。
1951年4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率部回国休整的曾泽生。在旧军队等级森严,别说晋见最高统帅,就是见了云南王龙云、卢汉,都要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在毛泽东那里,曾泽生长期养成的旧军人习惯却很自然地成了尴尬局面。见到毛主席曾泽生局促不安,不知所措,毛泽东有意识地向他询50军在战场的情况,让他放松心情。
据曾泽生将军生前回忆,那天他心情格外激动,毛主席平易近人,使他不再拘束,毛主席和他谈话内容广泛,国际国内古今中外,当毛主席把话题转到朝鲜战场时,他详细询问了汉江南北50昼夜战斗情况,曾泽生一一向主席作了汇报,但事后他又感叹地对朋友说道:“前沿阵地我很清楚,纵深一些地名不好记,一些分队驻地我忽略了,所以回答得不详细,我当时感到愧疚。毛主席日理万机,不仅掌握着大兵团作战,而且对小分队也了如指掌。
当时,毛泽东从战役最初阶段50军坚守的前沿阵地修理山、帽落山、白云山、文衡山,问到内飞山、鹰峰、国主峰等要点构成的第二道防御地带;从美军1月15日发起的“磁性攻势”作战,问到1月25日发起的“闪击作战”攻势、3月7日发起的“撕裂者行动”攻势;从军、师的作战部署,一直问到团的布防、营的作战经过。
越问曾泽生越惊叹:身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数百万大军的统帅,日理万机,竟然连我们50军作战分队的情况也要细细过问,了如指掌!越问曾泽生越紧张,再这样问下去,我这个一军之长要是被问住了,答不上来,那多丢脸。
果然,当毛泽东问到第二线部队某营驻地时,曾泽生被问住了。若仅仅是一问,还好受些,偏偏他老人家记忆超群,突然想起了一个地点,问曾泽生是不是?曾泽生顿时无言以对,羞愧难当。毛泽东见状,不再发问,急忙宽慰曾泽生:“我只是随便问问,你不要紧张嘛!”
这次会见,曾泽生最难忘毛主席鼓励50军的一句话“你们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漂亮嘛”,他听了毛主席这话心情激动不已,这既是对50军全体指战员的激励,又是对自己的教育,他联想到当年蒋介石对地方军的侮辱和歧视,感慨万千。
在毛泽东主席的激励下,1951年7月,曾泽生第二次率领50军开赴朝鲜,担任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任务。10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50军先后攻占了南朝鲜军盘踞的椴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抗美援朝期间,曾泽生率领50军创立了五个“最先”:即最先整营歼灭英国皇家坦克营;最先指挥部队攻入汉城;最先把美军追击到水原以南乌山;最先在汉江以南在美军强大攻势下顶住了进攻,经受了严峻考验;最先陆空协同收复大小和岛等诸岛屿。50军涌现出战斗英雄、功臣、模范1.4万人,有7000余人获得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1955年4月12日,志愿军50军奉命撤回祖国。5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再次接见了曾泽生:“你们打得不错啊!”毛泽东高兴地说。曾泽生谦恭地回答说:“比起兄弟部队,我们还有差距。”
毛主席说:“志愿军回国,周总理有声明嘛,我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是侵略者,在完成这一特定使命后,就要回来嘛,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出国作战时,党内外都有想不通的,当时我们共和国刚成立一年,太弱,打不过人家,怕引狼入室,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事实证明,这些看法是不对的。过去我们‘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用美国飞机、大炮、坦克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反动派。这次,我们又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打起来。因为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毛主席接着说:“朝鲜停战后,主要是搞好国内经济建设,搞好第一个五年计划,搞好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还要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随时准备解放台湾,为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曾泽生将毛主席的一席话记在了笔记本上,开阔刘视野,倍受鼓舞,增强了加快军队建设的信心。此时,曾泽生向毛主席提出一个久藏心中的愿望:“主席,我想当面向你提出一个要求。”
“哦,有什么要求你只管说吧!”毛泽东诚挚地说。
“我请求您能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泽生恳切地说。
毛泽东微笑地回答:“这些年来你进步很快,觉悟不低呀,其实你不需要我来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停一会儿又说:“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
曾泽生有些不理解,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现在,蒋介石在拼命攻击我们新中国,世界上敌视我们的帝国主义国家大肆诽谤我们。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全世界宣传介绍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你暂时不入党作用更大,为了祖国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
曾泽生对毛泽东这番话表示理解,毛主席不是不准他加入共产党,而是党的统一祖国大业,统战政策的需要。
虽然未能加入共产党,但曾泽生始终按听从党的指挥,他一直关注着台湾局势的发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上。曾泽生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倾注全力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叶剑英、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悼词,对曾泽生将军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曾泽生将军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9、毛泽东接见志愿军司令杨勇和政委王平——告诫说:“志愿军同志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958年10月28日,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杨勇和政委王平,带领最后一批志愿军凯旋回国。29日,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志愿军将领。
1953年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朝中两国政府和军队为维护停战协定,进一步缓和远东的紧张局势,中国人志愿军在1954年9月到1955年10月的1年多时间内,先后分3批主动从朝鲜撤出19个师的部队。此后朝中两国政府和军队,又多次发表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声明,但均未得到“联合国军”的呼应,美国赖在韩国不走。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1958年10月26日12时1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最后一列火车,回到中国边境城市丹东。
杨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毛泽东点的将。1951年6月12日,杨得志率志愿军第19兵团抗美援朝。出国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在中南海接见杨得志等人,为他们饯行。周总理自豪地说:“要把你们‘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都拿出去,叫做‘三杨开泰’!由于种种原因,杨得志、杨成武先期赴朝“开泰”,而杨勇未能如愿。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歼灭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部队23万余人,其中美军10万人,迫使美国为首的多国政府,想通过谈判方式,结束朝鲜战争。为了这场战争,中朝人民同样付出巨大代价,也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于是,交战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
但是,谈判并不顺利,边谈边打,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叉两年之久。1953年初,谈判有了重大进展,正当达成全部协议,准备签字时,韩国总统李承晚竟公然破坏协议,扣留北朝鲜人民军大批被俘人员,并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李承晚破坏停战协议,引起世界的公愤,严罚李承晚集团成为结束朝鲜战争的关键环节。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开始点将。
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在办公室度步沉思,由谁去朝鲜唱“末台戏”呢?周恩来当初的建议浮现在他脑海中:“要把‘三杨’拿出去,让‘三杨’开泰。”想到这里,毛泽东走向写字台,签署了一项新任命:“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
1953年4月下旬,在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担任校长的杨勇终于盼来了批准他入朝参战的喜讯,他和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的王平一起晋见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彭总一见面没有任何客套,直截了当地说:“杨勇同志、王平同志,中央军委分别任命你们为20兵团的司令员、政治委员、到朝鲜前线去,这可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旗开得胜,继续发扬志愿军的光荣战斗作风!”紧接着,彭总又扼要地向他们介绍了朝鲜战场的形势。
“请彭总放心,也请转告毛主席,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直到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杨勇、王平齐声回答。
5月11日,杨勇和王平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
杨勇到朝鲜时,志愿军还在小股部队“零敲牛皮糖”。他一上任,便冒着敌炮火和空袭,深入前沿了解地形、敌情,并对我方力量进行了科学评估,认为敌我力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次又是李成晚不顾美军意见公开挑战,尽管美军不会不管,但不会很积极,完全可以集中大兵团打歼灭战。杨勇决心打大仗,上3个军,后来在时任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的支持下,增加到5个军。在志愿军总部的指导下,杨勇精心制订了“金城战役”的作战计划,得到彭总的同意和毛泽东的批准。
面对金城以南地区敌军的3个军9个师(其中李承晚7个师),杨勇采取“集中优势,稳扎狠打”的方针,并灵活地运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指挥20兵团和志司给加强的21军、54军,组成了东、西、中3个突击集团。这样一来,金城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为1:3,火力对比为1:1.7,志愿军的兵力兵器占有优势。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志愿军火炮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8门,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德战场的标准。在战役发起前,杨勇组织部队在非进攻方向,进行了小规模进攻,以迷惑敌人。
1953年7月13日杨勇下达进攻命令,当日21时,1000多门火炮齐发,“三把钢刀”直插敌军心脏。3个突击集团全部突破敌防线。经过21个小时激战,志愿军突入敌纵深阵地,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6师、8师遭受沉重打击,14000余人被歼。
韩国总统李承晚坐不住了。他亲自赴前线督战,下令他的部队每天组织3个团,以400余架飞机、30多辆坦克,进行了反扑,志愿军阵地岿然不动。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坐不住了。他从东京飞往金城前线,组织美8军配合李承晚部队全力反扑,结果仍一败涂地。
志愿军20兵团前线指挥部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杨勇拿起电话,传来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的声音:“老杨,别打了。解方同志从板门店传话来,说敌人哇哇叫,要签字了。”
1953年7月27日,也就是在金城战役发起的第14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无可奈何地来到汶山,在停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后来,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我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战胜对手的文件上签字的将军。”
作为朝鲜战争最后一仗的“金城战役”,杨勇指挥20兵团和兄弟部队共歼敌52783人,超过预定歼敌数目的5倍。这次战役向金城方向推进的169平方公里,在谈判中得到了承认。金城战役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杨勇的指挥才能在国际战争舞台上得到了检验,为抗美援朝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1955年4月29日,杨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1955年10月28日,随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军的杨勇等一行到达首都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车站迎接,他深情地说:“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代表政府和全国人民,最热烈地欢迎你们——胜利凯旋的英雄!”杨勇激动地回答:“感谢祖国和人民的盛情,荣誉永远属于党、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接着,杨勇等乘敞蓬汽车,受到天安门广场20多万群众的热烈欢迎。
10月29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接见志愿军回国代表。
毛主席见到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政委王平的第一句话是“都回来了吗?”
杨勇和王平齐声回答:“告别了英雄的朝鲜人民,我们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毛泽东向他们伸出手:“热烈欢迎你们!”
此时,毛主席一脸笑容,这是此前接见志愿军众将领从未有过的笑容,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
后来,毛泽东又把杨勇拉到他身边,亲切地告诫说:“志愿军同志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杨勇回国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周恩来设宴招待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曾对他说:杨勇,把你派到毛主席身边,一定要把志愿军的好作风带回国内,把北京军区建设好。杨勇深知,北京军区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置,是对自己的信任和鞭策。后来,杨勇在文革中备受磨难,平反后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同时受到毛泽东接见的志愿军政委王平,1930年5月,参加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朝鲜回国后任任军事学院政委、军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