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看过了项羽戏马台、九里山十面埋伏之地,看过了灵璧垓下古战场、虞姬墓园,看过了沭阳虞姬故里、宿迁项羽故里,恰逢青年节,驱车七百里,经京台、滁新、沪陕和天天高速、S438,来乌江霸王祠,探望史上的青年英雄项羽。

  霸王祠堂,地处乌江边上。相传霸王自刎乌江后,当地民众自发前往祭奠,建亭祭祀,史称项亭,并建有衣冠冢。汉唐以来,修葺不绝。今祠内有霸王像、乌江亭、驻马河、三十一响钟亭、享殿、墓亭等,合成一园。园内钟声绕梁,松涛与古琴相映,还有名家纪念楹联无数。

  或许是天知人意,车过淮河以南时,飘起了毛毛细雨,给探访之途添上一份沉重。或许更是天意,近乌江时,云开雨收。

  两千二百多年前,项羽二十四岁那年,在楚地吴中(今苏州)率八千子弟兵响应陈胜起义,投身革命。他不畏牺牲,奋勇杀敌,逐渐成长为领袖人物,团结率领革命队伍,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二十六岁时,成为华夏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但他没有贪功集权,而是分封了有功的部下。刘邦抢先占领关中之后,项羽在鸿门主办了一次仓促的会见,项羽的心里,刘邦还是一个能够教育好、改造好的同志,还没有达到必须铲除的地步。项羽自身,也没有做皇帝的明确欲望,他分封诸王侯之后,自己也只在彭城(今徐州)做了一个离家乡(宿迁)较近的九郡楚王,将刘邦也封为汉王。鸿门宴给今人的印象,由于范增安排的项庄舞剑,被后人推演复杂化了。

  逃生后的刘邦,单方面撕毁合约,暗度陈仓,再次占领关中,联合其他诸侯向项羽进攻。楚汉厮杀五年,鸿沟议和后,项羽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刘邦又联合韩信彭越,全力围剿,九里山十面埋伏后,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也许是上天的眷顾,让项羽命不该绝,乌江亭长在江畔划船准备接项羽渡江,回归江东。当时项羽看到的,不仅仅是亭长对自己绝望之时的援助,更看到江东父老对自己的期待,看到八千子弟兵随自己出楚伐秦的兄弟情义。亲眼目睹了征战沙场的兄弟手足,一个个倒在自己的面前,他的内心必定充满了自责,愤恨,恨天,恨运气,恨自己。但又认为,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他本来可以渡过乌江,伺机东山再起,然而项羽却最终选择了自刎,年仅三十一岁。

  纵览项羽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他身上那种战无不胜、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慨叹,特别是他在乌江挥剑自刎的壮举,更是给自己三十一年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当年项羽没有在乌江边自刎,而是渡过乌江回到了江东,收拢剩余的部下,再招兵买马,训练队伍,是否能和刘邦重新争夺天下呢?或者说,当时的形势下,项羽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

  从双方军事实力来看,当年刘邦已经降服了项羽大部分的旧部,项羽在兵力上已不占优势。刘邦身边有张良、陈平等一干谋士,项羽身边也必须有诸葛亮之类的谋士辅佐,方能抗衡。但从项羽的性格来看,太过自负,当年在鸿门宴上,项羽有绝好的机会能杀掉刘邦,但刘邦三言两语就把项羽糊弄过去了。宴席上,范增三次示意项羽除掉刘邦,项羽只是当做看不见。从这点上看出,项羽不肯听言纳谏,即使身边有谋士,也不容易影响项羽,就算是集合部队重新杀回去,也会因为缺少人帮助而再次失败。除非他能改正自己的缺点,知人善用才能获胜。

  当时的情况,实际是三分天下,刘邦占西,韩信占北,南为项羽。项羽死而南归刘邦,刘邦才能最快削夺韩信兵权,天下一统归刘。若项羽不死,刘邦绝不敢削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众王。项羽因其新败而暂无攻伐之意,也只可取守势,割据江东,形成刘韩项三国鼎立。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也可能会出现其它变局,因为刘邦与韩信的矛盾,不用多少时间就会穿帮,或者项羽最终灭了刘邦,并收复了韩信,或者韩信先反刘邦再征南而得天下,因为其军事才能和力量都有可能完成这些事。

  如果项羽集团没有被刘邦彻底消灭,项羽带着残余楚军割据江东,需要注意到,刘邦比项羽大24岁,结束楚汉之争时已经54岁了,建立汉朝后统治了七年就去世。比起刘邦,年轻的项羽有很大的时间优势。

  当然,如同弈棋,还会有更多变局,譬如,项羽即使过了江东,也是暂时脱险,刘邦很快就会集结大部队前去围剿,不会给他喘息之机。再则,项羽起家是反抗暴秦苛政,但他在战争中屠城无数,其冷酷无情众所周知,江东父老未必会响应他。还有,他未必能去的了江东。对于乌江亭长这个神秘人物,史书语焉不详。亭长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主任,比乡长小,比里长大。项羽好不容易摆脱汉军追击跑到江边,忽然来了个亭长,把周边所有的船只都弄没了,就他一条船,要把项羽渡过去。如果此人是想抓住他向刘邦请功,走半道往河里一跳把船弄翻,项羽就只有被生擒活捉的份。项羽可能不敢冒这个险,与其被活捉砍了脑袋,还不如自杀落个一世英名。

  个人以为,项羽若是过了江东,还是有机会东山再起的。因为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出身贵族,文韬武略,豪迈不凡。又天生神力,力能举鼎,气盖山河,战场就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战场。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不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等待。如杜牧《题乌江亭》所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虽然比不上刘邦那样老奸巨猾,擅长御人,但项羽比起韩信,更具备君主的才能。假设历史发展到这一步,而项羽有了楚汉之争失败的教训,必然比之前更加成熟,很可能在新一轮的混战中成为胜出者,完成翻盘,统一天下。假设这样的话,或许华夏民族会以楚族的名字传于后世,而不一定冠以现在的汉名。

  历史留给我们的,毕竟是项羽自刎的结局。李清照有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对赵构放弃中原苟且江东的强烈谴责和愤慨,并非是说项羽过了江东也有赵构一样的运气。

  长江大方向是自西向东,地有江南江北之分,何为江东?因为长江行至芜湖到马鞍山一带,近乎是南北走向,两岸才称江西江东。古代所说江东,泛指今南京以南的苏杭湖嘉一带。昔日项梁在故乡宿迁杀人,与项羽等族人躲在吴中(今苏州),积累人脉关系,江东是其起家的根据地。失败后的项羽,在过不过江东上,其铁血柔情,铸成了历史悲剧,也完成了自身的人格塑造。历史记得,项羽是输给了一个不讲情面的流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