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这样的图片和文字,如何安放我们的情绪 ,知道每个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真正厉害的人,能看到每一个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不管是愤怒,开心,害怕,悲伤,得意,嫉妒,压抑还是抱怨。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一个面,表面而已。且这些都是极端感觉的情绪,对人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成为情绪反应比较自然。关于情绪,中庸比较好,极端皆不妥。我一直致力于走进美好的人,探求生活的真。帮助我自己,成为精神喜悦!情绪美好,人格独立的人。
这是系列文章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的第二篇。因为我关注情绪,因为我热爱生活,因为我受制过情绪过,我的内在心愿走出去,我已经在走出困顿,来到人群中。我在看到一个又一个自然而然的人,他们没有机会与需求系统化了解心理学,说清晰各种情绪,但他们“做的好,应对更好”。
这几日,我出门走走,来到弟弟妹妹家,看着一大家子人,从八岁的男孩子到不惑龄的一双儿女的俏丽妈妈,他们之间的交流,他们的做自己。他们和我的默契,都令我无比感动!大家都懂适时而为,自然而然为人的礼节,有小的情绪,但没有极端情况发生。
八岁的男孩子,主动自己洗澡和自己休息,给我拿幼儿园的毕业相册看。他就是我的小亲戚,一个可爱的小孩,一个被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家人美好相爱着的幸福的小孩。
我确信这一点,他有爱笑的妈妈,永远都是肯定的表达,妹妹擅于鼓励孩子,正念事实,偶有赞美,没有任何的做作言行,区别任何形式的表演。所有人,按部就班,开心合作,幸福联系,工作归于工作,学习就是学习,在外活动就是在外的礼节,回到家里即是家里才能有的轻松。
小男生有一位理性,豁达,智慧,勤劳的好父亲。弟弟个头不高,有点啤酒肚,说话时表情自然大方,颇显出沉着和稳定。弟弟懂倾听,也颇会表达。知道使用言语的轻重缓急,是成长很全面的一个青年人。
思考:成就弟弟人格发展完全,人际关系美好的因素大概是其做人的中庸智慧吧。白鸽试着说出一二。
一,两两交流,亲人之间交谈,要看得到对方的亲切与亲密,以及心底的热爱,看得到对方的诚意与坚实的性格。交谈中始终保持适应对方的节奏,藏起自己想表达的愿望,交谈内容要尽量少有突发的节奏。始终贯穿肯定的谈话语气,区别任何刻板与客套,让人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被理解。你看得到对方的平常表达,迎接着来自对方点点滴滴的碎碎念念。但凡回音也只是一个短句,一个词语。一句肯定语气的“是的......”或者恒久常温的“你做的好......”
二,有关表达稍多的一方,这个人的美好在于他或者她也懂谈话中的停。切忌不能没完没了的诉说。只是每个人理解的“需要停的点”会有出入。不同过大怎么解决?需要生活实践的试练。初次见面都会有小的尴尬,慢慢就会好。哈哈哈。越交流越好。生活的和谐与美只是实践的多与寡,共同经历的时间,递进亲朋的亲密。
心理学知识是一门科学知识,启动与发现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科学是辅助生活的工具。科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看不到的心里活动,人类透过觉知的领域,一定会有差异性存在,有概括的不到的点面。对待特殊一些的人物与情形,不再其列的情形和人物,人们要怎么处理呢?比如文章之初提到的八种情绪之间的过度情绪,混沌情绪,繁杂交织,又七种情绪,再若干情绪,多种组合情绪!故科学无止境,生活总会变化。生活需要的只是实践,比科学本身还珍贵。实践是可能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实践,一切空谈。没有真正的生活,人不可能成为精神健康,没有平常暖意的生活,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成为战胜情绪疾病后的重获新生。
总结一段话:成为精神健康需要人人有家庭,享受家庭生活,生活里不光都是顺意的时光,起起伏伏都是弧线,生活没有之最,情绪融在生活里,不能有极端的谦虚与内敛,自负和高傲。所有的鼎级极端,稍逊怪异都是需要注意的,情绪回归,回归到自己的平常状态,保持舒适度自己情绪,满意的自我心境,这是一个人必须要学习的自我管理。为人一生不经历情绪起伏不行,有情绪不发泄出来不行。情绪发泄过度不可以。这一点很重要。
一个人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和整体性原生家庭成员的相处需要和谐与通畅,和再生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也要和谐与通畅。做到了这些,于社会中,情绪感受自然比较平常,环境空间决定非常多,时间成本界定特别多。(待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