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者,皇族子孙也。

金枝玉叶,谁敢打?郭暧就不信那个“邪”。

传统戏曲《打金枝》, 说的就是驸马郭暧打了公主以后发生的故事。

许多剧种都演绎过《打金枝》的故事,较著名的有晋剧、豫剧、评剧、京剧、越剧、粤剧、秦腔等等,剧名略有区别,大同小异。除《打金枝》外,另有《金枝玉叶》(越剧)、《醉打金枝》(晋剧)、《三打金枝》(豫剧)、《汾阳富贵》(晋剧)等。

有资料显示,《打金枝》的故事源于唐朝末年的赵瑞撰写的笔记小说集《因话录》。这部《因话录》讲的都是唐朝的事情。其中的《郭暖》,写的是唐代宗如何解决家庭儿女之间的纠纷的故事:驸马郭暖与升平公主吵嘴时,骂了公主。公主哭哭啼啼回皇宫告状。唐代宗将其劝回婆家。郭子仪知道后,将儿子关起来,亲自进宫请罪。唐代宗宽宏大量,没有怪罪郭家父子。郭子仪回家后,将儿子打了一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打金枝》的故事原型。

经过一代代剧作家的不断修改,该剧的主要情节演变成了现在的版本: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功臣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被唐代宗招为驸马,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为妻。郭子仪花甲寿辰之日,儿子、女婿等纷纷举家前往拜寿,惟独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回家怒打公主。公主回宫向皇父母哭诉告下御状,并要求父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于是,摊开了一场君臣间的家务事……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晋剧《打金枝》搬上银幕;1964年,香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将越剧《打金枝》拍成彩色艺术片。使这个故事流传得更为普及、广泛。目前,这出戏仍然是许多剧种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剧中的一些经典唱段也被广为传唱。这说明《打金枝》确实是一部名戏,是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的一出戏。

这出戏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戏,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钩心斗角,也没有权力倾轧,更没有宫廷里的险恶及黑暗,反映的只不过是帝王将相类似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已。然而,就是这其中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含蕴意的故事吸引了观众,使它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一出戏。

毛主席曾经多次看过不同剧种的《打金枝》。他审视剧情的角度和对剧情的评价,很耐人寻味。1948年春,毛主席在山西兴县北坡村看了晋剧《打金枝》后指出:“此剧讲君臣团结,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顾全大局,是教育干部的好戏。”1957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看了《打金枝》之后评价说:“郭子仪的儿子同皇帝的女儿结亲以后,闹矛盾,郭子仪和皇帝各自批评了自己的孩子,解决得很好。这是说解决内部矛盾要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据介绍,毛主席还带女儿李敏看京剧《打金枝》,启发她调整“公主”心态,处理好与丈夫及公婆的关系。李敏回忆说,爸爸当初为什么一再让我看《打金枝》这段京戏,意在让我明白自己婚后该怎样对待令华(孔令华,李敏的丈夫)及他家里的人。

千百年来,人们包括一些相当级别的朝廷要员,都认为皇家的生活非常神秘;皇权至高无上,皇族子女也神圣不可侵犯。《打金枝》这出戏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皇帝的女儿居然被打。这皇帝的女儿被打,给观众留下了提心吊胆的悬念——这还了得,你胆大包天,竟然敢打金枝玉叶,还不得招来被满门抄斩之祸?

然而,剧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观众的意料。我们以筱俊亭主演的评剧《打金枝》为例,看看帝王之家是怎样处理这场夫妻纠纷的。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是沈阳评剧院的主要演员之一,工青衣、老旦,评剧“筱派”创始人。《打金枝》是她老旦声腔的代表作,其中的“劝万岁”和“劝驸马”两段唱腔,脍炙人口,为戏迷推崇备至。

筱俊亭在戏中扮演皇后。皇帝假意震怒,要杀郭暧,给女儿出气。皇后慌忙劝阻,于是有了这一段“劝万岁”:“汾阳王今晨寿诞日,七子八婿摆宴席。一对对小夫妻来贺喜,唯有驸马独自一。公主撒娇不肯去,驸马他也未敢提。就引起了众兄嫂闲言碎语,只说得驸马红面皮。驸马难堪回宫去,只问得公主她的羞容急。她说她是金枝女,不能向臣子把头低。她撒娇使性不说理,藐视尊亲她把人欺。只气得驸马他火性起,人家夫妻们争吵是常有的。你不能光听女儿她一面的理,隐瞒过错她把是非激。慢说是驸马无有罪,纵然是有罪也斩不得(这里的“得”字发di音)……你今不把别的看,你应当念咱的老亲翁,为咱们江山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费尽了心血,年迈苍苍不容易。你消消火吧,你快压压气,哪有这岳父大人要杀女婿?”这段唱词非常富有人情味,而且很公正的指出了自己女儿的过错,没有摆出皇族盛气凌人的臭架子,没有蛮不讲理的狡辩。要说“据理力争”的话,那为的是女婿郭暧,而不是为自己的女儿护短。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理性的、人性化的,不是靠权力而是通过“善解人意”的途径,靠情理来解决的。

劝过了万岁,还得劝女婿:“劝驸马你莫发少年的脾气,有母后爱女儿更疼女婿。我的女不去拜寿怪她无有理,你也不该吃酒带醉你怒气冲冲闯进了宫去,上用拳打下用脚踢。要说郭门的功劳谁也不能比,你父的功高他定社稷……你的父王见你聪明他的心欢喜,才将公主许你为妻。我的女自幼儿生在皇宫里,随我左右不分离。把她娇惯成性不知礼义,我跟你的父王要是说重了她她也不依。我养的女儿不给我争气,驸马担待这一回。常言道当面里教训子,背地里无人再教妻。夫妻居家平日里,有事商量要慢慢地提。……要是你敬她,她敬你,你们知疼着热才是一对好夫妻……劝罢了男我再劝劝女,叫一声不孝的奴才听个仔细。你的父王见了子仪慌忙站起,你这奴才竟敢把他欺……你撒娇使性,你不知礼义,进得宫来就把这个是非激。你依仗你是一个帝王的女,嫁到民间就是这个民间的妻。你竟敢把你的公父看不起,你赶快回去叩头赔礼去。母后的言语是你要谨记,从今后你们二人要和和气气。我数说女儿劝了女婿,你们夫妻和美才是对好夫妻。”这段唱词,温和委婉,和颜悦色,没有半点以权压人的霸道意味,没有一点威胁的意思,而且说得入情入理。这不是一个皇妃的口吻,而完全是一个普通家长对儿女的耐心教导。

你听听这两段唱词,有哪个“姑爷”往后会不感谢、孝敬这样的“丈母娘”呢?有哪一个家庭矛盾不会冰消雪融呢?看这样的戏,不白看。观众在这温馨的剧情中,听着这些大实话的戏词,不仅仅是欣赏了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你会情不自禁的走进剧情,体验这处理矛盾和纠纷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也从中学到了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艺术。

这出戏告诉我们,皇家的日常生活和普通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一样,也有烦恼、有纠纷;皇帝是人,不是神;皇帝的子女也是人,同样面对喜怒哀乐,同样处于不断的矛盾和纠纷之中。关键的问题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和解决这些烦恼、矛盾和纠纷。

这个戏中的皇上明事理、顾大局,没有以“君”欺“臣”;皇后娘娘也深明大义,劝君劝婿责女,完全出于公平、公心、平等,归根结底是出于对捍卫国家安宁的功臣的尊敬。所以,他们是领导阶级的楷模。在处理家庭内部矛盾上,他们选择“人性化”、“理性化”的方式,各自做自我批评,不强词夺理,温馨而和谐,宽容而大度,合情且合理。所以,他们还是家长的榜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