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爷爷看似个普通的农村老人,但是身上却有几个谜团一直吸引着我。

       一个谜团是夏天再热爷爷也从来不穿拖鞋、不光膀子。后来长大了从妈妈的口中得知,不穿拖鞋是因为爷爷脚上只有一个脚趾头,那九个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执行任务时活生生冻掉了;不光膀子是因为爷爷左后腰上有一个碗大的伤疤,是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手术取出弹皮时留下的。听到这里,爷爷在我内心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从一个木讷的农村老头变成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第二个谜团是爷爷原名是“张志超”,残废军人抚恤证上写的却是“张志成”!由于爷爷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的起因,所以妈妈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跟姑父聊起了这件事,姑父说他的父亲也是化名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因为当时才建国,人们心里安全感不足,担心敌特报复家人,所以用的化名。这个谜团的解开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爷爷的心理压力,更感受到了爷爷舍家报国的拳拳之情!

       第三谜团是爷爷在残酷的战场上复员后回家后,把二等乙残废军人证书和获得的五个纪念章扔到抽屉里一锁,然后这段血与火的记忆就像从爷爷的脑海中消失了。虽然九死一生、伤痕累累,但是从来不跟家人和村里人提起,虽然回到家有时生活异常艰辛,但从来不跟组织提要求。导致我对爷爷的经历了解甚少,加起来也就寥寥的十几句话,只好从姑姑和妈妈的零星回忆中搜寻爷爷当年的影子。慢慢的随着对爷爷故事的了解,爷爷成了我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1951年2月,爷爷24岁。大年的年味还未散去,抗美援朝前线征兵的消息传到了村里!爷爷心头一热积极响应祖国召唤想报名参军,但是到家一看却犹豫了,奶奶带着两个姑姑,一个只有三岁、一个还在襁褓中,因为孩子小,自己一个人连饭都做不出来。如果去当兵,家里可怎么过啊?更别说新中国才成立,还担心敌特报复家人。这时候老爷爷老奶奶说,让奶奶跟他们一起生活,鼓励爷爷勇敢报名,就这样爷爷脱下布衣着戎装,从一位农村小伙子,变成了一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经过训练后直接奔赴朝鲜战场,爷爷任六十八军二〇三师三营八连炊事班战士。爷爷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其中三次已经摸到了死神的手。第一次是炊事班班长安排他去河边挑水,爷爷挑起水桶赶往河边。刚刚走出一百来米听到身后一声巨响,爷爷回头一看,炊事班的帐篷被敌机炸弹击中,帐篷里的几名同志全部牺牲了,爷爷捡了一条命。第二次是在往前线送饭的路上,由于山路崎岖,只好肩挑背扛,走到半路上,被半空盘旋的敌机发现,一个俯冲扫射,送饭队伍打头的和后面的几名战士不幸被击中,队伍中间的爷爷和其他几名战士侥幸生还。第三次是1952年12月,爷爷所在的部队与敌人发生战斗,由于战局紧张,炊事班人员全部投入战斗,在这场突击战中,爷爷左后腰被敌人击中。后来通过手术,取出了深深嵌在肉里面的弹皮,后腰留下了一个碗大的伤疤。后来提前这件事,爷爷轻描淡写的说:是个子弹皮子!爷爷对这次负伤印象更深的不是被子弹击中,而是手术时的疼痛,爷爷说:那时哪有麻药啊?为了保命,剧痛只能硬生生忍者!

       爷爷还提起过一件让他十分自豪的事情,就是用“大米”做馅包饺子的故事。那是在朝鲜战场过的一次春节,战士们在异国他乡战斗了一年了,马上春节了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大家非常想吃一顿饺子。这件事难住了炊事班长,面粉到是有,可是在冰天雪地哪里有馅呢?看着班长急的直挠头皮,爷爷围着不多的库存物资转来转去,当看到大米时眼前一亮,对班长说:咱有馅了、有馅了!班长连忙问:哪里来的馅?快说!爷爷说咱把大米蒸熟,然后拌上调料当馅怎么样!班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一点,说马上做一些实验实验,结果包的饺子很好吃。炊事班人员全部行动起来,蒸米饭、和面、擀皮、调馅、包饺子!爷爷的主意变成了现实,把战士们想吃饺子的问题解决了!看着战士们满意的吃着热乎乎的饺子,爷爷笑了。

      经过艰苦卓绝的苦战,志愿军终于赢得了胜利,爷爷和战友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是,许许多多的战友、兄弟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那片英雄的土地上。张耀龙村跟爷爷一起去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八个人只回来了两个。慢慢的爷爷老了,嘴里长念叨:该把这件事记下来,让后代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名字,不然等我死了,这些人没人记得了!

      在爷爷去世十年后的二〇一〇年,张耀龙村两委编写了张耀龙村村志,把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和其他战役的村民姓名、事迹原原本本的记录了下来,完成了爷爷的心愿。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爷爷表现出来的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忘躯、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爷爷是我永远的骄傲,是家庭永远的骄傲。我会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后人,让孩子们永远记住爷爷是志愿军,是我们家永远的骄傲!

      我们要永远学习爷爷的爱国精神,成人成才、报效祖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