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百面战旗红》以纪实性文学的思想性、历史性、真实性为准则,以文学性、趣味性、权威性为标准,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魅力。目前,100面战旗故事圆满完成,读者好评如潮,《人民周刊》连载宣传,社会层面反响强烈,《百面战旗红》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我们对战旗故事“趣味性”的理解,感觉还有提升空间。

我认为《百面战旗红》的趣味性是指战旗故事及其表现方法充满了吸引读者的情趣和人情味,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和爱好,在内容真实、新鲜的基础上,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故事本身,充满情趣

  与社会上受少数人追捧的庸俗色情、耸人听闻的暴力、有刺激性的新闻吸引读者不同,也与文字商人瘟疫般的散布无耻的邪念、讹误的消息和自负的愚蠢不同,《百面战旗红》是读者知其人物不知其事迹、事迹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大概不知其具体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欲求而求之不得的饶有趣味的革命战旗故事,是记录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被动挨打到主动提升的苦难辉煌的纪实性文学,是红色经典,是心灵的洗涤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信心与力量,是引导我们前进的一百面旗帜,是能够将我们的人生推到另一个新高度的革命诗史。《百面战旗红》弘扬“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在阵地在”的战旗精神,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比如《屡战屡胜 虎虎生风》“天刚蒙蒙亮时,行军队伍遇到了美军夜航战斗机‘黑寡妇’在上空来回盘旋。113师首长果断决定,全师去掉伪装前进。

  在毫无遮拦的雪地上,3连的战士们反倒兴奋起来了。3班长刘忠国、战士李永仁、徐长江还唱起了歌,挥手向着天上‘黑寡妇’大喊‘飞机掩护我们前进,够意思!’

  美军飞行员不知道他们在喊什么,误以为是从德川逃下来的南朝鲜军,盘旋几圈后离开。

  后来,据被俘的南朝鲜军士兵说:‘飞行员已通知三所里南朝鲜治安队做好接应准备,还准备了咸鱼、开水和米饭。’”

  113师首长命令“全师去掉伪装”的无畏机智决定,正好击中了美军的狂妄自负和南朝鲜军的狼狈不堪,3连战士们的唱歌和大喊,既反映了战士们对首长命令的肯定响应和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战士们对美军警惕性不够的耻笑,从而昼夜兼程长途跋涉“145公里”的疲劳也在愉快的歌声和大喊的宣泄中顿时消失殆尽。

  再比如,太阳落山后,战场静了下来。星光下,郭忠田让2、4、5班剩下的20个战士组成破袭队,跟随自己半夜主动出击。

  这一仗,一线美军毫无防备,被打得丢盔弃甲,逃之夭夭。郭忠田喊:“每人3支枪,500发子弹,10个手榴弹,谁背回去给谁请功。”

  陈平见胜利归来的郭忠田:“连长,这是搬回了一个弹药库啊!”

  《屡战屡胜 虎虎生风》中这段插曲,既展现了连长郭忠田在工事被毁、人员伤亡大半的情况下,率领部分战士深夜破袭半山洞敌人,缴获不少武器弹药的机智勇敢,又以陈平喜悦兴奋的赞赏,解除了“屡战屡胜二级英雄连”扼守汉江南岸西官厅北山的艰苦劳顿,弹尽粮绝的困境,使3连充满了无畏的斗志和胜利的希望,也给读者带来心情的愉悦。

 

  巧妙构思,引人入胜

  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百面战旗红》正是这样,除了标题的精彩靓丽,还有更出奇的地方。

  首先开头伏笔,激发好奇心

  开头讲述“三八线”的来历,美国人一出场便情景全出,分裂朝鲜,恶意为之,实质上是与俄国博弈。朝鲜推过“三八线”,美国又杀回“三八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指示下第三次战役中又打过“三八线”,进入了汉城。“联合国军”如溃堤的洪水,涌向了“三七”线附近。于是志愿军42军124师372团2营4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的故事就吸引着读者饶有兴致地去看这场博弈。

  还有,“屡战屡胜二级英雄连”,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军长梁兴初贻误战机挨彭老总批评,从此憋着一口气开头,3连所在的38军发誓要“正名”,能否“正名”成为一个悬念,吸引读者,从而引出中心部分的屡战屡胜,激发了读者一睹为快的好奇心。

  “杨根思连”开头就以江苏泰兴和朝鲜长津郡都竖立着“杨根思”雕塑纪念碑,杨根思还有一连串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誉,这两个环节就增添了战旗的神秘感,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些都是趣味性的伏笔。

  其次中心提纲,出奇而制胜

  战旗写作中,材料搜集好,如何运用,成了棘手的问题。有时无论怎么调整“积木”,都感觉搭建的建筑物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胸无成竹。而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就会以全新的形象干净利落地与读者见面。

  “夜月山英雄班”《肉搏血战夜月山》运用三个比喻句作分标题,“像矛锋一样插向敌人心脏,似铁壁一样挡住敌人进攻,如灯标一样引领后人向前。”都是比喻高度概括、过目难忘的构思绝唱。

  《群英壮志撼山岳 勇士辉煌化金星》“杨根思连”三个分标题“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把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连”决一死战、坚守阵地,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全部呈现出来。“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回忆杨根思的成长经历和作战中所向无敌,既回答了开头一串荣誉的来历,也让人更加敬佩杨根思所向无敌。“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写“杨根思连”在朝鲜战场的后续表现和维护世界和平深受世人瞩目,使“杨根思连”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的伟大形象丰满高大。战旗故事把杨根思超越生理极限、突破人类精神天庭,坚守阵地、保护战友、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的伟大英雄壮举的行为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情的内因,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由衷敬仰我们仰慕已久的英雄杨根思和“杨根思连”。

 

  个性语言,生动风趣

  一是方言传神,突出地域特性  

  八连不愧是久经战火锤炼洗礼的英雄部队。从接到任务起,心理上就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念,憨厚可爱敢打硬拼的王虎元连长掷地有声的动员“南韩伪军揍是个信球(傻瓜脑袋),毛主席和彭司令说了,让厄们(我们)好好教训一哈(下)他,就是要让他知道疼,疼到不得不乖乖地听话”。这浓重的山西石楼方言,为下文毛主席接见王虎元问及籍贯埋下伏笔,更突出了王虎元智勇双全、粗中有细、蔑视敌人、满溢自信,落地如釘的特征。果真王虎元率领的“二级战斗英雄连”攻击如猛虎下山,防守似泰山压顶,机智勇猛,在198、6高地争夺战中,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激励后人的丰碑和号角。

  还有四川方言、山东方言等,都铸就了不同的人物,还原了当时的历史,书写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灵魂与民族精神。

  二是典型语言,展示人物个性

  这次入朝作战,他(冷树国)可是憋了一股劲。因为,入朝前夕,他恰好接到了弟弟写来的一封信,信上说:“你参军好几年了,也没见你立过什么功,村子里参军的人都有功了。老说为人民服务,可总得有点儿什么功呀。”

  眼下又看到赵恒文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冷树国更是血红了眼,撒开了脚丫子跑,拼命地跑,雪地路滑,鞋穿不稳,就脱了鞋,在冰天雪地上足不沾地地跑!

  弟弟的一句话,刺痛了冷树国的进取心,激发了冷树国奔跑的潜能,唤起了冷树国强烈的胜战意识,使得冷树国双腿赛过敌人汽车轮,赢得了胜利。这一典型语言也使人回想起那一特殊时代、时期、地方、文化或文明的感染力。

  三是巧妙手法,彰显战旗魅力

  战旗故事,有的慷慨悲壮,气吞山河。“中元山英雄连”,56个人打得剩下3人,还都受了伤,用血肉之躯捍卫阵地,筑起中元山长城,催人泪下。有的浪漫传奇,给人无限遐想。比如“英雄中队”浪漫手法的运用,为这面战旗增添了不少的传奇色彩。有的轻松快乐,诙谐幽默,如“三八线尖刀英雄连 ”,“志愿军入朝参战,阻止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迅速把“联合国军”由高歌猛进的吃人怪兽,变成了冰天雪地被围猎的狐狼。”突出了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致命打击力量。

  “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败退中翻车丧命,死亡的噩梦成了美国大兵的圣诞节礼物。”这一带有嘲讽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国纸老虎的极度蔑视。

  4连受领任务后,官兵士气高涨,营地里传来阵阵《战斗进行曲》:“我擦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勇敢向前方。我挎上了手榴弹,要消灭野心狼,我刺刀拔出了鞘呀,刀刃闪闪亮!别看他武器好,正义在我方!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这里歌声的引用,既体现了4连高昂的士气,必胜的信心,更传达出我人民志愿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连长名叫王清秀,名字起得文雅,却一副火爆脾气,打起仗来从来都是不要命的主。”名字与性格的对比,活画出王清秀无畏、勇猛、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

  还有“瞬间,4名美军军官被打成了筛子,美军军车也被炸得只剩下车架子。”“筛子”“车架子”的运用,把美军军官战战兢兢,惊恐万状的狼狈相和美军军车被炸毁的支离破碎,形神毕现地给刻画了出来。

  冷树国光脚在雪地奔跑,炸车引发弹药车爆炸,抓“大洋马”。还有李奇微的反衬,都形成了很好地戏剧效果。

  这些趣味性的故事、构思和语言,复活了抗美援朝英雄,是对抗美援朝英雄最深沉的缅怀,也是献给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最厚重的礼物。

    愿我们去品味个中的趣味,享受纪实性文学《百面战旗红》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