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国家隆重地举办了一些庆祝活动,以纪念参加抗美援朝的将士们。

  2020年10月24日,我父亲刘乃晏和母亲赵秀珍,这一对抗美援朝老战士,同时受领了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这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给予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崇高礼遇。

  看着这两枚鲜血凝铸、熠熠生辉的纪念章,不禁让我想起,70年前的今天,我的父亲母亲,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冒着敌人的炮火,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历了风血雨腥的残酷战争。他们是用生命去参加战争的,面对残酷的战争,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但他们是幸运的,带着胜利的希望回到了祖国。他们有许多同甘共苦,同生死共命运的战友,却牺牲在了异国他乡。他们是带着理想信仰参加革命的,对战争与生命的关系理解的尤为深刻。母亲经常对我讲起:“你爸爸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我们又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和你爸爸一个团的张团长就死在了朝鲜。我们能活着回来,就算是命大。”

  多年来,父亲和母亲经常向我说起抗美援朝,用的最多的词汇是,炮火连天,敌机轰炸,冰天雪地,饥饿难忍,艰难作战,伤亡惨重。寥寥数语,足见此战的艰难、残酷和血腥。

  母亲到了晚年,经常向我说起:在朝鲜战场上,每天都有敌人飞机来轰炸,大炮的炮弹四处爆炸,就是晚上睡觉,也经常听到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呼地飞过去,在不远处爆炸,如果防空措施做不好就要挨炸。

  根据父母亲的亲身经历和描述,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朝鲜战场上,父亲和战友们冒着炮火去战场参加战斗,母亲和战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去部队演出。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

  这几年,我把父母亲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已经几易其稿,这一稿就取名为《战火中向前进》。以此献给最可爱的人一一敬爱的父亲、母亲和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们。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预,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面对美国的侵略行径,我国迅速做出了应急部署,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提议,于7月13日发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9兵团、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随时准备出国参战。

  1950年9月15日,美军实施仁川登陆,10月初美国越过“三八线”,企图占领整个朝鲜。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3兵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会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了抗击美军入侵的战争。

  1950年11月,志愿军9兵团入朝,我父亲就在这支部队里,时任志愿军9兵团26军77师230团政治处副主任(1951年4月任230团政治处主任)。

  历时近2年,他先后参加了二、四、五次战役和平金淮阻击战,1952年6月回国。

  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荣立三等功,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


  1、入朝前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

  入朝前,第9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机动兵团,担负攻台的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第9兵团奉命迅速集结,待机而动。195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任副司令员,下辖20军、26军、27军,这3个军都是四师制,每个军约5万人,全兵团总兵力为12个师,约15万人。

  1950年1月,第30军第88师改归第26军建制。11月,第26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下辖76、77、78、88师和教导团,入朝作战。

  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三,政治部主任王直。

  76师师长陈忠梅,副师长戴成功,副政委孙芳圃,参谋长亓谦斋,政治部主任张汉伟。

  77师师长沈萍,政委魏伯亭,副师长董毓湘,参谋长张书香,政治部主任魏幼农。

  78师师长齐安聚,政委张健,副师长何玉祥,参谋长刘佐,政治部主任南平波。

  88师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副师长王法山,副政委刘立封,参谋长李东海,政治部主任孙良浩。

  据父亲记载:“1950年9月,26军从上海奉贤县换防山东,驻扎在滕县大坞地区集结待命,同时,受领了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77旅旅史记载:“26军77师入朝前进行了部队建制扩编,组建了炮兵团和工兵营,下辖229团、230团、231团、炮兵团、师直工兵营、警卫连、通信连等,全师达到齐装满员。1950年10月,26军77师按照上级要求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77师。”10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受毛泽东主席委托,专程由北京来到孔子故里曲阜看望指战员。10月29日至10月31日,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曲阜孔林享殿前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会上朱德总司令作了抗美援朝动员报告。朱德总司令在报告中指出,美帝国主义现在出兵侵略朝鲜,还派出他们的第七舰队公然进入台湾海峡,霸占我国神圣领土台湾省,以阻挠我们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大业。这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允许的。美帝国主义进攻朝鲜是把朝鲜当作跳板,目的在于侵略我们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现在朝鲜的存亡与我们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保卫祖国就必须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保卫我们新生的人民政权。朱德总司令要求第九兵团广大的指战员要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中朝人民立功,为新中国争光。总司令的报告给九兵团和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教育和鼓舞。11月13日,第九兵团各部陆续离开滕县专区向东北开进,由吉林省辑安(今集安市)、临江紧急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担任东线作战任务(长津湖战役)。

  父亲记述:“10月29日,朱德总司令员在陈毅等首长陪同下,专程到曲阜接见了9兵团团以上干部并作了形势报告,对部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广大干部战士倍受鼓舞,坚定了保家卫国,敢打必胜的信心。”


  2、熬夜备课对部队进行动员

  父亲说:“接受抗美援朝的任务,部队是有思想准备的。自从美国发动朝鲜侵略战争以来,根据上级指示,已经对部队进行了半个月的专题教育。为深入搞好部队的动员教育,我和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连夜备课,备好后用油印机印出来发给部队。为此,已熬了好几个夜晚,老炊事员每晚12点给我送来一碗面片汤,并嘱咐我不能光熬夜,累坏了身体。那个情景一直留在我脑海里,老炊事员比我大几岁,他像兄长关心弟弟似的,我从心里一直感激着那位老炊事员。”战争年代,部队团结一心,各方密切配合,后勤人员为作战人员服务,周到细致,后勤人员为保障部队打胜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3、部队向集结地域行进

  1949年10月,志愿军26军和志愿军9兵团20军、27军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26军作为9兵团预备队,于1950年11月进入集结地域。父亲记载:“1950年11月9日,我跟随26军77师作为第二梯队开赴辽宁抚顺地区集结。我们的部队乘火车向北前进,苏军炮兵等部队则向南驶去,有时候在车站上和行军的兄弟部队碰面,互相点个头,示意尊重和问候。浩浩荡荡的行军途中,充满了战争气氛。好在,我们打完仗才一年多,加之部队进行了攻打台湾的训练,思想上是有打仗准备的。对战争,不仅仅是习惯,而且是有准备的。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我们一直在打。当时部队都自豪地认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是胜利者,大不了再打几年,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和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敢打必胜的信心,踏上抗美援朝征程的。经过几天连续行军,部队来到辽宁,驻扎在一个叫营盘的村子里,我和警卫员伊培根住在一户人家,他们住炕头,我们住炕尾,我们相处得很好。房东听说部队要去朝鲜,嘱咐我多带些食品和衣服,我让小伊把所有的钱买了4斤饼干,带上出国打仗备用。”


  4、抚顺市为部队举办送行宴

  出国以前,当地政府为26军举办送行宴,父亲说这次宴会很丰盛,有些山珍野味第一次吃到。这件事父亲对我说过好几次,他说有的战友半开玩笑地说:吃了这顿饭,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可见,军人上战场,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

  父亲这样记载:“一天,我接到通知,去驻在抚顺的26军军部参加入朝作战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抚顺市委、市政府为即将出征的26军参加会议的人员举行了丰盛的晚宴。我的几个战友说,这是为出征前线的军人举办的壮行宴。26军全体政工干部聚在一起,出国前喝了一顿壮行酒,这个酒不是一般的酒,寄托了祖国人民希望志愿军旗开得胜打胜仗的期望。”


  5、肩负使命跨过临江

  1950年11月份的辽宁,已经是大雪纷飞了,父亲告诉我:我们都穿上了在山东时发的绿色的粗呢军服,这是第一次穿上这么好的军服。但不久,我们又都换上了棉衣,因为粗呢军服不挡寒。

  志愿军26军是从吉林临江市入朝的。临江市是吉林省白山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

  父亲这样记载:“1950年11月16日,部队乘火车进入吉林省,在临江市下车。临江市就在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此时,对岸不断有朝鲜人群向临江市蜂拥而来,有群众,有军人,也有干部,还有些伤者,有从已经结冰的河上过来的,也有从桥上过来的。临江小城市,一下进来很多朝鲜人,他们在这里喝水、吃饭、稍事休息后,又向我国内地赶去。

  此刻,我预感到,美军侵朝部队离我们已经不远了,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1月19日下午,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我们77师230团从临江开始出发,肩负着抗美援朝的使命,马不停蹄地到达了临江对岸,来到了朝鲜的国土上。

  这里的马路上,到处都是涌向我国的朝鲜人,他们的国家的大部分已被美军占领,国破家亡,人民已没有安全领地了。

  部队顺利进入朝鲜后,马上进入战时状态。

  我和部队经过一夜急行军,进驻土城洞一带。白天人员要分散防空,晚上人员集中居住,我们又恢复了战争时期的生活习惯,我早晨起得很早,把团政治处的同志们从睡梦中叫醒,吃完饭后,去村子外边防空。

  部队在此驻扎6天,主要是补充弹药、食品和冬服。

  白天防空夜间集中休息,工作怎么开展?我们部队已经度过了一年多和平环境的生活,怎么能尽快适应临战环境呢?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在9兵团报纸《长江报》登载了。

  当地的朝鲜老百姓大部分已经逃离,只是偶尔遇见几个人,也是准备逃走的。有一天晚上,我接待了一位胳膊负伤的人民军副连长,通过翻译,我们进行了交谈。他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既万分感激又信心十足,我招待他吃了饭,并给了他一些食物,他说要去中国养伤。”


  6、鸭绿江边担忧祖国的安全。

  父亲来到朝鲜,时刻忧虑祖国的安危。他记载:“有一天,我骑马去师部开会,沿鸭绿江边向北走去,看到江岸对边我们国家,一些孩子在江边上玩耍,有的在打洞捉鱼。我站在朝鲜,面对祖国的山水,面对祖国的孩子,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对孩子们叫喊起来,让他们注意安全。江的对岸是祖国,这些孩子在天真快乐地玩耍,还不知道朝鲜战争已经打响,异国同胞正在遭难,我担忧一江之隔的祖国和孩子们的安危,因朝鲜战争也会受到殃及。”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和口述整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