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瑽飞阵阵。”乌镇是一幅流动鲜活的画,乌镇是一本厚厚的立体的大史书,乌镇还是人杰倍出的风水宝地。不管你来没来过乌镇,乌镇都像会魔法一样牢牢地抓住你的大脑,让你数以万计次地勾绘想象中和记忆中的乌镇。每个游过乌镇的中国人,对乌镇不仅是爱,不仅是赞美,还不仅是惊叹,更多的是骄傲自豪。

我印记中的乌镇是娇小玲珑的。河小,有很多河道一个助跑能轻松跨越过去;石板桥小,小得让人感觉到颤颤悠悠;船小,一叶扁舟是最淋漓尽致地诠释;街道小,从街道这边人家可以照那边人家的镜子;房屋小,三五个人在屋里转一圈可以撞鼻子。乌镇的小,小得可爱,小得让人迷醉,小得让人赏心悦目。乌镇朴实无华,黑色的泥制瓦,白色的长有青苔的灰墙,粗超的石板路。如果八方旅游的大军不涌入这里,这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偶尔听一两声琴音或一两声鸟鸣蛙叫,任凭你是谁,你都会说这是天籁之音。

1687876645103155.jpeg

乌镇是风水宝地,福荫后世子孙。引相关乌镇历史渊源,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可知,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得名。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料。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一千二百多年的乌镇在乌镇人的精心规划下,枕河、伴河、望河而建,依河、靠河、沿河修街,桥连街、街邻桥,桥就是街,街也是桥。乌镇的巧妙如同迷宫,属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让人疑虑前路终断片刻后又见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水是路、桥是路、街还是路的路路畅通无阻的乌镇,养育了培养了送出了许许多多标榜史册的人物。如我国第一位文化部部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的茅盾就是这里人。茅盾故居就座落在乌镇观前街17号。故居房屋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临街四开间两进木构架楼房,分东西两个单元。一八八五年前后,茅盾的曾祖父购作住宅。楼房后面有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茅盾的曾祖父曾在那里盖了三间平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茅盾用稿费并亲手设计草图,翻建成带有日本民房风格的书斋。茅盾自一八九六年诞生至一九0九年离乡求学,他在这幢故居中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一九八三年茅盾故居经中央批准筹建修复,依照茅盾童年时代的面貌进行了整修和复原。又如被称为“中共一大卫士”的王会悟同志的纪念馆也座落在乌镇。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于桐乡乌镇,从小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教育,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王会悟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会务和警卫工作。王会悟的革命精神值得讴歌值得铭记值得学习。说起始建于南朝的昭明书院,略有点文学知识的人都知道,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叫作萧统,此人身为南朝时期的梁昭明太子,编撰整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文选》。想道尽乌镇名噪一时的历史名人数不胜数。

 1687876696118535.jpg      游在乌镇,吃在乌镇,住在乌镇,做一把乌镇人,感受一把乌镇的风土人情,就是美,美到美不胜收。从安渡坊码头乘摇摇晃晃小舟,时不时撩一撩水发出开心快乐的笑,深吸一口江南小镇气息似在天堂享受。弃舟踏上石板路参观草本染色作坊 ,一下子把游人带回刀耕火种的岁月。看着简单的作坊染出令人瞩目的传世之作,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望尘莫及。离开草染作坊去昭明书院逛一逛,这里有书香有墨香,还有岁月的远方和诗。带着满怀留恋去下一站猎奇,漫步雨读桥穿过洪昌弄,看一看三寸金莲馆 ,看不到金莲美只感觉三寸金莲人的痛苦。 老邮局 、 乌镇大戏院(听评弹、欣赏地方戏曲)、恒益堂药店 、朱家厅 、升莲广场、白莲寺塔 、文昌阁、关帝庙都在述说这里的富足安康。桥里桥(仁济桥、通济桥) 让人大饱眼福令人发出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声。踏过泰安桥参拜乌将军庙 ,追忆乌将军的勇和谋能增无尽智慧。从乌将军庙码头再乘船到灵水居 ,尽情欣赏灵水居园林风光,尽情发挥用最美的词汇赞美这里的美。怀着一颗无比崇拜的心情参观茅盾纪念堂和其他名人展馆,同时自勉下,让自己更上一层。 水上集市 、亦昌冶坊、叙昌酱园是千年前的繁华也定是千年后繁华。

淋三两场江南雨,目睹江南美女打着花伞悠然自得的样子绝对是一种享受。观红日西尽晚霞满天,听看竹林鸟飞鸟鸣,待繁星满天华灯初上时,乌镇又是令一番韵味。靠小窗数星也数灯,听细细水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