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这样记载炮八师在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各团的情况:

  “第三次战役之后,为适应朝鲜战场作战的需要,我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将所属的炮四十四团、四十五团、四十六团3个团分别拨归第四十二军、第三十九军、第三十八军建制,这3个团参加了第四次战役(这里更正一点,炮四十六团出国前已移交给第三十八军)。师部于1951年1月24日在铁原奉命返回国内,接受已改装的摩托化炮兵团,组建摩托化炮兵师。师部于1月30日出发,经两周行军到达价川东北之球场,尔后人员乘火车,马匹、车辆沿公路经江界、满浦回国,于2月中旬到达松江省的牡丹江炮兵第一训练基地接收了已经改装的炮三十一团、炮四十三团、炮四十七团等3个摩托化炮兵团。原我师炮四十八团,暂归东北炮司领导待改装。至此,我师改装为摩托化炮兵师。”

  关于炮兵第三十一团、炮兵第四十三团、炮兵第四十七团的历史情况,在《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在这篇文章中就不讲这三个团的历史了。

  下面,还是讲炮四十四团、炮四十五团、炮四十六团参加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的情况。

  在《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这样记载上述3个炮兵团参加第四次战役的情况: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挽回其失败的影响,经调整部署,乘中朝军队转入休整之际,集中16个师另3个旅、1个空降团共23万人,在大量坦克、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发起新的进攻,企图重占汉城,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地区。1951年1月15日,敌人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中朝军队以十个军组成西、中、东三个集团,实施积极防御作战。分别拨归四十二、三十九、三十八军建制的炮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团,参加了此次战役。

  炮四十四团2月6日至3月19日期间,先后配合四十二军完成了龙头里防御战和800高地的反击战。

  炮四十五团先是以七、九连配合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在春川以北之西上里一带设防,粉碎了美骑一师第五、第八团的进攻。之后,该团一营配合一一七师第三五七团,在桦山以南之日巨里地域抗击美骑一师,陆一师的进攻,又配合第三五O团反击该敌,共发射炮弹550余发,毙伤敌360余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炮四十六团的一、二、五连配合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于汉江北岸两水里渡口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3月29日占领阵地,4月7日5时,敌开始渡江。该团的三个连射击1个半小时,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当敌人第4次进攻距我阵地约300米时,炮弹已打光,退路也被敌坦克截断。此时,火炮已来不及转移,奉命炸掉火炮,人员沿山路撤走。

  至4月21日,中朝军队作战87天,歼敌7.8万人,将敌人阻于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迫其停止了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

  此时,战线停在了‘三八线’以北地区。

  下面,把我父亲王敬斋写的“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汉江守备战”一文,放到文章里。

  王敬斋《回忆录》:“第四次战役是从1月25日开始的。(注:这次战役,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进攻的时间为准。)当时,我军因战绩延长,士兵疲劳,后勤供应不上,弹药、粮食供应短缺,还有后方送来的炮弹出现型号不对的错误。这些情况,都给前线作战部队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阻击敌军的进攻,我志愿军各部奉命沿汉江北岸一线布置防线,第三十八军的阵地就设在南北汉江交汇处。为了加强江防阵地,我炮四十六团一营奉命在南北汉江交汇处,一个叫两水里的村庄附近,在北山坡步兵阵地的后面修筑阵地,这里是未来敌军向汉江北岸我军阵地进攻的一个渡口。

  为了防空及隐蔽火炮,我们用铁路上的钢轨修建了带盖的炮阵地。当时,干部战士的情绪很高,吃苦的精神也很好,斗志很旺。经过两三个夜晚的时间,阵地建成了。

  火炮俺体的位置处在一道大山夹着的山沟里,右边紧靠北汉江,一营的火炮是从北汉江东岸涉水渡过来的,从地面上可看出炮阵地的后方道路直通山沟后向北。但沟口向北是上山坡,山坡上有一条山地小路,步兵可以通行,但炮兵无法攀登。在三十八军军部,军首长交待任务时我提出在战斗打响后,北汉江的渡口会被敌人封锁住,我炮营向北面没有撤出阵地的道路。三十八军首长答复说:‘叫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其他问题你们不要管,军人执行命令为天职,别的意见就不要再提了。’

  这天拂晓美军开始渡江,向我军阵地进攻。根据上级的命令,炮一营向渡江的敌军实施集火射击。当时,我炮营携带的炮弹只有两个基数,打完之后后方没有炮弹供应。开战后,我炮兵向渡江的美军射击过程中,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许多美军士兵葬身在汉江中。由于我军炮弹不足,在敌人第四次渡江进攻时,我炮营因没有弹药而不得不停止射击。而步兵火力无法阻止敌军坦克部队的进攻。很快,敌人的坦克登上了汉江的北岸,把我军阵地外边的山口堵住了。

  我炮兵营这时需要撤出阵地,但向北没有道路,在这紧急时刻,经请示三十八军首长后,战士们将三八式野炮瞄准镜取下,用手榴弹将十二门火炮炸掉,人员沿山坡小路向北撤退了。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来电报追查炸毁火炮之事,我把战场上炸炮的经过如实上报,志愿军司令部没再就此事追问。”

  关于日本造38式野炮的情况在这里介绍一下:

  日本造的38式野炮,最早是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订购的一种火炮,总数为四百门。其样炮是在1905年(明治38年)抵达日本,故命名为“38式”野炮。1907年日本对该炮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后,由大阪兵工厂生产,装备日军师团级炮兵。38式野炮口径为75毫米,单式炮架,由六匹马牵引。38式野炮身管长2286毫米,俯仰角-8~16.5度,最大射程为8350米,重量947公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38式野炮进行了改进,由单式炮架改为开槽的大架(人字形大架),仰角由16.5度增加到43度,射程提高到11600米,故称为“改38式”野炮。

  炮兵第八师所辖炮兵团分别是:炮三十一团、炮四十三团、炮四十七团、炮四十八团,后期又调入炮四O三团、炮二O一团。因此,在《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从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开始,没有再记载炮四十四团、炮四十五团在朝鲜作战的情况,这两个团彻底脱离了炮八师建制。

  《炮兵第八师军战史》:再次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

  “为组织第五次战役,加强志愿军的炮兵力量,我师奉命再次入朝。”

  1951年3月,师组成前方指挥所,率炮三十一团、炮四十三团入朝参战。4月2日,炮三十一团首批由长甸河口渡江,经延三洞、云山、宁边、德川、破邑、谷山、新溪,于21日集结于秋川里一带。炮四十三团于26日由长甸河口渡江,经朔州、宁边、球场、德州、成州、三登,于28日到达麻田里一带集结。师指紧随炮四十三团出发,至阳德附近午桥洞集结。入朝情况,干部954名,战士3546名,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2门,高射机枪18挺,汽车368台。

  此次入朝,困难很多。一是敌机疯狂,昼夜低空轰炸扫射,破坏封锁交通。二是我改装不久,司机技术水平低,而干部则缺乏组织摩托化行军的经验。三是山高路窄,车多拥挤。经过全体干部、司机的努力,走一段总结一段,找经验想办法,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行军任务的完成。

  ……

  此次行军的经验教训,为之后炮四十七团、炮四十八团入朝行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战史》中,关于炮三十一团和炮四十三团参加第五次战役的情况,做了以下介绍:

  “此次战役,炮三十一团先后配属六十四军、六十五军作战。战役开始时,该团仅先头营第三营赶到了战场,集结未定,即奉命掩护六十四军一九0师抢渡临津江。该营于4月22日由秋川里出发,途中因汽油不足,仅七连、八连于25日占领临津江北岸之内洞阵地。由于步兵进展迅速,步炮协同不好,未能予步兵以火力支援。5月3日,该团又奉命配属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作战,由于干部分工不当,道路未修好,只有1门火炮进入了阵地,发射炮弹5发,敌即逃窜。

  5月14日,该团一营于议政府外围小金谷里占领阵地,配属六十四军一九0师作战。一营对溪院里地域内敌坦克、汽车集结地及炮兵阵地给予猛烈的射击,给敌人的装备、人员以很大的毁伤。但由于一营阵地选择不当,全营火炮一线摆开在麦地里,作战中暴露目标,遭受敌机轮番空袭,至伤亡27人,炸坏火炮8门损失严重,该营即撤出阵地进行整顿。

  5月16日至21日,炮三十一团三营配属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作战,共开炮射击四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胜利的完成了作战任务。

  5月22日至6月8日,炮三十一团(欠一营)配属六十五军,阻击向涟川、朔宁方向进犯之美军骑兵第一师。三营先后于榆岘、白石洞等地占领阵地,配属第一九四师战斗。二营先后配属第一九五师、第一九四师战斗。十四天中,分别在朔宁东豆川、三串里、栗岘及高作洞等地占领阵地,支援步兵反击三次,压制敌炮八次,毙伤敌人四百余名,击毁敌坦克、汽车各一辆。其中,六连在雨天连续战斗六昼夜,表现出高度的战斗积极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受到一九四师首长的表扬。

  在第五次战役中,炮四十三团先是在元山地区担任构筑工事,防敌人从侧后登陆的任务。5月下旬,炮四十三团结束了在元山构筑工事的任务后,奉命赶赴铁原前线配属第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参加阻击战斗。因连夜冒雨行军,并不断遭到突袭,该团损坏汽车37辆、火炮4门,人员伤亡75名。从6月7日战斗开始,炮四十三团仅一、三营的18门火炮投入战斗。炮四十三团配属第一八八师作战两天一夜,消耗炮弹765发,重创了敌人,并协助步兵夺回了墨墨洞阵地。

  炮四十三团在战斗中存在的问题是:指挥混乱,通信联络不通畅,运输组织不周密,炮弹供应不上。炮手射击技术不熟练,射击口令下达后,火炮操作慢,炮弹出膛慢,与其他部队相比,差的太远。”

  最后这段话,是《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对炮四十三团入朝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批评意见。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发起的时间定为: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总部在确定了这个时间后,在4月19日向驻在朝鲜的志愿军各部发出政治动员令。在动员令中这样讲:“第五次战役就要开始了!大量的歼灭敌人几个师的光荣任务,已经落在同志们的肩上了!这次战役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我军取得主动权与否的关键,是朝鲜战争时间缩短或拖长的关键。我们要力争战争时间缩短,因为它符合中朝人民利益的。我们要力争这个仗打胜,因为它有胜利的条件。……我们的战斗口号是:全体动员起来,发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争取每战必胜!保持革命光荣传统!”

  我的父亲王敬斋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这样讲炮四十六团参加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1951年春末夏初进行的。这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作战,最后一次以运动战为主的一次战役。炮兵第四十六团3个营中,只有二营、三营两个营参加了战斗(5个连)。

  志愿军赴朝作战与在国内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队作战大不同,不仅作战对象是美国这种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军队,而且,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还装备了大量的坦克、火炮、汽车等重型武器,还控制着天空和海洋。而我志愿军,只是一支以轻武器为主的军队,有少量的火炮,还都是缴获来的日、美制造的旧炮,缺飞机也没军舰。但是,我志愿军将士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是一支久经沙场的英雄军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我们的武器虽然落后,但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当然,我们在朝鲜也有人生地疏、语言不通的问题,再加上连续作战,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时间紧张又短促,因而部队也是特别的辛苦,没有多少休整的时间。像我们炮兵部队,车辆和火炮的修理、弹药的补充都有一定的困难,而战斗中步兵又非常需要炮兵的支援。为此,我们团的领导向三十八军首长建议,把三个营分成两个战斗梯队,前梯队两个营,后梯队一个营。前梯队随步兵战斗,后梯队留在后方休整训练,三十八军首长批准了这个建议。

  炮四十六团团级领导干部共五人,也分为两组指挥部队作战和休整。团政委范建文、副团长刘琦、团参谋长侯世纯三人为一组;团长周文龙、团政治处主任王敬斋为一组。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炮四十六团先后参加了高台山、五峰山、天德山、夜月山、自等岘山(朴达峰、脚歇峰)等地的战斗,并取得较大的战斗成果。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立体化战争,除了地面战斗外,敌机在空中对我军的威胁也非常大。部队在宿营时,行军中,时时刻刻有一个非常大的防空袭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部队能否生存的大问题。防空搞不好,就不能保存部队的战斗力。此外,部队的生活也特别艰苦。由于作战中战线不断地延长,交通没有保障,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情。北朝鲜的城市和铁路沿线的村庄多数都被美国飞机炸为平地,当地人民有的转入山中,有的挖地洞藏起来,他们的生活也十分的困难。

  第五次战役开始时,步兵部队向前推进的速度很快,以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向敌人的阵地冲击,突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防线,并向敌人的纵深发展。我炮团紧跟在步兵部队的后边,向前推进。但炮团行军也有非常多的困难,道路难行,骡马的喂养,敌机的轰炸,都对炮团产业影响。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第二阶段是从1951年5月16日开始的。由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疯狂的进行反扑,我志愿军各部边阻击边后撤,又退回到战役开始时的‘三八线’附近。”

  在《炮兵第八师军战史》中,这样记载炮四十六团参加第五次战役的作战情况: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炮四十六团第六、第八连配属六十军一八一师作战,第三、四、九连配属十二军三十五师作战,先后参加了高台山、五峰寺、天德山、夜月山进攻战。战斗中第六连、第八连6次转移阵地,采用高射角射击,毙敌700余名。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炮四十六团在撤退途中,与所配属的六十军失去电台联系的情况下,主动与十五军取得联系并要求参战。经十五军首长批准,在步兵尚未到达战场形成防线之前,由炮四十六团占领阵地,卡住从都坪里到自等岘山这条自南向北的公路。在5月31日6时许,炮四十六团发现从都坪里方向快速驰来6辆敌坦克。敌坦克边行进边开炮射击,多发炮弹落在二营炮阵地附近。炮二营立即以猛烈的火力向敌坦克进行反击,击毁敌人坦克1辆,其余敌坦克及伴随的步兵纷纷向南逃去。这是炮兵部队在打一场阻击战。

  在炮四十六团开炮射击前,十五军一个先头营从炮四十六团阵地旁穿过,占领了朴达峰和脚歇峰两个高地。敌坦克撤退之后,美军分别向朴达峰和脚歇峰我军两个阵地发起了进攻,炮四十六团集中所有的火炮协助步兵多次击退美军的进攻。很快,十五军一个团的兵力赶到了战场。

  黄昏时,炮四十六团接到步兵的报告,在都坪里西北面有敌军大量步兵集结,团观察所也发现该地有杂乱的汽车灯光,炮四十六团集中5个连的火炮突然开火,对都坪里西北的美军进行猛烈的炮火打击。让人意外的是,一个美军黑人士兵被炮火打懵了,竟然跑到炮四十六团的阵地上来。据他交待,美军在遭到我炮火打击后四处乱逃,死伤在二三百人之多。

  6月1日美军调整进攻方向,转而进攻外药寺洞、白云岘。我炮四十六团也及时调整射击方向,以强大的火力支援步兵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把敌人紧紧地钉在自等岘、外药寺洞、白云岘一线我军阵地前。

  这一战是炮四十六团入朝参战后最光辉的一战,击毁敌坦克1辆,击毙美军士兵一千余人。战后,炮四十六团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炮二营由志愿军炮兵政治部批准荣记集体三等功,第十五军奖给二营四连‘英勇顽强、杀敌致胜’锦旗一面。”

  (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第三十八军撤到朝鲜北部进行修整,没有参加第五次战役)。

  《战史》:1951年7月10日,炮四十六团奉命回国,进驻丹东市浪头镇冶炼厂。同年11月移驻铁岭,1952年1月进驻吉林省公主岭市,执行改装整训任务,由第三十八军留守处和炮十师代管。炮四十六团回国后,集训骨干150名。1952年5月,选送五十名干部进军委炮校学习。在1952年4月10日,将火炮34门(包括缴获的美制榴弹炮),大车74辆,骡马42匹,观测器材154件,一并交给三十八军留守处,炮四十六团待命改装。

  1953年2月20日,炮四十六团于辽宁省海城县北大营,接收苏122毫米榴弹炮28门及各种车辆。换装后,部队按新编制进行了整编,并进行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以掌握新式装备。

  1953年5月,炮四十六团再次奉命入朝。27日,以摩托化行军离开海城,6月7日到达朝鲜西海岸郭山、定州一带,隶属炮一师建制,接炮二十八团阵地,执行西海岸防御作战任务。

  (注:炮四十六团再次入朝前,我父亲王敬斋被任命为炮四十六团的副政委,原政委调走。)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打了五次战役之后,没有再打大的运动战,而是以阵地战为主,固守要点,进行战场反击。在这段时间里,步兵部队更加需要志愿军炮兵部队,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虽然歼灭了8万多美伪军官兵,但志愿军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这个结果,在开战前没有人想到。具体情况,可以看《朝鲜战争》一书的下卷,这里就不多写了。

  《炮八师军战史》(节选):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我志愿军的战略方针转变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敌人在遭受我五个战役打击之后,战争主动权已经被剥夺,被迫转为战略防御,并于1951年6月30日同意进行停战谈判。于是,朝鲜战场上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6月中旬,炮三十一团于朔宁、九化里方向,炮四十三团于临津江东面,分别配属六十四军、四十七军,担任东起铁原、涟川,西至麻田、高浪浦里约60公里正面的防御作战任务。

  7月,高射炮兵第五十四营改装后出国,归炮八师建制。在这期间,炮八师进行了持久作战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干部战士的认识,扭转了部分人员的消极情绪,使全师部队士气高昂,这是部队入朝以来思想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到美伪军发动“秋季攻势”之前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敌人与我军经常发生小规模的冲突,我师多以炮兵连成炮兵排分散支援步兵作战。其中,炮四十三团自6月14日至8月29日的73天中,配属六十四军、四十七军在临津江一带,先后与美二十五师、加拿大二十五旅、土耳其旅作战25次,消耗弹药2396发,毙伤敌人九百余名。炮三十一团一营在朔宁方向配合四十七军作战,历时86天,射击百余次,使屡欲进犯之敌毫无进展。该团一连在支援201.6高地“张有班”(四十七军四二O团一个英雄班)的战斗中,炮手们冒着倾盆大雨,赤膊奋战,以1门炮打退了围攻201.6高地之敌,毙敌八十余名,配合“张有班”巩固了阵地。9月,炮三十一团九连一排在支援步兵反击德寺里战斗中,遭到8架敌机轮番轰炸及敌炮兵疯狂还击,弹片横飞,一炮大架被炸毁,二炮被埋在土中,战士们将火炮扒出来后继续战斗,以1门火炮坚持战斗到底,配合步兵击退敌人十四次进攻,毙伤敌三百八十余名,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战后荣立集体三等功。

  《炮八师军战史》(节选):

  在1951年的9月29日至10月22日,美军以九个师的兵力,向我志愿军发起了“秋季攻势”。炮八师第三十一团、第四十三团,分别配属志愿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 两个军,从10月2日起,在马良山至大德山一带作正面防御,抗击了英联邦一师和美军骑一师的进攻。其中,炮三十一团配属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担任马良山地区防御作战,炮四十三团一、二营配属六十四军一九O师担任高旺山地区防御作战。从10月4日起,美英军队向我马良山、高旺山猛烈进攻,我军与进攻之敌激战3天,给予敌人大量杀伤后,主动撤离高旺山。美英联军遂转向马良山作重点进攻,马良山战斗非常激烈。到10月7日,我军予敌人大量杀伤后,又撤离马良山。至 10月13日,我师两个团消耗炮弹7316发,敌人以伤亡2700余人的代价,向前推进两公里后被迫停止进攻。

  在此次战斗中,我炮三十一团一营于10月5日配合一九一师五七二团七连的勇士们,击溃向我马良山以西216.8高地进攻的敌人后,步、炮指挥员认为次日敌人有再度进犯的可能,便周密地研究情况,分散火力,布下火网。6日,美军果然发动了千余人的集团进攻,同时有十余架敌机在我炮一营上空投弹扫射,企图消灭我炮一营。但我一营指挥员灵活地与敌机展开了“捉迷藏”。一连、二连阵地上空有敌机,就指挥三连开炮射击,三连阵地上空有敌机,就指挥一连、二连开炮射击。这样,我炮一营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步兵坚守阵地,打退美军十四次冲锋,毙伤敌人700余名,击毁敌化学迫击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战后步兵称赞炮一营“榴弹炮打得又猛又快,盼着炮兵打炮时,炮弹就打来了,建议给炮兵立功!”

  战斗结束后,一九一师给炮一营颁发了“神勇炮兵”的锦旗。

  10月底,炮四十三团三营奉命急进开城以南地区,配属六十五军一九五师保卫开城。

  在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之后,乘美伪军疲惫之际,志愿军司令部组织部分兵力,于11月间先后向当面之敌发起有限目的的进攻。在11月4日至23日,炮八师配属六十四军先后向马良山、高旺山进行了反击作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马良山、高旺山位于朔宁以南“三八线”附近,系临津江江湾地区的制高点,控制着数条公路干线,可俯视江湾一带各主要渡口。我取之,则对敌人涟川方向纵深威胁很大,具有极大军事价值,是一处敌我必争之地。在马良山一线驻守的是英联邦一师皇家苏格兰边防团和加拿大二十五旅。在高旺山一线驻守的是美三师、英联邦一师皇家轻步兵团及新西兰第十六野炮营。敌人在高地上构筑有带盖的加强工事,轻重机枪火力点,并建有墙形、屋脊形铁丝网和地雷、照明雷等防御设施,已初步完成防御体系。

  志愿军各部队经过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的锻炼后,积极求战,在战术、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改善了步炮关系。

  炮八师先以炮三十一团为主配属一九一师反击马良山,后以炮四十三团为主配属一九O师反击高旺山。另外,还有归我师指挥的火箭炮二O一团、炮四十团1个营,反坦克四O三团1个营,高射炮2个营,坦克2个连,计各种火炮120余门。

  炮三十一团,负责指挥火炮42门,配合步兵五七二团、五七三团共3个营的兵力,向马良山进攻。从11月4日15时0分开始炮火准备,16时05分在我军炮火的支援下,步兵发动冲锋,战至 19时,步兵先后占领了180、200、280及其以西无名高地,216.8及其西北面无名高地和马良山,全歼守敌英军二十九旅1个营,加拿大二十五旅二十二团1个加强排,我师消耗炮弹3985发。5日、6日、7日三天,又击退敌人在空、炮、坦克支援下2个营9次反扑,巩固了阵地。

  炮四十三团负责指挥火炮43门,配合步兵五六七团,在17日至19日三天时间里,四夺高旺山之屏障227高地之后,又准备配合步兵五六八团、五六九团共4个营的兵力,向高旺山进攻。在11月23日15时0分开始炮火准备,到16时10分步兵发起进攻,于16时35分步兵占领高旺山主峰,16时40分占领次锋,歼灭守敌美三师一个营大部,消耗炮弹10200余发。翌日,敌人在空、炮、坦克的配合下进行了5次返扑,我炮四十三团配合步兵击退敌人,给“联合国军”以重大杀伤。11月25日,我军主动撤离高旺山。

  在对马良山、高旺山的战斗中,我师消耗122榴弹炮弹23578发,火箭炮弹1753发,37毫米高射炮弹3400发,支援步兵部队歼灭英联邦一师皇家苏格兰边防团二连与四连,团部、一连各一部,歼灭英联邦一师皇家轻步兵团一连,歼灭美三师七团五连,歼灭加拿大二十五旅二十二团1个加强排,歼灭新西兰第十六野炮营电话班全部,加上打反扑之敌,计毙、伤敌人2646人,俘敌37人,击毁敌山炮1门,化学迫击炮3门,汽车10辆,以及为数众多的敌军械装备。战斗中,高炮五十四营、三十营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

  此次战斗,炮四十三团一连荣立集体一等功,炮三十一团荣立集体三等功,炮四十三团获得“打得准,打得猛,威震山岳”锦旗一面。

  马良山、高旺山进攻战,是炮八师入朝作战以来,首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步炮协同阵地进攻战斗,在战术、技术、步炮协同上都得到了锻炼,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在《战史》中还讲到这场战斗中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不写了。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