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91岁高龄的我父亲郭广森,嘱咐我,由他口述、由我执笔,写一篇回忆文章,回忆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战斗期间的106团团长武效贤。

       ——题记

  我父亲说,在那场空前惨烈的战斗中,正是因为武效贤适时改变了部队的攻防战术,才有效减少了我军伤亡,更为有力地阻击歼灭了敌军,确保了106团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由106团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到底,收摊子”的艰巨任务。后来我按照父亲的口述,写了一篇《上甘岭,“收摊”功勋武效贤》的文章。

  我父亲说,当时他是106团组织股副股长,是团指挥所成员,在整个战斗期间都和团长武效贤等在一起,对武效贤为什么要改变战术和怎么改变战术的,了解得清清楚楚。

  武效贤26岁就当了团长,是12军9个团长中最年轻的团长。武效贤能文能武,当营教导员时培养的“爱兵模范”王克勤,后来被命名为“王克勤排”,成为全军学习的模范。1.png

  当营长时他打过多次硬仗恶仗,他的营是团里的主力营。武效贤的缺点是脾气有点大,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气。

  1952年11月,当12军接替损失极大的15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他到前线指挥所接受任务时,总指挥李德生副军长的命令是,106团作为最后一个团上去,之后不再上别的团了,106团要负责在上甘岭上打到底,收摊子。武效贤当时的态度倒是轻巧,他对李副军长说:“行啊,不就是一个高地吗,我给你收好这个尾就是了,保证完成任务!”

  我父亲说,但是当106团11月18日正式投入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战斗时,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团长武效贤以及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如18日这天的6号阵地上,拂晓时分就有4架轰炸机轮番轰炸,11时更是增至12架轰炸机轮番轰炸,而敌人的炮击几乎一整天不停,先后投掷发射了2万多发航空炸弹和炮弹。6号阵地上地动山摇,砂石乱飞,硝烟弥漫,如果炸中人体则迸出肉末血雨的一片红雾。坚守阵地的3营8连官兵浴血奋战,在一天的战斗中打退敌人23次进攻,歼敌500多人。但该连亦伤亡极大,战至黄昏,150多人的连队仅剩下战斗员7人。2.png

  接下来两天的战斗同样惨烈,连续换防上阵的连队同样伤亡极大,仅仅3天的战斗,106团9个连就损失了4个连,伤亡600人。我们这才明白,怪不得15军和后来12军先上去的部队打得那么苦,连续损失了好几个团。在团指挥所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场上各个阵地情况,武效贤团长和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一拨拨冲上去,一拨拨牺牲,又一拨拨冲上去,又一拨拨牺牲。

  武效贤平时惜兵如金,和战士们亲如兄弟,眼看着战士们这样惨烈牺牲,他心如刀绞,怒不可遏。武效贤还警醒地意识到,像这样的打法、这样的损失,根本无法完成上级要求的“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武效贤根据他的战场观察分析和营连干部的意见,针对战场作战区域狭小、敌军火力超常凶猛、正面阵地无法保有工事等特点,决心改变作战方式。

  武效贤打算改变战术的具体设想为:3.jpg

  一是改变原先在各个阵地上处处摆兵,分别把守的办法,集中兵力固守可以控制其它阵地的主要阵地6号、2号阵地,对次要阵地则采取指引我炮兵炮火控制,必要时步兵出击的办法;

  二是在前沿阵地上只放置少量兵力,根据敌每次进攻规模和我伤亡减员情况,逐次增兵,逐渐“添油”,实施小兵群作战;

  三是在537.7高地背敌的反斜面以及运输路线上大力修筑防敌炮击的工事,前3天的战场势态表明,对我威胁最大的是敌军炮击(含航空炸弹),我官兵80%的伤亡是由敌炮击所致,大力修筑防炮工事,可以大大减少我伤亡,解决屯兵和弹药食物储存问题,以保证在阵地争夺中后续兵力的及时投入和弹药的及时供应;

  四是改变已被敌军熟悉的我战斗规律,如有时步兵冲击前不再先行炮火准备,而是隐蔽近敌,突然发起攻击等等。4.jpg

  改变战术的目的,在于在歼灭敌人、守住阵地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我方伤亡。在当时严酷的战场情况下,能不能守住上甘岭阵地?能守多久?关键问题是能不能保护兵力以持久作战。

  然而,团里有的同志不同意武效贤的想法,认为“寸土必争、誓死固守”是上级规定的战法,前面15军就是这样打的,12军先上去的部队也是这样打的,改变战术是违反军令,是害怕伤亡的右倾表现。

  当时部队正开展反右倾运动,“右倾表现”是足以受到党纪军纪处分的严重错误。还有的同志担心,费时费力修筑工事势必延长作战时间,这与上级希望尽早巩固北山阵地的意图可能有偏差。当时团指挥所里一半人支持武效贤,一半人反对。

  团里召开团党委会讨论,会上意见僵持不下,仍然是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对。武效贤强横地说:“一半对一半,我是团长,我定了,打法不改不行,就按我的办法打!有什么问题我负责,上级要军法处分就处分我一个人!”5.png

  一直犹豫沉默没有表态的团政委于永贤,这时开口说道:“我们俩是老搭档了,从解放战争大别山一直打到朝鲜上甘岭,军事上我完全相信你的判断,这次也支持你改变战术。如果上级要处分,就把我们两个一块处分吧。”于永贤政委还对大家说,修筑工事是要耽搁一些时间,但是总比像这样打下去连队打光了没法完成任务要好,确保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团党委就这样以多一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改变作战方式的决定。当武效贤电话请示前线指挥所总指挥李德生副军长时,没有得到当即批准,而是命令他和于永贤到前线指挥所当面报告。

  武效贤向李德生副军长作了汇报,在李德生还没有决定同意不同意的时候,打仗打红眼的武效贤的犟脾气上来了,竟敢斗胆违犯军队大忌,向军首长叫板,说:“李副军长,如果你不同意改变打法,那我106团打光了拉到,打到我牺牲为止;如果按我的打法巩固不了北山阵地,你砍我脑袋!”还说:“照这样打下去,106团顶多再打个四五天就打光了,那时我可收不了北山这个摊子了。”6.jpg

  李副军长火了,厉声训斥:“你这个团长,怎么这么说话!”武效贤却不管不顾地还是争辩,又被李德生一顿严厉训斥,指挥所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但是训斥归训斥,李德生知道武效贤的鲁莽顶撞是因为部队损失太大而心急如焚,是想打好仗,而且知道前线部队指挥员更熟悉战场具体情况,往往会提出既符合战役总体意图又适宜战场临机处置的好办法、好战术。

  李德生看着地图仔细研究了武效贤的新作战方案,尤其是仔细听取了武效贤关于在阵地反斜面大力修筑防炮工事的必要性分析。李德生副军长最后认可批准了武效贤的方案,同意我团改变作战方式,要求我团尽快修筑工事,尽早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

  武效贤回到团指挥所后迅速调整部署,命令1营一部坚守2号阵地,2营一部坚守6号阵地,团主力则展开工事修筑。挖掘坑道相当艰难,岩石坚硬,战士们有时十几锤下去震得手掌麻木,却只是在石头上留下一个个白印子。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战士们往往脱光衣服只穿着裤头挥锤作业,也热得浑身是汗。为加快进度,团党委决定凡是一昼夜掘进一米以上的予以记功。

  由于我阵地与敌阵地有的地方距离很近,最近处只有百米左右,为防止敌发现我作业点,我方还须不时地袭扰敌方以扰乱敌方注意。在仅仅一周的时间里,我团就挖掘了7条共百米长的坑道,还修筑了12个屯兵洞、5个避弹处和众多猫耳洞,形成了一个既能保护兵力又能及时投入战斗的攻防工事体系。这一工事体系后来又不断地扩大和加固。7.jpg

      (右图左一武效贤,右一郭广森)

  我父亲说,战法一变,战局改观。从此我军越打越主动,伤亡越来越小,敌军则越打越被动,伤亡越来越大,作战初期敌我伤亡比率大体上是1:1,改变战术后变成4:1,即敌须以伤亡4人的代价才能伤亡我1人。全团官兵士气高涨,斗志倍增,不仅牢牢守住了主要阵地,还频频出击次要阵地,完全控制了整个北山阵地。

  当面之敌联军2师伤亡惨重,丧失了继续作战能力,由敌联军9师接替。12月3日,敌联军9师在200余架次轰炸机的配合下,动用100余门大炮、多管火箭炮对我北山各个阵地以及团营指挥所、炮兵阵地、后方机关实施狂轰滥炸。

  我团除坚守分队少数人在前沿阵地监视敌军动向外,其余人员都转入坑道或屯兵洞中。坚守分队根据敌情,呼叫我炮兵集中射击或移动拦截射击,有效歼灭了敌有生力量或打乱了敌进攻队形。当残余敌军快要冲上来时,我坑道和屯兵洞中的战士迅速进入阵地投入战斗。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先后打退了敌军11次冲击,粉碎了敌联军9师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在远处阵地观战的15军29师师长张显扬,在战斗结束后打电话给武效贤,连连称赞106团打得巧,打得好,以极小的代价杀伤了大量敌人,守住了阵地。12月7日敌联军9师又发动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被我击溃,该师自此收敛,不再轻易有较大的军事行动。12月15日,106团将已牢牢巩固的537.7高地北山阵地移交给15军29师接防,光荣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在上甘岭上“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

    我父亲说,106团在上甘岭战役中打了28天,是15军和12军9个参战步兵团中打的时间最长的团。106团所以能在那样空前惨烈的战斗中坚持那么久并取得最终胜利,是与团长武效贤适时改变攻防战术分不开的。我父亲说,武效贤在上甘岭战役中功不可没,是上甘岭战役“打到底、收摊子”的功勋!

8.png

  【作者简介】郭向星,1970年入伍海军。毕业于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曾任海政宣传部正团职干事,海军北海舰队554舰副政委。曾任《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军记者站记者。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言论专访版任编辑。曾在《中国民航报•蓝天周末》任主任记者。1995年从《中国民航报》社退休。

  图文:郭向星;编排: 朱锦富 武燕平;编辑:严京平

  (本文首发于《白浪情》公众号平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