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被誉为全红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和巩固大后方,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的起源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于都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
于都县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22处,有红军标语1720条。其中在于都县罗坳镇杨梅坑村就有一座民居,它曾是于都西鲤乡苏维埃政府办公驻地。
(一)
于都县罗坳镇的鲤鱼村、步前村、杨梅坑村等地,位于于都县城的西侧、罗坳镇的东部一带。鲤鱼村属半丘陵地带,因河岸有一石山形似鲤鱼而得名,村庄多数建于贡水北岸,背山临水,水运交通方便;步前村有两条小溪自北向南汇入贡水,村庄分布在小溪边、公路旁及黄泥岗下,交通方便,相传此地从前有个老爷,外地官人来此,必须下轿步行前往拜见,故名步前;杨梅坑村属丘陵地带,地势较平,人烟集中。
苏区时期,鲤鱼村、步前村、杨梅坑村这一带区域范围,称为西灵乡,后改名西鲤乡,区域面积包括肖家塘、中家塘、青梅园、柑子里、富堂坳、鲤鱼等地。
西鲤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于都县罗坳镇杨梅坑村。旧址原为叶氏民居,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一井两厅、悬山顶、面阔三间共12米,进深16.2米,面积194.4平方米。
1931年,在于都县西区成立了西鲤乡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设杨梅村叶屋,苏维埃政府主席谢子南。西鲤乡先后隶属于西区、上西区、罗坳区、步前区管辖。
西鲤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组织领导当地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扩军参军、经济文化建设、慰劳支前等革命运动。
(二)
西鲤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子南,是于都县渔溪人(今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6组)。
鲤鱼村有熊氏、谢氏二姓。清康熙年间,谢氏由本县岭背燕溪迁至贡江河田,又由贡江河田迁入此地,迄今近300年了。而熊氏,则是清初熊七郎由宁都迁入;谢氏集中居住在鲤鱼村的3、4、6组,据说谢氏与熊氏是亲戚,谢氏还是熊氏的外甥。
谢子南原名谢家枫,字震东,出生于1907年8月29日,小时聪颖机灵,乖巧懂事,入过私塾学习。至18、19岁时,参加了地方革命,加入了农民协会。1927年,谢子南加入中国共产党。
谢子南父亲叫谢传稔,字逢年,母亲刘氏。谢子南兄弟4人,其排行第三,长兄谢家棼,二兄谢家明,弟弟谢家桰。
二兄谢家明育有二子,即谢金灿、谢观发,其中将谢金灿过继一半给谢家棼为继子。谢子南与妻子彭氏,生有一子谢金仪,但不幸在3岁时夭折。弟弟谢家桰育有二子,即谢金山、谢仁彰(又名谢金僐),于是将谢仁彰过继一半给谢子南为继子。
(三)
西乡是于都的一部分,在反动统治时期由于反动政府的血腥统治和封建势力的层层压榨与剥削之下,那时西乡人民的生活是长期过着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西乡地区的土地都霸占在封建富豪的手里,只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无地、少地,贫农手里只有 20%的土地,而地主、富农就有80%的土地,那时所有农民都要同封建土豪借种土地,一般的地租是对半,若以三七成或四六成计算,就算较轻的。
劳动人民不但要受剥削,而且还要受封建势力的欺压,如鲤鱼的大土豪劣绅熊梦兰,借着反动势力任意压迫人民,他曾把熊有长家的祖坟挖了,将尸骸丢在大河下,葬上自己的人;后来熊有长发觉以后就去责备他,劣绅熊梦兰不但不承错,反而威胁地说:“有长,你若哇我的话,我不要 100担谷田,只要 20 担谷田,就能捡正你”。意思是可以杀了他,然后出了钱就无事。无可奈何的熊有长,只得忍受着这样残酷的压迫,其他的劳动人民也是一样过着这种黑暗的日子。
1927年,于西就以步前为核心地,建立了健全的农民协会。各地成立的农民协会以鸣锣为信号,农民听到锣声都拿着梭标等,男男女女拥到指定开会的地点,农会号召农民要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贪官污吏,搞缴苛捐杂税,实行减租减息。农会成立后还会不定期的经常召开会议,进一步向农民宣传革命真理,加强农民革命的斗争性。
(四)
1928年旧历正月,有熊辉领导贫苦工农开展地下工作。旧历十七日晚上,在决尾坑尾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人员有熊辉,谢素丰、谢洪林孜、熊卧岗、谢祥华、熊罗贵,熊发长生、熊正孜、熊毛里孜、熊仙柏、谢子南等人员,会议内容主要是专门向地主、土豪做斗争,数年以来受着地主、恶霸、土豪的剥削,过着牛马生活,并且通过这次会议要大家觉悟起来,坚决镇压地主、恶霸、土豪。并且要求大家不能把这次会议告诉给自己的父母亲、妻子和其他别人,这次会议一定要做好保密。
第二次会议是在二月开初晚上,在龙骨坑小塘边坪上。会议人员有熊辉、谢素丰、谢洪林孜、熊卧岗、谢祥华、熊罗贵、熊发长生、熊毛里孜、熊仙柏、谢子南。又增加了人员:熊六胜、熊生财、熊永源,熊仙发生、熊跃等人员,会议主要是以前贫苦工农种了烟苗,土豪劣绅要来收。这次烟苗捐,土豪劣绅又放出恶劣手段。其他的布置是同上述的情况。要求大家严格保密,要一致团结,不怕地主、恶霸,不分亲族打破面情。会议还开了伙食,大家签了名。
第三次会议是在二月十一日晚上,在决尾坑中塘堪上横溪边。人员还是照上述没有变化。布置开会前,参会人员各带武器,会议内容主要是今日各位全体出发,去打倒地主、土豪、劣绅。熊辉表示大家要沉着冷静,接着邱方周(笔者注,应是丘芳洲)、李晓峰,彭秀风、刘为美、杜子刚领导西乡。李俊布置在罗坳,刘秀堂布置在三门以上,熊辉布置在鲤鱼。今天晚上发动群众暴动,要杀罗坳赖洪周、鲤鱼熊梦兰这两个土豪。晚上的联络口号是”消灭”两个字,暴动的行动是根据南乡的炮响就开始响应。当晚就集中在冬刚脑,而且立即作了分工,熊六胜回转鲤鱼,抓住熊梦兰的一家人,不能走漏。熊发长生、熊罗贵到罗坳接应各地打土豪的群众有没有到齐。
等到本月十二日早上一、二点钟才来齐人,这时南乡的炮才响。大家团团围住赖洪周的屋,一齐涌进了他的屋里。但是没有抓到他,到了一点多钟还不见赖洪周,此时打起火把才查到他躲避在他的三层楼上。暴动队员抓到赖洪周后,当晚就杀了他。这时侯天已放亮,杀了这个土豪后人数越来越多,约有四百余人。大家又一起到冬刚脑集合,等了半点钟,李俊、熊辉、熊跃商量着计策打鲤鱼。土豪熊梦兰家里有一门土炮,熊长发生则利用原先在土豪熊梦兰家做长工的身份,进入熊梦兰家里,他把盐和尿水掺入到硝药里,那么土炮也就放不响了。
天已亮了,打土豪的群众越来越多。湾路走旱坑,经过镇洲的门口,这时大家肚中饿了,就由镇洲煮了一萝零番薯给大家打点。每人颈脖子上系一条红布为记号,一直赶到熊梦兰的屋里围住。当晚捉住这土豪的五口人杀掉了,熊梦兰还藏起了他的后育熊河清恶霸,当时没有寻找。这时人数有一千多人,还查到土豪家中的土炮、土铳各一把。还把他家的地契字据全部烧了。
二月十三日下午,全西乡的人民都集中在步前,讨论关于攻打于城的事。当晚住宿一夜,十四日下午开到坳背住宿一夜。十五日吃过早饭,集中整理好队伍,光鲤鱼参加的人数达一百余人。熊发长生为连长,领导人熊辉、熊跃,土大炮班长熊毛里孜、副班长熊卧岗,掌握大炮的包括班长在内共四名,还有熊仙发陀、熊仙发生。领导全西乡攻打于城的,有熊辉、熊跃、刘秀堂、李骏、刘为美、杜子刚、彭秀风等领导。
走到麻油坑街上,土大炮班的先锋由郭屋寮刘喜生背着土铳走在前。刘喜生说,北乡的同志近了城了,一起的人都到郭屋寮。到了中度敌军开枪,只见子弹不见人,这时土大炮班由熊发长生带领先锋冲到上郭屋寮背。西乡的人都全部冲到城墙脚下,但不知敌军从北门出门到邱屋山,从邱屋山围住农军到下郭屋寮。土大炮班向着北门开了一炮,敌军从下面围上来了,农军慌慌忙忙,熊卧岗掌大炮时左手受伤,大炮班马上退进刘梁燕屋里。敌军包围了农军无路逃出,原来从熊梦兰屋里搜缴来的那支土炮向着敌军,又放了一炮。大家决定若敌军会进来,就同敌人拼杀一场。武器落后的农军,加上未受过训练,阻挡不过敌军的包围,大家就逃上楼上,各自逃命。熊卧岗因左手受伤不能上楼,就由熊毛里孜、熊仙发陀二个人将他扶上楼。熊卧岗跟着熊毛里孜走在楼上,当走到正栋禾草楼上时,熊毛里孜就返回下楼,熊卧岗一个人躲在楼上,楼下面是一个闲间。当打开门来,熊毛里孜就被敌人捉住,这时熊卧岗在楼上听到熊毛里孜被捉住,就吓得魂不附体。敌人在楼下大嚷,扬言要进城拿洋油,放火烧屋!万幸的是,因刘梁燕在反动派县府里做事,这屋是他自己的。他不肯拿来烧了,才救下几个人的生命,即熊卧岗、熊泽华、熊仙发生。被敌军捉住的有熊祐山、熊森材、熊毛里孜、熊伯发、熊甘发孜、发长生、圆眼古,当场被敌人杀死的有圆面孜、正孜、仙发陀、东喜孜。捉住的七人中,有六名被敌人在城里剥了心肝五肺来过街示众。
在本月十七日晚,刘为美亲自来到鲤鱼村熊辉屋里,说不好了,敌军出乡来清剿了,让每个积极分子都解散,各自逃避。到十八日,敌人果然倾巢出乡清剿,参与暴动人员被敌人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全家逃避的有熊辉、熊卧岗,他们逃到南乡河田亲戚家躲避一时,因为南乡河田那时候还没有农民暴动,所以可以躲藏。全家逃避的不过是目前几个月,自后还是个人逃避。单独个人逃避的有熊仙柏、熊罗贵孜、谢章孜、谢素风、谢子南,他们一直躲避到1930年春才回来。
(五)
谢子南返回家后,又积极投入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建立、发展、巩固苏区区、乡红色政权,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付出了巨大努力。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实施战略转移前后,为保障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十三师做好渡河各项准备,谢子南组织当地群众收集船只、木材等物资,全力做好支前工作,确保了红军在境内鲤鱼、石尾二个渡口顺利过江。特别是中央红军长征后,谢子南积极支援参与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长征后,为了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向赣南山区转移,利用山高林密的优势与敌周旋,几次遭遇战后,留守部队损失惨重,当地县委紧急开展扩红工作。同时在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中,本地姓氏宗族派系矛盾日益加深。1935年4月,在一次扩红运动中,谢子南组织了一批新兵,刚赴县城集结后,独自返乡途中走到麻油坑时,他手上还吃着一根黄瓜,这时,被站岗的儿童团员拦住,要求出示路条。谢子南说自己是本地人,刚好没有带到路条,旁边田间有名正在耘田的农民,抬头一看说,你就是谢子南,把他捆起来!谢子南被其他姓氏宗族人员当场抓住,捆绑押到贡江河边。刚好,路上遇见时任乡团支部书记的熊百良,熊百良赶紧上前拦阻他们说,如果要把他杀了,那么谁都要杀了!但他们不听任何劝阻,反而威胁熊百良,你再要多管闲事,连你也一块抓起来杀了......然后将谢子南偷偷杀害后,直接推入江河被冲走......
雩山悲鸣,贡水呜咽。谢子南不幸遇害,年仅28岁。谢子南牺牲后,因当时的革命形势异常复杂等原因,谢子南家人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参考资料:1、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熊卧岗在1959年2月25日写的史料《暴动历史书》;2、《于都县罗坳人民革命斗争史》(1959年);3、《于都县委组织史》(1985年版);4、《罗坳镇志》(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