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一位正直正派的人。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厉,“孩子就是一棵树,不修理剪枝成不了人!”他的威严让我一直到当兵以后看到他还“心有余悸”,见到他还想绕道走。

        我记得我小时候挨过三次打,而且被打的还不轻!但是长大了以后想想,确实应该被打,“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很有道理的,教育管教孩子是父亲的责任,也是“父爱”的一个方面。“父爱如山”,“山”是陡峭的严峻的 。我父亲去世后我的兄弟姐妹们确确实实感到“天塌了”,特别特别的心疼。
        第一次挨打,是我五岁的时候,大年初一晚上。

        除夕夜,父亲分发压岁钱。我大姐五毛,二姐四毛,我三毛,从我弟弟往下两毛。

        初一早上,我父亲给街坊邻居拜年。我手里攥着三毛钱想出去玩,不经意间看到抽屉半开着,有两毛钱在里面很显眼,我随手就拿着走了。

        那个时候的钱“实”,太值钱了。我买了糖葫芦口酥江米条等等好吃的,还买了木头刀红缨枪和孙悟空的皮影,一直到晚饭后才回家。刚刚跑进门,就像“小鸡儿”一样被提溜起来,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父亲拿着鸡毛掸子把我上上下下抽了起来,还不允许叫不允许哭!身上幸亏穿的棉衣棉裤,可是脑袋上被抽的起了好几个疙瘩,手背被抽的青一道红一道。娘和姐姐想保护我,也被父亲抽一边去了!

        我怕再挨抽,真的咬牙没叫没哭。大概他打累了,坐在椅子上一口气喝了一杯水,但是横眉冷对着我。娘说“大过年的,你真下得了手!”我大姐手里攥着两毛钱,说“我没花,替弟弟还上!”

        我这才知道为什么大年初一挨揍的原因。

      “你知道为什么挨打吗?”

        我不敢回答。

        我二姐嘟嘟囔囔的说,“不就是两毛钱吗?我也没花,一块儿还上。”“早上老李带着他儿来拜年,我就从抽屉里拿了两毛钱给孩子,孩子没要,跑了,我就手扔到抽屉里,怪我没关严抽屉。再说,孩子又没拿别人家的。”娘说。

        父亲狠狠地瞪了娘和大姐二姐一眼,回过头来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挨打?”

       “我拿了抽屉里的两毛钱。”

       “你不叫拿,叫偷!”

       “我没偷,拿的咱家里的,”我借娘说的话。

       “昨天晚上我已经给你压岁钱了,今天趁家里没人你偷偷的再拿钱就是偷!”我没敢犟嘴。

       “你现在敢偷家里的钱,以后就敢偷人家的钱!”

        我没敢犟嘴。

        我头上手背上一道道青的红的血印到现在还感觉生疼生疼的……
        第二次挨打是我上二年级第一学期。这时候我们家已经被“精简回乡”了。

我们的班主任是新调来的,姓卜,名晓梅。教语文的。她脸盘大眼睛也大,普通话说的不好,读课文读着读着就搀和进本地话了。比如“小白兔”的白,前面读的是白,后面就读成“北”的音了,小北兔。在读“白”和“北”的时候,我感觉她的嘴太大了。放学的路上就和同学说,“卜晓梅”还不如叫“卜大嘴”呢!结果没两天这个外号在班里就传开了,几个女同学就告诉了她。可能她认为我是班长兼学习委员给我留着面子,没批评我,但是从她的眼神里我感觉不妙!

        周末,卜老师到我家访,我娘问她家在哪里。卜老师说家在城里通天街上。我娘说,“卜金山你认识吗?”“他是我爸啊!哎呀,您是张大娘呀,听说您一家回到农村,原来是这里呀!”“女大十八变,你是小梅梅,成大闺女了!”我在里屋里写作业,听到这些话,心里感觉不踏实,找个借口就出去了。

        吃晚饭的时候,娘对我父亲说,“你看巧吧?才来的卜老师是卜金山的闺女呢!”我父亲咂了一口酒,“你怎么知道?”“下午他闺女梅梅来家里来着,还是儿子的班主任呢。”“不错嘛!这闺女从小就有出息!”“梅梅和我说,咱儿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卜大嘴”,可也是,卜金山的嘴真不小。一种不祥的预感让我使劲低下头吃饭。

       “什么?霈岳给老师起外号了?”

        我感觉暴风雨来临,放下碗筷想跑。

        父亲个子高,胳膊长,一抬手就揪住我了,紧接着另一只手“啪”的一下打在我的嘴上,我还没有来得及捂嘴,他那只手又“啪”的一下打在我的嘴上。两巴掌就把我的上下嘴唇抽破了!

      “你给我站好!”

      “知道为什么打你吗?”

        一家人被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弄蒙了。

        我擦了擦嘴角流下来的血,嗫嗫嚅嚅地说“知道。”

      “你知道什么?”

      “我不该给老师起外号。”

        娘才清楚发生了什么。“我当笑话说,你怎么打他?把嘴皮都打烂了!”

        这一次我真的是认识到错了,所以觉得“活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懂吗?你是班长学习委员,怎么把聪明用到这上头?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这个班长学习委员你不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能乱了辈分。你长大了要是再耍小聪明,社会上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为什么烀你的嘴,因为你的嘴忒贱!以后会得罪很多人!”

       从那以后很多年来,如果我不小心说了不应该说的话,我也会烀自己的嘴的!
        第三次挨打是我三年级的时候。

        在山东农学院读书的叔叔放暑假回来,借给我一本《在烈火中永生》的书,是他刚刚买的刚刚看完的。借给我的时候约法三章,一不能折页,二不能涂抹,三不能损坏,并且最多不超过五天还他。

       《烈火中永生》是后来的《红岩》的前身。我看到一大半的时候就激动感动的睡不着觉,在同学之间以讲故事的形式“卖”了出去,同学们听了也激动感动的不行。

        到第四天我已经看完了,放书包里准备还给叔叔。可是课间操后找不到这本书了!我问了每一个人可谁都说没有见到。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叫孙化然的同学曾经想借这本书。果不其然一个同学从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我上操场找到他,又问了他一次,结果他还说没有看到。趁其不备,我照着他的脸上去就是一拳头,他鼻子当时就破了,再让他用手一呼拉,满脸都是血。我没有手软,又一拳头,他一下子趴地上了。教导主任立即扶着他去村里卫生室,又派一个同学让我的家长也去。

        回到家里,我心里忐忑不安,看看父亲,他没搭理我。我以为没事了,轻手轻脚地绕过他去里屋写作业,结果让他一回手抓住我的衣领,扬起他的大手噼里啪啦左右开弓打得不亦乐乎!我的鼻子也开花了,鲜血顺着下巴颏往下淌。

      “知道为什么打打你吗?”

      “知道,因为我揍了孙化然。”

      “你为什么打人?为什么不好好地说话?你对教导主任说的话我听到了,你本来占理,但是你动手打人事情就复杂了。人家爹娘讲理,只让我交了医疗费,如果不讲理赖上咱咱也得认,就是你一拳头造成的。如果你不打他,因为书的事会让他知道错了,还要给你认错。现在书的事儿不是事儿了,你打人成了主要的!”

       “今天打你就是让你记住,不管什么情况下打人就是不对!”

       “我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好好地给学校写检查吧!”

        我长大了当兵了转业工作了后来当官了,听到的看到的经历到的不外乎就是如何做人!人们最讨厌的不过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这种人得势不是贪污就是受贿腐败。人们最恶心的就是贱嘴贱舌挑拨离间哗众取宠,这种人会让人离心离德,脱离群众。

        人们对抬手就打张口就骂的人更是厌恶!这种人目无法纪以身试法,不是社会上的混混就是所谓的“黑老大”!

        这三种人的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纠正,任其发展,后果可想而知。

        虽然一生中挨过三次打,被“修理”过三次,但是从懂事以来真的感到应该挨打!尽管也想过,老爹如果不打而是耐心的教育有多好?可是又一想,如果不听呢?或者记不住呢?那个时代“兴”“棍棒底下出孝子”,一家子孩子又多,抓住一件事儿“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也不失于一种教育方法。所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感激父亲!尤其是有了孩子成了“你”(父亲),才体会到做父亲的太不容易啦。不仅仅要养家糊口,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我也有两次动手打过孩子,但是到现在不后悔。我认为孩子虽然是独生女,如果教育不好,以后不仅“独”而且“毒”!结果孩子有了孩子成了“我”,有时候和同事说起来也认为“幸亏小时候爸爸打我”,我听了很是欣欣然。

        好像三次挨打的痛到现在还感觉得到似的。只不过这种痛没有更多的转嫁给我的孩子,除了有两次动手打她(毕竟是女孩子,下手不会很重的)只是给孩子讲一讲切肤之痛的深刻体会,让孩子“心悸就行了呗!

      “棍棒底下出孝子,娇养忤逆人”,“黄荊条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值得研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