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光旖旎的长寿山风景区,有一处特别吸人眼球的景点——兄弟杨。

  这是一个久远的传说,也是一个带有传奇性色彩的传说。

  话说明朝中叶,在长寿山西麓的一个村落中,西南角上有一个四口之家,一对年近五旬的夫妻和两个儿子。主人刘秉儒,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老秀才,贤内助刘李氏也颇具诗文才华。这对夫妻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经常周济贫民,谁家的大事小情都极力帮忙。他们中年得子,而且是“一对双儿”,长子刘雪海,次子刘雪涛。两个儿子到了十五岁的时候,都长得面庞白皙,眉清目秀,而且通事理、懂礼仪。村子里的人都说,老秀才真有福气!

  饱读诗书的刘秉儒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办了私塾,附近村屯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拜在他的门下求学。两个儿子刚三岁的时候,便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读书习字,整日与书为伴,以笔求乐,长年累月始终如一。这对孪生兄弟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才学,承袭了父母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

  这哥俩寒窗苦读,家学渊源。到了十六岁便双双中举,两年后又双双考中状元。父亲刘秉儒也因此受到皇封,褒奖其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功绩。

  雪海、雪涛哥俩中状元后,分别被任命为东阿县县令和西阿县县令。他们在任期间,时刻以父母的教导为座右铭,经常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恤民情,为本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东阿县惩治黑恶势力,处斩了魁首“东霸天”,为百姓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组织民众开挖河渠,引水种稻一千多亩,百姓的饮食结构得到了改善;推广李婆婆的织布新工艺,扩大新型织机应用范围,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阿县成立了三级民间自治组织,强化安保措施,百姓夜不闭户;鼓励小作坊扩大生产,形成了群体优势,“西阿酒”、“西阿豆腐”、“西阿煎饼”、“西阿蛋糕”等一批叫得响的名牌产品远近闻名。

  三年后,当朝首相张化南奉旨巡视东部十个州县。张化南是当朝有名的清官、重臣,他在微服私访东阿县和西阿县的时候,发现当地百姓的面目表情与其他州县民众的表象截然不同。这里的百姓大都面现喜色,总是无忧无虑的样子。问其故,百姓异口同声笑答曰:“我们贪上了一个好父母官儿呀!”

  百姓能背地里夸他们的父母官是一个好官,还真不多见。张化南对此很感兴趣,决定多逗留几天,查看个究竟。他带着两个随从,扮作商人摸样,进集镇,走村屯,访店铺,观集市,在这两个县整整转悠了一月有余。之后,张化南喜滋滋的返回京城面圣。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禀告了张家兄弟的功绩和才能。皇帝越听越高兴,老丞相的话音刚落,立即连声说道:“宣,宣,宣他们进京。朕要嘉奖他们,朕要封官!”

  刘雪海、刘雪涛哥俩接到皇帝口旨后,连忙一同进京见驾。

  “二位卿家,功绩昭昭,不负朕心,实乃我朝之大幸也。”皇帝高兴地说。

  “臣下理应鞠躬尽瘁,唯恐有点滴疏漏,不敢贪功。”兄弟二人慌忙答道。

  “二卿不必自谦。朕历来赏罚分明,尔等有功,理应奖赏。”皇帝接着对吏部尚书说:“吏部听着,现封刘雪海为东天府太守,刘雪涛为东地府太守。二卿下殿去吧!”

  哥俩叩头:“谢主隆恩!”退出金殿。

  这对孪生兄弟升任新职后,更加兢兢业业,勤政为民。此后,兄弟俩连续升迁,最后直至一品大员。七十岁以后,才归隐林下,安享绕膝之乐。寿至九十有二,方寿终正寝。此时,有儿孙四代人口近百矣。

  刘雪海、刘雪涛归隐家乡后,在长寿山附近以植树护林为乐,尤其喜爱栽植杨树。二老离世时,周围杨树茂密连片百余亩。

  那个年代,灶王爷很辛苦,每年驻守在人间,监督人间善恶,不敢有半点懈怠。只有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才能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万象。像刘雪海、刘雪涛这样人世间优秀的官员,每年都是灶王爷汇报内容中所必备的。玉帝也因此而熟悉了刘雪海、刘雪涛的名字。就在刘氏兄弟离世这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照例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善恶情况。这一次汇报,却没有提及刘氏昆仲。

  玉帝听完汇报后问道:“刘家兄弟今年没有什么新业绩可以汇报吗?”

  灶王爷未曾开言,先长叹了一声:“唉!陛下有所不知,他们哥俩已经在今年秋天故去了!”

  玉帝皱起眉头,也感到很伤感:“人间芸芸众生,人海茫茫,像刘氏昆仲这么优秀的官员可真不太多呀!可惜,可惜呀!”

  灶王爷进言道:“陛下,您是不是给他个封号,为后世的官员树立个榜样啊?”

  玉帝立即改为笑容:“应当,应当啊!这么优秀的父母官,怎么能不给个封号呢?张爱卿,你看给他一个什么封号好呢?”

  灶王爷说:“他临终前,多年栽种了许多树木,而且对杨树独有所钟。您看,封他一个树神怎么样?”

  玉帝说:“好。就依卿所奏,封他俩为树神。让他俩化作两颗杨树,并排而立,永为后世纪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