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咸阳市渭城区就有这么一个小村子,因为是咸阳境内最早的先民聚落遗址,成为了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也因为一名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在此自刎,在史册上留下了村名,这个小村子就是任家咀村。

  任家咀,顾名思义,是以姓氏命名的村子。村子位于咸阳市东约2500米处,南临渭河水,北靠咸阳塬。由于渭河的常年冲击,任家咀村形成了C字形状,就像张开的嘴一样,所以人们形象的称村子为任家咀。

  在6000多年前,咸阳先民们就在任家咀一带定居生活,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聚落遗址。那个时候,咸阳气候湿润,降雨量充沛,咸阳塬森林如盖,渭河水滔滔不绝,即使到了秦末,“大火三月不灭”,古都咸阳成为了一片焦土,可汉朝时的咸阳塬又成为了帝王的皇家园林,真可谓是“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据《渭城文物志》记载:1990年咸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现了春秋古墓285座,出土器物957件,为研究咸阳先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为了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把都城从栎阳迁都到了咸阳。任家咀成为了秦的驿站,命名为杜邮亭,也叫孝里亭。公元前258年,秦昭王让白起再次挂帅攻打赵国,白起拒不受命,佯装有病,秦昭王认为白起对他有了二心,便勒令白起“不得留咸阳”,白起只得怏怏离开,行至杜邮亭,昭王又派人持剑赶来,勒令白起自杀,白起随机仰天长叹拔剑自刎,死后埋葬在了杜邮亭。因其死而非其罪,所以秦人怜之,乡邑便在此建祠祭祀。清人刘企向作诗感叹:

  黄土一抔渭水滨,

  道傍碑峙伴渔纶。

  生前已被秦王恶,

  死后还遭宋祖嗔。

  风吹野草舒旧恨,

  雨洒闲花泣前因。

  将军武略孙吴并,

  智信勇严惟欠仁。

  由于任家咀面水背原,每当初春之际,众草还是一片枯萎之时,而此处的春草却已开始复苏。邑人以为白起死非其罪,是血渍浇洒的原故。所以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阳知县赵涟与咸阳进士牟鼐,就把“杜邮春草”定为了咸阳八景之一,成为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必游之地,也留下了不少诗词佳作。

  那么任家咀又是何时命名的?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三皇之一太昊的后裔,《唐书·幸相世系表》记载,任姓子孙是黄帝少子禹阳的后裔,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先秦时期,任姓已由山东播迁于今天的湖北、山西、陕西等地。不过,仰韶时期任家咀一带的居民是否为任姓,这还不能妄下断论。另外,说任姓居民是白起墓的守陵人,这几乎也没有多少概率,因为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只有帝王陵才有守陵人,白起也只是一个武安君,何况白起又是秦王的头号“罪人”,怎能有守陵人?据《渭城县志》记载,明朝时任家咀称为任家庄,清朝时才叫任家咀。

  厚实的咸阳塬接纳了帝王抚慰了黔首,镌刻下先民生生不息的奋斗足迹;涛涛的渭河水带走了欢乐淹没了忧伤,留下了杜邮春草美丽的传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