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武定街内。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谈到蓟县独乐寺,就不能不说到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他和独乐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一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个世纪60年代,为了测绘和保护独乐寺的观音阁、山门等古建筑,梁思成曾三次来蓟县。

  早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梁思成任职中国营造学社时,就开始了对独乐寺的研究。1931年他打点行装正拟赴蓟县考察,恰值“九·一八”事变爆发。京津学生抗议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举行请愿示威,因形势混乱未能成行。1932年4月,当时,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个关口,随即包围北京、天津。梁思成不顾个人安危,怀着“一定要把这座千年古刹测绘下来”的志向,带着从清华大学借来的仪器,和其弟梁思达一起,来到蓟县,就住在独乐寺对面的一个小店里。他们对独乐寺进行实地研究,登顶攀檐,逐一测量,速写摄影,记下各部位的特征,并进行寺史之考证。

  回北京后,梁思成依据调查测绘的资料,在其妻林徽音的帮助下,撰著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该文凡4000余言,分为总论、寺史、现状、山门、观音阁、今后之保护六部分。总论中指出:独乐寺观音阁“盖我国木建筑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以时代论,则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上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四、五部分记叙和论述极为详细。山门为外观、平面、台基、柱础、斗搬天花、梁枋、角梁、举架、椽瓦、墙壁、门窗、彩画、塑像、画壁、匾等16小节;观音阁为外观、平面、台基及月台、柱及柱础、斗拱、天花、梁枋、角梁、举架、椽、两际、瓦、墙壁、门窗、地板、栏干、楼梯、彩画、塑像及须弥坛、匾等20小节。文中附插图69幅。

  在寺史部分,记载了明清之际蓟县城被屠三次,独乐寺赖人民抵死保护得以无恙的情节,大胆揭露和谴责了国民党孙殿英部队破坏独乐寺的罪行;记载了国民党蓟县党部企图拍卖独乐寺,因全县人民哗然反对而阴谋终未得逞的事实。

  这是对这座千年古刹第一次较为详细的考证和测绘,留下了珍贵的技术史料。后为许多大学的建筑学系的教材所选用,并使独乐寺得以名播宇内,驰誉九洲。

  事隔32年后的1964年4月,梁思成和夫人一起,到蓟县联系准备重新测绘独乐寺的问题。他说:这座辽代楼阁式的古建,独具特色,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实为无上国宝。那次测绘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够详细,有些疏漏,这次要重新测绘。

  在观音阁的月台上,梁思成指着咸丰皇帝所题“具足圆成”的匾额说:“‘具足’是佛家语,‘圆成’不是佛家语,应为圆通,是咸丰弄错了。”他又指着观音阁四角的8根支柱说:“这是乾隆十八年加上去的,意为防止檐角下沉,结果使四角失去平衡,破坏了力学原理,影响了美观和壮观。”

  走进观音阁下,他指着底层的内墙说:“这里面有明代重绘的壁画,后被人用灰给抹上了。乾隆的‘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画’的诗句可为佐证。”后来,正是根据他的指点,才剥揭出包括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在内的巨幅壁画。

  随后,梁思成组织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15名学生,由文化部古建研究室主任祁英涛率领到独乐寺测绘。梁思成进行具体指导。他亲自审看测绘的每一件图纸和照片,高兴地说:“总算了却一桩心愿。” 并表示,他回去后,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重修独乐寺观音阁。

  1966年春季,国内政治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报刊连篇累牍地口诛笔伐“反动学术权威”。梁思成感到重修独乐寺希望渺茫,但对观音阁仍牵挂在心。他冒着风险,和莫松江教授一起第三次来到蓟县,和有关部门研讨观音阁的保护问题。他提出:要尽快安上避雷针,以防雷电击燃,毁于一旦;要安装好门窗;十一面观音的头顶常落鸽子,要设法保护好。

  由于梁思成的建议,文化部迅速拨款9000元,蓟县文教局请来了河北省考古队帮助施工。在观音阁的大脊上安装了避雷针,门窗全部安好,在十一面观音头顶上罩上了铁丝网。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和拨款,独乐寺进行了千年历史中的一次最大规模的修缮,于1998年秋告竣,独乐寺正以它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内外游人和虔诚的善男信女。

  梁思成老先生重修独乐寺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