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我的父亲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源头就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


  (一)华裔苏军中尉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逼近黑龙江省的日军,父亲宁死不做亡国奴,毅然辞去海伦火车站站长的职务,投奔到黑龙江省临时政府主席马占山领导的抗战行列。但马占山独臂难撑危局,到1932年夏天,黑龙江省全境沦陷殆尽。危难之际,父亲受命出任国民政府绥滨县长。他拒绝日军的威胁诱降,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黑龙江省人民抗日自卫军,于1933年2月在黑龙江边中兴镇与日军血战了两天,负伤后被抬到江对岸的苏联。

  当时父亲伤势很重,血肉模糊,抬过江后已不省人事。幸亏得到苏联米哈拉西缪斯克医院医生的及时抢救治疗,才得以生还。伤愈后父亲加入了苏军的情报组织,化名“羽一”,经常过江刺探日军的情报,然后反馈给苏军方面。父亲认为这就是为共产党组织做的革命工作,他也目睹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什么状态。这其中有一位来自山东姓张的华裔苏军中尉,夫妇二人在生活上给在苏联无亲无故的父亲不少关照,还时常送一些杂志报纸给父亲看。根据父亲的回忆,他看过的就有杂志《远东工人》《工人之路》,列宁写的《国家与革命》等。父亲这段在苏联的经历对他后来返回祖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影响是很大的。

  1933年底父亲从苏联回到国内,来到北平,此时的北平是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方面认为父亲是国民政府任命的县长,是当然的国民党员,但父亲通过东北这段抗战的经历,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自此父亲以国民党抗日县长的身份为共产党做统战工作并参与社会上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在国民党主办的《黑白半月刊》上发表文章鲜明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的敌人,苏联是中国的朋友。”当时在白色恐怖下的北平,主张抗日,说苏联的好话,是有被杀头的危险。


  (二)苏军司令官阿里耶夫

  中国人民14年的浴血抗战打到1945年到了尾声。根据《波茨坦公告》,苏联红军于8月9日出兵150万分三路攻入东北,70万日本关东军倾刻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了先于国民党占领东北,党中央决定从全国各大解放区调集干部,特别注重调东北籍干部充实到东北。就这样,父亲在阔别了黑龙江省12年之后,又回到当年战斗过的故土,被中共东北局任命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任务是从苏军手中接管政权。此时国民党把持的省维持会也在拉苏军支持他们,获取苏军的支持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父亲理解“苏联同志”内心是亲共产党的,但表面上还要遵守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因此在处理与苏军的关系上做得很得体,很快赢得了苏军的信任与支持。于当年11月就成立了以中共为核心的黑龙江省民主政府。并在苏军的支持下狠狠打击了当地土匪的嚣张气焰和国民党地下组织的暗杀、破坏活动。父亲在北安(当时的黑龙江省会)工作7个月中就被敌特暗杀过多次。有一次敌特在父亲坐车去苏军司令部的路上埋设了地雷,企图炸死父亲。幸亏被苏军巡逻兵及时发现并排除。事发当天苏军司令官阿里耶夫少校没露声色,直到第二天他才对父亲说:“省主席,你很危险。如果不是我们的巡逻兵及时发现,你就见马克思去了。”

  民主政府接管政权后,经济上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尤为粮食压力最大。父亲便找苏军协商,苏军就将要运回国的大豆、面粉、豆油等留下来,帮助省里度过难关。苏军雪里送碳,他们在撤离前,又把剩余粮食和枪支弹药都留给新生的民主政府。并把库存的炮弹统统倾泻到土匪活动的地带,吓唬吓唬这帮土匪,把他们轰远点,也算是尽了心吧。父亲记得苏军离开北安回国那天,临行时苏军司令官阿里耶夫紧紧握着父亲的手,深情地流着眼泪说:“我们一走,你们就更困难了,陈主席多保重吧。”父亲说:“我们处得如同兄弟手足,离别时都很难过。”


  (三)儒拉夫廖夫将军

  1946年东北战局扩大,军事运输任务繁重。4月底,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电报打到北安,调父亲到中长铁路任民主联军军代表,负责军运任务。上任前陈云深情地对父亲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铁路,你是一个老铁路了,一定要好好管起来。”中长铁路(从满洲里至绥芬河及哈尔滨至大连)原属于苏联管辖,这时还留有若干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工作地点在哈尔滨大石头房子(后为东北铁路总局办公楼)。父亲来到大石头房子见到苏联局长儒拉夫廖夫将军,此时儒拉夫廖夫已把父亲的办公室准备好了,就在他的办公室隔壁。

  这位苏联局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父亲讲了一段故事。有一次父亲与儒拉夫廖夫乘火车到下面视察工作,火车因发生故障停在半路。时间一久,这位苏联局长坐不住了。他把大衣一脱,卷起袖子,钻到车底下亲自排除。当时是大冬天,室外非常冷,父亲穿着皮大衣还打哆嗦,而这位苏联局长竟在车底下折腾了一个时辰,直到把故障排除了才从车底下钻出来。其实他也冻得够呛,不过咕噜咕噜几大口伏特加进肚就什么事都没了。这位局长性格豪爽,精通业务,彼此共同语言多,很快父亲就和儒拉夫廖夫将军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国共在东北的战事越打越大。父亲另有任用,两人很快就惜别了。

  1946年秋中共北满分局决定成立东北铁路总局,由陈云亲自挂帅。父亲临危受命,出任总局副局长兼牡丹江局局长,重头戏在牡丹江。陈云亲自把牡丹江局的任务向父亲做了交代:管好绥芬河、图们两个贸易口岸,用我方的小麦、大豆向苏方换取我方急需的棉布等军需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副担子千钧重啊!儒拉夫廖夫当时也在场,他拍着父亲的肩膀开玩笑的说:“陈局长,这个任务不能完不成,否则要砍头的。”

  父亲来到牡丹江,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轨道破坏严重,机车严重短缺,敌特活动猖獗。好在父亲是老铁路,心中有数,几招下去,局面迅速改观。其中最重要的是抢修机车和轨道,为此局里组织了三个修车组:中国技工一组;尚未归国的日本技工一组;这第三组是中苏技工混搭。父亲明白这肯定是儒拉夫廖夫从中长铁路局支援来的,内心十分感激。父亲说:“三个组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大大加快了修车速度。”

  父亲作为一局之长,以身垂范,索性住在办公室,整天与工人、技术人员在一起,现场解决问题。仅半年时间,能用的机车数量就从开始时的19台,恢复到230台,保证了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而自己却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得知此消息,儒拉夫廖夫非常惦念,亲自把父亲安排到大连苏军疗养院休养,并嘱咐院里一定要让最好的大夫给父亲诊治。


  (四)毛主席会见儒拉夫廖夫

  辽沈战役于1948年底胜利结束,铁路运输功不可没。时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的吕正操说儒拉夫廖夫将军在“建设人民铁路,支援战争中,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1949年夏天,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急需修复津浦,京汉铁路。为此毛主席、周总理曾请儒拉夫廖夫到中南海,当面向他请教利用旧道轨铺设新铁路的省钱、省时的方案。儒拉夫廖夫提了一个建议,毛主席听了非常赞赏,当场拍板同意。会后毛主席设便宴招待儒拉夫廖夫。不想四盘家常菜都有些辣,儒拉夫廖夫辣得不断抽嘘,但他还是连连称赞菜“好吃!好吃!”这可谓“将军喜立新功,辣味胜过伏特加。”

  此时,父亲抱病出征到济南铁路局就职,负责津浦路的大军南下运输任务。当时铁道部给党中央、毛主席立的军令状是:军队打到哪,铁路修到哪。这时,父亲与儒拉夫廖夫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保证大军顺利南下而共同战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